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用笛子
哈哈,那看你是怎么想啦,你要知识喜欢,当做业余爱好,那就可以随便一些。我相信你买的笛子也不很专业,就是市面上一二十块钱的那种吧~~~那个没关系的,开始练习时也不一定要用笛膜,粘透明胶也可以(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注意姿势,……哈哈,天天坚持练练,我当初就是天天拿着玩,慢慢的能吹出音,然后慢慢的就会音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哦……兴趣加坚持就好啦
2. 怎么吹笛子
怎么吹笛子
笛子演奏姿势:立式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站立吹奏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并稍侧向右方,面朝正前,两脚分开呈小八字形,两臂自然抬起,用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闭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住笛身,用左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闷第四、五、六音孔,拇指托住笛身偏外处。把笛子拿起靠在嘴唇下面,使下唇放在吹孔大约1/3处,笛身微向右下方倾斜些即可。
在吹奏时唇部的肌肉力量应该集中在嘴唇的两角,而不应该集中在唇部接触乐器的地方,这样容易造成吹奏出来的音混浊不清,甚至吹不出所需要的音来。
演奏者常运用鼻孔换气的特殊方法,使吹奏气息得以延长,可不间歇地吹奏一段较长的乐句。
持笛的方向
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指肚按孔法。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稍偏外侧,距第六孔约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样附于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基本方式与指肚按孔法一样,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用左手指尖按孔时,手指屈度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则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间的下方内例托笛,食指第三节指肚与指掌关节处斜托于笛身下方外侧。右手手指的按孔和指肚按孔的形式基本相似。
3. 笛子怎么用
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2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阿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入门吹奏级别--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加试:检查演奏姿势 长音音阶练习 世上只有妈妈好 春天来了 歌唱二小放牛郎 康定情歌 内蒙小调 凤阳花鼓 老六板 欢乐颂 北风吹 金蛇狂舞
二级: 为熟练指法而编写的音阶练习 打音基本练习 思乡曲 我的祖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 十大姐 只要妈妈露笑脸 彩云追月 拉骆驼 牧羊曲 牧羊姑娘 旱天雷
三级: 一)全按作5指法乐曲 单吐基本练习 黄水谣 苏武牧羊 洗衣歌 太湖美 马兰花开 在北京的金山上 黄鹤的故事 中六板 满江红 (二)全按作2指法乐曲 单、双、三吐综合练习 沂蒙山小调 采茶扑蝶 红梅赞 一枝梅 高山青 翻身农奴把歌唱 南泥湾 西藏舞曲
四级: 颤音练习 (一)小品 小河淌水 玛依拉 茉莉花 绣金匾 (二)独奏曲 山歌 小推车 我是一个兵 天山舞曲 欢乐歌
笛子演奏需要精通笛膜的帖法,用横吹来演奏(竖吹的笛子叫萧),通过口腔吹气快慢,和指法移动达到发出乐音,形成乐曲。入门容易,要精熟,需要很高的技法。具体可找书本或老师帮助。
4. 怎么吹笛子
绪论贴笛膜是吹笛子很重要的工夫之一,笛膜贴的不好,音乐的表现力大打折扣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很多人都在吹笛子的方法摸索,却忘记了,笛膜没处理好是他吹笛失败的第一步。所以笛膜是竹笛艺术的大学问,吹好笛子第一重要关键,就是笛膜,笛膜没弄好其他都是假的。现代笛膜所采取的材料,是以芦苇的茎部外表的一层薄膜制成,所以市面上普及的笛膜为管状,我们通称为管膜。§1-1 贴膜前的准备:1.裁膜:先将一条管膜分成两半,分别以小剪刀或小拆信刀将管状割成片状。2.选用黏贴笛膜的黏胶(三者择其一):A,稀释胶水:以普通文具用的透明胶水以清水稀释十倍备用。B,阿胶:至中药房购买“阿胶”的中药材。C,白芨:至中药房购买“白芨”的中药材。 §1-2 贴膜的步骤与要诀:1.除旧:先将笛子的膜孔以少许清水略微清洗,拆掉旧的笛膜。2.上胶(自行选用):A,使用稀释胶水者:以稀释胶水适当涂抹在膜孔的四周。B,使用阿胶或白芨者:以清水湿润膜孔周围后,用阿胶或白芨涂抹膜孔周围数次,直到胶质物质适量释出为止。C,还有其他的方法,暂不赘述。3.贴膜:A,选膜:选择仍然保持一定溼度的膜,乾掉的膜就不适用,厚度当然不要太薄也不要太厚,各音域的音色才比较好控制出来。B,先将准备好的片状笛膜摘取约拇指宽度大小。C,贴膜时,以膜纹与笛子的竹纹平行来贴。先轻轻预拉一下笛膜,造成初步皱纹。但别预拉的太超过,因为笛膜的弹性很容易疲乏。D,以左手拇指固定笛膜于膜孔左侧,同时右手轻拉笛膜,造成皱纹,趁势将膜贴向右侧。E,趁水分未干之时,将笛膜的皱纹整理成均匀的平行线。4.音色的调整A,用一点水,将笛膜与笛身黏贴面的气泡挤掉,音色会较佳。B,贴好后试吹,从中音区试到高音区,在从高音区试到低音区,听各音区的音质是否平均,是否有杂音。C,若音质不平均,音色不美,当调整笛膜的张力,使之平均。D,若有杂音(笛膜打架的声音),多半是拉出的皱纹间有重叠状况,调整并排除其重叠状况。
第二课 发音
发音的音色要优美,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揣摩,但是也是有一些原则可循。§2-1 十字对口法十字对口法是吹笛子的最基础动作之一。步骤如下1.以吹孔的圆心(用虚拟的方式划十字,十字的交会点即圆心)先对准口风。再将笛身转正即可。2.尝试以45°的角度吹向吹孔边缘,做初步的发音。3.笛子发音的原理叫做"边稜效应"。就是流动的空气柱被笛子吹孔边缘的棱角,强制地切成两路。一路流入笛子内部,另一路流出笛子外部。空气被强制切成两路所产生的摩擦音,就是笛子的发音来源。§2-2 头昏问题的解决头昏的原因是脑部“缺氧”所致。针对初学,初步的解决方式,就是吸多吐少。吸十分吐八分,就不致缺氧头昏。若是针对进阶学习者。要调整的方向是吸气的方式和吸气量,肯定影响吹笛子的耐力和续航力。初步就训练初学使用缓吹法,而不使用急吹法,更能增加初学者的信心。口风的控制与腹劲的使用能力,就是决定笛子吹奏水平的基础因素。§2-3 形成风门的作法1.自然闭起嘴唇
2.嘴角向两侧轻拉
3.嘴唇中央稍向前凸平衡使用以上的几个力道,造成嘴唇中央缩成一个小圆孔,这就是风门的作法。§2-4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一般性原则1.头抬起来,平视前方。2.上颚微微打开,下颔自然放松。3.另一种方式是用ㄏㄡㄨ(类似台语“雨”的发音,罗马拼音HOU)来做呼气的动作
5. 如何吹笛子
买本教材,或者在网上看视频学。刚开始是吹响,然后练气,然后口风问题,然后基本的乐理知识,然后对着谱吹,然后加技巧。
6. 笛子怎么按啊
吹奏的时候要注意口型,一般是微笑,发tu 吐这个音,刚开始全部空关闭先吹响,在全按上,你说的音不会变,可能是有的空没有按严,有漏风所以不变音。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子试试,尤其是口型一定要对着镜子练!
7. 笛子怎么用
笛子应该是用来嘴巴来吹,然后再用自己的,这个手上她有这个节奏,按这个孔就可以直接吹出来的。
8. 笛子的吹法
介绍:http://ke..com/view/26193.htm
对于如何吹好笛子,我国历代民间艺术家和笛子演奏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演奏经验。如清代干隆时方秉志先生所作《笛之欢快》中云:“执笛须要与肩平,姿式口法莫看轻。吐纳起落唇中气,练习勤劳自可精。指离孔面约一黍,过低过高音不清。翻转七调非难事,只须熟玩指法灵。花舌猛吹均所忌,笛膜适宜即动听。未曾演奏先读谱,工尺(乐谱)烂熟板眼明,对于音节要牢记,精、细两字须贯通。细腻雄浑各有道,不下苦功亦无成。” 这首诗讲述的就是演奏好笛子需从演奏姿势、气息控制及指法等方面苦下功夫。
要吹好笛子必须气(功)、指(法)、舌(头)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一)气息控制 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 10—15秒钟就不错了。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即应吸入第二口气。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怎样吹好笛子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
①耸肩。吸气时双肩上抬,使气吸得很浅,只能吸人胸部。用这种方法吸气,胸部逼紧。在演奏时缺乏气息的有力支持,不仅使音色较紧,而且长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气时错误地将小腹用力向里收缩,结果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紧压肋骨,使呼吸失去弹性。
③挺肚。吸气时小腹像鼓一样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于气吸得过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紧张,使呼吸失去弹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等方法。
弱音控制:
在乐曲中,音除了有高低和长短的区别外,还有强弱的区别,音的强弱,对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吹笛子时,上下嘴唇之间的小孔叫“风门“,从“风门”里吹出来的气息,称为“口风“。“风门”可大可小,“口风”可缓可急。“风门”大,“口风”缓,发音低;“风门“小。“口风”急,发音高。从肺部里挤压出来的气,通过我们口内和唇部的控制,使这些气有计划的来应用它,不使气浪费,这时就需要在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缓急时,运用双唇和两颊的一种自由收放劲儿,这就叫“口劲”。音的强弱与用横嗝膜控制、通过“风门”送进乐器内的空气量有关。
一般来说,强奏时的用气量要比弱奏时的用气量大;遇到渐强记号时,用气量由小到大,遇到渐弱记号时,用气量由大到小。随着音的高低强弱,“口劲”也要密切配合,在吹奏时如果不用“口劲”,不仅使发音混浊不清,吹起来费力,音不能持久,而且时间吹得过长容易引起头昏现象。
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指法技术手型是否正确、手指是否灵活是掌握笛子演奏技术的关键。
笛子的指法技术相当丰富,除指法转调技术外,还有单倚音、复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历音、下历音、颤管、打音、送音等等,这些都与掌握熟练的手指技能有关。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型是否正确、手指是否灵活是掌握上述技术的关键,在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手指第一节中间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弹性的部位称之为“指肚”。必须一开始就养成用这一个最理想的部位按孔。开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一个指头厚的高度即可)。否则在换指时会影响演奏的速度。
2.怎样使自己的手指灵活?演奏时手指、手腕一定要放松。将双手放松、略似半握拳的形状(即手指微微自然弯曲些),让双手手指始终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按孔时也应当松弛而有弹性,不要紧张或过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响灵活性。
3.两手的大拇指和小指虽然不按孔,但必须托住笛身,积极配合。
4.在十个手指头中,无名指的灵活性最差,反应比较迟钝,应加强统习,使其关节放松、灵活。
舌头训练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经常用到的有长吐舌和短吐舌两大类。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决断音问题的。“吐音”的发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将舌头顶住上牙齿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气时舌尖一接触吹口附近的位置马上向里缩回,使气流吹出,达到断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它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经常用到的有长吐舌和短吐舌两大类。
1.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单吐、双吐、三吐等。它的特点是舌头堵住吹口的时间长,离开吹口的时间短,好像弦乐器的领弓、跳弓作用一样。
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吹奏“吐音”的发音方法要正确。发音要结实、清楚。
②练习时吐气不要中断。气要轻轻地吐,不宜过大。
③舌头收缩时,距离吹口要尽量短些,使气流能通过即可。
④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触到就行。特别在起音时,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动与吹出气流的同时性,否则,吐音就模糊不清。
颤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有变化。
在乐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个“汀”记号来表示额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果颤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又称二度颤音,是吹奏笛子时常用的颤音指法之一。
吹奏颤音时要注意:
1.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特殊效果例外),并且要持久。
2.如果用右手无名指在第一孔上颤动,发“5’”的颤音感到困难时,可以将小指暂时离开笛身,使无名指能够灵活颤动。
3.一般来说,用左手三指发颤音,没右手三指那样灵活,可作重点练习。
长音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天可在吹奏乐曲以前,练习十分钟左右,以达到运用自如。
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音准--在练习长音时,除了注意音阶准确外,还要注意每个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风门”、“口风”、“口劲”三者密切配合后就能保持音准。
2)音色——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防止发出漏气的声音。
3)呼吸——吹奏时呼吸要自然。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打音、送音、迭音
“打音”、“送音”、“迭音”属于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在笛子吹奏技巧中,流传在民间的加点、加花手法很多,“打音”、“送音”、“迭音”也是属于一种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打音用“。或“T”记号来表示。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
送音又称赠音,一般用于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或在乐句的结束处送上一音,我们在昆曲或江南丝竹合奏中,经常能听到一些老演奏员,用这种手法演奏,在送音前主音上将结束时腹部略一震动,同时要求送音的孔位手指放开(口劲也要配合)就吹出送音。
迭音--当我们吹奏两个同度相连的音型时,除可以用吐奏外,在民间吐奏中还常常用“迭音”的奏法来丰富表现力。
滑音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育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造成滑音效果。
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倚音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
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如果单倚音在强拍上人、音符就要吹得强一些。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对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复倚音在强拍上,则要把本音吹得强一些。
历音、花舌
历音能增加乐曲热烈、粗犷 、有力的气氛。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
历音:
从本音前面的某一个音开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连续地级进,叫做“历音",它能增加乐曲热烈、粗犷 、有力的气氛。
历音所占的时间极短,吹奏上历者时,每个手指要依次急速而又均衡地开放,吹奏下历音时则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闭音孔。每个音都要短促、清楚地吹出来。
花舌:
花舌是一种特殊的竹笛用舌技术,类似二胡的抖气弹拨乐器的滚奏,在北方的说唱音乐伴奏中,经常用到它。
吹奏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为“打哮噜”,可先训练舌头“打嘟噜”,必须速度、力度均衡、持久。
吐音
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吹奏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
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吐奏时,将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
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除了在吹奏时注意气息的控制(用多少气吐多少气,不要使气浪费。一般初学者往往容易将气息从口内冲出去,这样储存的气息就不能持久)。还要注意舌尖的灵活运用。舌的振动与吹出的气流要同时,否则就模糊不清。
练习要点:吹奏吐音时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练习时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吹奏。 “单吐”低音区发音较难掌握,需重点练习,发音要结实,口水不能吹进笛子。
双吐: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额,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吐奏,便成双吐。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
练习要点:
1、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动作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嘶”的漏气声。可先做“吐库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要求“吐”与“库”两字的力度一样,不能一个重、一个轻。
2、双吐的舌头动作要灵活,并注意区别吹奏高音和低音时舌头位置有所不同,高音舌尖靠外但不能吐出唇外,低音舌尖靠里。练习时可多次反复,发音清楚,有弹性。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笛子.1-6级/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丛书
笛子入门教材(增订本)
作者:蒋国基等编
赵松庭老师编的《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是最好的教材。詹永明、戴亚都是这本教材打的基础。特别是“气、指、舌”的训练,每天联系2个小时以上,坚持半年
指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D1%D7%D3%D6%B8%B7%A8&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hi..com/gaoxiaochuan1/blog/item/e7d32da99365f5ff1e17a2b9.html
9. 笛子指法怎么使用
你应该去买一本笛子基础教程
10. 笛子怎么吹步骤
第一次怎么吹步骤对鼻子的步骤首先找了一个笛子,然后,然后寻思找出来就可以手把着,第一次最准一次就可以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