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的扣子上压的饰品叫什么
扩展阅读
少女旗袍头发怎么扎 2025-10-20 08:51:18
275发动机的皮带怎么走 2025-10-20 08:37:17

旗袍的扣子上压的饰品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9-14 13:09:42

⑴ 西方有胸针,而东方则有“压襟”,压襟是什么

其实不难理解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此物又名“事件儿”。

在古代他们的衣服是肥款的,风一吹就鼓鼓的,所以就要用东西压住。如不用小物件压住些,如果风大把女人的衣服吹起来,在古代可不是风情万种,而是视为失礼放荡的行为了。而用沉甸甸的银质压襟正好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是一件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实用效果的饰品,这就慢慢演变为了压襟。

压襟不仅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所以在古代的妃子们喜欢佩戴。

⑵ 旗袍上的流苏叫什么

旗袍上的流苏叫穗子。

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常见挂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与婉约的韵味。

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是其中一种。还有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以珍珠串成,按等级划分,数量有所不同。

流苏制作款式简介

制作流苏的方式,与绳结艺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带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当时的流苏方式只是用四种颜色的羊毛绳线,以绑结方式制成。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地的风俗各异,令流苏有了重大的不同;主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已分有两种特式-阿什肯纳兹式和塞法迪式。

一个缝结圈、2个结扎十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六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从10、5、6和5的圈的数目总和为26个圈数,为13圈数的2倍的数目。

⑶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呢

女为悦己者容,清朝女子在穿戴上特别讲究,相对于汉服,清朝的旗袍更显得直筒不显身材且保守。几乎从脖子到脚没有露肉的,而这个“压襟”我觉得是防止衣扣突然掉落带来的尴尬和有损尊严。当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压襟”的花样也是品类繁多的,有武器挂坠的。

⑷ 古典旗袍压襟制作教程

古典旗袍压襟制作教程如下:
1. 准备材料:丝绒面料、金银丝线、珍珠和玉饰等装饰品、扣子、剪刀和打火机。
2. 裁剪丝绒面料,制成两个长方形。
3. 缝上扣子,作为压襟的主框架。
4. 用金银丝线进行刺绣,装饰在压襟的正面和反面。
5. 根据喜好加入珍珠和玉饰等。
6. 用打火机烧合边,完成压襟制作。
这样,一个精美的古典旗袍压襟就制作完成了。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⑸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呢

1. 在清宫剧中,后妃们的服饰总是吸引观众的目光。这些服饰不仅华丽,而且在细节上有着独特的讲究。
2. 比如,后妃们的衣服上常常挂着一串珠子,这串珠子被称为“压襟”,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装饰那么简单。
3. 清朝的旗袍相比于汉服,更为直筒,不太突出身材,显得比较保守。这样的设计让“压襟”起到了防止衣扣突然掉落引起尴尬的作用。
4. 同时,“压襟”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根据《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的记载,低等级的奴仆、优伶、皂隶在衣物材质和装饰上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压襟”这样的装饰品通常是宫中高级官员和贵族妇女的特权。
5. “压襟”一般挂于衣裳右侧的第二个扣子上,这个关键位置的扣子如果掉了,里面的衬衣就会显露出来,显得不雅观。因此,“压襟”起到了稳定衣着的作用。
6. 清朝女装服饰的演变也是显着的。从康熙年到干隆年间,服饰的颜色和搭配都有了不同的流行趋势。干隆年间,贵妇们的打扮相比康熙年间更为花哨,而“压襟”的样式也随之增加。
7. “压襟”上端是一条带钩的朴素链子,刚好能挂在胸前的第二颗扣子上。中间部分为压襟的主件,称为“事件压口”,制作上追求美观和精致。
8. “压襟”的种类繁多,有的甚至带有武器挂坠,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审美和个性。

⑹ 巧手做压襟儿

        春节前在网上买了一件延禧棉袍,好友梅说,延禧袍配上压襟儿才算完美呢。“压襟儿,什么是压襟儿?”我疑惑地问,接着梅向我普及了有关压襟儿的知识。

      所谓“压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

        大家知道,传统女装款型大多比较肥阔,风一吹就鼓鼓的,所以就要用东西压住。如不用小物件压住些,如果风大把女人的衣服吹起来,在古代可不是风情万种,而是视为失礼放荡的行为了。而用沉甸甸的银质压襟正好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一件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实用效果的饰品,就慢慢演变为了压襟儿。

    清朝女子一般把它挂在旗袍右侧第二个扣子上。

        压襟的基本形制是上、中、下三部分衔接而成器,上端是单条有带钩的银链子,也可简单用丝线编制,刚好能挂在右侧胸前第二颗扣子上;中间部分为事件的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体型较大;下端以银链缀着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

      压襟不仅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另外人在行走时压襟上的坠饰彼此相触,发出轻柔细碎悦耳的声响,听之令人心生愉悦。

    《如懿传》中的压襟儿

        压襟儿上端一般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蝴蝶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下以银链缀着刀、枪、剑、戟、粉盒等小件银器,也有的只缀着铃铛或流苏。

        听她说了这么多,我对压襟儿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我说:“首饰店里应该有卖的吧,我去买一个。” 梅说:“你去看看吧,如果买不到合适的,我给你做一个。”

        我知道,梅一直对中国的玉器、首饰等非常喜欢,她自己经常做一些手链、项链、挂件等首饰。在她家的一个衣柜边上挂了十几条她做的各式各样的项链,非常地精美。另外,她做女红也非常在行,经常把自己的衣服修改改改,或在领口加个花边,或在袖口上绣朵梅花,使本来单调的衣服立即增色不少,对此我非常羡慕。

        我跑了几家首饰店,有的店铺根本没有,店员也不知道什么是压襟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但特别地贵,一件要二、三百元,样式也不是特别地满意。

        春节前,我去北京梅家,聊天时我告诉她没有买到合适的压襟儿,她说: “来,我给现在你做一个。” 接下来,她便开始做压襟儿。

        梅拿出她做手工的物品筐,挑出一些颜色不一的翡翠珠子,用结实丝线把这些珠子穿起来,两侧数量、颜色对称,下面穿上一个翡翠的蝴蝶,接下来再系上一个蓝色的流苏,一个精致的压襟儿便做好了。

        压襟儿做好后,梅又找出一个小袋子,让我装压襟儿用。她看袋子颜色太素,说:“在上面绣个花,更好看。”  接下来,她三笔两笔便画了一朵荷花,栩栩如生,真是好看。

      接下来,她便穿针引线,开始绣花,我说:“我来吧!”

      其实,对于绣花,我并不陌生,早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老师课余时间曾教我们学习绣花,当时我向妈妈要了块白布,老师在上面画好图案后,便一针一针地教我们如何绣花,如何配线,刚开始绣的比较粗糙,慢慢地便越绣越精致了。等到小学毕业时,便基本掌握了绣花的技巧了,最成功的作品是绣了一对儿枕头,一个绣的是“满园春色”,另一个绣的是“军民鱼水情”。一个我外出上学带走;另一个我哥哥参军时带到部队,十分有意义。

  …… ……

        我绣了几个花瓣儿,便没了耐性,梅接过去一会儿便绣好了。之后又绣了枝、叶等,全部绣完之后,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便跃然“袋”上。

      袋子做好以后,我们把之前做好的压襟儿放在上面,很是协调,拍照留念,越看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