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女子服饰特点
清代女子服饰的特点主要分为汉族和满族两部分:
汉族女子服饰特点: 康熙、雍正时期: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 干隆以后:衣服逐渐变得肥大且短,袖口日益变宽,并流行添加云肩,花样翻新频繁。 晚清时期:都市妇女开始穿着裤子而非裙子,衣服上镶花边、滚牙子,成为服饰昂贵的主要体现。
满族女子服饰特点: 旗装:满族妇女主要穿着旗装,这种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旗髻与旗鞋:满族妇女梳旗髻,俗称两把头,并穿“花盆底”旗鞋,这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特征。 旗袍的流传:虽然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但在清代后期,也逐渐被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综上所述,清代女子服饰特点鲜明,汉族和满族服饰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变迁。
2.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清朝女子的服饰啊
1. 清代女装在康熙、雍正时期保留明代款式,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
2. 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3.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4. 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5.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
6. 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史书记载"……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色,一衫一裙……镶滚之弗搭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
7. 旗袍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不同时期的组合特征仍比较鲜明。
8. 康熙年间: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
9. 干隆年间: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
10. 嘉庆、道光年间: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
11. 同治年间: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
12. 光绪中期:妇女衣裙渐短,袖子渐宽,带长过膝露出约一尺有余。
13. 光绪末年:妇女的衣服身长过膝,采用大镶滚装饰,裙上有时加十六至二十条飘带。
14. 清末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
15. 宣统至民国初年:这个时期妇女的衫裤比光绪末年更窄小,衣领却增高。
16. 清代女子服装,有公服、礼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妇规定的服制;礼服在民间指的是吉服或丧服。
17. 女装常服:妇女日常用衣有严格规定,并受法律限制。
18. 满人入关后开始普遍使用纽扣,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
19. 明代以前衣领大多是交领、对领和圆领、自清代旗装用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20. 古代服装十分崇尚“官样”和“内家样”,一般出新样都首先来自这些式样。
21. 自干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并学缠足等陋习。
22. 女装礼服: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23. 女装丧服:自古以来,丧服也被列为礼服之类。
3. 满族旗袍和京派旗袍有什么区别呢
满族旗袍大概是大氅,宽大袖子合身前襟,京派变了贴身襟强调贴合曲线!强调的是不是风风火火跑颠,是小款的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