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到底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清宫剧那么多
清朝的史料多,留有不少清朝故事;大众熟知度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当今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和那个时期相似
⑵ 满族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族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⑶ 演员金鑫在雍正王朝里谁
片名:冰山下的来客
片长:24集
时间:2003年
[编辑本段]演员名单
金 鑫饰舒天白
李 颖饰谷燕妮
何政军饰吴克欢
吴玉芳饰茹青青
王亚楠饰吴家骏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回顾知青下放的蹉跎年代,展现文革时期的艰辛岁月。
“大字报”、“批斗”、“反右”一段无法忘记的“红色恐怖”历史。
上海几千名热血青年响应中央号召,奔赴大西北支援金融建设。舒天白携妻子谷燕妮和好友吴克欢等人全力以赴报名参加,但吴克欢的女友茹青青却坚决反对。就在火车起动的那一刻,吴克欢突然跳上车弃茹青青而去,从此天各一方。一路西行,谷又丰产生畏惧心理,想伺机逃回上海,却被一群土匪抓获,生死未卜,在恐慌、无援的战斗中,谷燕妮惊吓流产……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席卷而至,知青的厄运也随着升级。吴家骏乘混乱大搞贪污;资本家之女谷燕妮被剪头发、剪旗袍并被迫离婚;醉心地质学的陈子模被扣上右倾帽子抓去游街;红色家庭出身的林秋萍成了革命造反派头目;吴克对被派往五七干校;夏莲被革命群众压上批斗现场,一时间革命风云激情燃烧,朋友反目,夫妻成仇,人们深陷史无前例的大运动之中……
⑷ 急!赵本山小品《拜年》台词
《拜年》是《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人表演,台词如下:
老姑: 快快快,快走。
赵老蔫: 你别拽了。
老姑: 你咋这么慢呢?
赵老蔫: 咋快呀,我还会飞呀?
老姑: 你咋不知道着急呢?咱家那鱼塘快到期了,那乡长小舅子急了,他要承包,这么大事儿咱不找乡长说说能行么?
赵老蔫: 既然到期了说也没用!
老姑: 咱最后再争取争取呗!
赵老蔫: 你争取你这大过年你也太抠了,就带俩王八,丢人。
老姑: 要说依着我呀这俩玩意儿都不拿了。
赵老蔫: 那拿啥呀?
老姑: 现在是不时兴送礼了,都讲究用感情沟通。
赵老蔫: 咋沟啊?
老姑: 用语言,说好听的呗!
赵老蔫: 完了,你让我玩鱼塘行,让我玩语言好有一比呀!
老姑: 比啥呀?
赵老蔫: 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
老姑: 我说你呀你呀,一整这没用的你一套一套的。老头子你听我的,进屋咱先别着忙说事,猛劲给他戴高帽,唱赞歌,多说几句拜年嗑,只要乡长心一乐,保证沟通的差不多。
赵老蔫: 戴高帽人就给你乐?
老姑: 那咋的,别说他乡长啊,就是大总统给他戴高帽他都乐啊,戴高乐么!
赵老蔫: 哦!
老姑: 敲门。
赵老蔫: 哎呀我就怕见领导!
老姑: 你记住了,进屋先别着忙说事,看我的眼色行事。
赵老蔫: 恩,你敲吧!
范乡长: 哎呦,回来啦!你是?
老姑: 我是你老姑!
范乡长: 老姑?
老姑: 啊,咱俩原来一个堡子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你养大,胡子里长满故事,想没想起来?
范乡长: 你是哪家的呢?
老姑: 东头老高家,把门第一家,三间大瓦房,我爹高满堂!
赵老蔫: 外号高大毛子!
范乡长: 哎呦,这个是?
老姑: 他呀,是我老头儿。
赵老蔫: 高大毛子是我姑爷,不是,我是他爹的老丈人,不对,他爹是我岳父,我们俩原配。
老姑: 乡长啊,要是在我这儿论那你还得管他叫老姑父呐!快来认识认识啊。
赵老蔫: 老姑父,过年好。
老姑: 反了,他管你叫老姑父。
赵老蔫: 哈哈。
老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范乡长: 哈哈。
赵老蔫: 让进了吗?
范乡长: 这老头?
老姑: 乡长你进来吧,还外道啥呀?
范乡长: 这也不知道是到谁家了。
赵老蔫: 你坐啊!
范乡长: 哦。
老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老蔫: 哈哈哈。
老姑: 乡长你想起来没?
范乡长: 哎呦,我还是没想起来。
老姑: 你上中学走那天我还去送你了么,临别时送你上路,你回头跟乡亲们一摆手,当时老姑的心呐,默默无语两眼泪。
赵老蔫: 耳边响起驼铃声吗!
老姑: 这回想没想起来?
范乡长: 啊!这歌词我倒是想起来了,可是你还是没想起来。
老姑: 也难怪你想不起来,你说你上中学走那年那,我30多岁,今年我50。
赵老蔫: 我56。
老姑: 谁问你了?
赵老蔫: 你问不问我也56,属鸡的......
老姑: 你说要说这人那,没处看去,20来年没见面,你说你当乡长了,上那说理去啊!
范乡长: 我这个乡长当的还没处说理了?
赵老蔫: 说的那叫啥话呀?范乡长就是天生当官材料,乡长你忘没?选你那年当乡长我是村里代表么!
范乡长: 啊是是是。
赵老蔫: 那年我记得是7月份连雨天呐,那家伙从早上下一直下到中午哇哇的,就听咔嚓一个大雷,范乡长诞生了!
范乡长: 不是……你的意思我是那雷劈出来的?
老姑: 哎呀乡长他可不是那个意思,他那意思是说呀,霹雷一声震天响,来了小范当乡长,领导农友闹革命......
赵老蔫: 啊恩恩哼恩恩哼。
范乡长: 呵呵呵呵,老姑父你说什么呢这是。不是你们呐,肯定是有事儿,
老姑: 不不我们没啥事儿,我们那都是小事儿,乡长你说你这一年这事儿太多了,你给咱们全乡办了多少好事啊?你说从普及科学种田,到开发粮食项目,你今天去银行,明天跑科委,你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
赵老蔫: 还给寡妇挑过水呢!全乡都知道这事。
范乡长: 啊,那都是小事儿,噢。
老姑: 大事儿也有哇,大事儿......
赵老蔫: 大事儿一年干老了,香港回归、三峡治水、十五大召开、江主席访美、这一年把你忙,这也不是他干的啊!
老姑: 那不对啊,他得负责发布精神呐~
赵老蔫: 对,你一发神经,我们都干疯了!
范乡长: 我发什么神经我呀?
赵老蔫: 发精神。
范乡长: 我跟你说你们啊,不用给我带高帽,有事儿就直说。
赵老蔫: 他不让说。
老姑: 没啥事,这不是么来到年了,我跟你老姑父合计,你说这范乡长一年把咱们全乡领导的这么好,我俩呀代表基本群众来给范乡长拜个早年。
范乡长: 谢谢谢谢谢谢。
赵老蔫: 过年好!
老姑: 我们衷心祝愿乡长,年年健康,岁岁平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赵老蔫: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范乡长: 呵呵,不是,您老是不是有点用词儿不当啊,你们有事儿就说事儿,要是没事儿的话,哎,我可走了噢。
赵老蔫: 我哪句话不对了?
老姑: 你别老跟着瞎掺言!
赵老蔫: 我说那没别的意思啊!
老姑: 你去坐那等着,别吵吵了。
赵老蔫: 快说事儿,要走了都。
老姑: 乡长,我们有事儿!
范乡长: 你看看,我就知道你们肯定有事,来吧,说事!
老姑: 那啥,你小舅子昨天上我们家去了。
范乡长: 他干啥去了?
老姑: 他给我们下了最后通牒,说啥不让我们俩养鳖,说这事要不答应,就把我们那王八捞出来挨个放血。
赵老蔫: 那啥,乡长啊,我跟你说,嘻,我不知道说好不好。
范乡长: 没事,你说吧。
赵老蔫: 你小舅子对你影响不好,嘻嘻,他有点仗势,嘻嘻,不好说,反正是影响不好。那天上俺家去了,那家伙一进门就告诉,那谁那个老蔫巴和那老高婆子在家没?给我弄俩王八!俺俩就给焖上了么,喝酒一斤多,说那话就没处听。
老姑: 哎呀那家伙吹的呢,说他正在俄罗斯谈判,要买一个航空母舰。
赵老蔫: 赶紧倒出鱼塘来,我好回来抓紧时间训练。
范乡长: 您老是那个养鱼大王赵老蔫吧?
赵老蔫: 正是鄙下。
范乡长: 你一进来我就认出来你了。
赵老蔫: 妈呀,乡长把我认出来了。
老姑: 乡长啊,这不是我俩来问问就是因为这个鱼塘的事,这不是到期了吗?我俩问问下一期到底包给谁了?
范乡长: 哎呦,关于这件事儿,你等过了年,由下一任乡长通知你们。
老姑: 下一任?
赵老蔫: 你就告诉得了呗!
范乡长: 这不是刚开完人代会吗,我已经不是乡长了。
老姑: 你下来了?
范乡长: 啊!下来了,呵呵呵!
赵老蔫: 妈呀,下来啦?哎呀我的妈呀,你下来你早说你看把我两口子累的。这家伙下来也就平级了我也不用怕你了,哎呀下来了。
老姑: 你给我们整点水呀?这嗓子都干巴了这家伙说的。
范乡长: 好好好!
老姑: 哎呀我的天呐,这家伙累的。
赵老蔫: 哎呀,这家伙连大气都没敢喘,
范乡长: 倒水!
赵老蔫: 够了,俺俩分点儿得了,不用了。
范乡长: 呵呵!
赵老蔫: 有烟没呀?
范乡长: 啊啊啊,我不会抽烟,对不起!
赵老蔫: 那就算了。
老姑: 哎呀,下来了?
赵老蔫: 嗯,因为啥呀?腐败啦?
范乡长: 啊,是这么个事。
老姑: 你别说了,你下不下来我们不管,今天我们俩来呢就是想知道知道这个鱼塘咱们乡里究竟包给谁了。
范乡长: 我不是说了吗,过了年,你就明白了。
老姑: 啊呀呀呀别过了年了,谁听不明白呀,现在我就明白了,那还用问呐,肯定是包给你小舅子了,你俩合伙包的,我说三胖子......
赵老蔫: 三胖子?
范乡长: 啊啊啊,我小名叫三胖子,哈哈!
赵老蔫: 哦,我小名叫狗剩子。
老姑: 三胖子,不是我说你呀,作为老乡你是真不够意思啊!你说你当乡长当这么多年搂够了,临下台之前把小舅子安排明白了,得罪人的事儿让下届领导说,你里外装好人,不是我说你三胖子,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啊......
赵老蔫: 哎哎哎!
老姑: 把你撸下来就对了,算对了那就。
赵老蔫: 干啥呀?过分了嗷!你咋这样呢?刚才你说那些话跟现在也不对路子了,让人下来你就说那难听话,我看不好,是不?既然这大侄儿从乡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头再给一棒子了,对不?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慰,是不?谁一生还还还不犯点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呗!
范乡长: 嗯?
赵老蔫: 不是啊犯完再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么!没事!这个,老姑父陪你沟通沟通,我也没吃饭咱俩整两盅呗?
老姑: 咳!
范乡长: 哎呦呦太好了!快快快,上炕上炕。
赵老蔫: 这时候人最空虚的时候,你别跟他那样。
老姑: 我说你这心咋这么大呢?
赵老蔫: 一生哪有那顺的啊?
老姑: 那来钱道都让人堵死了,你还有心思喝酒啊?
赵老蔫: 呆着吧!
老姑: 你现在就是给我喝云南白药也无法拟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回家。
赵老蔫: 你咋这样呢!
老姑: 我让你回家!
赵老蔫: 我让你——站下!美呀?我还管不了你了!说你没……美啥?啥好事儿都一家的啊?地球非得围你转,你是太阳啊?说那些个臭氧层子有啥用啊?
老姑: 他小舅子会养鱼啊?
赵老蔫: 我下生就会啊?学呗!没事三胖子,你告诉你小舅子有不会的地方你问老姑父,老姑父干别的不行,养鱼绝对是这个。
范乡长:那是那是。
赵老蔫:我告诉你你不下来了么?正好没啥事儿干,你养鱼,你当乡长一年累——累够戗的,你整的那着急上火的,完了这嘎哒还写信那啥又告你,你犯不上!你养鱼!我这一年五六万呐!
老姑: 咳!
赵老蔫: 你咳嗽它也是五六万,你不用搁那!特别是养甲鱼,一本万利。我告诉你,我给你拿两条。这完应看好水,掌握好饲料,我完全自己配制饲料!吃啥玩意爱长。
范乡长: 喝酒!
赵老蔫: 喝酒不行,喝酒它上头。你给它喝酒,它酒糟都不吃!
范乡长: 我说咱爷俩喝酒!
赵老蔫: 啊?咱俩啊,我寻思你给王八灌酒呢!哎,喝!
(电话响)
赵老蔫: 你把那干了!
范乡长: 不行,我喝不了急酒。电话电话。
赵老蔫: 我接,谁来的?你把那干了,嗯嗯嗯,你喝了,我跟他说去。你谁呀?喝酒呢。不干了,你别往这打了,养鱼了。嗨你说别的没用,就是不干!找——范县长——报到?你找县长你往乡长家都不干了,你跟我扯那没用的,他找范县长报……
范乡长: 是找我的,
范乡长: 喂!喂!没事儿!没事儿,这边有个客人。
赵老蔫: 我鞋那?完了完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该!我说不让你来不让你来你偏来,这回咋样?慢了!我觉着你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了!
老姑: 那你都怨我呀?
赵老蔫: 不怨你怨谁呀?刚才我是不是上炕了?
范乡长: 对!
赵老蔫: 我是不是喝酒了?
范乡长: 对!
老姑: 你还吃人家菜了那!
范乡长: 太对了!
赵老蔫: 这可咋整啊?
范乡长: 以后处理吧!
赵老蔫: 哎呀妈呀!
老姑: 咋办呐?
赵老蔫: 回走!
老姑: 那咱那甲鱼还在屋呢,还有筐!
赵老蔫: 你要啥甲鱼!
范乡长: (拿着鞋出来)哎给你给你......
赵老蔫: 这你炖了吃了吧,这玩意味才好呢,妈呀!
范乡长: 呵呵穿上别着凉!老姑进屋吧!
老姑: 那啥那鱼塘我们不包了。
范乡长: 进屋吧!
老姑: 那鱼塘我们真不包了。
范乡长: 进屋吧!
老姑: 我们真不包了,现在我俩回去给窝棚扒了把王八捞出来挨个放血!不包了。
范乡长: 老姑你这是逼我啊,实话告诉你吧,下一期鱼塘,还由你们继续承包!
老姑: 不可能,那我在屋里那么问你都没说呢?
范乡长: 我为什么不想告诉你那,你说我那个小舅子他想包鱼塘,他是那块料么!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我怕一告诉你们呐,年前一传出去,他又喝点酒到我们家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我烦他!老姑,我也忙一年了,我也想过个消停年呐!老姑!
老姑: 那过完年他不还得闹你么?
范乡长: 闹谁去呀?过了年我到县里上班了,乡里都换新领导了,他闹腾谁啊?
赵老蔫: 对,在闹就收拾他!
范乡长: 哈,没错!
老姑: 那乡长太谢谢你了。
赵老蔫: 好人。
老姑: 那真谢谢你了,那啥你上俺们家吃点饭去呗?
范乡长: 不了不了,这回你俩放心了吧?把东西都拿着,我还得报到去!
老姑: 哎乡长,这是给你拿来的,你吃 !
范乡长: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老姑再见!
赵老蔫: 再见老姑父!
表演人员:
1、赵本山
赵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监制、歌手、东北二人转教授,国家一级演员。
1982年因主演拉场戏《摔三弦》成名。
1990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其中十五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
1999年由个人投资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获得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赵本山获最佳男演员奖。
2003年首倡“绿色二人转”,并创立了以演出“绿色二人转”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
2010年获得华鼎奖终身成就奖。
2011年最后一次亮相央视春晚,表演《同桌的你》。
2013年蛇年春晚前宣布退出小品舞台。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兼语言类节目总监。
2015年12月30日,赵本山出席电影《过年好》的发布会,该片由赵本山领衔主演,高群书执导,于2016年大年初一上映。
2017年,参演电视剧《乡村爱情进行曲》。
2019年10月30日,《刘老根3》官宣回归,两位主演赵本山、范伟再次聚首。
2020年11月,拍摄的电视剧《刘老根4》杀青。
2021年2月16日,参演的农村轻喜剧《乡村爱情13》在优酷视频播出;3月25日,特别出演的民国情景喜剧《大饭店传奇》在优酷合家欢剧场独家播出。
2、范伟
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95年,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卖拐》并获得小品类一等奖。
2006年,凭借在章家瑞执导的电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30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演奖(金钥匙奖)。
2007年,主演喜剧电影《耳朵大有福》,饰演王抗美并获得了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9年,主演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此后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具号召力男演员奖两项大奖。
2011年,在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中饰演滕飞。
2013年主演战争喜剧《上阵父子兵》,饰演乔日成。
2014年,主演电视剧《小宝和老财》,饰演周老财。
2016年,参演由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2016年11月3日,主演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荣获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2017年7月和郭采洁主演的电影《绝世高手》在2017年7月7日全国上映;同月和大鹏主演的电影《父子雄兵》在上映2017年7月21日全国上映。
2020年,出演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片中出演林格的父亲林立国。10月1日,出演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
2021年3月21日,主演的电影《朝云暮雨》开机。5月1日,范伟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4》播出。
3、高秀敏
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2005年8月18日),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国家一级演员,小品、二人转演员。
1974年,高秀敏到当地的民间团体唱二人转。
1982年,高秀敏进入扶余市民间艺术团做演员,并在1986年获国家二级演员职称。
1992年辞职做个体演员,开始出演小品,并屡次在春节联欢晚会和赵本山搭档表演。
2001年,在电视剧《刘老根》中饰演主要人物“丁香”。
2002年,和赵本山、范伟合作,以小品《卖车》获得央视春晚一等奖;同年在电视剧《刘老根2》中饰演丁香。
2003年,和赵本山、范伟合作,以小品《心病》获得央视春晚一等奖;同年在电视剧《风筝奇缘》中饰演大夫人。
2004年,和赵本山、范伟合作,以小品《送水工》获得央视春晚一等奖;同年在电视剧《水兵俱乐部》中饰演陶母。
2005年,开始更多尝试,并重拾起二人转,同年由高秀敏主演,何庆魁、高秀敏夫妇共同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圣水湖畔》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
同年在电视剧《半路夫妻》中饰演管母;后又在管虎导演的电视剧《生存之民工》中饰演录像厅老板;之后与胡可合作,在电视剧《县令黄马褂》中饰演孟夫人;并且还参演小品《守岁大观园》。
⑸ 中国的民族服饰有哪些
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大披巾,喜欢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斯坦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傈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门巴族: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彩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仫佬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尚青色。
纳西族: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斯坦族: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
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东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壮族:
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男子着唐装,包头。三月三节,着节日盛装。
⑹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⑺ 满族有那些风俗习惯
婚姻家庭�
满族婚姻一夫一妻制,男娶女嫁,子女随父姓。满族人十分重视修家谱,家谱按辈分,从祖 上一代代排下来,只记男子名,配偶只记某某氏。
见面礼节�
满族有孝敬长辈,讲究请安问好,重视礼节规矩的传统。男子请安要“打千”,左膝前屈,右腿下弯,上身前倾,右手下垂,问好。过年行跪拜礼。女子问安要双腿并立,双手放右膝上,曲膝弓腰,问好。此外还有相抱礼、执手礼等。
居室
满族的传统建筑形式是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照墙),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东、中、西三间,其中东、西两间为正房,门向南开。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
服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的马蹄袖长袍马褂,头顶后束辫垂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脚着呈船形的双鼻皮条布鞋,大拇指戴搬指;妇女则多喜穿旗袍,梳京头或“盘盘辔”,戴耳环,腰间挂长手帕,天足,蹬花盆底鞋。
满族的帽子有礼帽(也称官帽)和便帽(现在叫的帽头),又分暖帽和凉帽;妇女戴"坤秋"帽或"卧兔",后来妇女头饰不断改进,贵族妇女多戴钢子,饰以绢花球翠。
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魁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拌、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
睡扁头
满族的一种育儿习惯。即幼儿出生后,让他(她)仰面睡觉,枕头内装上小米之类的囊物。因为,幼儿在学会走路以前骨骼很软,有意识地"睡扁头",可使后脑约扁平美观,背部宽板健美。也可令幼儿的鬓角突起,不致成凹鬓角。这一习俗后被汉族普遍接受。
悠车
这种悠车是满族抚育孩子用的工具。悠车形似船,用绳子系在大梁上。当孩子要睡觉时,母亲就把他抱进悠车里,边唱边悠,孩子很快就入睡了。
神石、神竿、照墙
满族人家庭院里迎大门立一约6尺高的神竿,竿的顶端是包着一块红布的风磨铜顶,竿顶下约1尺左右,横置一短竿。神竿根部放三块石头,叫“神石”。神竿后筑影壁,影壁墙头饰有雨搭。传说,这些是祭祀先祖努尔哈赤的。努尔哈赤曾上山挖过人参,神竿就是他挖人参时用的索拨拉棍,即“索络竿”;神石就是野炊支锅用的石头;影壁就是背人参用的背夹。
禁忌�
满族人不吃狗肉,不打狗,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这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生产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