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为什么胸
扩展阅读
少女旗袍头发怎么扎 2025-10-20 08:51:18
275发动机的皮带怎么走 2025-10-20 08:37:17

旗袍为什么胸

发布时间: 2022-04-25 01:12:29

Ⅰ 为什么女人穿旗袍以后胸都特大

旗袍的款式,基本上都是修身款的。所以就会显示出体型。

就会搭配出凹凸有致的效果。这种情况很正常。

Ⅱ 为什么旗袍很难驾驭

在民国时期,旗袍盛行一时,就算在今天,旗袍穿上身也是特别美的,还是有很多的女性都特别的喜欢穿旗袍。旗袍穿在身上虽然很美,但是特别难驾驭。


而且旗袍也有不同的材质,他们材质制作出来的旗袍也适用于不同的人穿,比如真丝材质的,就适合那种小清新一点的。颜色深一点的旗袍,材质比较厚实一点的,适合那种四五十岁,特别有韵味,有故事的女人穿。

Ⅲ 旗袍的由来是什么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

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拓展资料: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的民族服饰。

民国旗袍起源的原因,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

Ⅳ 为什么小姨穿旗袍胸会这么大

本来旗袍就有这个效果。

Ⅳ 穿旗袍更显胸不是吗

搭配旗袍出现显胸的效果,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旗袍是修身款的衣服。

所以搭配修身款的衣服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Ⅵ 旗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你觉得旗袍对身材的要求高吗

不管你每天穿什么款式,穿旗袍都会变得很优雅知性。但是旗袍对体型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不难发现,生活中真正旗袍好看的人,也有特点。

1: 身材高挑

旗袍设计比较贴身,自然对裸臂线条有一定要求。而手臂是女性脂肪容易堆积的地方。所以手臂匀称的人比感官丰富的女性更适合穿旗袍。

旗袍袖设计的比较短,腋下以下几乎所有的手臂都能很好的暴露出来。因此,手臂的线条必须更加对称。尤其是从侧面看,手臂线条粗的话,整个上半身从侧面看是宽的状态,但是胸下细长,没有办法表现出旗袍本身的魅力。

旗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旗袍对身材的要求非常高。

Ⅶ 旗袍文化是什么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中国旗袍的文化内涵:

中国旗袍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其独特的个性和神韵与现代时装审美观念相通。在时装国际化的时代,旗袍虽然已难以重现其鼎盛时期的服饰垄断局面,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已经使旗袍的美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一、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韩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事实上,两者还是颇有差异的,深衣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被逐渐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相悖。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袍服,一般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紧窄合体,利于骑射和其他剧烈活动。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式样,比较典型的有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将袍服视为其典型服饰。

今天我们见到的所谓“旗袍”,不仅仅是满族服装的传统款式,而是多个民族服饰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的袍服,至清代满族承袭了这种服装。

满族入主中原后实行八旗制度,凡编入旗籍者都被称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统称为“旗袍”,有朝袍、龙袍、蟒袍和常服袍等之分。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有后世的旗袍有血缘关系。

五、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在20世纪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旗袍黄金时代的延续。战争硝烟弥漫,大多数国民无心于服饰的奢靡。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物资匮乏,出于经济实用等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

夏季多倾向于去掉袖子,降低领高,省去种种繁琐的装饰,更为简洁适体。土布、本白棉布、毛蓝布(又称爱国布)成为常用的面料。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简单,用料平常,但仍是日常服装的主流。

抗战胜利后,改良旗袍更为广泛的流行,开始收省还不明显,后来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自此旗袍更为合体。40年代中期西式配件——拉链也替代了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成为当时的时尚。这一时期旗袍变化的总趋势是长度减短,更能表现女性曲线,暴露程度有所增加,配穿方式多种多样,穿着范围更加广泛。

参考资料来源:旗袍文化_网络

Ⅷ 为什么旗袍都那么窄

因为旗袍只适合瘦瘦高高的、体形丰瞒的人穿,它是逆身形的服装。不合体,穿上就不好看。所以旗袍就显得那么窄。

Ⅸ 中式旗袍为何上面修身,下面开个叉

一般日常着装的旗袍开叉是很适度的,不会过高暴露过多。如果开叉位不是太高没必要将叉位缝合,因为旗袍着穿主要讲求贴合身材,三围的尺寸应该是穿下之后再阔余2-3cm最恰当。现在的旗袍一般是肢胳位到腰身处有侧拉链的,再配合下摆的开叉才能够穿上,若是将下摆开叉缝合,就很难穿上身了。要是叉位开到大腿根部过于暴露的话,那最好还是拿到专业的裁缝店由师傅去修改,旗袍是精致的,自行修改过于粗糙,有损衣服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