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汉服消失360年,为何还能被现代人所认知
1644年5月,也就是顺治元年,清朝廷实行“剃发易服”,凡是着汉服束发者,皆治重罪,中国延续四千年的传统服饰文化,在短短的267年消失殆尽,汉服文化出现断层,这也是清朝最受诟病的政治举措之一。267与四千多年比起来确实少的可怜,但我们从根本上来看,断送一个传统文化要多少年呢?与思想文化不同的是,汉服明显有实物为基础,显然更容易遭到历史的围追堵截,古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以60的平均寿命来说,最早从1644年算起,即使让他们再穿60年汉服,也不过占了267年中的将近五分之一。
曾经有外国人说,中国人性格最有趣的一面全都表现在道家思想之中,有意思的是汉服正是符合那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传统服饰,中国人只要穿上汉服站在那,就给人一种儒雅恬静,贴近自然的静美之感。
② 汉服正在取代旗袍、唐装,汉服和唐装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汉服”指的是汉民族从黄帝起到明代为止所着的传统服饰的统称;“唐装”虽然有“唐”字,实际上跟“唐代”没有关系,她是清代满人马褂的改装,盛行于清代和民国,现代也还有人穿着,但她不属于汉服的种类。
③ 马褂和唐装,汉服、唐装、长袍马褂、旗袍的区别
1. 中国的传统服饰在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但不同朝代的服饰有显着差异,不仅体现在服装上,还在于发型不同。
2. 汉服是与中国汉朝密切相关的服饰,其概念随时间扩展,成为汉族民族的代称。汉服的起源可追溯至周朝,并在汉朝根据《四书五经》建立了完整的服饰体系。汉服的具体样式如下图中展示。
3. 唐装是基于汉服的改良,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人们以丰满为美,且唐朝王室有鲜卑血统,因此服饰风格开放。唐朝对汉服进行了改良,使之更适应当时社会。唐装中,妇女上衣主要分为襦、袄、衫三种类型,襦是狭窄的短夹衣或棉衣,袄则较襦宽松。
4. 长袍马褂在北洋政府颁布《服制案》时,被列为男性礼服之一。这是与传统汉服和唐装不同的服饰,实际上是满族的传统服装。清朝入关后,强制汉人剃发易服,改穿满族服饰,逐渐被汉人接受。
5. 旗袍起源于满族袍服,后由溥仪的皇后婉容改良,变得更加修身,能够展现女性身形。旗袍在民国时期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开高的底部成为特点。
通过以上了解,我们对汉服、唐装、长袍马褂、旗袍有了基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