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京族服饰
越南京族服饰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1. 男子服饰: 传统服饰:过去,京族男子通常包头黑布,穿着宽大短上衣和肥大长裤,习惯赤脚或穿木屐。 现代变化:现今,年长者仍保留传统装扮,而现代男子则更倾向于选择时尚的西服,搭配皮鞋。
2. 妇女服饰: 传统上衣与裤子:京族妇女偏好低领宽长袖的咖啡色短上衣,下身穿肥大黑裤。过去常赤脚或穿木屐,现今多穿鞋。 长旗袍:农村居民常以鲜艳布料制成的长旗袍为标志性装扮,长至脚跟。 国服:1938年设计的国服,采用丝绸长旗袍,衩高,内穿长裤。行走时飘逸优美,展现女性曲线,显得端庄。由于成本较高,通常仅在重要场合及节日时才穿着,实为礼服。
3. 现代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京族服饰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年长者仍保留传统着装习惯,而年轻一代则更倾向于时尚服饰。
② 80年代服装特点
80年代初期,服装流行与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在浪漫娇美的基础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设计风格。
造型和装饰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强调合体廊形线和腰线,通常采用轻薄和半透明的丝绸等材料,使装式更接近着衣者的需要,充分显示人们享受时装美的生活情趣。
1982年夏天,一种一开到底,钉上大扣子的布裙悄悄流行,随后,有出现了黑色紧身踩脚裤,以及露脐短衫。运动休闲是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概念,人们趋之若鹜,之一时期出现了外穿运动装的时尚。
宽松,舒适,健康风尚使得运动装不再是竞技场上的专利,而成为健康养生,陶冶情操,调剂生活的一种服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登山旅游,上学上班,走亲访友,都能见到蝙蝠衫的身影。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2)农村的旗袍怎么样扩展阅读:
中国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其中长期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且受多民族服饰影响的汉服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