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用旗袍
扩展阅读
接皮带接头人工得多少钱 2025-07-01 16:19:37
什么店卖棉手套 2025-07-01 15:38:16
甘南藏族女装叫什么名字 2025-07-01 15:37:01

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用旗袍

发布时间: 2023-01-26 02:34:28

㈠ 北京奥运会上颁奖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系列礼服

颁奖礼服青花瓷系列

设计师:

尤伽。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服装设计师之一。其设计的青花瓷系列主要将用于在"水立方"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各比赛颁奖仪式。

设计作品竞标过程:

2007年7月,向组织方提交初稿和成衣作品。包括凤舞祥云系列、马面纹系列、青花瓷系列、中国红系列等多个系列。其中,青花瓷系列由于兼具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得到了众多专家评审的好评。

2007年8月,进入复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共提交了5个系列的服装,青花瓷系列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入围的设计作品。期间对作品进行多番修改。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经历了效果图评选,成衣评选,制作成衣达30件,设计稿超过百余份。由于规定时间很紧,作品工艺复杂,多个步骤得在不同地方完成,外地加工费时费力,为此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

计精神:

民族的、世界的、时尚的,三点贯穿于服装中

设计理念:

民族元素:造型上采用旗袍领和小包袖--中国传统服装中最有民族特色的两个元素;工艺上则采用苏绣的乱针绣的中国传统刺绣法,镶边、挡条、滚边、嵌离线;色彩则运用青花瓷白底蓝花的蓝白对比色,柔和淡雅又不失华丽,十分抢眼。同时按照色彩的变化沾一些水钻在青花上,既能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又避免特别突出而遮盖图案。

西式特色:颁奖礼服的外轮廓设计运用了西方经典造型--鱼尾裙摆。更显女性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特质。

时尚感:裁剪采用当今国际最流行的"立裁",将公主线和破缝线相融合。圆弧形的款型极为贴身、合体,还具有塑形效果。

设计灵感:

礼服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最经典和最具代表性的古典瓷器青花瓷。青花造型淡雅但是色彩强烈,像一副典雅的中国画,极具民族风情。托盘手服装、嘉宾及运动员引导服装三件礼服分别在胸前、腰间、裙摆绣上青花瓷形成一个系列,变化中寻求趋同,营造不同的视觉中心点,将东方女性婀娜的身姿体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难度:

如何将世界的、民族的、时尚的三种元素综合体现在一件颁奖礼服上,工艺难。由于服装主式样是旗袍,而旗袍的许多传统工艺几近失传。某些关键的设计元素至少需要有10年以上的旗袍制作经验的人才会制作。

㈡ 旗袍的由来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㈢ 奥运会五种旗袍名称

http://blog.ruisou.com/Log/Article.aspx?User=%C6%EC%C5%DB%C3%C0%C9%D9%B8%BE&LogID=2376

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共十六款。其中男装一款作为升旗手制服。女装十五款分为五个系列,每一系列分别按照嘉宾引导员、运动员引导员和托盘员的不同职能设计了三个不同款式。在奥运会的302场和残奥会的472场颁奖仪式上,这五个系列的礼服将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场馆及比赛中。

“青花瓷”系列使用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顺义水上公园和青岛等所有水上项目的颁奖仪式中。设计灵感取自世界闻名的中国青花瓷器。中国传统乱针绣的运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

宝蓝系列使用在体操、室内球类比赛和击剑等项目的颁奖现场。服装采用温润典雅的宝蓝色作为礼服主色,腰间饰有采用传统盘金绣制作的腰封,图案选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趣和美好愿望的吉祥纹样——江山海牙纹、牡丹花纹,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最高超的刺绣工艺。中式的立领配以西式的肩部设计尽现中国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贵气质。

国槐绿系列丝缎礼服使用在自行车、射击、现代五项等项目的颁奖仪式上。礼服寓意蓬勃朝气的生命和郁郁葱葱的环境,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及坚守“绿色奥运”的决心。立体银线绣制的吉祥牡丹和契合女性柔美曲线的卷曲花纹,更显身段的婀娜多姿和东方女性的恬静气质。

“玉脂白”系列将出现在国家体育场、所有的室外球类比赛以及香港马术比赛中。它巧妙地呼应了奥运奖牌金镶玉的理念,彩绣腰封和玉佩的设计,既是中国玉文化的完美再现又是对传统旗袍设计的一次创新。层次丰富的绿色与牙白色丝绸面料的质感完美搭配,更突出了中国女性内敛、含蓄的特质。

粉红色系列主要出现在拳击、举重、摔跤等力量型比赛中,以传统盘金绣工艺制作的宝相花图案腰饰,分割出完美的人体比例。领部的设计突出了颈部的优美线条,同时以粉色的柔美来中和比赛的阳刚之气。

㈣ 旗袍的特色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完成的,对旗袍的这种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改良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现代服饰)的基础。
其中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作为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旗袍的设计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情趣爱好的演变而变化的,在个过程中,强调民族因素成了人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 旗袍穿着特色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穿着特色
旗袍的特征
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多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样式分类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㈤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5)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用旗袍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㈥ 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各国运动员出场服装

瑞典吧

当晚着装最为抢眼的当属瑞典代表团,虽然服装的蓝色主色调并不张扬,但款式却是独一无二——旗袍和中山装。女队员们身着齐膝旗袍入场,手里还舞动着与旗袍相搭配的小扇子,上面印有瑞典国旗图案。男队员们身穿深蓝色中山装和深色长裤。

㈦ 北京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颁奖服

核心提示:2008年7月15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正式亮相,领奖服主色调源于国旗的红、黄两色,设计采用祥云图案,象征吉祥美好,极具中国特色和很强的时代感。

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

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

领奖服细节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十五日正式亮相。这套将伴随中国体育健儿登上北京奥运领奖台的服装出自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团队,是由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历经一年半时间,从海内外两千多件参赛作品中选拔出来并制作完成的。

正式亮相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整体设计华丽大气,既体现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又极具中国特色和很强的时代感:主色调源于国旗的红、黄两色,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上衣整体采用红、黄、白渐变色的处理形成一种视觉效果极佳的流动感;设计图案上沿袭北京奥运的经典元素:祥云图案,但设计师大胆运用了不对称的设计方法,让祥云“升腾”而出,营造出律动、有张力的视觉效果,象征吉祥美好,成为点睛之笔。

以往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都是由中国奥委会组织设计、内部决定的,这一次,为了让中国运动员在本土奥运会上展现最佳的风貌、打造一件“真正属于中国人的领奖服”,中国奥委会和阿迪达斯早在二00七年二月就展开设计大赛,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领奖服的设计方案。历时三个多月的征集共收到来自海内外超过两千件的设计作品,经过专家评选,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作品获得优胜。

“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采取公众征集的方式组织奥运领奖服的设计方案,目的在于倾听民意、集思广益,” 国家体育总局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任马继龙说。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阿迪达斯负责制作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为务求最好,阿迪达斯从技术、面料、制作工艺上都倾尽全力:为了让每一位运动员都穿上合体的服装,采取量体裁衣、度身定制的方式,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从一米四零到二米二六,共有十七个不同的尺码,是阿迪达斯有史以来同一款式尺寸制版最多的一件产品;在制作上,全部采用单独印刷、手工缝制;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采用了制作成本昂贵的高科技数码印花技术来完成领奖服的图案和颜色的印刷。与往届不同,将为每位运动员提供两套奥运领奖服:一套登上领奖台时穿而另一套留作纪念,这是阿迪达斯有史以来为单个国家奥运代表团提供服装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为一件产品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一次。

日本新体操服亮相:“王者之男,性感之女”(组图)

俄罗斯奥运代表队队服正式亮相(组图)

【已有192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沈晨

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哪个国家选用运动服饰中国旗袍样式

瑞典。
女队员身穿蓝色旗袍。男队员们身穿深蓝色中山装和深色长裤。

㈨ 北京奥运会最后个表演时,为什么56个民族里没汉族服装

开幕式上汉族小朋友的确没有穿着汉族服装,她穿的是满族的马褂。(红色马褂,已经核实不是满族小朋友,满族小朋友穿的是标准宫女的旗装,圆领+围巾的那种)
汉族的服装,在17世纪满洲入侵中原,奴役汉人后,作为满人压迫汉人的牺牲品,在屠杀中消亡(史称“剃发易服”)
今天,随着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交流更加便利,汉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带动了网络民族主义,汉服复兴的呼声从2001年开始兴起,被称作“汉服运动”,现在仍在进一步发展。

㈩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旗袍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2700年前)的深衣发展下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服。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20世纪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渐形成的时期。旗袍开始普及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把旗袍(还有中装)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下着绸裙。

20世纪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无论是裁剪还是设计都更加西方化,采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变长而紧身且高开衩,更加符合东方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20世纪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夏季倾向于取消袖子,领子减低。简便、朴素、适体从而成为40年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建国后,旗袍进入了它的冰冻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睐,许多从国内去国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装,许多华人都会穿着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参加许多重要的节日。

风姿再现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款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美。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专属以外,款式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制作的高手。那细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到。那新颖独到的盘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服得体令人啧啧称赞。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我国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大陆内地举行的奥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都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已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符号出现在国际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