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衣种类 » 蜻蜓长什么样的睡衣
扩展阅读
女生校服裙子怎么改 2025-08-23 20:17:30
新买的裙子怎么叠 2025-08-23 20:02:27
皮衣的划痕怎么修理 2025-08-23 19:58:41

蜻蜓长什么样的睡衣

发布时间: 2022-07-24 06:28:31

① 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有复眼,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② 蜻蜓的样子

蜻蜓交配(4张)

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

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发达

③ 蜻蜓的外形 生活习性 作用

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一目。该目成员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
全世界分布,尤以热带地区为多。
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约350种和亚种。
外形:蜻蜓,体长20~150毫米。颜色多艳丽。触角短小,刚毛状,3~7节。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前胸较细如颈。中、后胸合并,称合胸。
雄性在性成熟时,把精液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时,雄虫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虫头顶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后,一起飞行。有时雌虫把腹部弯向下前方,将腹部后方的生殖孔紧贴到雄虫的交合器上,进行受精。

生活习性:许多蜻蜓没有产卵器。它们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贴近水面飞行,用尾点水,将卵产到水里。

半变态。绝大多数稚虫水生,许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种类要经过3~5年才完成1代。
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它们有的栖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上,后者能以蚊虫的孑孓为食。成虫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
蜻蜓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
该目下分3亚目。
①均翅亚目(Zygoptera),该亚目的昆虫色常艳丽,俗称豆娘。前后翅的形状和脉序相似。翅基狭窄形成翅柄。休息时一般四翅竖立体背。稚虫体细长,腹末有3个尾鳃 ,尾鳃是呼吸器官,常呈叶片状,也有呈囊状或其他形状。该亚目下分2总科8科。
②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因该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而得名。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前翅。只有2种,一种产于喜马拉雅山南侧,一种产于日本,是古老类γτ群的孑遗后代,有活化石之称。
③差翅亚目(Anisoptera),该亚目昆虫俗称蜻蜓。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该亚目包括2总科5科,蜓科和蜻科常见。广布中国各地。

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长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还要算是长寿的了。

蜻蜓幼虫称水虿(水乞丐)蜻蜓的卵在刚孵时有一特殊的型态,六只脚、头部都跟身体缩在一起,像只没脚小虾米一样,不怎么活动,称这阶段为“前稚虫期”。
这一阶段非常的短少则三、五秒,多则两、三分钟,前稚虫的背部就会裂开,第一龄稚虫就蜕皮而出不久它会慢慢的将头及六只脚伸展开来自由活动,蜻蜓稚虫随着种类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龄期,从8~16个龄期都有,整个稚虫其所需时间依照不同种类及季节而有所不同,从一个月到三、四年都有,至目前为止所知台湾的蜻蜓稚虫都是水栖昆虫,尚无发现陆栖性种类。水虿在水中如何活动呢?水虿靠腹部内直肠鳃呼吸水中容氧,因此会借着从尾端缓慢吸水、排水来呼吸,平常除六只脚可供爬行之外在紧急时刻则会则会将腹部所吸的水向后喷出,所产生的作用力会带动它们向前快速移动以达避敌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虿为了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跟环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种保护色。栖息于溪流蜻蜓幼虫主要以蜉蝣稚虫、石蝇稚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小鱼为食,栖息于静水域的种类则主要以蝌蚪、小型虾类、小鱼、水蚤、体型较小的蜻蛉稚虫、仰泳桩、孑孓、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稚虫天敌则是鸟类、大型杂食性鱼类、红华娘、负子虫、龙虱等。
三、成虫期(羽化):
水虿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到终龄稚虫,可以看到期胸部会有明显的翅芽,这是与其他龄期稚虫的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通常蜻蜓的终龄稚虫会在羽化前几个小时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叶子、石块、围墙、桥墩等物体都可供蜻蜓稳定攀爬以进行羽化,据目前所知大多数蜻蜓于夜晚羽 化,少部分蜻蜓成员在清晨羽化。刚羽化的成虫通常体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强烈金属反光,等过一天之后,成虫体色就会加深,翅膀也会变硬且没有明显反光,未成熟的成虫要经一些日子才会变成
刚羽化的蜻蜓
熟,少则十日内,多则一、两个月以上,从未成熟到成熟过程外部型态上都会有差异,而且绝大都数蜻蜓的雌、雄虫在外观上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蜻蜓成虫不论雌、雄或不同的生长时期会有很多不同外帽,这就是所谓的“多态型”。蜻蜓体温根据生物学 成虫
家多年研究发现蜻蜓王国中有些是恒温动物‘内温动物’,而有些是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因为他们温度 蜻蜓捕食
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大部分的蜻蜓科及春蜓科多属于外温动物。蜻蜓属肉食性昆虫,由于它的复眼硕大发达,视力超凡,再加上身手敏捷,因此小自蚊、蝇等飞虫,大自蝴蝶、蜜蜂、蜻蜓都可以在空中顺利追击拦截。
蜻蜓的产卵方式
蜻蜓的产卵方式是很有趣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蜻蜓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于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第二种是将腹部插入水中,产卵于水草茎杆中;第三种是雌雄蜻蜓潜水进入水下,将卵产于水草茎杆中;第四种是蜻蜓一面飞翔交配,一面将卵空投至水中,最后一种是蜻蜓将卵产于水面上的树干或树枝上,待卵孵化后稚虫掉入水中展开幼虫阶段。
会发展出这麼多的产卵方式无非是因各个品种为了让卵于不同水域环境均有更佳成活机会而演化出来的,不论那一种产卵方式,稚虫均需生活于水中。蜻蜓及豆娘的生态为不完全变态,两者的稚虫均称为水虿(虿是蝎子的意思),在水中以下唇捕食小鱼或蝌蚪,也会有自相残杀的行为。
蜻蜓是在空中直接交配的,而蜻蜓的幼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因此当母蜻蜓与公蜻蜓鱼水之欢后,常见的蜻蜒点水(母蜻蜓尾部接触水面),就是雌蜒将卵产在水中的生殖行为。
等到幼虫成熟,他们会爬出水面,攀附岩石或植物上羽化变为成虫,其生活史跨越水陆两域,可说是良好的环境指标。
蜻蜓的种类
1.碧伟蜓 体形较大,身体绿色,雄虫腹长5.4厘米,后翅长5.2厘米,下唇黄色,上唇赤黄,前缘黑色,前、后唇基和额为黄色,前额上缘有一较宽的横纹,上额前缘有淡蓝色横蚊。
其头部中央突起,顶端色淡,前方有一黑色横蚊,后头黄色,侧缘黑色,合胸黄绿色,被黄色细毛,背无斑纹,合胸脊黄色及有褐色上缘,翅前缘脉和翅痣黄褐色。
此蜻蜓腹部1.2节膨大,第一节绿色。第2节基部绿色,后端褐色,均有褐斑或条纹。第3节褐色,两侧有淡色宽纵带。第四节至第八节背面黑色,侧面褐色,第9.10节是褐色,有淡色斑。雌虫体形、颜色与雄虫相似,色泽较浅些。
碧伟蜓性格凶猛,飞行能力强,速度快,常在水面较高上空往返飞翔捕食飞行的小虫。
该蜓种主要分布与北京、河北、江苏、四川、福建、云南、新疆、西藏,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分布。
2.黄蜓 黄蜓是一种体形中等、分布较广,数量繁多的蜓种,也是人们最常见最熟识的一种蜻蜓。
该蜓种总体赤黄色,雄虫腹长3.2厘米,后翅长4厘米;雌虫腹长3.1厘米,后翅长4厘米。下唇中叶黑色,侧叶黑褐色。上唇赤黄色,前缘黑色,前后唇基及额黄色略带齿色,有短毛。
其头顶为1个下黑上黄的大突起,其前方有一黑色横条纹,后头黑色。前胸黑褐色,有白斑。
合胸背前方赤褐色,侧面黄褐色,有黑色条纹,第1、3条纹仅上下端明显,第2条纹缺,翅上的翅痣为赤黄色,后翅臂呈淡黄色,小膜白色,足基部黄褐色,端部褐色。腹部赤黄色,有黑褐色斑。
黄蜓的稚虫(水虿)比碧伟蜓稚虫要小一些,在水中也不如碧伟蜓水虿那么凶猛。
此蜻蜓主要分布于河北、浙江、江西、广西、云南等地,其他各地也有一些分布。
3.豆娘 豆娘是极为常见的一类小蜻蜓的总称。它身体狭长,颜色鲜艳犹如碧玉,包括的品种极繁,有一两百种之多,它在蜻蜓中属于“忽”类。
它的特点是身体细小,头呈横形,左右两只复眼相距很远,突出在左右两旁,翅膀的基部很狭窄。

④ 蜻蜓外形特点是什么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

⑤ 蜻蜓是什么样的体形

蜻蜓属大、中型昆虫,身体细长,体壁坚硬,成虫色彩常较艳丽。头大,能活动自如;复眼大,极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有些蜻蜓的视界可接近360度。触角短,刚毛状,3~7节。口器为咀嚼式,上颚发达,下颚末端具齿。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休息时平伸或直立,不能折叠于背。前胸较细如颈。中、后胸合并,称合胸。腹部细长,尾须一节,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蜻蜓的外形是怎样的?
蜻蜓的飞行速度十分惊人,它每秒能飞5-10米,高速冲刺时飞行能达到每秒几十米,可以连续飞行1小时不停不休息,蜻蜓是肉食性昆虫,它喜欢捉较大型的昆虫,它总是在空中边飞边捕捉昆虫,它快速飞行的时候把脚折叠起来缩在胸部的下面,等到快要捕捉昆虫时,就把脚伸开张成箩状,它的脚上长满了刺,被它捉住的小昆虫很难再逃跑,它捉到小昆虫大部分都是边飞边吃掉的。
蜻蜓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水田度过的,产在水田的卵化为幼虫的名字叫水虿
,在水中要生活1-2年,个别的要生活5年,水虿的外壳很硬,随着身体长大会脱皮,水虿需要经过7-14次脱皮才能长大,水虿的下唇特别长,平时折叠在脸的下面,等到接近猎物时,突然将下唇伸出,抓住猎物送到嘴里,它的鳃不长在头部,而是在尾部的直肠里,水虿平常在水下用脚慢慢走地动,受到追击时,把直肠鳃里的水喷出去,同时把脚向后伸直,这样就能快速逃跑。水虿吃孑孓它经常受到田鳖和龙虱的袭击,最后爬上陆地,化为蜻蜓的只是少数。

⑥ 蜻蜓的外形是什么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头大,半球形或亚铃形。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刚毛状。翅膜质,分布有发达的网状翅脉。腹部细长。按其捕食能力,可分三类:豆娘类,体纤瘦弱,飞翔力差,捕食能力也弱;蜻类,飞翔力强,捕食功能健全;蜓类,飞行极强,在山间小溪迅速来回飞行捕捉猎物。全世界6500余种,我国有400余种,分属20多个科。生长繁殖”

⑦ 蜻蜓的外貌特征

1、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

2、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3、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4、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5、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7)蜻蜓长什么样的睡衣扩展阅读:

蜻蜓的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蜻蜓目Odonata 间翅亚目 Anisozygoptera该亚目是蜻蜓目下最小的一个亚目现已有三属三种昆虫。间翅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特点,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 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前翅。

2011年到2012年1月通过德国,中国,老挝,尼泊尔和日本学者的联合协作研究,通过对世界Epiophlebia属已知3种的DNA的系统学分析,结论是中国黑龙江省发现的新种比已知分布喜马拉雅南部和日本的种古老,早期已知的2个种属于后期分化出来的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蜻蜓

⑧ 说说蜻蜓长什么样子

去田野上看看吧,会经常在田野上飞来飞去,身子轻飘飘的,羽翼长长且透明的,两个眼睛圆圆大大的

⑨ 蜻蜓长什么样子

蜻蜓的样子是:

蜻蜓身体中等大小至大型,常具金属蓝色或绿色,头部在背面观两眼互相接触一段较长的距离;眼的后缘中央常有一个小型波状突起;臀圈明显,四边形或六边形,或稍为长形;足常较长。

前后翅形状及脉序不同;翅基部不成柄状,不显着狭长;中室被斜脉分 为三角室及上三角室,在前后翅又通常呈不同形状;两复眼多接触或以细缝分离;雄1个内肛附器;停息时四 翅向两侧平伸。

价值:

蜻蜓目昆虫资源丰富,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其幼虫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水生生物,可以对水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有些种类体内含有一些活性物质可作为药用材料;又由于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因此在食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其外形优美也可作为收藏或者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