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佛山旗袍节是什么时候
扩展阅读
韩国人为什么戴手套 2025-05-20 23:38:08

佛山旗袍节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2-05-06 04:45:24

⑴ 日本有些节日都穿和服,那中国什么节日都穿旗袍

现在穿旗袍的人比较多。一年四季都有人穿。楼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直接截图到上海南外滩面料市场的凤和祥定制,各种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选择,几百到一两千都有,性价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场,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错的

⑵ 有什么点子以旗袍为元素带入古镇端午节

端午节的时候让6到8名穿着旗袍的美女一手打油纸伞,另一只手托着粽子向沿途的游客售卖。这就是把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文化与古镇端午节的完美融合。

⑶ 佛山市哪里有卖旗袍,最好在禅城区内

祖庙路的顺联百花总汇A馆二楼、东方广场吉之岛二楼都有旗袍卖~~~

⑷ 2020杭州国际旗袍日的媒体宣传特点

2020年杭州国际旗袍日媒体宣传的一个特点的话是按照传统文化来进行宣传。

⑸ 什么场合穿旗袍

旗袍的穿着与搭配和其他服装一样,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可分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一般指参加节庆典礼、外事访问、隆重会议、文艺演出和婚礼宴会等,穿着的旗袍必须面料高档(如织锦缎类)、款式庄重(如国画旗袍、绣花旗袍)、做工精湛。穿着时必须将所有扣子系好,应注意发型和化装,一般不需要其它服饰搭配。

非正式场合一般指家庭团圆、朋友聚会、外出旅游、休闲散步和家庭休息等,这时可选择面料、款式、做工较一般的旗袍,当然也可选择高档旗袍在非正式场合穿着,可选择其它一些饰品,如皮鞋、围巾、眼镜、提包等,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精心搭配。

招聘的时候还是穿的郑重些好。

⑹ 南海影视城旗袍文化节用英文怎么说

南海影视城旗袍文化节的英文翻译_网络翻译
南海影视城旗袍文化节
South China Sea Film Festival
全部释义和例句试试人工翻译

⑺ 国庆节想穿旗袍

穿个到脚的风衣把里面的旗袍都遮盖住了,穿旗袍还有什么意义呢?再说风衣和旗袍风格不搭配的。既然想穿旗袍,就是想走古典美的路线喽,不如外面加一件镂空的针织小衫,以浅色最佳,长短不过腰,短的最好。这样既可以不让胳膊受冻,又增加几分典雅,不妨一试。

⑻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旗袍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2700年前)的深衣发展下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服。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20世纪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渐形成的时期。旗袍开始普及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把旗袍(还有中装)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下着绸裙。

20世纪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无论是裁剪还是设计都更加西方化,采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变长而紧身且高开衩,更加符合东方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20世纪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夏季倾向于取消袖子,领子减低。简便、朴素、适体从而成为40年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建国后,旗袍进入了它的冰冻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睐,许多从国内去国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装,许多华人都会穿着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参加许多重要的节日。

风姿再现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款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美。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专属以外,款式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制作的高手。那细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到。那新颖独到的盘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服得体令人啧啧称赞。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我国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大陆内地举行的奥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都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已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符号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⑼ 中国什么时候设立旗袍节

一直以来都非常向往巴西的狂欢节,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站在里约的狂欢人群中感受桑巴女郎的迷人魅力,象普通的巴西人那样尽情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我有幸也亲身感受过泰国泼水节的激情,更被那全民参与的热烈场面所感动……与巴西狂欢节及泰国泼水节的全民参与性相比较,感觉中国人的节日参与性还不够,而很多时候“过节”更多地还是围绕着“吃”而大做文章。 在过去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节日的想往似乎也总是物化到了吃的上面-尤其是小孩子,盼望过节的第一理由还是因为有好吃的可吃吧。再后来,国人对节日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满足嘴巴的快乐而对精神层面的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视得到了极大普及的近二三十年,全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似乎成为了过节时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以至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欣赏水平以及欣赏口味的分化,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节目的满意度却越来越低。吃(节日饭)和看(电视节目)的形式再难以满足人们对节日的要求,再加上各地对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等原因,我们终于发现节日的气氛与人们心底对它的期待就变得愈加遥远了。实际上这种心理落差的产生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电视节目再丰富,节日的聚餐再丰盛也无法为我们营造满意的节日氛围,要想让节日更加快乐、让过节的气氛更加浓烈必须要由人们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尤其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日益缩小,两三口人实在无法在自家的房檐下营造什么热烈的节日气氛,人们到了必须走上街头的时候了。换句话说,我们是否也应该创造一个能让全民参与的大众节日呢?基于这个想法,我想到了这样一个主题:旗袍节。 以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我们不大可能引入巴西那样的狂欢节,而旗袍节的设想正是充分考虑了中国人这种较为含蓄内敛的性格以及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前来参与的考量。旗袍是中国独具魅力的民族服装,它的风采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受到推崇的。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女性拥有旗袍的越来越少,穿旗袍上街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弘扬宝贵的民族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女性的古典气质乃至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等,我们完全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让更多的女性穿上旗袍走上街头,让满街的旗袍在七月流火中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景,让中国女性在全世界面前尽情展示东方的魅力和韵味,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来形容,这也是增强软实力的一种绝好方式吧。 上个星期,本人在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节目中已经提出了关于在每年七月的第一个周末(周六周日两天)设立旗袍节的设想并受到了节目组以及部分观众的充分肯定。我建议全国的妇女同胞们在七月第一个周末到来的时候请穿上你们已经压在箱底很久的旗袍吧,穿着它去你们所在城市的步行街、商业区乃至代表性的古典建筑周围,用你们优雅的身段和端庄的气质妆点你们所在的城市和乡镇,有可能的话再推举出穿得最美的女性或是选出最佳旗袍设计师作为这个新兴节日的高潮。我想,到时候男同胞们一定也不会闲在家里,他们可以端着相机为你们拍摄、甚至穿起马褂与你们呼应,而这样的风景必然也会引起世界的好奇和注意,说不定几年以后到中国观看旗袍节会变成一个时髦的旅游项目,这样的话旗袍节岂不又变成带动旅游业的一步好棋了吗? 世界杯快结束了,就让我们期待着旗袍节吧……

⑽ 泰国美女眼中的春节,就是性感“旗袍节”是怎么回事

简介:

春节似乎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节日,就连完全没有华人血统的“外国人”也要过节,尤其是泰国的这些美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