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特阿拉伯人喜欢穿宽大的白袍,连头上也蒙戴白布,这是为什么
穿大袍,裹头巾,这是传统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习惯,当然跟当地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因为沙特国内多为沙漠,夏季干旱燥热、冬季尤其是夜间干冷多风,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而大袍和头巾正适合生活在这种恶略环境下的居民穿着!
------------------------------
首先,阿拉伯大袍是一个宽大的直筒子,上下通气,在走路的时候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身体上大量的热量,而头巾则可以防止风沙的侵袭和烈日的暴晒;相反,如果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穿着衬衫、长裤的话,那简直是受罪!
B. 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
1、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85% ,什叶派穆斯林占15%。教徒一天必须祷告五次,祷告时当地人都必须要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必须穿黑袍。
2、法律严格禁酒。饮酒者如被抓获,要当众鞭打80下,或者被监禁6个月到1年,另外还要处以罚款。买酒,私酿酒或酒后开车者,均要处以重刑,最严厉的斩首示众。在沙特,所有的餐馆和饭店都不供应酒类饮料。只向顾客提供各种不含酒精的“啤酒”和“香槟酒”等。
3、女性受到的待遇如同二等公民,该国也是全世界唯一禁止女性开车的国家。妇女始终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传统习惯,不接触陌生男人,外出活动穿黑袍、蒙面纱。青年男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
4、沙特政府颁布政令,禁止男性与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缅甸、乍得四国的女性结婚。与之外国家女性结婚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查。必须年满25岁,获市长签发的许可文件,提交家庭成员身份证明。
5、无电影(禁止偶像崇拜)、无夜总会无酒。在公共场所将镜头对着女士更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C. 沙特阿拉伯人衣着该地气候如何
沙特阿拉伯人以白色衣服为主,很薄。为什么穿白色的,那是因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那是因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下,为什么它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那是因为它地处亚欧大陆西岸的南北纬20~30度之间。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根据最冷月(1,2月)气温判断气候:15℃以上为热带,0~15℃为亚热带,0℃以下温带和寒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D. 在沙漠周围生活的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
直筒长袍,可以抵御风沙,隔绝滚热空气,白色为主,颜色各异。
例如阿拉伯男性大都穿白色长袍,女的除黑色外还有很多种颜色,款式更是各异。冬天有毛,夏天没毛。
现代的生活让民俗改变了许多,除了那些偏僻的地方和可以留下的民族服饰,或许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吧。
E. 去沙特阿拉伯一年四季穿啥衣服
沙特阿拉伯的气温在45摄氏度左右,最好是穿长袖的衣服,这样不至于晒的严重~
F. 沙特阿拉伯国家的气候和生活习惯
阿拉伯国家社会生活习俗
重点: 首先伊斯兰教的教义深刻地影响着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习俗。
按照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右手总是干净的,故吃饭时必须用右手将食物直接送进口里,而不能用左手,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只能用来辅佐右手撕扯食物。即使是在平时干活,阿拉伯人也是更多地使用右手。我在苏丹工作时,经常看到当地妇女忙不迭地用右手劳作着,而左手则是将裹在身上的长长的布料紧紧地捏在腋下,左手偶尔腾出来帮一下,然后倏地缩回去。
为什么在阿拉伯人的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呢?原来,阿拉伯人入厕出恭后从来不用卫生纸揩净,而一概是用左手拌着清水冲洗干净。十几年前,我初到阿拉伯国家,对其酒店客房里居然没有摆放卫生纸甚感不解,同时也对卫生间里的洗便器感到困惑。我后来才得知事情缘由。据当地的医生介绍,阿拉伯人的痔疮发病率极低,应该说与他们的这一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接人待物方面,阿拉伯人的左右手也是绝对地内外有别。凡是对外的事情,譬如递送东西给他人,他们必须要用右手,否则就是极大的不恭敬,而在别人看来也是相当不礼貌的。同样地,阿拉伯人在接别人递送过来的东西时,也要使用右手,即使是右手正在忙碌着,也要赶紧腾出右手接过来。
千篇不一律的阿拉伯长袍
在阿拉伯国家里,人们的装束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的,男人大多是身着白袍,女人则是黑袍裹身,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教规森严的国家里,满大街映入眼帘的皆是一色男白女黑的世界。
阿拉伯人喜欢肉食甜食,更是每日离不开浓浓的糖奶茶,加上他们普遍不太愿活动,睡觉的时间较多,故他们的体型大多是较为发福,而穿着上下一般粗直筒式的阿拉伯长袍,能很好地遮盖住他们的肥硕体形,且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行动。此外,鉴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地处高温沙漠地带,宽松飘逸的阿拉伯长袍不仅能迅速散热,还能有效地抵御住漫天袭来的沙尘暴。难怪不止一位朋友这样说过,在炎热的阿拉伯国家里,穿着阿拉伯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们或许认为阿拉伯男人穿着的白色长袍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他们的长袍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国家大多都有自己特定的款式和尺码。以通常称为“冈都拉”的男袍来说,总共就有不下十几种款式,诸如沙特款、苏丹款、科威特款、卡塔尔款、阿联酋款等,更有从中衍生出来的摩洛哥款、阿富汗套装等等。这主要是根据各自国家的人的体型以及喜好而定的,如苏丹人普遍高大肥胖,故苏丹款阿拉伯长袍极为宽松肥大,更有一种苏丹款白色长裤简直就是像将两只大号棉布口袋缝合在一起,恐怕就是让日本横纲级别的相扑运动员穿上去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阿拉伯妇女穿着的黑色长袍,它们的款式可就更加多得难以计数了。同男式长袍一样,各国也都有其独特的款式和尺码,其中尤以沙特款最为保守,连同必不可少的头巾围巾面纱等附件,穿上后能将整个人遮盖得密不透风。天生爱美的阿拉伯妇女虽受伊斯兰教规所限,不能随意展露玉体,也不宜身穿鲜亮的外衣,但无人能阻止她们在其黑色长袍上绣上黑色的暗花或艳丽的明花(这要视国情而定),更无法拦住她们在黑色长袍里面穿上漂亮的衣裙。
起初,我们认为这种称为“阿巴娅”的黑色女长袍款式简单,制作容易,肯定也贵不到那里去。但后来与行家交往,才知道由于面料、修饰、做工、包装等的各异,价格差别甚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阿联酋的商业都市迪拜,我曾数次光临过高档妇女服饰商店,亲眼见到那里的黑色女袍果然价格不菲,每件竟然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不过在正规的阿拉伯商店中,白袍和黑袍是不能同店的。
阿拉伯人从小就开始穿阿式长袍,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阿拉伯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年幼的孩童也穿上白色或黑色的小长袍,却是别有一番风景,不由得你不朝着他(她)们多瞧上几眼。特别是当节假日里阿拉伯人举家出动时,总会有成群的孩童穿着黑白长袍满地跑,因其独特的衣着而给节日点缀出亮点。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年轻人热衷于西装革履以及休闲服饰,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每一个阿拉伯人的衣柜里,总会有几件他们千古流传下来的阿拉伯长袍。
阿拉伯国家气候类型
(1)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夏季和冬季分别为48℃和4℃。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加上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此外,本地区夏季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着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仅75~150毫米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为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最高可达40~50℃,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故冬春有一定降水,且西部雨量较东部为多,扎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但内部降水不足100毫米,形成了荒漠。
(2)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 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非常干热,最热月平均气温为30~3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2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5℃以上,夜间有时降低到0℃,年较差一般在18℃以下,日较差有时达到35~40℃。本区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风的润泽,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几十毫米的记录),因此热带荒漠广布。热带荒漠区与温带荒漠区主要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夏季酷热,冬季不寒,是典型的干热气候,沙风暴经常发生,伴随着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为10%)。
泛沦干旱气候即荒漠气候,是以非纬度地带性占优势的,尽管从温度考虑,南北方向可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然而除个别情况外,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是连续的,因而很难把它们分开。全球干旱区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北纬10°~50°,南半球则在南纬15°~50°之间。近赤道的干旱区主要见于南美秘鲁沿岸、巴西东北部、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世界上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伊朗—中亚,东西长达13000公里。亚热带和热带荒漠可统称热荒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日照强,每年日照时间达3500~4000小时,相对湿度低于50%,年均温高于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80℃,夜晚却可低到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较差相当大,达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于250毫米,有的地方少于100毫米,甚至几年滴水不降,并常有沙暴。温带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点是冬季很冷,极端温差可达90℃,最冷月平均气温3~-10℃,夏季在树荫下温度可达50℃左右。在北半球,温带荒漠与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有关,而亚热带与热带荒漠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3)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区) 本区主要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和伊朗高原西缘。同大陆东岸同纬度季风地区相比,气候特点显着不同,这里属于大陆西岸亚热带气候,夏季晴朗、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西亚又称西南亚,它是指东起阿富汗,西迄土耳其的西部地区,通常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土耳其、塞浦路斯、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7个国家和地区。面积约695.7万平方千米。人口12.1忆。居民大多信伊斯兰教。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以色列五国以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自古以来,西亚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古代着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西亚再通到欧洲去的路线。现在,西亚除了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以外,还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西面的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可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北面的土耳其海峡(也叫黑海海峡),是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东面的波斯湾是石油运输主要航道。因此,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亚地形以高原为主,北部多山脉;中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世界文化发祥地之一。西亚有富饶的石油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这里也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西亚生产的石油90%以上供输出,石油输出量约占世界总输出量的60%。
G. 我是个女生,过几天去沙特阿拉伯旅游,要怎么穿戴,注意些什么呢沙特阿拉伯那边说英语吗
你是一个人去旅游还是跟团?如果跟团的话不用太担心,穿平常穿的衣服就好,尽量少裸露。若是一个人的话,建议你带一条丝巾,必要时遮住头发和脖子。语言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了,受教育程度高的沙特人也是会英语的,商贩也大都是会简单英语的
H. 阿拉伯国家的生活风俗
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风俗的阿拉伯民族,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演变,他们的审美观、穿戴、居住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朝代气息。
[一]男子的装束
身着大袍,外加披风,包头巾上戴头箍,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宽松舒适为阿拉伯大袍的特点,但其做工装饰各区存在细微差异;如沙特人的大袍为长袖、高领、镶里子。苏丹人的大袍无领,胸围和袖子肥大,呈圆筒形,长至脚踝,前后都有袋兜,侧面还有腰兜,可两面轮换穿。阵曼人的大袍无领,领口处有一条约30公分长的绳穗垂于前胸,穗底部有一花萼状开口,可向里边喷洒香水,放香料。
阿拉伯大袍的颜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蓝、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人的内衣,各地区也不相同。上衣多为条纹长衫,也有白色汗衫,夏季许多人不穿内衣。下身穿着奇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等国流行男穿裙子女穿裤,偏僻地区的部落或穷人仅用一块布把下身一围了事。利比亚、突尼斯等国的男士是喜欢穿肥大的灯笼裤。由于阿拉伯男子一年四季大袍不离身,内衣的式样和色彩就没有多少显露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各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至今仍相当流行。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国家元首、高级官员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的也屡见不鲜。有一些人士洋结合,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可谓别具风格。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是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
披风在阿拉伯人看来,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如科威特的披风市场上,男式、女式、夏天穿的透明纱披风、冬季穿的羊毛、驼毛、呢绒披风样样俱全;有平民穿的物美价廉的普通披风,也有王室成员及富翁们穿用的做工精细、镶有金银丝的豪华披风。
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沙漠坏境产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布,将其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之。其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别,随季节和条件而定。
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有些阿拉伯国家,如半岛上的也门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亚,男人们头上缠一条白色的长头巾,不戴头箍。他们的头巾除起帽子的作用外,还有其它用途:睡觉时做铺盖,礼拜时当垫子,洗脸时做毛巾,买东西时当包袱,刮风时蒙在脸上挡风沙。
阿曼男子只披头巾,不戴头箍,头巾的颜色有等级之分,多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们禁用。
头巾下再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人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部分男子不用头巾,不戴小白帽,只戴一顶红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毡帽。一些人爱在毡帽下缠一条白布,更显艳丽新颖。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长期养成的装饰习惯,其式样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门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卫的武器,后逐渐成为珍贵的装饰品和民族风俗。阿拉伯人觉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显示男子汉的侠义、潇洒和威武气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汉。同时,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至今还有些部落,当男孩长到15岁就为他举行佩戴仪式,以示祝贺。
腰刀的制做,在也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不少城市仍有制造腰刀的作坊,有机制也有手工制做,做工考究、精细。腰刀多为双刃,成弯钩形,刀鞘饰有银环,与宽皮带或绣有精美图案的丝带连结,便于佩带。
在阿曼,腰刀是国家的象征,其图案绘在国徽上。阵曼国的地图形状也酷似一把腰刀。
腰刀柄的制作也很讲究,有牛角、羊角和木质的,最名贵的是用犀牛角或长劲鹿角制成,用金银镶上图案或经文,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有的还镶上主人很氏、制做年代,代代相传。
名为腰刀,并非都挎于人们的腰部,有的别于金银彩线绣成的腰带上,更多的插在胸前特制的宽皮带上,每当他们高歌起舞时,常以腰刀伴舞。腰刀几乎不离身,如从主人身上夺下腰刀,是对主人最严厉的教训与最大的侮辱。也门政府规定,佩戴腰刀的人打架斗殴,治安人员和部落酋长有权扣押他的腰刀,罚他在若干天内只能带刀鞘外出,晓谕人们他正在受过。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可随便摘掉别人身上的腰刀。
毛里塔尼亚人的佩物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几乎人人身带护身符,有的甚至要带几个。护身符装在皮制的小袋里。除美饰外,主要是图吉利。
[二]女子的服饰
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是伊斯兰教规定下的阿拉伯妇女形象。阿拉伯妇女的黑面纱很薄,戴上面纱,外人见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同网视物如常。有少数妇女戴双层黑纱,视物困难,常需儿童帮助;有人用一块黑纱盖住头发,另一块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纱上开一个或两个小洞,便于视物。黑纱有大小,小的罩住头及脖子,大的蒙在头上,四角可垂至胸部,甚至腿部。多数妇女除戴黑纱外,里面还戴有做工精细、镶嵌饰物的帽子。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
也门女子服式有二种:一种是头顶黑纱,将头部盖住,再披块黑布(或花格子布)裹着全身;另一种是分头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头顶黑纱至脖子,上身黑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条黑裙子盖至脚面。
埃及妇女的黑袍是块长方形的黑布,即将5米长的布一分为二,两边缝在一起,根据个人喜好绣上花边即成,穿、披均可,灵活方便,还可随意穿着袒露身体的某一部分。
苏丹妇女爱穿拖地长袍。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
利比亚妇女外出时,常用一块类似被单的花布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
阿拉伯妇女看起来衣着简单,甚至赤脚,其实不然,她们浑身几乎戴满各式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镯子,脚饰脚镯与足铃……,倒也十分别致,充分显现披金戴银的雍容华贵。
滚滚石油财富改变着中东这块古老的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如今,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除在边远地区仍占统治地位外,大城市已逐渐让位于土洋结合,东西方款式共存的服饰新时代。尤其男女青年一代装束更喜欢追赶时髦。
埃及女装的主流是表现女性的体态美,款式不拘一格。西装、茄克、套装、长裤、连衣裙、超短裙、牛仔裤等,都很流行,传统斗篷式长袍,也仍有人穿着。
在利比亚,传统服装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年轻男人常是西装革履,女士们也身着西装套裙,庄重高雅,欣赏和追求“淡化”了的西方化妆术,胭脂、口红,轻描淡抹,染指甲、洒香水,佩耳环、项链等钝金首饰。
即使是伊斯兰教规最严格的沙特阿拉伯,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妇女们虽仍戴面纱,大袍也依然如故,但大袍里边却是五光十色,年轻的学生身穿牛仔服、T恤衫,上流社会的女子也穿上了潇洒的西装。
I. 冬季去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旅游穿什么衣服好
利雅得冬季平均温度是12~23℃。白天平均23℃,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夜间平均12℃,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利雅得冬季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艾卜哈(31℃)、艾尔巴哈(35℃)、达曼(45℃)、哈伊勒(39℃)。利雅得冬季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艾卜哈(8℃)、艾尔巴哈(10℃)、达曼(10℃)、哈伊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