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才是4、50岁女人的打扮:“西装+旗袍”,中西合璧优雅大气
在传统观念中,旗袍作为东方女性的经典服饰,通常单独穿着,而西装则是西方女性的时尚标志,常以多层次的搭配出现。那么,当西装与旗袍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时尚火花呢?实际上,旗袍与西装的混搭在时装秀场上已经屡见不鲜,设计师们将两者巧妙结合,成为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这种风格上的碰撞,虽然反差鲜明,但恰好能够激发出独特的化学反应,既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大气,又不失西方女性的成熟干练。国内许多明星,如海霞、林志玲、刘嘉玲等,都成功尝试过“西装+旗袍”的造型,并且展现了独特的风格。这种中西合璧的穿搭方式,非常值得4、50岁中年女性借鉴学习。
在搭配时,色彩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整体造型的美感。白色西装相比深色调或花哨的配色,更为简洁知性。搭配短款版型和波浪纹下摆的西装,不仅能够凸显腰线,还能增加造型的层次感,特别适合身高不占优势的女性。内搭蓝色花纹的旗袍,长度至膝盖,适当的腿部露肤有助于显高显瘦,同时也保持了端庄大方的气质。白色的西裤与西装形成色彩上的呼应,不仅提升了气质,也增加了气场。
对于身材高挑的女性,可以选择更有设计感的旗袍,以展现自己的身材优势。例如,选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旗袍裙,胸前的立体镂空花纹和经典的黑红配色,既典雅又性感。裙摆的开叉设计,搭配黑丝袜,进一步增强了造型的性感指数。外搭黑色西装,不仅打造了叠穿的效果,还利用了西装的垫肩设计,修饰了肩部线条,特别适合高挑且身材单薄的女性。黑色与红色的配色组合,既耐看又高级,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
同色系的穿搭可以打造纵向延伸的视觉效果,达到显高的效果,同时也能减少不同风格单品之间的冲突。绿色的西服套装明快而充满活力,同时带有一丝古典气质。内搭短款旗袍,营造出富有层次的叠穿效果,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宁静之中。将旗袍作为打底衫的穿搭方式,虽然时尚感十足,但较考验身材,不适合身材偏胖的女性,以免视觉上显得更加臃肿。在细节上,将旗袍下摆塞入裤腰中,可以提高腰线,塑造完美的身材比例,同时搭配撞色腰带,增加造型的层次感。
总结来说,现代时尚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穿搭方式。旗袍与西装的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中西灵感,形成了一种新颖的中国式风格,体现了国风潮流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贰’ 旗袍算汉服吗
不属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而旗袍是民国时期汉族妇女制作的西服,但糅合了当时女性的服饰元素。由于那个时候汉族服饰文化完全满化,所以糅合进西服中的是满元素。满是满清元素的服饰怎么能说是汉服呢。
旗袍的原型是源于满清旗人的服饰进化改良而来,最早出现在旧上海,当时的上海可谓十里洋场烟花地,纸醉金迷黄浦江,三百六十行的各色人等出现在这里捞生活,所以自然也少不了青楼,但这行也是人满为患,竞争激烈,就有一些青楼女子为了更好的招揽生意。于是将原本宽直的满清大褂长袍改良成瘦腰效果,来更加突出女性身材的S曲线,一点一点发展到后面在侧缝也开出了露至大腿的高叉,也就是出现了我们现代旗袍的雏形,可能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但在清末民初的那个时代,还是能惊煞一众国人的三观,但确实改良后的旗袍即美艳又动人,而且开始在工艺上大量使用像夹筋、镶边、包窄、盘扣、绣花等等这些复杂工艺装饰,在面料上也开始多种多样化,除了棉布还有一些收入较高的舞女之类也使用锦、锻、丝绸这些华贵面料制作而成的,且手感、光泽及亲肤效果更加出色。
‘叁’ 什么是女士正装旗袍算不算正装呢
什么是女士正装?旗袍算不算正装呢?
旗袍算是礼服 西装属于正装 西装里也有女士的
什么是女士正装?
女士正装有两种,一种就是西装,即上装是西装下装是西裤。
把西裤改成西服裙也属于这个型别。
一般这种穿着在职业女性中穿着较多。
另一种就是礼服,一般在聚会或者大型舞会、颁奖上穿
一般是西装+衬衣+西裤(西裙)。
高跟鞋
,商务公文包,整齐的头发。要整套看起来整齐精干就OK了。
女士正装注意事项
一、裙装三忌讳
1.不能穿黑皮裙(在国际上是 *** 标准装)。
2.不光腿:要穿双包鞋把易磨的前后都包住。
3.不能在裙子下加健美裤,不能穿半截的袜子,弄出三截腿,用专业术语形容叫恶意分割。
二、饰物三不准
1.影响工作:戒指。
2.炫耀财力:N个戒指。
3.性别魅力:胸针,耳环、脚链(强调那地方,不看你不够意思)。
三、戴首饰原则
1.数量:以少为佳,漂亮女孩最好不戴;不多于三种,每种不多于三样;新娘例外,可以蛮干。
2.同质同色:(首饰搭配要求同样质地、同样颜色)首选白金,再选白银,最后选不锈钢。
3.习俗规矩:男戴观音女戴佛。女性不适宜带十字架,否则犹如带白花
职业女装有三种基本型别:
西服套裙、夹克衫或不成型的上衣,以及连衣裙或两件套裙。在这三种类型中,每一种都要考虑其颜色和面料。而西服套裙是女性的标准职业着装,可塑造出强有力的形象。
单排扣上衣可以不系扣,双排扣的则应一直系着(包括内侧的钮扣)。穿单色的套裙能使身材显得瘦高一些。套裙分两种:配套的,其上衣和裙子同色同料;不配套的,其上衣与裙子存在差异亲子装冬装。
颜色的选择:职业套裙的最佳颜色是黑色、藏青色、灰褐色、灰色和暗红色。精致的方格、印花和条纹也可以接受。买红色、黄色或淡紫色的两件套裙要小心,因为它们的颜色过于抢眼。
衬衫:衬衫的颜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与套装相匹配就可以了。白色、黄白色和米色与大多数套装都能搭配。丝绸是最好的卜告衬衫面料,但是干洗起来可能会贵一些。另一种选择就时尚正装是纯棉,但要保证浆过并熨烫平整。
内衣:确保内衣要合身,身体线条曲线流畅,既穿得合适,又要注意内衣颜色不要外泄。
围巾:选择围巾时要注意颜色中应包含有套裙颜色。围巾选择丝绸质地的为好,其他质地的围巾打结或系起来没有那么好看。
袜子:女士穿裙子应当配长筒 *** 或连 ***
,颜色以肉色、黑色最为常用,肉色长筒 *** 配长裙、旗袍最为得体。女士袜子一定要大小相闹肆宜,太衫国演义情侣装大时就会往下型弯明掉,或者显得一高一低。尤其要注意,女士不能在公众场合整理自己的长筒袜,而且袜口不能露在裙䙓外边。不要穿带图案的袜子,因为它们会惹人注意你的腿部。应随身携带一双备用的透明 *** ,以防袜子拉丝或跳丝。
女士穿正装什么是正装
正装的意思就是在公共比较严肃正式打场合穿的衣服,所以叫正装。
举个例子,就是白色的衬衫,加上西装外套,西装裤或者长度差不多到膝盖的西装裙。颜色不一定是黑色,但是一定要看着正式。
立领西服算不算正装?
立领的演变是由军装演变过来的,结构很严谨,应给算是正装
这件JACK JONES的西装算不算正装?
这没事的 西装单看可能觉得正式 但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搭配 下面穿条颜色不要很深的牛仔裤 鞋子最好是帆布鞋或者低帮板鞋(跟也别太厚) 但是鞋子的颜色一定要素 不能很花 里面穿件低领的线衫 颜色无所谓的 要是不想太成熟就弄鲜艳点的颜色 或者里面一件衬衫 要记住 西装永远配衬衫最好 如果有开衫的话 穿在衬衫外面也可以 如果穿衬衫就把下面塞进裤子里 有些人觉得这样太老气 其实一点也不 最后 如果有条白色的皮带就更好了 这样一套下来绝对不会显得成熟 高三 也不小了 19 20了吧 这样穿可以的 希望能帮到你
唐装和旗袍是正装吗
旗袍是由满人的传统服饰逐渐演化而来,已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代表。女人一旦穿上旗袍,都会变的婀娜多姿,风韵十足。尽管好多人的形体并不是十分完美,但都能穿出不同的韵味,或者娴静,或者高贵、、、 所谓的唐装大多数是丝绸面料,传统花纹颜色以红、黑、褐为主,盘云扣立领或者斜襟。
尖头皮鞋算不算正装皮鞋,出差要穿西服正装,
算
商界男士在正式场合所穿的皮鞋,应当没有任何图案、装饰。打孔皮鞋、绣花皮鞋、拼图皮鞋、带有文字或金属扣的皮鞋等等,均不应予以考虑。
商界男士所穿皮鞋的款式,理当庄重而正统。根据这一要求,系带皮鞋是最佳之选。各类无带皮鞋,如船形皮鞋、盖式皮鞋、拉锁皮鞋等等,都不符合这一要求。另外,在正式场合,男士穿厚底皮鞋、高跟皮鞋、坡跟皮鞋或高帮皮鞋也会显得不伦不类。
男士们在商务活动中穿皮鞋时,有五点必须切记:
一是应当鞋内无味。可能的话,皮鞋要勤换、勤晾,免得其味道过于浓重薰人。
二是应当鞋面无尘。皮鞋必须天天上油上光,反复擦试。不管鞋子是何种名牌,假如它“蒙尘”良久,自然不会给人以好感。
三是应当鞋底无泥。每日擦皮鞋时,切勿忘记同时打扫一下鞋底。雨天、雪天拜访他人时,还要在进门前再次检查一下鞋底是否“拖泥带水”,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将其去除得一干二净。
四是应当鞋垫相宜。使用鞋垫时,一定要令其大小与皮鞋相适应。切勿使其动辄在自己行走之际“逃脱”之外。
五是应当尺码恰当。正式场合所穿的皮鞋,其大小必须恰到好处。如果小了,肯定会夹脚、磨泡;如果大了,则难免会不跟脚,走起路来踢踢踏踏,极不自然。
为什么男士正装要比女士正装贵呢?
男士正装面料不一样,做工更复杂
‘肆’ 这才是4、50岁女人的打扮:“西装+旗袍”,中西合璧优雅大气
在传统印象中, 旗袍 作为东方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更多的是以单穿造型来呈现,而 西装 则是西方女性 时尚 的代表,大都以叠穿look展现。
那么问题来了: 西装+旗袍,中西合璧组合穿搭又是一种怎样的 时尚 穿搭呢?
中式旗袍 西式西装 ,其实在时装秀场上早就有设计师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风格上来看,旗袍和西装属于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单品,对比感较强,但也正因如此,搭配在一起更能产生化学反应,完美诠释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大气和西方女人的成熟干练。
其实,在国内也有不少明星演绎了“西装+旗袍”造型,并且极具风格特色。
像海霞、林志玲、刘嘉玲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而这种中西合璧的穿搭方式,也非常值得4、50岁中年女性学习。
穿搭技巧:配色清新脱俗,展现东方女性韵味
无论哪种风格的穿搭, 配色 都直接影响着整体造型美感和视觉效果。白色西服相比深色系和花哨的配色,都显得更为干练知性,结合短款版型和波浪纹下摆剪裁,凸显腰线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层次感,非常 适合身高不出众的女性 。
内搭蓝色花纹的旗袍,长度位于膝盖位置,适当增加腿部露肤面积达到显高显瘦的效果,同时也不会显得不端正得体。 “内繁外简” 的搭配组合,简约却不乏 时尚 感,精致的花纹元素充分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气质韵味,脚踩白色高跟鞋与西装配色呼应,提升气质和气场。
穿搭技巧:立体花纹搭配镂空设计,典雅又性感
身材高挑的女性,在选择旗袍时可根据自身身材优势,着重考虑旗袍 款式 和 细节 的选择。以中国红配色渲染的旗袍裙,胸前加入立体的镂空花纹元素, 并以经典的黑红配色呈现,典雅又性感。裙摆采用分叉剪裁处理,内搭黑丝袜进一步提升造型性感指数,女人味十足。
身披黑色西服打造 时尚 的叠穿效果,并且利用西服的 垫肩 设计,修饰肩部线条,非常 适合个子高挑却身材略显单薄的女性 。而黑色西装与红色旗袍在配色上也十分养眼,融合了古典、优雅、大气美,冷暖色搭配耐看又高级。
穿搭技巧:同色系叠穿,打造精致 时尚 感
同色系穿搭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利用配色原理, 纵向拉伸视觉 达到显高的效果,即便是两种风格不同的单品组合在一起也不会显得太突兀。绿色西服套装色彩明快有活力,又带有一丝丝古典气质美,内搭短款旗袍装,打造极具氛围感的叠穿效果,有种置身于江南水乡的自然感。
把旗袍作为打底衫虽然极具 时尚 感,但这种穿搭方式比较挑身材, 不太适合身材过胖的女性 ,容易膨胀视觉更显胖。细节之处还得强调整体塑形效果,把旗袍塞进裤腰提高腰线,塑造完美的三七分身材比例,同时搭配撞色系腰带,让造型更具层次感。
时尚 总结:
如今, 时尚 也更加多元化,再也不局限于某种固有的穿搭方式,像“旗袍+西装”中西合璧的造型,独一无二的中西灵感贯穿于整体look当中,形成了一种新鲜的中国式style,充分展现了国风潮流文化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伍’ 女生穿旗袍男生穿什么比较搭配
当女生穿旗袍时,男生可以选择以下服装进行搭配:
中山装:
- 风格匹配:中山装与旗袍都具备民国的时代感,搭配在一起非常和谐,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复古韵味。
- 视觉效果:中山装在视觉上十分正式,能够烘托出身形的高挺纤长,看上去十分干脆利落。
- 注意事项:配搭中山装时,需要整烫齐整,避免出现过多的皱褶,以保持其风采。
西服:
- 风格匹配:挺括的西服能够填满绅士的风韵,与旗袍搭配在一起,既端庄又引人注意。
- 气场烘托:西服能够非常好地烘托出成熟男人的稳重气场,与旗袍的优雅气质相得益彰。
- 颜色选择:深棕色的西服,如灰黑色或灰褐色,都是与旗袍非常搭配的色调。
- 注意事项:同样,西服也需要整烫齐整,以保持其整洁和正式感。
综上所述,当女生穿旗袍时,男生可以选择中山装或西服进行搭配,这两种选择都能够与旗袍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并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陆’ 晚清民国现代服饰的区别和变化
清代汉族妇女服饰,在“男从女不从”的规范下,变化较男服为少。后妃命妇,仍承明俗,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普通妇女则穿披风、袄裙。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作用与男褂相似,其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披风之上,装有低领,点缀着各式珠宝。披风的里面,还有大襟、大袄小袄,小袄是妇女的贴身内衣,颜色大多用红、桃红、水红之类。妇女的下裳,多为裙子,颜色以红为贵。裙子的样式,初期尚保存着明代习俗,有凤尾裙及月华裙等。清末,在普通妇女中间,还流行穿裤。
清代嘉庆、道光之前,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以衫裙为主。干隆年间以上身着镶有花边的袄、衫为主,式样比较宽大,长度一般在膝下。嘉道以后,镶有花边的衣衫趋于窄小,长度也明显缩短。有的再加一件较长的背心边缘都装饰有花边。下身除穿裙外,也有穿裤子的。裤子的样式也有变化,初为大裤管,后逐渐改为小裤管,裤口镶有花边。从光绪年间起,由于裤子的流行,妇女穿裙的逐渐少见。
氅衣为清代宫廷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
清代满族妇女马甲,或叫“背心”、“坎肩”或“半臂”。清代满族妇女所穿的旗装长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马甲,这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装束。这种马甲与男式马甲一样,也有大襟、一字襟、对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长度多到腰际,并缀有花边。
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
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角帽即为朝帽上饰龙凤图纹。朝服分长袍和马褂两种袍为圆领宽袖,上绣有纹样,并以纹样来区分职位。马褂有红、黄两种颜色,并以颜色来区分职位。
清代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扎巾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这种盔帽大多用竹、篾、柳、藤编成,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号帽”,或叫“得胜盔”。一般在上面绘有各种花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国”四字。士兵的平常服装,不甚严格,一般多穿杂色短衫。遇有行军打仗之时,则穿号衣。老年士兵可以不穿号衣,虽无官职,也允许穿着短袄。另有“腰牌”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凭证。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旗袍本为满清旗人之袍,现已成为中国的代表服饰的,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连衣裙是二十年代有一部分留学生及文艺界、知识界人士,留学回国带进了中国的。三十年代穿着者逐渐多了起来,连衣裙的样式也不断丰富起来,成为上海流行一时的时装。
迷你裙,超短裙,1990年代起从外国流入的女性时尚服装。
唐装是一种前胸盘布扣钮,具马蹄袖及立领的衣服,从满族服饰而来。
中山装:1949年后又称毛装,为1979年改革开放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人民常穿的服饰(另一种是军装)。
红领巾:学生多数佩带此巾。
解放鞋:在改革开放前流行。
西服:在改革开放后流行。
清代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大量穿着汉族风格的衣服。有些太平军将领拒绝混入满族元素的服装,而宁愿穿戏服作战。
1910年(宣统二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开始群起剪辫。袁世凯逼宣统帝退位之后,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民国颁布《暂行祭祀冠服制》恢复了祭服。[75]夏震武束发深衣,张大千也宽袍大袖游历欧洲。钱玄同在辛亥年作《深衣冠服说》,1912年3月他在浙江教育司当科员时玄冠深衣,系上大带去上班。同盟会的核心人物主张全盘学习西方,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而没有恢复汉族传统服饰。遭清政府禁制的汉、回、苗等各族服饰以及一些与服饰相关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于现实生活中或转以融合后的新样式存续,汉人也以为鞑虏强迫汉族穿着的旗袍、马褂就是汉族传统服装。有少数儿童服饰仍然维持明代以来的交领右衽。
在当代,汉服根据其用途,主要分两种:礼仪汉服 与 家常汉服。顾名思义,礼仪汉服是为了展示给公众,历史汉服在隆重或喜庆的公共仪式中的重要角色而用的,所以通常着重华美繁重,而忽略朴素方便。而家常汉服,又称便常汉服,其目的是为了在当代人日常室内起居中,将汉服元素充分融入,以取代现在在家居中普遍使用的唐装以及西方睡衣等,着重的是朴素,方便,舒适,简单。现在日本和服中的浴衣、甚平,现代韩国的上衣下裤韩服,便常使用的功能是十分大的。这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冠婚葬祭仪式(冠礼、婚礼、葬礼、祭礼)中使用“唐服”,“汉服”更频繁,所以本民族的吴服,韩服的便常功能就自然彰显。但是在中国,由于汉服运动是从仪式汉服开始的,代替睡衣,浴衣功能的家常汉服,现在才刚刚起步。
现今的旗袍(海派旗袍)、长衫、马褂、唐装(新式马褂)都是以满族服饰为主体,融入西式服装风格改良发展而来,旗袍的立领、马褂的对襟及使用钮扣等元素虽然曾出现在明朝服饰中,但都有所差异,故明清服装无直接承接的关系。
近年,一些汉人重新倡导恢复清朝以前的汉族传统服饰,获得一些年轻人以及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认可。汉服倡导者着重倡导在传统节庆及祭祀等等场合率先穿着汉服,对于这个正在兴起的现象,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