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何满族人喜欢穿“旗袍”和“马蹄鞋”
满族女子喜欢穿马蹄鞋或是花盆底,都是有典故的,当时是一个满族公主想要为父报仇,但是却越不过眼前的红锈水,后来女子们便想出了类似于踩高跷的方法。而满足女子喜欢穿旗袍,一是因为旗袍非常美观,而且加上一些花缎,更添加点缀;二是满族的女子喜欢旗袍,因为满族人比较保守,所以他们不会选择很开放的服饰穿。
满族女子非常爱美,他们对自己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女子们喜欢美丽的首饰,头饰,他们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收获像鲜花一样的美貌,所以满族女子才不断创新一些衣服和鞋样。
‘贰’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叁’ 最早做旗袍的人是谁
旗袍,最初是满族人穿的一种长袍,因为满族被称为旗人,所以这种长袍被称为旗袍。起初,旗袍不分男女老少,款式统一,仅按季节分为单、夹、皮三种。旗袍的样式包括右衽大襟、直身式、圆领、直筒下摆、左右开叉或四面开叉,领边、袖端镶有石青色边,袖口为马蹄形。
旗袍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满族人骑射生活的需要。清王朝统一全国后,在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易服政令,强迫汉人剃发留辫,并改穿满族服饰。然而,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以及满族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旗袍的款式和面料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女性旗袍方面,马蹄袖被去除,袖口逐渐变宽,从窄至8寸至1尺不等。领口、衣襟及袖端边缘都镶绣着花纹,甚至旗袍全身都绣满了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旗袍的做工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讲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从满族服饰演变成了一种流行服饰。苏州的刺绣技艺与旗袍的结合,催生了苏绣旗袍。苏绣旗袍以其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瑰宝。苏绣旗袍不仅保留了旗袍的传统风格,还融入了苏绣的细腻和雅致,成为了中国女性优雅与魅力的象征。
苏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每一件苏绣旗袍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从选料、裁剪到刺绣,每一步都需精心处理。刺绣图案多以花卉、鸟兽、吉祥纹样为主,色彩丰富且搭配和谐。苏绣旗袍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绣旗袍不仅在女性中流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女性的优雅与魅力。在现代社会,苏绣旗袍成为了女性出席重要场合或传统节日时的首选服饰,无论是婚礼、宴会还是节日庆典,都能展现出女性的高贵气质与独特魅力。
苏绣旗袍不仅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女性的智慧与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苏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服饰文化,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