‘壹’ 找“心悦君兮君不知”等3句的出处
1.越人歌 (无名氏·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知不知?
《越人歌》,最初见于古诗十九首,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据说当年楚国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这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今天我们在辗转相传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2.“纳兰兴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29岁。
全词如下: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唐人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类。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声叹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见。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浓。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此时,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又——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
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今夕何夕兮,得见君子。
今夕何夕兮,得见君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首越人歌,据西汉刘向《说苑·奉使篇》记载,公元前 528年,春秋时代,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
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
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
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
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
不知。”即此一例,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已有翻译。
以上是华夏民族与外族交往时的翻译问题,至于华夏各国间交往,我想却未必需要翻译。因为各国语言虽然差别很大(现在汉族各地方言差别仍然很大),但上层社会的人必然都通"雅言"(论语对雅言亦有记载),他们交谈时大概是说雅言,而不是用本国的方言。至于一般的百姓,虽然不懂雅言。但跨国的交往情况不会多。
3.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通常的解释,《绸缪》是一首与婚礼有关的诗。“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据说春秋时候,娶亲多是在傍晚,暮色还未完全降落,三两小星已经挂在天边,光线柔和得让人恍惚,却又隐隐心惊,好像藏着什么盼头,就在这样的光景中,新郎与新娘初初相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按照多数释者的说法,这是大伙儿对于新郎善意的打趣:今天是啥日子啊,你见到这么漂亮的女人,老兄啊老兄,你拿这漂亮媳妇怎么办啊?
一惊一乍的口气,带着戏谑和夸张,转脸却跟同伴调皮地眨一眨眼睛,分明是要可着劲儿煽乎那不知所措的新郎官,为两个人的洞房花烛夜做足铺垫——被大伙儿这么着一撩拨,刚见面的这俩人,不会再拿对方当陌生人了吧?
想象彼时的情景,烛影摇红,福瑞满堂,满地的瓜子皮都透着喜气——假如那会儿瓜子这种零食已经普及了的话,这种人间欢悦,我是喜欢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觉得,这首诗只可以有一种解释。
学者们认为跟婚礼有关,是因开头有“绸缪束薪”四字,“绸缪”二字很好理解,缠绕状,亦可引申为缠绵,“束薪”原本也很简单,就是扎起来的柴火,但学者魏源认为,它是一个比兴,古代娶嫁燎炬为烛,少不了要用干柴即“薪”,因此,《诗经》里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以“析薪”暗示。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束薪”不可以是实指呢,假如你早几年去过北方,或者干脆就是个北方人,一定会对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绸缪》是“唐风”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临汾到太原一带,我问过老家在当地的朋友,都说小时候不但见过柴垛,还有草垛,麦秸垛等等,秋天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就是抽来点着,苍色清风里那一团火光,远远地望过去甚是壮观。
先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远古,撇开名家们甚是笃定的注释,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种场景,观众消失,背景隐退,连时空的参照都没有,我看到的,是无尽洪荒里的一场邂逅。在那个于史无载的黄昏,在谁家沉静的柴垛前,在三两小星的注视下,起初不经意的他和她,猝然间打了个照面。
遇见陌生人,不见得就有什么特别意义,我们每天都要见到那么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即使有搭讪与寒暄,转眼就忽略不计。若是有人让你惊疑于这场“遇见”,让你有一种需要追根究底的不真实感,一定是这个人身上具有的某种化学元素,改变了“遇见”的形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这是内心的欢喜在呼喊。在见到你以前,没有任何预兆,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度过一生无数日子里的一个,清晨,正午,黄昏,这一天眼看将尽,我却在这光阴的拐角处,在这平凡的柴垛前,遇见你。
说起来是如此的轻飘,不过是两个人凑巧走到此处,抬抬脚的事情,可是在生命里,却是那样的不容易,几米有言:“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冬天刮台风,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猪都学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遇不到平凡的你。”是啊,潜水的猫,攀岩的狗,夏天的雪花,冬天里的台风,乃至会结网的猪,都是身外之物,而你,却是一直盛放在我心中的那个人,好像一颗深埋已久的种子,在这一刻突然生根发芽结蕾绽放,一个“粲”字,传达出那种不可方物的光华。
只是,假如这遇见的背景,是刚刚进入的大学,或者,是初次报道的新单位,或者,再庸俗一点,是父母长辈安排的相亲宴,这个故事,都有延续下去的可能,“遇见”是一个序曲,后面更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可以期待。可惜,都不是,他们唯一的时间的参照,是三两小星,唯一的空间的参照,是齐整的柴垛,这空旷的背景,固然使彼此的恋慕更加纯粹和令人感动,却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
换成现代社会,有点像地铁站台的邂逅,当地铁缓缓驶来,隔着玻璃窗,你与对面的男子或女子四目相对,内心惊动,但又能怎样,你上去,他(她)下来,犹如相逢于黑暗的海面上,擦出耀眼的火花,再重新投入到人流汹涌之中,消失于对方的生命里。
是这样无根无由的爱意,多么让人无奈,所以紧接着是这样的叹息: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自问,一种没有出路的追索,“遇见”作为一个奇迹已经发生,可是,奇迹之后呢?纵然是如此幸运地遇见这样一个你,接下来我又能怎么办?
以善写情诗着称的李商隐,有一首非常着名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前面两段最为读者耳熟能详,尤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准确地表达了那种无须借助语言的情感交流,相互恋慕的人之间隐秘的感情通道,这句子的光彩过于夺目,以至于让人很难注意到那个暗哑的尾声:心有灵犀又如何,最终仍是“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他离去的理由多么轻飘,听鼓应官,类似于上班打卡,心有灵犀的浪漫,抵不过庸常生活的水,他早就认了,他把她留在那个夜晚,就此别过。
总有许多的原因,使得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让隆重的开始,没有同样隆重的收稍,我过你眼,经你心,却,不能与你在一起。是有一些勇者,无所畏惧,愿意付出一切,战胜万千险阻,若有这个态度,肯定是能够在一起的,但我们——尘世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肉体凡胎,没有这样勇毅,即使遇见让内心起大惊动的人,也还是茫然地,不作为地,任命运将他(她)带走,最多留些微记忆。
相对于李商隐笔下的随波逐流,《绸缪》要不甘心一点,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从最初的“如此良人何”,到接下来的“如此邂逅何”,再到最后的“如此粲者何”,惊喜的成分逐渐减少,无奈的成分逐渐加重,犹如越来越浓的夜色,苦涩沉重起来。只短短一个黄昏,诗中人经历了人生里的大悲大喜,他终于遇见了那个人,也终于放弃了那个人,是的,在这世间,遇见很难,但还有比“遇见”更难的东西,是,可以相互陪伴。
‘贰’ 冷木兮这个名字好不好
冷木兮 这个名字好
木: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
《说文解字》释云: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说文解字》释云:语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凡兮之属皆从兮。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花木 • 惟兮”。
‘叁’ 权门冷少蜜宠枭妻_by木兮懒懒_txt全文免费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yFk4YbLj4MMjT5LpLq3c_A
该小说讲述了这世间,总有一个人会让你无端端的傻笑,就像他——赫连诺,权贵翘楚,冷得让人无法靠近的太子爷,权势滔天的名门总裁,俊美无比,传闻他不近女色,有着病态洁癖之症,可任谁都没有想到,传闻中“冷面修罗”在遇见她之后,就在宠妻道路上一蹶不振——这世间,总有一个人会让你缴械投降,就像她——权心染,才貌双全的天才设计师,拥有着惊人的背景,为人处世低调且很低调,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的原则,一场狗血淋头的年度碰瓷大戏让她邂逅了永远。
‘肆’ 慕梵希瓷砖是什么档次的
摘要 亲,慕梵希瓷砖是中国瓷砖行业十大品牌,所以肯定是一线品牌,是高档次的。
‘伍’ 心悦君兮君不知是什么意思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此句出自先秦佚名的《越人歌》。《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
《越人歌》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越人歌》创作背景:
按《史记·楚世家》,楚灵王十二年( 公元前529 年),子比趁其兄灵王在外,杀了留守的太子,自立为王,其弟子皙当了令尹;但政变仅十余日即失败。所以子皙泛舟新波(破)不像是在当令尹之时,而应该是在此之前。比照襄成君的情形来看,子皙还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时举行舟游。而榜枪越人则以认识新来的领主并为之效劳为荣。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总结:
个人认为,“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勇敢地向他(她)表白,也许我们的勇敢,会获得对方的认可。但也有一句话,“强拧的瓜不甜”,我们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要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不能勉强为之,否则也许会事与愿违。但是,我们只要用心交往,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陆’ 女主角黎木有男主角祁阳还有弟弟祁锦的小说叫什么
书名:《岁月寂寂,时光漫长》
作者:小乔
主角:祁阳、黎木兮
简介:
她知道,她就是那朵惹了祁阳厌恶、快要萎谢的玫瑰。
可明明,这朵玫瑰,也是祁阳捧在手心里,倾尽温柔,小心呵护过的。
内容节选:
祁阳到住宅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他将车子停在院子里,摇下车窗靠在驾驶座点了根烟。暗夜深沉,静谧夜空之上不见一点稀疏星光。房子里却还亮着灯,有人在等他回家。
开了门,客厅里的灯光柔和温暖。那个人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到开门声就已经站在玄关处等着他。
祁阳不悦地皱了皱眉。
他随手将大衣扔在沙发上,这才发现那个人裹着羊毛毯子蜷在沙发的一端,脸埋进阴影里,似乎已经睡了。
“黎木兮。”
祁阳的声音像外面的冷空气。
黎木兮动了动,缓缓抬起头,睡眼迷蒙地望向他,“你回来了?”她坐起身来,冲祁阳笑了,灯光下,这个笑容在她精致无双的面孔上显得又甜又软,祁阳微微一愣。
“饿了。”祁阳不再看她,径自走向餐桌,松了松领带坐了下来。
黎木兮起身,站直的瞬间眼前一黑,慌忙扶住沙发靠背,缓了片刻后她往厨房里走,“马上就好。”
祁阳望着那人在厨房的背影,穿着一件厚实的灰色毛衣,低头的时候露出一段纤细苍白的脖颈。
“我不想吃这个——”祁阳看了一眼黎木兮热好的鸡丝粥,“看着就恶心,拿去倒掉。”
黎木兮微微一怔,苍白的脸上有些失望,“你昨天说……”
“现在不是昨天了。”祁阳没什么情绪地打断她,“昨天我想吃的东西,今天我不想了。就像从前我喜欢珍视的、恨不能捧在手心里的,现在于我而言已经什么也不是了。人是会变的,你不知道吗?”
‘柒’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伊兮伊不知
《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意思: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可是我多么喜欢你啊,你却不知。
提示:谐音,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