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胸前挂的叫什么
扩展阅读
你说裙子派什么 2025-07-30 09:00:50
翻毛皮衣起梅了怎么洗 2025-07-30 08:51:49

旗袍胸前挂的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7-29 22:19:36

⑴ 旗袍流苏挂坠应该挂哪里

1. 旗袍的流苏挂坠应挂在胸前第二颗纽扣上。这种挂坠也被称为襟挂或压襟,其作用既是为了压住衣襟,防止衣服过分散开,也是作为装饰品增添风采。
2. 在古代,女性穿着宽大的衣服,容易被风吹起,流苏挂坠便起到了固定衣襟的作用。同时,它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流苏挂坠不仅是实用的衣物配件,也是精美的配饰。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场合,贵族女性可能会佩戴多串流苏挂坠,以彰显其身份和地位。
4. 西方的贵族在某些场合会佩戴胸针,这与旗袍流苏挂坠的作用和地位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体现了各自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品味的体现。

⑵ 传统文化在身边,东方胸针——旗袍之美三分在压襟

旗袍最能衬托中国女性的婀娜身姿。



旗袍早已是家喻户晓,然而旗袍上重要的装饰压襟却并没有广为人知,近年随着《如懿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的热播,再次走入爱美女性的视野。




压襟就像是东方胸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旗袍之美更添灵动。

顾名思义就是压住衣襟,压襟的一个作用是压住轻薄的衣衫。明清时期女子上衣肥阔,风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压襟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另外人在行走时压襟上的坠饰彼此相触,发出轻柔细碎悦耳的声响,听之令人心生愉悦。

《延禧攻略》不仅剧情好,服饰也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女人的关注点有一半都会看妆容、看配饰,这部剧中的后妃各个风情万种,着旗袍、踩花盆底,摇曳生姿,胸前压襟是随身形之起伏轻轻晃动,更显身姿绰约。

有旧诗曰:

只闻香袭人,不知香何因。

抬头看少妇,胸前动压襟。

珠宝玉石自古受女子喜爱,压襟的使用没有等级之分,所以有能力的选材珍贵些,没有财力的也可以置办简单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剧中的嫔妃身着或素雅或艳丽的旗装,配上相得的压襟,随便一个画面都是赏心悦目的美人图。

所以说,胸针点缀了洋装,压襟点缀了汉服与旗装。材质各异、形状不一,或长或短,或雅或艳,与衣物搭配可谓相得益彰。尤其是少妇佩戴,更显身姿美妙。






压襟的基本形制是上、中、下三部分衔接而成器,上端是单条圈状用来挂旗装的第二颗纽扣,或银质或丝线编织而成。中间部分为事件的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体型较大;下端以银链缀着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


十八子压襟

在影视剧中,有时会看到她们将手串样的物件挂在第二颗纽上,其实这就是传统的十八子压襟,也是最特别的一种压襟。我猜测,最早应该是因为希望首饰一物两用,慢慢地发展成十八子点缀其他挂饰的款。在古代,人们对手串极为喜爱,既能放在胸口装饰,也可以取下来戴在手上,一饰二用。

简单流苏坠饰

还有一些压襟非常简单,一颗小小的珠宝,配上长长的流苏,看似简单却别有一种灵动,尤为适合女孩使用,豆蔻年华,只需简单配饰便是枝头最美的花。


长款压襟

这类压襟样式或简单或繁复,简单者一根主线穿若干朱雨,繁复者几根主线并行珠玉用量更多极具华丽之感。用于衣物的配扮更显庄重。






看了这些图片,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心动了?要去购置一件旗袍、几款压襟了呢?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⑶ 旗袍上的流苏叫什么

旗袍上的流苏叫穗子。

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常见挂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与婉约的韵味。

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是其中一种。还有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以珍珠串成,按等级划分,数量有所不同。

流苏制作款式简介

制作流苏的方式,与绳结艺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带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当时的流苏方式只是用四种颜色的羊毛绳线,以绑结方式制成。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地的风俗各异,令流苏有了重大的不同;主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已分有两种特式-阿什肯纳兹式和塞法迪式。

一个缝结圈、2个结扎十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六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从10、5、6和5的圈的数目总和为26个圈数,为13圈数的2倍的数目。

⑷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呢

1. 在清宫剧中,后妃们的服饰总是吸引观众的目光。这些服饰不仅华丽,而且在细节上有着独特的讲究。
2. 比如,后妃们的衣服上常常挂着一串珠子,这串珠子被称为“压襟”,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装饰那么简单。
3. 清朝的旗袍相比于汉服,更为直筒,不太突出身材,显得比较保守。这样的设计让“压襟”起到了防止衣扣突然掉落引起尴尬的作用。
4. 同时,“压襟”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根据《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的记载,低等级的奴仆、优伶、皂隶在衣物材质和装饰上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压襟”这样的装饰品通常是宫中高级官员和贵族妇女的特权。
5. “压襟”一般挂于衣裳右侧的第二个扣子上,这个关键位置的扣子如果掉了,里面的衬衣就会显露出来,显得不雅观。因此,“压襟”起到了稳定衣着的作用。
6. 清朝女装服饰的演变也是显着的。从康熙年到干隆年间,服饰的颜色和搭配都有了不同的流行趋势。干隆年间,贵妇们的打扮相比康熙年间更为花哨,而“压襟”的样式也随之增加。
7. “压襟”上端是一条带钩的朴素链子,刚好能挂在胸前的第二颗扣子上。中间部分为压襟的主件,称为“事件压口”,制作上追求美观和精致。
8. “压襟”的种类繁多,有的甚至带有武器挂坠,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审美和个性。

⑸ 压襟可以带中间

可以。压襟通常挂在旗袍右侧第二个扣子上。可以带挂在中间的扣子上,非常时尚,其实这个衣饰挂件叫做压襟,所谓“压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

⑹ 旗袍压襟是什么

压襟是古代女子挂于胸前的配饰,多在节日或重大场合上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用来装饰、美化、固定衣襟。

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的旗袍多为开襟设计,风很容易把旗袍开襟处吹起来,而用沉甸甸的压襟正好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是一件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实用效果的饰品,这就慢慢演变为了压襟。

⑺ 西方有胸针,而东方则有“压襟”,压襟是什么

1. 压襟,顾名思义,是“压住衣襟的东西”。
2. 它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一种配饰,多采用银质材料,垂直悬挂于衣襟右上方。
3. 此饰品亦称作“事件儿”,其用途在于固定宽松的古代服饰,防止风吹起衣襟。
4. 在古代,女性的服饰宽大,容易被风吹起,使用压襟可以避免这种尴尬情况,保持得体。
5. 压襟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实用效果,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饰品。
6. 清朝时期,女子通常将压襟挂在旗袍右侧的第二颗扣子上,作为装饰。
7. 压襟的构造通常独特,上端是一条带钩的银链子,中间是主体部分,称为“事件压口”,下端则挂着银器、铃铛或流苏等装饰。
8. 行走时,压襟上的装饰品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增添了一份美感。
9. 压襟的装饰形状多样,如蝉、蝙蝠、鱼、牡丹、云雀等,每种形状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10. 压襟下端挂着的装饰品数量不等,常见的有五样,分别是刀、枪、剑、戟、镊子、剔牙钩、耳挖勺儿、粉盒等。
11. 扬之水在《古诗文名物新证》中对压襟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揭示了其历史和文化意义。
12. 压襟不仅能够使衣物保持平顺,还能展现佩戴者的仪态美,因此在古代受到妃嫔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