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旗袍发型【浅议旗袍】
摘 要:旗袍是我国服装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女性服装的骄傲。其优雅的线条、精湛的工艺、美轮美奂的色彩,深受世界各国女性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旗袍的渊源、发展等方面讲述不同时期旗袍的特征。希望对爱好旗袍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旗袍;渊源;发展
1. 旗袍的渊源
所谓“袍”:是指直腰身、上下相连、长度过膝的外衣。“旗”是指: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特指满族的旗人。因此我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旗袍”就是旗人所穿的袍,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如果把旗袍认为是旗人所穿的袍服难免有狭隘之嫌。所谓“旗袍”:是指清代旗人袍服、民国的改良旗袍、现代的时尚旗袍,历经三个时期发展的总称。它是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不断的演变、推陈出新,变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服装。
2. 旗袍纳前兆的发展
旗袍是我国服装中的一枝奇葩,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时间里,旗袍不但没有退出时尚的舞台,反而成为我国女性服饰的骄傲,被世人所瞩目。
2.1清代旗袍。满族人在入关前,长年住在东北长白山一带,是游牧民族。为了狩猎方便他们的服装逐渐演变成了宽松的袍服,长到脚面、四面开衩。这样的款式既适合东北寒冷的天气又便于悔绝骑射。
满族人入关后,随着满、汉文化不断的交融,这时候满族的袍服也发生了变化。到了晚清袍服更加注重装饰,镶边滚边达到极致。这时期袍服才是现代旗袍的雏形。
清代旗袍的特征:直线剪裁、衣身下摆宽大、不开权、色彩华丽、注重镶边和滚边。清初旗袍风格朴素自然、纹样简单、色彩素雅。清末旗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奢华,多装饰有大量的镶边和滚边、色彩华丽。
2.2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民国时期的旗袍不断的推陈出新,不仅吸收汉文化服装的精华,更是借鉴了西方服装的优点,这时期旗袍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装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一支奇葩。
20世纪20年代旗袍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旗袍款式上有些改进,但与清代末期的旗袍相比没有多大的改观,仍然是宽衣大袖,只是镶边滚边没有以前那样复杂。
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特征:旗袍在这一时期吸收了很多西式服装的优点,这是旗袍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时期的旗袍造型合体、款式多变。领子既有低领、无领甚至还有托到腮边的高立领。袖子有长袖、中袖、短袖、无袖,
而且还出现了喇叭袖、泡泡袖、荷叶袖等。胸部、腰部、腋下出现了省道。这时期的旗袍完全显示了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40年代旗袍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旗袍与30年代的旗袍相比,在款式上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这时期旗袍的长度却缩短到膝部,款式也比30年代的旗袍简洁。这是由于此时妇女的社会活动大量增多,对服装的要求更加简洁。
民国时期的旗袍可谓是旗袍最辉煌的一页,这个时代的女性不论年龄都喜穿旗袍。这个时期的旗袍端庄富贵、优雅迷人,“S”型的曲线与若隐若现的开衩,显出了东方女性含蓄的性感。
2.3建国后的旗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什么旗袍会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几乎从中国消失?原因如下:
①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新中国刚成立,人们迎来了新的社会制度,此时的人们认为旗袍是旧社会的的产物洞租,是奢侈、腐朽的代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遗弃,取而代之的是体现了勃勃生机的中山装、列宁装、军装。加之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种物质都很缺乏,如果制作旗袍这种重装饰不实用的服装也不能被当时社会的外部条件所接受。
②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要求男女平等,中国女性的地位被提高。这时期的女性不愿意呆在家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女性穿着讲究曲线,两侧开衩的旗袍显然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这个时候女性的服装几乎是偏男性化设计,如女性也穿着军装、列宁装等。因此,这个时期旗袍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发展的低潮时期。
2.4现代旗袍。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旗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究其原因是:①影视作品的影响,婀娜多姿的旗袍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勾起了人们对旗袍的回忆。②复古风潮的影响,服装界在这个时期掀起了复古的风潮,风华绝代的旗袍又一次成为时尚的焦点。③是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持续不断的上演“中国风”,如约翰?加里阿诺1997年设计的红色旗袍装。使得旗袍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服装又一次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光芒四射。
现代旗袍的魅力在于它的大胆创新,既保留民国时期旗袍的优雅风格又结合国际时尚界的流行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使其美不胜收。现代旗袍设计既符合现代人追逐时尚、个性的心里又要保持旗袍优雅的风韵。进入21世纪后,旗袍受到了追逐时尚年轻姑娘的青睐,如现代女性会选择优雅端庄的旗袍作为结婚礼服,会选择性感时尚的旗袍做派对服装,也会在工作中穿着时尚优雅的旗袍,甚至很多明星也酷爱旗袍。总之,旗袍又回到了时尚的前沿。
现代旗袍的特点:现代旗袍的款式可谓形式多样,如:无领旗袍、低胸旗袍、高开衩旗袍、不开衩旗袍、超短旗袍、露背旗袍、旗袍裙等。而且现代旗袍在工艺中还大量创新如:印花、手绘图案、镂空等。在辅料的运用上大胆突破了旗袍的旧有模式,如加入了蕾丝、金属扣等。现代旗袍如图3既保留了传统的优雅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被服装设计师们重新注入了时代的流行元素,赋予了青春的活力。
总之,旗袍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变化后,他的魅力依旧不减当年,是我国女性服装的奇葩。随着时代的进步,旗袍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以后的岁月里旗袍将不断吸取各国服饰文化的精华,并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到时尚的服装王国之中。
参考文献:
[1]《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M]作者:郑嵘,张浩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2]《中国旗袍》[M]作者:袁杰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3]《旗袍的变革及其所体现的东方美学特征》[J]作者:陈东生,尉晓娟,周丽艳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浅析旗袍的发展与演变》[J]作者:范康宁 美术大观2010.
作者简介:陶维冉,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B. 旗袍长度代表的身份
一、旗袍起源时间
虽然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仍存在争议,不过现在通常认为旗袍是产生于20世纪民国时期的,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至今还没有足够多的资料能够准确的推算出结果,《中国古代服饰史》的作者周锡保先生认为旗袍的真正流行是在1921年以后,大约是在1925年左右,因为在1925年5月以前,当时的主流媒体,例如《申报》之类的似乎都还没有关于旗袍的文字,后期只有当时作为旧帝都的北京有过关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的记载。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二、旗袍起源样式
通常认为旗袍的样式是改良于清代旗女之袍,而在专门研究旗袍的学术界争论仍存在,主要观点有四点:
1.以周锡保先生为代表的认为旗袍改良于清代旗装袍;
2.以袁杰英教授以及包铭新教授为代表的认同旗袍和旗装袍的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3.以王宇清先生为代表认的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时代,承认旗女之袍对旗袍有影响,但不承认二者有直接继承关系,倡导旗袍改名为“褀袍”
4.以卞向阳教授为代表的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三、旗袍搭配方式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1.旗袍的长度:不论何种身材,是高是矮,最好的旗袍长度是及膝处,因为过长的旗袍显得厚重,且活动不便,而过短的旗袍则不够庄重。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2.鞋子:鞋子最好选择与旗袍同色系的,如果旗袍的花纹比较繁复,则可以选择一种主色作为鞋子的颜色,同时黑白两色的鞋子算是保险色,基本能搭配所有的旗袍,鞋跟最好是细跟的,尽量不要选择粗跟或者是防水台过厚的单鞋。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3.发型:通常是盘成一个发髻再加上发簪,不过现在对发型的要求则没有那么高了,干练的短发同样也能和旗袍搭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佩戴过多的发饰,造成头重脚轻的结果。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4.配饰:珍珠和玉是旗袍的传统伴侣,这两类材质的配饰能很好的体现旗袍的温婉气质,不过现在佩戴一块时装表也是很好的选择,时尚的腕表能够与复古的旗袍撞击出极强的火花。
四、旗袍的清洗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女性旗袍知识,你知道多少?
现在的旗袍大都为织锦、绸缎或是纯棉的面料,这些面料需要尽量避免水洗,同时清洗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用含酶的洗衣粉和碱性洗涤剂。另外如果盘扣是立体花扣的也不能水洗,不然可能会导致盘扣变形损坏,而这个是无法修复的。
C.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一定对裁缝巧红和朱局长情人唐凤仪民国时期的经典服饰——旗袍影响深刻吧。以下便是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的起源、变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唐凤仪的着装充分展示了民国时期,旗袍在中国女性中的地位,唐凤仪可以说八面玲珑,风情万种,但成熟背后缺依然有一颗少女的心。同时唐凤仪妖娆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衬,女性将旗袍优美的线条充分展现出来,旗袍将女性特有的妩媚体现的淋漓尽致。
裁缝巧红的着装着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着。那种普通女性穿的长袍和男性的长袍都体现了中国在当时大众的含蓄之美。长袍将男女身体的大部分都包围起来,没有旗袍的妖娆,没有旗袍的开衩,拍迅但在当时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服饰。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经出现,旗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
旗袍本不是汉服,而是旗人的长袍,原本满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长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长袍长可掩足。旗人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颜色较素。清代中叶,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而且,长袍上下一体,使得线条比较流畅,长袍能够盖住脚,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后,腰线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长,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上常戴高大的“如意头”、“耷拉翅”假髻,更显得妩媚多姿。
但是,毕竟宽大、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随着民国的建立,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男性服饰出现中山装,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之美,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便诞生了旗袍。这种新式服装,大胆地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旗袍的流行,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宽大、平直的特点,对宽大直腰(无腰身)的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缩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旗袍的长度减短,满人穿长袍,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长袍的下摆要盖住鞋底,而汉人穿平底鞋,没有高高的鞋底,头上也没有高大的发髻,旗袍的下摆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旗袍的开衩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欢迎。再加上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发、天乳、上女学、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之后,她们竞相身着旗袍,让看惯了旗人长袍、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国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没过多久,女性纷纷效仿,她们扯上一块布料,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缝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袍。
不过,旗袍的出现,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当时的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缩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纪好贺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性服饰风格,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袄),清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国初年在女学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装”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图片中,就有她穿着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记录。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她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从旗袍镶的边来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属于大做。不过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旗袍款式层出不穷,倒大袖旗袍已经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袖小、下摆多变化,核心是讲究腰身。依穿着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体现旗袍的贴身。翻看当年的照片,会惊奇地发现,旗袍在每一个穿着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绝对没有后来制服的松垮感觉。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饰,千人千样。
2、旗袍变化多端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腰身宽窄、领口样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先是时兴低领口,继而流行高领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以示时髦。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继而至耳。而后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不要领子,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长时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扫地,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上世纪30年代旗袍流行长下摆,长可及地,盖住脚面,被形象地称为“扫地旗袍”。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衣领紧裹脖颈,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穿着旗袍,也不改高耸的姿态。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行动有所不便,于是旗袍开始开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而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散发出撩人的姿态,非常性感。
上世纪30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所谓大衩,当时也仅仅是衩高过膝,尽管如此,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击。不过,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后来旗袍开衩到达臀部,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又渐渐回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至露肘,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对襟旗袍。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还有一种改良旗袍,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改良旗袍的出现,使玲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外,荷叶袖、开叉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领、袖处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
3、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
随着旗袍的发展,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大流派。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阶段,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后来,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并且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并非简单的以地域为标准。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苏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苏旗袍,这是一个新提法,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与民国时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并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因为南京曾作为首都,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制作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其适用性非常广。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妇女,都可穿着旗袍。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十来岁的小女孩,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皆可着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其形制可单,可夹,可棉。夏季有单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夹旗袍,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秋冬季节的棉旗袍为长袖,长下摆,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可以搭配多种服饰。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领、袖处加以毛皮饰边。另外,旗袍还可以与丝巾、丝袜、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为如此,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她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吸引世人的目光。
D. 最近爱上了旗袍,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旗袍的知识
传统旗袍,又称中式旗袍。这种旗袍承载着五千年的服饰文化,是平面结构、前后片连裁,没有肩缝,是连身袖。民国初期为十字平面结构,破中缝的连袖。
E. 旗袍开叉高度有什么讲究
旗袍开叉高度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一般旗袍的开叉都会开到膝盖的位置,也有的旗袍开到大腿的位置。
其实,最初的旗袍原型来源于满族。满族入关之后,这种衣服就流传出来了,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新的主流。在清朝伦理道德十分严格,虽然已经有了旗袍的雏形,但是并没有把旗袍的叉开的很高,最多到膝盖的位置。
到了民国时期,民风比较开放,女性把旗袍都开的比较高,从小腿一直开到大腿的位置,旗袍的这一演变也象征着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穿旗袍注意事项
穿旗袍不要太胖或太瘦。因为如果太瘦会显得很骨感,太胖的旗袍则会暴露出身材缺点。
穿旗袍时要淡妆。脸上适当的淡妆可以更好地突出穿旗袍的美感。所谓的淡妆就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方法强调人脸的自然美。
手臂太粗不要穿短袖或无袖旗袍。旗袍最能体现身体的美丽,因此必须特别合身。太紧的话移动起来不方便,太松则无法表现出女人的美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
F. 旗袍长短有什么讲究
旗袍长短要根据身高以及腿型去选择。
1、腿型
小腿粗的人切忌短款旗袍,短款旗袍会把小腿处的缺陷完全展露出来,不但不美,更是会影响了整体的美感。无论是小腿粗还是O型X型,觉得腿型不是很完美的人可以尽量选择开叉略低的长款旗袍,把一双玉腿藏在旗袍下面,隐隐约约间,只会突显你的美丽,让人忽略腿型的问题。
2、身高
无论是小家碧玉型,还是大家闺秀,短款旗袍都很适合。个子矮的可以穿出娇小的感觉,至于个子高的,那自然是合适的没话说。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个子低的人别穿长款衣服,压身高。其实长款衣服反倒能显的人高一些。特别是穿长款旗袍,当然了前提是一双鞋跟相对较高的皮鞋,穿一条可以把鞋跟遮住的旗袍,你的身高绝对被一次性拉长。
3、开叉
短款旗袍一般不会有开叉,或者只有一点点。一般侧身都是用盘扣装饰,若有若无的感觉,喜欢小巧精致的美女就比较适合这款旗袍。长款旗袍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开叉到膝盖上一点点,喜欢性感,大胆的女子完全可以尝试开叉更高的长款旗袍。
穿旗袍注意事项
1、旗袍女子一直都是温婉的,更是中规中矩的。所以穿旗袍的女子走路如猫,身姿一扭才会性感无比,切记大跨步前行。而且穿上旗袍切记跷二郎腿,尤其是在公比如公交之类的公共场合,切莫摆出各种不雅姿势。
2、旗袍想要穿的有味道,女子必须挺胸抬头,不能弓着腰。穿旗袍讲究肩若削,腰若素,万不可弯腰驼背。若是夏天太阳光太过强烈,撑一把花折伞会给穿旗袍的你增添一份戴望舒《雨巷》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那种朦胧的美感。
G. 旗袍服装号型标准
旗袍服装号型标准:160/80A、165/85A、170/85A,“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
常见服装有两种型号标法:一是S、M、L、XL;二是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种标注不规范。不管是国产服装还是进口服装,必须按中国的服装型号标准GB/T1335标注型号,英文字母只能作为辅助代码标注。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
旗袍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为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称:旗袍。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贤淑、典雅、性感、清丽,诠释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 性情与气质。
H. 旗袍都有什么讲究
1、旗袍按袖来分,有短袖,无袖,长袖的。有长的,有短的,有中长的。按领分,有立领的,有圆领的,高领,低领。按襟来分,有如意襟罩睁、琵琶襟、斜襟、双襟。开叉有高开叉,低开叉,有些改良旗袍没有开叉。
2、如果是参加裂旁什么宴会的话,穿长款的旗袍比较有韵味,有魅力。改良旗袍适肆闷橡合休闲或者工作穿,比较有气质,简洁,漂亮。
3、如果穿长旗袍的话,带上一串珍珠项链,会显得雍容华贵。不管穿什么样的旗袍,最好是配细跟的高跟鞋,这样比较有魅力。
I. 旗袍买长的还是短的-旗袍的长度有什么讲究
旗袍作为最显气质的单品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不眼下就要十一了,很多人都想着买个旗袍穿着出去玩,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旗袍的种类很多,所以旗袍买长的还是短的成了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旗袍的长度有什么讲究。旗袍买长的还是短的
因人而论。
对于旗袍买长的还是短的这个问题当下并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拥有凹凸有致的身材,穿旗袍不论是选择短款,还是长款,都可能好看,但如果真正要把旗袍穿出彩,还是要注重一些具体细节的。比如腿部的粗细、腿部的肤色、自身的气质、所要表达的内涵、出席的场合、旗袍的面料、开叉的长度、季节转换......
旗袍的长度有什么讲究
旗袍这种服装很挑身材的,也不是一般的女性能够驾驭,旗袍需要有一定身材,需要有着丰韵上围,需要有大长腿的女性才能穿出旗袍的韵味来,所以高度并不是穿旗袍的最佳特点,还需要有一定身材比例的女性才能穿的好看,不过旗袍这种衣服不单单是件衣服,它还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所以穿旗袍除了要穿的美之外,还要体现中国风情。旗袍长款比短款高贵正式,无论多高穿旗袍能穿长款就不要穿短款。
旗袍的最佳长度到哪最合适
旗袍的最佳长度到哪最合适是很多人在买旗袍的时候都有的疑问,一般来讲这要看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决定及选择,如果身高在159公分以下的女生,选购旗袍时最好选择短款或中长款旗袍,这样更能突出身材及旗袍的优点,穿出美感。身高160公分以上身高的女生,恭喜你,不管你穿哪种长度的旗袍,都很合适。最后要提醒大家,穿上美美的旗袍,也要搭配一双美美的高跟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