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衣种类 » 法门寺为什么有武则天的睡衣

法门寺为什么有武则天的睡衣

发布时间: 2023-03-17 17:04:18

‘壹’ 法门寺武则天绣裙

巧了,我去年刚去了,也见了,在法门寺花了90块钱的门票进去,在法门寺的博物馆,就在地宫旁边的那个陈列馆里就有那件衣服的碎片,不是一整件衣服。我看这部被氧化的可能性不大了,因为我见得就是一碎片,但旁边有放大的图。

‘贰’ 博物馆有女龙袍嘛 武则天作为唯一一个女皇帝 有龙袍留存下来吗

女龙袍应该没有,至卖手于武则天,除了乾陵我知道的还有两件文物。

1、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地宫物帐碑文》记载有“武后绣裙一腰”,当是武则天当皇后时供奉给法门寺的。具体可以看国宝档案http://taihai.cntv.cn/2014/09/02/VIDE1409620525864301.shtml;

2、另一肢裂件与武则天相关的就历配闭是“武曌(音zhào)金简”,现在在河南博博物院,这个我亲眼见过,一个农民在嵩山捡到的,具体你可以网络下。

‘叁’ 法门寺地宫有什么特点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扶风县法门镇。据传法门寺始建于公元68年,周魏以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用香木焚烧了他的遗体。等大火熄灭以后,在灰烬中发现了许多圆珠一样的结晶体,还有一节手指骨、4颗牙齿和一块头盖骨等,称之为“舍利”。从此,舍利就被视为佛门的圣物,而那节没有焚化的手指骨就称作“佛指舍利”。200年后,称霸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把舍利分载于8.4万个宝函,由僧众分送世界各地。东汉灵帝时期,虔诚的佛教徒们带着佛指舍利来到我国陕西,恰逢扶风镇上光芒万丈,汉灵帝视为吉兆,大喜之下令工匠造地宫秘藏佛指舍利。地宫是我国佛塔构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瘗藏佛舍利、佛的遗物、经卷等法物的密室。它不同于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刹竿”里的做法,是与我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结合的产物。

唐代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7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8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874年正月初四,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迎请佛骨在唐末越演越烈并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30年信粗培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自874年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000多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曾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845年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他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已经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即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而且从此地宫就再未被打开过。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4字于山门之上。法门寺地宫由踏步、平台、隧滑唯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全长21.4米,虽然面积仅31.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宫。地宫中有制、储、饮一套精美的金银茶具,这是我国所知时间最早、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这套茶具是唐僖宗亲自使用过的鎏金茶具,还附带有银火箸、银坛子、结条笼子等,分别对应了唐朝宫廷茶道的全过程,完全印证了陆羽写的《茶经》中的有关内容,用实物讲述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世上仅存的佛指骨舍利就在地宫的密龛里,共有4枚。地宫后室的土层挖开后,就有一个密龛显露出来,密龛里藏着一个包裹,里面又是一个铁函。那个沉甸甸的宝函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宝函。直至第七重,里面是镶满珍珠的金质宝函,宝函里是一座宝珠顶小金塔。纯金塔打开后,金座子上有个像手指一样的银柱子,上面还有白花花的东西。这就是第一枚佛指舍利,但是一件仿制品,命名为“特级一号”。第二枚佛祖舍利珍藏于地宫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函。一般开启八重宝函,是完全按照碑文的记载来进行的。但是这只铁函,碑文却没有任何记载。启开木盒,盒内是彩绢,当取开最后一层彩绢时,发现鎏金银棺。

银棺左右两侧,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整个小银棺置于金棺床上。第二枚佛指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命名为“特级二号”。第三枚佛指舍利藏于地宫后室北壁秘龛内,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函,打开铁函,里面是一枚45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内为嵌宝石水晶椁子。椁盖雕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水晶椁子里又是一个壸门座玉棺,玉棺里面又是一枚佛指舍利,命名为“特级三号”。这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呈现乳黄色,一面有一些霉点,还有一个非常细小的裂纹;三面俱空,一面稍高,骨质细密而有光泽。在日光灯下,似有灵怪异彩。经鉴定,这枚才是佛祖释迦牟尼真身凳绝指骨舍利,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第四枚佛指舍利发现于阿育王塔中。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4部分组成。铜铸塔刹,葫芦状,安置于盖心。塔盖为9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一圈如意云头二方连续图案。

塔内放着一座宝刹单檐铜塔。铜塔为模铸成型,平面呈方形,分作塔基、塔身、塔刹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有弧形踏步。铜塔内盛放银棺一枚。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壸门。当这口银棺的棺盖被启开后,又一枚佛指舍利出现了,被命名为“特级四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圣物,法门寺将因此成为世界佛教朝拜的圣地。法门寺地宫还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懿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13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谜团。唐朝时我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地宫《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重见天日,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佛指舍利”。1987年5月8日,第一枚舍利被发现;5月9日深夜,发现第二枚;5月10日0时6分,发现第三枚佛指舍利;5月12日,在原旋转地宫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发现第四枚佛指舍利。1994年11月29日至次年2月28日,为促进中泰人民友谊,应泰国国王、僧王之请求,经中央政府批准,佛指舍利首次离境,用专机护送到曼谷,供泰国广大佛门信徒瞻拜85天。

‘肆’ 武则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伍’ 挖开这两座地宫,才揭开“谜”团,古代金缕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一提起金缕衣,很多人立马会想起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这是通过现代考古的方式,让我们第一次看到金缕玉衣的模样。所谓的金缕玉衣,就是将玉石磨制成玉片,然后在玉片上打眼,最后用黄金做成的丝线,将玉片串起来,做成衣服的样子,成殓在死去的诸侯王身上。金缕玉衣不仅有衣裤,死者的脸部也是贴上了玉片。

这座地宫出土的金缕衣,是与蚕丝一起织锦的,看上去金光闪闪,金线制作的比蚕丝还细,今天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另一件出土于明定陵。在明万历缓缓地的棺椁里,发现了一件细致的金缕帽。这件金缕帽也代表了我国明代精湛的金缕衣制作技术。

‘陆’ 世界第九大奇迹——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其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租薯旁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法门寺保持了塔前殿后的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寺院的西院是法门寺博物馆,有多功能接待厅、珍宝阁等建筑。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手拆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盘经》,但现已无存。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弊橡、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的全部资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柒’ 法门寺地宫发现了什么,居然可以揭开武则天真正爱的人是谁

法门寺的地宫里出土了一件裙子,而且是武则天是最爱的蹙金绣石榴裙。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陕西经历暴雨,法门寺倒塌,在抢救文物的时候法门寺地宫被考古发掘。当时这个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以及一大批的唐朝稀世珍宝,其中包括金银器,琉璃器和已失传的“秘色瓷”器、以及大量锦、绫、罗、纱、绢、绮等各类纺织品。

在李治患头风的那一年,武则天将裙子放到了法门寺里供奉佛舍利。你说武则天爱他吧,帮他处理朝政,虽然后来自立女帝,还养了很多男宠,但是年少时的欢喜总是不能忘却的,不然她和李治相遇的那条裙子就不会对她那么重要了。

‘捌’ 法门寺地宫中,不仅出土了武则天的裙子,还有一件世界独有的珍宝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对我们研究 历史 具有重要意义。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文物的发现都颇具偶然性。

就比方说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2499件珍宝,便是因为法门寺内宝塔的坍塌,得以重现人间。在这些珍宝中,不光有武则天的石榴裙,还有一件宝贝堪称世界独有,那么你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碧判吗?

时值1981年8月24日,陕西省扶风县迎来了一场滂沱大雨。这场大雨让当地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明显影响,而法门寺唯一的主持也有自己的担忧:在大雨之前,主持就发现寺内的宝塔出现了一条裂缝。

他非常担忧这场大雨会破坏宝塔,结果到夜里,宝塔果然因为大雨崩塌,只有一半颤巍巍地坚挺着。由于法门寺的真身宝塔已经矗立了约1700年,素有“关中塔庙始祖”的美称,它的倒塌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等雨停后,专家们特地前往法门寺,希望可以修复宝塔,但遗憾的是宝塔受损异常严重,根本没有修复的可能,专家们只能暂时作罢。

一直到1986年,陕西省政府集结了考古队,准备让他们牵头对法门寺真身宝塔进行重建。

次年2月,赶来参加重建工作的考古人员和工人云集法门寺,但是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工人们意外发现坍塌的宝塔之下,是一大块白玉板。

而在白玉板周围的缝隙中,隐隐约谨晌约有金光透出,这让考古人员瞬间想到了当地百姓口耳相传的“法门寺地宫”。

在当地传说中,法门寺有一座非常庞大的地宫,地宫中存有一件很重要的宝贝。这件宝贝与释迦牟尼有关,据说在释迦牟尼涅槃后,曾经留下了两种舍利——真身舍利和珠状舍利。

而这真身舍利中的一枚“指骨舍利”,就藏在地宫之中。另外传闻还提到,法门寺地宫中不光有佛骨舍利,更有先后八位唐代皇帝秘密埋下的无价珍宝。

思及此,全国各地的考古学者纷至沓来,大家紧急商议了后续的考古事宜,准备严格按照考古最高标准对法门寺地宫进行发掘。

从当时已有的 历史 文献来看,法门寺地宫修建于唐朝,而唐朝的地宫大多有着坐北朝南的特性,考古人员利用唐代地宫的这一特点,顺利找到了地宫的真正入口。

自考古人员以地宫入口伊始进行发掘时,就发现了大量的开元通宝,这些开元通宝铺满了通往地宫的台阶,工作人员因此想到了史书中记载的“金钱铺路”,并对后续的发掘工作充满了期待。

等挖掘到台阶深处,考古人员看到了地宫的大门,地宫大门顶部雕刻着精美的凤鸟,小心翼翼地打开地宫大门之后,考古人员穿过甬道,发现了一块刻有祁阳真身志的文碑,以及记录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的记物帐石碑。

石碑内容显示法门寺地宫封于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还有葬入地宫的2499件陪葬品。看着石碑,考古人员恨不得立即冲进去。

可是考虑到地宫内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再加上专用的防护服没有做好,考古人员只能暂时按捺下激动的心情。等做好万全准备之后,考古人员终于得以进入地宫。

在石碑上记录的珍宝,大多放在后室之中。考古人员小心地将一件件珍宝挪了出来,经由金银器行家韩伟辨认命名,冲入惰性气体后再存到安全的地方。

相比于放置于后室中的金银文物,在地宫前室则存有重要的阿育王塔以及珍贵的绫罗绸缎。

这些绫罗绸缎作为当年丝绸之路上往来贸易的高级丝绸,其珍贵程度之甚出人意料,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丝绸进行清理分离,共得到了800多件。

原本清理完前后祥慧锋两室之后,文物清理工作应该能告一段落,但谁也没有想到,几名考古队员意外发现后室石板下的土是活土,这说明在后室的石板地下还有东西。经过发掘,一个五六十公分高的壁龛赫然出现。

这个壁龛的出现让工作人员决定先打开此前发现的八重宝函,因为他们猜测壁龛和八重宝函中大概率放着佛骨舍利。

八重宝函打开之后,最中心是一个纯白色柱状物,此物与记物帐石碑上对舍利的描述一模一样:

随机工作人员又将目光投向从壁龛中得到了一个铁函,其中开出了一个当精致的小玉棺,玉棺中放着的,依旧是舍利。

而这枚舍利相比于此前八重宝函中放着的那一枚舍利更为珍贵,因为这枚舍利是真身舍利,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一枚释迦牟尼指骨舍利。

当然除了八重宝函以外,在地宫的阿育王塔、汉白玉灵帐中的铁盒还存在着两枚舍利。

至于武则天的石榴裙,则是考古人员在存放阿育王塔的前室里发现的。

这件石榴裙应该是武则天在公元659年时放入的,因为从 历史 资料中来看,武则天正好是供奉法门寺的八位唐朝皇帝之一,她一生参与过两次迎接佛骨的活动。

在第一次(公元659年)时,已成为皇后的她奉献了自己的石榴裙;第二次(公元704年)时,登上皇位的武则天将佛骨迎到了洛阳。

‘玖’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武后绣裙”,几乎全成了碎片,专家尝试修复吗

在古代,受封建社会的影响,随处可以表现出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男尊女卑,一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古人重男轻女,导致妇女的地位始终不高,在现代许多落后的村落中,仍然可以发现重男轻女的现象。不过在唐朝时期,妇女可以说算是迎来一段时期的春天。在唐朝之前,妇女地位低下,因此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不过踏入唐朝后,妇女参政的现象却成为一种趋势,在政坛上,随处可见妇女活跃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上官婉儿成为一代女宰相,武则天成为了一代女皇。

第二件是武后绣裙,出土于陕西省的法门寺地宫内,当时在法门寺进行考古挖掘时,专家意外发现了这个文物,在碑上还记录着这个丝织绣裙是唐朝皇室捐赠的。然而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武后绣裙遭到严重腐朽,许多部位成为碎片。现今,考古专家一直在尝试着修复这件珍贵文物,希望它可以重见天日。

‘拾’ 法门寺塔的珍贵的文物

法门寺塔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秘色瓷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它的制作方法是属于千古之谜。
法门寺塔中唐代的丝织品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新,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丝,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法门寺塔佛教文化陈列,这个展柜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罗做结集的。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鼓上套了3个环,首毁4鼓12环,4鼓12环所桐神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局芹亏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