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胸大、肩宽、上身胖的女人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1,胸大肩宽的MM可以尝试维多利亚风格的衬衣,多层次的裁剪和褶皱有时候恰恰能很自然地掩盖饱满的胸部曲线。在选择此类衣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选择褶皱只集中在胸部的那种,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膨胀效果,而那种在胸部刚好有个口袋的衣服就更不能选择了。一般来说,不建议大胸MM选用高领的衣服,如果要非穿不可呢,那就要尽量选取厚重一些的料子, 颜色要干净, 深一些。厚重的料子可以减少视觉冲击。深色本来就有收缩效果,而单一的颜色则会把目光均匀到衣服的每一处。
2,上身胖的MM上身尽量不能穿紧身的,不过可以是修身剪裁的。还有最好不要穿单色的衣服。
3另外材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夏天,千万不能选择超薄面料的,那样会显的上身更加膨胀,尽量选择稍厚面料的,看起来比较显瘦的。
2. 我很崇拜张也,她身材太好了,请问她三围多少
这个确实不知,但既然你如此喜欢,就按女性标准三围给你算吧:
张也身高1.54米,如果达到标准,三围如下:
胸围=身高 X 0.51 ( 154cm X 0.51=78.54cm )
腰围=身高 X 0.34 ( 154cm X 0.34=52.36cm )
臀围=身高 X 0.542 ( 154cm X 0.542=83.47cm )
3. 76岁歌唱家李谷一工作近照曝光,腰身不见一丝赘肉,她是如何保养自己的
有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歌唱家李谷一与张也的工作合照,照片中的李老师气质非常出众,且气场强大,看上去让人很是敬畏。76岁的她身材依然保养的很好,端庄又大气,红色紧身裙也显得非常有气质。而且腰间看不到一丝赘肉。身边张也则穿着绿色的旗袍,挽着李谷一的胳膊,两人的感情看起来特别好,这张照片瞬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李谷一的感情也算有些坎坷,经历了两段婚姻,虽然遇到了真心爱她的人,但是又比她先走了。
不过李谷一这一生的成就,也可以算是许多明星梦寐以求的高度,当歌手成为了出色的歌唱家,还代表国家文艺工作者出席重要场合,同时也获得了演艺圈的最高职称,国家一级演员,真是令人钦佩。但是背后肯定也离不开她的自律与坚持。
4. 湖南邵东风俗有哪些
“唯楚有材,予斯为盛”,湖南,一块神奇的民歌宝地。
荆楚南蛮,本为化外之方,然从屈原居沅、湘而作《九歌》、《离骚》始,中华民族的浪漫主义人文情怀便发轫于此。历千年经营,乃成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盖有其渊源。
孟子云“今之乐犹古之乐”,吾深信不疑。民歌源于生活,早于文字,那么文字体裁的诗词文章借鉴民歌,定是确切。如以吴歌西曲入乐府,使之深得清新活波;刘禹锡以楚地民歌入《竹枝词》、《浪淘沙》而传唱千古;以勾栏瓦舍之市井新声入唐宋词,繁荣形成乐一代文学样式(南宋以降词人过分追求“雅正”,摒弃“俗曲俚谣”而终使词至没落,繁华不再,足以明证);以民歌入元曲,而成近世曲艺戏曲之端源……由是观之,民歌为中华民族之精神生活的成长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湖南民歌,首先是人才之盛。一直在问,辣椒会影响嗓音,可就是这么一群专吃辣椒的湘人却能唱响中国乐坛。且不说活跃在当代歌坛的宋祖英、张也、汤灿等人,单说何纪光、李谷一等老一辈艺术家。何纪光出生在桃花源故里,土家、苗、汉聚居的武陵人家,从小耳濡目染民歌风气。据说他曾向一位苗族老艺人习得高腔山歌的唱法,并纳入科学发声方法,真假声莫辨,铸就独有风格。他的声音纯净、宽广,高昂可断丝,柔美能流水,得此声音夫复何求!八十年代以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享誉全国。他的歌唱,充分体现了高腔山歌的魅力,如“洞庭鱼米乡”的开场,“思念”的开场,“好久没到这条坡”最后“唱赞歌”句,一个干净利落的甩腔,但却悠扬至极,响彻云端。生为人大代表的何先生,关心民生,提携后进,李谷一、宋祖英、张也等都曾受他教导。专心音乐,孜孜不倦。02年惊闻先生盍然辞世,终年63岁,以艺术盛年离去,“长使吾辈泪满巾”,唯余暗自嗟叹。
李谷一大家都很熟悉,由湖南花鼓而入民歌,代表作有“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难忘今宵”等。严格的说,她并不是纯粹的民歌手,而是走新创作作品之路,难为有一副好嗓子。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吴碧霞。这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女高音西洋花腔歌手,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历来西洋美声和民族唱法水火不容,对于民族来说,要么过于保守,难于发展,要么全盘西化,面目全非。而吴在两种唱法中游刃有余,为中外看好。垂涎她的一张“好花红”的专辑多年,里面有她的《试论“鱼”和“熊掌”能否得兼--论中外作品演唱得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
湖南民歌,其次是体裁内容之盛。湘西、湘西北之武陵山,湘南之衡山,湘北之浩瀚洞庭,加上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纵贯全境,平原、水乡、山地、丘陵皆备,故号子、山歌、田歌、小调、风俗歌具丰。以例举证。号子,以“澧水船工号子”(津市,澧县)为代表,经改编后,分为三部分,成为体制完备的大型声乐作品;山歌,作品最多,瀚若星云,如“郎在外间打山歌”(长沙)“冷水泡茶慢慢浓”(桑植);田歌,这是一种稻作区域的特殊民歌形式,介乎山歌和号子之间,有“插田歌”(韶山)、“罗罗咚”(岳阳)等,但仅在文献上看过,未能有幸听得;小调,较为抒情,如“四季花儿开”,“乡里妹子进城来”(邵东)等;风俗歌,反映民俗,婚丧,于古时生活联系紧密,如“铜钱歌”(益阳),能听到的不多。
湖南民歌,再次是内容丰富,清新健康,言辞优美,有些堪称文字精华。民歌源自生活,有些未免流俗,但窃以为湖南的民歌精品良多,他们都是语言的天才。
印象最深的当属何纪光的那首“思念”:“山高水远路茫茫,郎姐二人远隔在两厢,难得见,朝朝暮暮思念长。门前有块相思地,芹菜韭菜种两行,郎拔芹菜勤想姐,姐割韭菜久望郎。” 不知道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始有,我坚信后者。试看两人相思,直白而不显露,却用艺术的比喻,要在相思地上种“芹”菜“韭”菜,来“勤”“久”惦望,形象生动,生活情感交融在一起,多美丽呀。
再如“马桑树儿搭灯台”(邓海伦):“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儿带哟,郎去帮工(有的填‘当兵’词)姐也在家哟,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也别处栽哟。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哟,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春天不到(也)花不开哟(也有的填‘钥匙的不到锁也不开’词。)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姐在家中望郎来哟,穷人最知穷人苦哇,我穷人自有穷人爱哟啊,苦菜花开哟来相会啊” 先托物起兴(源于《诗经》,自古有之),男方先表明心迹,“我是穷人,且要外出三五年,你我虽然交好,但为你青春考虑还是别嫁郎吧”,可女方立即回信,情比金坚,“穷人怎么啦?外出又怎样?我定会等你回来,我就是你春天里的花,你就是开我这把锁的钥匙,放心吧!”没有海誓山盟,却铁骨铮铮忠贞不渝。突然想起《孔雀东南飞》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曲调沉婉,却无半点哀怨,不同于一般的春思闺情。 答案补充 再如“乡里妹子进城来”:
“乡里妹子进城来,乡里妹子冇(mao,没有)穿鞋(hai),何(huo)不嫁到我城里
去(ke),上穿旗袍下穿鞋。城里伢(a)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脚(jue)好得多,上山挑
得百(be)斤担,下田拣得水田螺。 乡里妹子进城来,肩挑手提路(lou)难捱,何
(huo)不嫁到我城里去(ke),出门三步有人抬。城里伢(a)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脚(
juo)好得多,冇得田家勤耕种,冇吃(chia)冇穿冇法活”
整齐的七言应答式,是民歌反应生活的例子。指明美好的生活由劳动创造,而非“城里伢
子”之类的地主或剥削者,表明劳动人民的心声。
凡之种种,不胜枚举。民歌是生活的写照,过去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勤劳乐观,精
神状态我觉得比当代要好。大三时去长沙,在湘江桥下,橘子洲畔,见一群人围坐唱花鼓
,怡然自得,故相信从古至今湘人都很艺术地活着。
人云“湘女多情”,不单湘女整个湘人都多情,不单多爱情,更多生活、创作、浪漫
之情。如此丰富的民歌,恐无人能出其右。 答案补充 将我有的湖南民歌列举如下,不分新创作和传统民歌,有些标明唱者,为我喜欢的版本,
不标明地域的多为新创作作品或不知:
1.挑担茶叶上北京(何纪光)
2.洞庭鱼米乡(何纪光)
3.思念(何纪光)
4.一根竹竿容易弯(长沙)
5.板栗花开一条线(湘西)
6.扯白歌
7.小小幺姑
8.四季花儿开(桑植,邓海伦)
9.郎在外间打山歌(长沙,何纪光)
10.冷水泡茶慢慢浓(桑植)
11.好郎好姐不用媒(桑植)
12.茅岩河号子
13.小小幺姑(俞淑琴)
14.郎从门前过(俞淑琴)
15.采茶(花鼓,鞠秀芳)
16.乡里妹子进城来(邵东)
17.洗菜心(花鼓,吴碧霞)
18.马桑树儿搭灯台(邓海伦)
19.尼姑思凡
20.采槟榔(湘潭)
21.一个雀子一个头
5. 歌手张也的个人资料(详细点)
张也,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声乐导师金铁林教授。1995年获声乐硕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1988年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三名,全国优秀歌手邀请赛金奖;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唱《万事如意》获奖,同年获“金唱片”奖。1998年她的一曲《走进新时代》唱响了祖国大地。与刘诗昆,盛中国,朱逢博,蒋大为等并列中国着名优秀艺术家。1999年张也以一首《走进新时代》在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上获金奖第一名最佳演唱奖。 作为唯一的中国歌唱家与着名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意大利着名男高音马克·贝迪等合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的打造了“2006北京新年音乐会”。2006年元月11、12日成功的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张也的演唱,音色甜美,细腻动人,她的多张个人专辑唱片畅销国内国
外。是当今歌坛不可多得的,颇有实力的女高音歌唱家。 近几年来作为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出访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风格
张也适合演唱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无论是柔媚的民歌小调,还是技巧高超,音域宽广的民族歌剧选段,她都能驾驭得非常出色。她的声音具备多种特质:娇柔、温馨、祥和、靓丽、清脆、甜美、欢欣、快乐、婉转、纯洁、真诚,几乎全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她的演唱没有虚假的做作,全无雕饰的痕迹,不妖不媚,流畅自然,不落俗套。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甘冽、香甜、晶莹透明,跳跃在石岩上,嬉戏在绿树中,欢腾在草坪里,无拘无束地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回声;她的歌声极具穿透力,可以从庞大的交响乐队中穿透出来.轻盈飘逸.明亮甜美.高低音上下自如,没有坎.自然天成.婉转流畅. 又好象是一阵阵轻柔、和煦的春风,翩翩地飞过大地,轻盈地穿行在五彩缤纷的花朵中间,将安详和宁静洒满人间。
张也的歌声清澈、明亮,独具特色,还是攻读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硕士研究生。她成名后,仍然保持冷静、理智,她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参加演出活动。她无论是参加晚会演出,还是进棚录制节目,都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来完成。她相继唱红了一批歌曲,如《人间第一情》、《清清的东江水》、 《同是你我她》 、《走进新时代》等。她的歌声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是我国一位造诣很高的民歌手。
旗袍
民歌手穿旗袍并不少见,可是张也近几年来单以各式旗袍演出,却独树一帜。
从艺
5岁登台演小常宝,5岁登台演压台的小常宝,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1982年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 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 1995年攻读完硕士研究生,现任声乐歌剧系教师。 198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青歌赛。 1988年再次参加第三届青歌赛,获专业组民族唱法铜奖。 1987年春晚《采槟榔》
1988年起,多次在全国各类音乐大赛中获奖。
成就及荣誉
获奖
1990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1980年 - 1990年优秀歌手演唱回顾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投票活动中,均获“观众最喜欢的歌手”殊荣。 1994年春晚《听春风》
1992年,又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大自然杯-观众喜爱的歌手”第二名。 1995年,她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万事如意》获得优秀节目奖;同年,获得“金唱片”奖。她演唱的《多情东江水》获“第四届M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五届音乐电视大赛中她演唱的“走进新时代”获金奖、“最佳演唱奖”。此节目还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 1997年9月十五大闭幕的当天演唱《走进新时代》而广为流传。
2002年作为专业评委参加青歌赛。 2006,2008年再度任评委。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领衔演唱。 2008年凭借《走进新时代》被广东深圳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年金曲荣誉勋章。
口碑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祖国颂》2006年元月11、12日成功的举
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作品风格
张也的演唱甜美细腻、功力深厚、韵味独特,被誉为“在当代中国歌坛独树一帜,深受海内外观众熟悉和喜爱
的艺术家”。她演唱的《高天上流云》、《人间第一情》、《在欢腾的大地上》、《多情东江水》、《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曾主演大型舞台剧及电视艺术片《唐伯虎与沈九娘》(饰沈九娘);录制歌剧《洪湖赤卫队》全剧(主演韩英);参加歌剧《小二黑结婚》片断演出(饰小芹);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演唱主题歌和配唱。张也除常在中央电视台、文化部等举办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中负担重任外,还曾代表国家出访英、法、德、瑞士、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日本及东南亚多国和港澳台地区。2007年随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演唱《浏阳河》和《吉祥颂》。 出版的个人专辑磁带及唱盘有《中国民歌金曲》、《人间第一情》《中国民歌精英》《金嗓子 - 张也》、《张也演唱的民歌小调》、《甜甜的乡情》、《千娇百媚》、《祖国你好》、《吉祥颂》、《欢聚一堂》、《人间天堂》、《秋歌》、《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等。
6. 为什么东北女人都必须有个貂
对于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女人来说,貂的价值就好比上海女人的旗袍,出门时的战袍。貂儿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让你告别臃肿的羽绒服!告别大毛衣!告别大棉裤!更是身份的象征,荣誉的体现。
貂皮大衣高贵典雅,可以衬托出着装的雍容华贵和高贵典雅,是很多白领人士的选择,尤其是一些注重身份的贵妇人都喜欢穿貂皮大衣来彰显身份和气质。
貂,毫无疑问是东北最具人气的 时尚 单品,貂衣上身,那种萦绕不散的尊贵、奢华与巨大满足感,是“土豪”二字所无法传神意会的。
拥有一件貂,不仅象征你的殷实和尊严,而且证明你被宠爱。因此,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多大岁数,什么身材,必须得买一个貂。因为在东北,“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给你买许多貂。”
与寒冷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东北来说,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属于常态。而且冬天特别漫长。在过去来讲,由于贫穷,人们不讲究,不管棉衣有多么破旧,有多么笨重,里一层外一层的,只要能起到御寒作用就行了。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要保暖,又要体现 时尚 ,少而精,少而暖,那么皮貂的出现,无疑就成了爱美女士的最佳选择之一。据自媒体网红兴凯湖莹莹,还有自媒体“东北小莉”讲,皮貂的御寒效果确实不错,比羽绒服好,风吹不透。而且,虽然不便宜,但买一件能穿好几年不淘汰。究竟是不是比羽绒服更暖和,没有这方面的对比数据,毕竟羽绒服也有成千上万的。我觉得她们可能更看重 时尚 ,流行什么买什么,喜欢赶潮流,而且也喜欢跟风攀比,张也买上了,李也买上了,我为何不买一件穿着呢?!而且东北人特要面子,觉着买一件皮貂,穿出去倍有面子,所以一举三得,既能御寒,又显 时尚 ,又有面子。而且,有些东北女人面子大于里子,以至于有的女人穿着皮貂,还由着性子发飙,还满嘴的脏话。所以女人,不仅要打扮自己,外表看上去干干净净的,漂漂亮亮的,嘴也要干净,内心也要纯净,更应当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邻居的儿子家头胎是个女孩,老俩口特别希望儿媳妇再生个二胎,说是两个孩子有个伴,要是能生个男孩那就最好了。
儿子说现在养个孩子压力多大呀!老两口就说你们只管生,养不起的话,我们给你拿钱养。儿媳妇儿真的就怀孕生了个孙子,老两口子非常高兴,给儿媳妇花一万多,买了个貂,还把一个工资卡交给了儿媳妇儿。
老俩口都是五七工退休的,每个月的工资总共有三千多块钱。现在把一个人的工资卡,交给了儿媳妇儿养孙子。老俩口就剩下一个人的退休工资也不够花呀!岁数大了也干不了什么活了,只能捡破烂卖钱补贴生活费。
东北女人对貂的喜爱程度非常高,前几年貂特别流行的时候,几乎满大街都是穿貂的女人,即使是挤公交车的时候,也会看到很多穿貂的人。
东北人喜欢穿貂和气候环境有关, 不信你来东北过个冬天试试,从十月份开始到来年的五月份大半年的日子里,都属于冬天,特别是寒冬腊月的时候,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这样的天气为了保暖,你就得大棉衣、二棉裤、一层一层的往身上裹,穿少了根本抵御不住零下30多度的严寒。所以貂的保暖性优良,让很多爱美的人群可以不用把自己裹成个粽子,当然就比较受欢迎。
再有就是穿貂被东北人看作是一种仪式感, 就好像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样,苗族百姓在重大节日的时候身上要穿满银器,藏族百姓身上挂满了蜜蜡宝石,所以在冬天的正式场合,穿貂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的服装,能给人带来一种其他服饰不能比拟的仪式感。
还有就是东北人喜欢穿貂, 是因为貂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幸福和爱的工具, 在东北貂已经升华成为是真爱、是幸福的表现工具,结婚的时候要买貂,老爹疼爱闺女要买貂,老公对老婆表现爱意要买貂。
在东北,对于哄女人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买貂,如果一件不行,那就两件。
貂在东北女人的心中曾经是无上的地位,曾经是经济和地位的象征。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大妈也经常穿着溜光水滑的貂照样背着几十斤的大白菜,穿着貂照样在大雪天满地轱辘打滚。在东北穿貂也不能都归类于攀比,那个女人不希望能整个貂呢?哪怕是不穿,放在衣柜里,看着也适合心里美滋滋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东北女人有条件的都会有个貂皮大衣。
先来说2020这个冬天,我几乎一直是熬过来的,这个冷冬太冷了,我也是属实长了一岁,越发不抗冻了,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我可能会再选择买个长款貂皮大衣。
前年冬天没有那么冷,所以买了两件皮毛一体长款大衣,其中一件长度到脚脖儿,感觉很挡风挡严寒,可是去年这个冬天突然感觉皮毛一体太沉了,比貂皮重好多,但是没办法,天气太冷,只能选择穿着,一直犹豫去买件长貂,可是疫情不允许,只能作罢。
说说貂皮大衣,属实是暖和还轻便,可以说是东北冬天女人的首选,优点是抗寒、美丽、典雅、高贵,彰显女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缺点只有一个就是价格比较高,因为貂皮质量不同,价格上差高多,如果选择价格低的,可能会到手就后悔,几千块钱也可惜了,皮板质量有明显的差别。
如果选择价格比较高的,可能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现实就是这样,有的人可以五颜六色的买几件貂皮,有的可能一件也没有。所以说,凡事没有必须一说,如果有条件,没有哪个女人不想美、不爱美。
其实不是必须要有的,比如说我这个哈尔滨人就不买貂皮~哈尔滨的冬天,女孩穿什么的都有,满大街的漂亮小姑娘,穿着打扮都各式各样的,貂皮这种东西确实是比羽绒服要暖和很多,主要是挡风,但是在我看来,貂皮这种东西,个子矮了穿不好看,身材太胖了穿像狗熊。其实貂皮这种东西一是挑身材,二是人家貂儿的皮毛,咱们人类只是为了暖和就杀掉它们,剥夺它们的皮毛,总觉得很残忍,这也是我不买貂皮的原因之一~估计很多抬杠的会说不让吃肉啥啥的,但是我想说的是,牛羊之类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做东西,全身上下除了骨头以外都没有什么是用不上的,但是貂儿呢?貂儿除了皮是有用的以外,被扒了皮的貂儿的肉有谁吃么?让貂儿送命的只是因为它们的皮,所以我觉得,貂皮是一种残忍的东西,像象牙一样~此观点纯粹自己的想法,不喜勿喷。
我讲我认识的两个东北女人的故事:
一是我单位食堂的一个阿姨,她离婚后带着儿子在我们这边打工,在我们食堂呆了有10几年了,她说之所以选择在食堂工作,这样她就省下了吃饭的钱,只需要租个小房子跟儿子居住就行。
她离婚后,出来的这十几年只回过两次东北老家。还是夏天回去的。
我很不解,问她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家里没有老人了吗?
她说有一个老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她说自己特别想回去,但只能在夏天回,因为在他们老家,如果你冬天回家,身上不穿件貂的话,会被满村人笑话的。那样家里人都抬不起头来。
我很不理解东北穿貂的文化。
还有一个女的,也是我们单位食堂的,她也是离了婚的,带着个女儿,但这个姐妹长得漂亮。
天天下了班去跳舞,俱她所讲,舞伴天天为了她打架,她自己爱得瑟,啥都跟我们讲,最爱讲自己的风流史。
她带着女孩儿,生活上就比较轻松一点,并且自己长得漂亮。
我们问她:东北真的不穿貂就不回老家吗?
她说是的,不过她有貂,她想回就能回。
我们知道,她的貂肯定是舞伴给买的。因为前几年,虽然大家工资不高,但想买件貂也不便宜。
谁告你东北人就必须有貂皮大衣,必须二字你有点用词不当吧,还必须,必须也的有钱你才买的起吧,少者几千多者上万,没钱的你让人拿啥买,你借钱呀,不管怎么说这貂皮也是奢侈品,东北天寒地冻很适宜穿貂皮大衣既保暖又高贵,但是话又说回来穿啥衣服,吃啥饭,开啥车,可自己条件来,没有必须不必须那说。
有貂肯定是必须的,一是可以御寒,二是东北女人都较高大,穿貂最带劲!三是东北女人 较敢穿,更会穿!
这是地域亚文化啊各位!
藏族人民蜜蜡宝石身上系,苗族人民浑身上下是银器,东北人民穿貂为啥有争议?
东北啥气候我就多说了,毕竟很多人没来过,我描述不出来那种人被冻透芯儿了心脏都要骤停的感觉啥滋味,也说不出摔个跟头像球一样滚挺老远半天爬不起来有多心里多憋屈……
来一次过个冬,小半年吧也就,你啥都懂了。
现在不像以前大棉袄二棉裤里面羊皮外面裹着布了,羽绒服冲锋衣发热服各种眼花缭乱做工精美号称高 科技 敢拍着胸脯子保证能抵挡零下三十度了...
但是从 情感 上说,作为一个东北人,穿貂有一种其他服饰不能比拟的仪式感:
犹如结婚非得整个对戒就象征套上一辈子的承诺;就好比登基的皇帝必须手持玉玺来象征自己权利手握;如果有一天东北女人穿上了貂儿,父母给买的,那是传承!爱人给买的,那是被爱!自己给自己买的,那就是一条不惧三九天下照样儿走的独行者宣告啊朋友们!
面试为什么穿正装?
宴会为什么穿礼服?
东北人冬天为什么穿貂?
一个道理,都没有明文规定或生理必备,是经得住考验的选择。
东北人买一件貂儿,绝不盲目,性价比、实用、情怀、体面...能胜过它的基本没有。
在东北如果你手握预算不为装逼坐下再认真思考,备不住得再买一件貂换着穿...
更何况,在东北穿貂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大妈们穿着流光水华儿的貂皮儿照样拽着一百斤大白菜吭哧吭哧往家走,穿貂皮夹克的小伙子打着出溜滑儿大雪天打雪仗满地轱辘,白貂儿扒蒜小妹大概也有,可更多的是给老婆扒虾皮递蘸料的大哥,这么做绝不是因为“老婆穿着貂儿呢,可别整埋汰了...” 而是“今天这帮人我媳妇最带劲儿,道里道外找不出来第二个嘿嘿嘿...”
自从我上班,每年我妈都会提“给你整个貂吧”...我拒绝,因为我不在老家过冬。但我知道我爸妈早晚会给我整一件,陪嫁或者其他理由吧,哪怕穿不上,我也要板板正正的挂衣柜里,美滋滋留着。心意嘛,我可是个东北人,懂这个。
在我眼里爱穿貂儿从来不是陋习,刻意的攀比才是,先入为主的优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