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的裁剪方法
旗袍的裁剪方法如下:
基础线条绘制:
- 横线绘制:首先,在布料上画一道横线,这条线代表了肩膀臂长和领口的基线。
- 领宽与领深确定:在横线正中间,画一直线,左右各分开四厘米以确定领宽。领深则设定为8厘米。
袖子与衣身设计:
- 袖子处理:中式衣服袖子通常通过拼接展现,若布料幅宽足够,则无需断开。若不够,袖子的宽度需根据手臂尺寸增加15到20厘米。
- 衣身长度与宽度:根据量体裁衣的结果确定衣服的长度,并以中间为界,画出衣服的宽度。宽度通常为身围加20厘米。
下摆处理:
- 活动自如性:为了穿着更加舒适,活动自如,下摆可以两边各放两厘米。
袖口与侧身弧线:
- 袖口绘制:使用直尺从袖口到侧身画圆顺的弧线。
- 前后片差异:中式旗袍前后片基本相似,但前片领深有8厘米,后片则无此领深。前片还需设计一个侧的衣襟,用于装纽扣。
- 裁剪注意事项:裁剪时需放出缝份,确保缝制时布料有足够的余量。
领口设计:
- 纽扣部位:确定装纽扣的部位。
- 直领绘制:画一个直领,宽度为1/2领宽。然后,下面往上一厘米,上边连线往上0.5厘米,画弧线,使领口微上翘,这样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按照上述步骤,结合图样,即可完成旗袍的裁剪工作。
⑵ 旗袍做工细节讲解
旗袍的做工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锁边 作用:将旗袍小肩线、侧缝线、底襟止口线、袖底缝用同类色线锁边。 适用情况:此工艺多用于没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 打线钉 部位:前、后片省位,臀围线,腰节,开襟止点,腋下省,绱领点,后领中缝,袖山顶点,袖肘省等。 注意事项:打线钉时上下两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 缉省缝、扣烫 缉省缝:按照打好的线钉缉省缝,缉缝省尖位延长0.8cm,不缝回针,留10cm线头,手工打结。 扣烫:省道熨烫有两种方法,一是省道向中心线方向扣倒熨烫,二是将省道分开向两边熨烫。腰省中间拔开,使省缝平服,不起吊。
4. 归拔前、后衣片 归拔前衣片:对于腹部突出的体型,需在腹部区域拔出一定的弧度,操作时需在胸部垫一块垫布。 归拔后衣片:拔开侧缝及中心线的腰部区域,并配合体型的要求拔出背部曲线。整体归拔处理时,在后背相关部位用大头针固定后,通过腰臀部位的归拔使衣片符合人体的自然状态。
5. 贴牵条 作用:使归拔好的衣片外形曲线定型。 注意事项:牵条的布料需要直纹,约1~1.2cm宽,在贴牵条之前,先将牵条在转弯的位置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给旗袍贴牵条时要使左右两边对称,以免旗袍两侧不一样。
6. 合侧缝 操作:将开拉链的一侧缝按前、后片正面相对缝合,留出装拉链的长度和裙衩长度,分缝熨烫。
7. 绱拉链 选择拉链:选择质量好的隐形拉链,长度要比开口的长度长2~3cm。 操作:在衣片上按照做缝的印记确定拉链位置,将拉链的反面与后衣片的正面对齐,利用拉链专用压脚按净缝线从上到下车缝拉链到开口处。将拉链拉合,在另一端用画粉每隔3~4cm做左右平衡的标记,然后从上到下按标记车缝拉链另一端在前衣片侧缝。从底端反面拉出拉链,小烫正面拉链口。
8. 做底襟 操作:将底襟止口按预留的缝份扣净,用三角针缲缝固定。
9. 缝合肩缝、侧缝 肩缝:将前、后片正面相对,前、后分肩线对齐,按净缝线缉缝,后分肩线略有吃势,缝合后分缝熨烫。 侧缝:缝合旗袍前、后片侧缝至开衩止点,缝合时对准前、后片对位点,侧缝分缝熨烫。
10. 做里子、绱里子 做里子:将里子按衣片的量缝省,合肩缝、侧缝,熨烫。 绱里子:把里子用缲缝针法固定在拉链处,用平缝针法固定在门襟位。
11. 做门襟、滚边工艺 门襟:将面里料门襟沿线车缝,要求在接近BP点上和人体胸上凹位处略有吃势。 滚边:将正45°斜边布在衣片正面按设定的宽度车缝,翻正熨烫,在反面用缲缝针法固定滚条。
12. 做裙衩与下摆、绱里子 操作:熨烫裙衩与下摆,固定摆缝的面、里布,将已折烫好的摆缝衩里布覆在面布摆缝衩位上,铺平衣片,各位置对准确定,然后用绗缝将面布、里布开衩位折边固定,再用缲针把面布、里布的开衩位缲牢、固定。
13. 做领子 操作:将一片无缝份的实样树脂领衬放在领面的反面黏合,然后将领面上端剪去缝份,用正45°斜边布在衣片正面按设定的宽度车缝,翻正熨烫。扣烫领面下端缝份,将领里和领面正面相对,对齐止口边,沿着树脂领衬外口边向外0.1cm的位置缉缝,头尾要回针。缉缝后把两领片的缝份修剔剩0.5~0.7cm。将领里、领面的正面翻向外侧,让领面比领里让出0.1~0.2cm,并烫平。
14. 绱领子 操作:领子放在衣片上,领面与衣片的正面相对,将领面的领下口与双层衣片领窝对齐,缝合。将领里折向衣身的里布,把领窝的止口覆盖住,在领口下角与衣身缝合的转角处不能出现止口露出的现象。然后再用缲针将领里的领下口边与衣身的领窝缲牢。
15. 做袖子 操作:先缝袖子面布、里子的肘省,缝制方法及质量要求与缉衣身省道工艺相同。将省道缝头向上折烫,并在前、后袖缝的肘位上进行归拔。收袖山,将袖片的衣片、里子两侧面对面对齐,分别沿净缝线缉缝,分缝熨烫。熨烫袖缝止口,按一定的宽度折烫袖口折边。将袖口面布与袖口里布缝合,固定里、面袖。
16. 绱袖 操作:将衣片袖山套入衣片衣身的袖窿内,对齐后缉缝。袖子面布与衣身面布缝合后,用绗缝将袖窿里布与面布暂时固定。将袖山里布折边1cm,用大头针把袖山里布暂时与袖窿里布固定,用手针缲缝袖山里布与衣身袖窿。
17. 后工序工艺 操作:手工制作盘扣,装钉在门襟、领口等位置。在门襟、领口等位置钉子母扣,加强牢固度。进行手针工艺、装饰工艺以及旗袍整烫工艺。
⑶ 传统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艺 手工旗袍裁剪注意事项
传统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艺
一、喷水预缩定型
旗袍常采用真丝面料,因其缩水率高,裁剪前需进行预缩水处理,确保成品旗袍尺寸稳定。具体步骤为:在面料反面均匀喷洒清水,使面料充分吸水并熨干,避免面料褶皱。此过程对面料的光泽和美观至关重要。
二、裁剪
1、依据臀围尺寸四分之一加2cm确定缝份尺寸,按面料中心区进行裁剪。
2、拉直粉线,两头固定成绷直线,用于旗袍长度裁剪。
3、从底摆向上固定粉线,确保线条流畅。
4、划出后腰节、臀围线和旗袍长度线,下摆留三厘米折边。
5、进行后腰省处理,确保熨烫平整。
6、前后片对折,别至胸高位置固定,顺后片别至下摆。
7、确定前片位置,处理前片省位和腰省。
8、处理好省位,前后片一致熨烫平整。
9、确定胸位、腰位、臀围位和下摆位。
10、确定袖长、袖深、胸围宽、腰宽及下摆宽。
11、划侧缝线,线条流畅。
12、划领位及前大襟位。
13、裁剪旗袍,侧缝留2cm做缝份,大襟线裁剪,各处打剪口。
三、刮浆
对裁剪好的衣片进行传统刮浆处理,使面料四周固定不变型,缝制过程中得心应手。此工艺现已失传,彰显中华民族的智慧。
四、缝制
1、缝合底襟和大襟,拉紧缝线,面里片同样处理,倒缝烫平。
2、裁剪0.5厘米做缝,拉紧缝线,面里缝倒缝烫平。
3、手工绷缝,用剪刀打出齿牙状剪口,打水线到侧缝,烫平里面,臀围处归烫。
手工旗袍裁剪注意事项
裁剪是制作旗袍的关键,必须确保裁片准确无误。注意以下几点:
1、核对尺寸、式样,注意体型特征和其他要求。
2、检查衣料油污、水渍、跳纱、色泽深浅不匀,尽量避开。
3、分辨衣料正反面,画粉在反面,选用浅色粉。
4、注意衣料顺毛、倒毛特征,图案倒顺,格子面料对称。
5、先裁主件后裁副件,按顺序裁前后片、大袖、小袖和领面,最后裁零件。
6、画线保持横平竖直,注意经纱纬纱方向,一般经纱做长度,领面用纬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