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之妾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汽车皮带上面是什么油 2025-07-10 00:59:03
毛绒睡衣什么布料好 2025-07-10 00:50:15
复古红旗袍怎么调色 2025-07-10 00:48:29

旗袍之妾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12-28 02:52:33

❶ 图兰朵是谁啊

剧情:燕蓟王的女儿图兰朵国色天香,成为诸多异国邻邦王子、储君追求的对象。他们不仅垂青于图兰朵的美色,还觊觎着王权和这片强盛的国土,他们威胁着国家的安定。图兰朵公主决定出三道谜语,有谁能够全部猜中,她就嫁给谁,但如若猜不中就将被处死。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便成了刀下之鬼。一天,有位异乡人卡拉夫前来破题,他连破三题,赢得了公主的芳心,她也给公主出了难题--猜出他的姓名和来历,假如公主猜中,自己甘愿被处死,假如猜不出,他将带着公主远走高飞。和卡拉夫一起逃亡的父亲铁木尔,为了东山再起,主动前来告密,在宫中碰到在多年前的恋人陆玲公主,而一直是乳娘身份的陆玲正是图兰朵的母亲,二代人的恩怨在那一日的皇宫终于了结了。
穿越时空,情定上海—普契尼歌剧《图兰朵》

歌剧《图兰朵》
经典版本的《图兰朵》是三幕歌剧,普契尼作于1924年(未完成)。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在完成他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场由普契尼的学生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图兰朵》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
其剧情描述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宣布:有三个谜语,能猜中的就可以招为女婿,猜不中就要杀头。结果各国的王子慕名而来,波斯王子因为没猜中,遭杀头的命运;鞑靼王子卡拉夫乔装打扮,却猜破了谜语。图兰多因不知卡拉夫身份,不愿履行诺言。于是卡拉夫与图兰朵立约,要她在第二天猜出他真实姓名,不然,就要执行诺言。图兰朵找卡拉夫女仆探听,女仆守秘而自杀。最终,还是卡拉夫自己说明了身份,使图兰多肃然起敬,甘愿委身于他。
其中最着名的唱段是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这是卡拉夫在要求图兰多猜其身份的那一夜所唱。
穿越时空的爱情—新版《图兰朵》遵循了普契尼原着的经典而优美的音乐,但对剧情,服装,布景等作了创造性的改变。仿佛好莱坞电影一般:英雄经过时空隧道,一下子来到另一个的世界。锥形的绿色激光光束就像时间机器一样把穿着牛仔裤和皮革上衣的现代卡拉夫王子投进久远的年代,接着,卡拉夫借助现代化的电脑很容易地破译了图兰多的谜语。舞台背景突然变换,出现了现代上海灿烂的夜景。图兰朵脱下了沉重的古代服装,一袭中国旗袍,合唱队也全部换上了现代人的装束,图兰朵的随从成了大酒店的服务员,推上摆着香槟,蛋糕的小车,在美丽的黄浦江畔,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版歌剧《图兰朵》于2006年4月9日在瑞士苏黎世歌剧院首演,立即引起了轰动,连续上演了二十场还欲罢不能

❷ 为什么说旗袍不过膝的是妾

没这个说法
正室是通过正式婚礼手续、顺序迎娶的,绝大多数是父母指定或者媒人牵线的,就是所谓“明媒正娶”,有且只有一个人,称之为“妻”,家中地位高,生的儿子是嫡子,一般情况下,是嫡子继承家业。而妾室是不需要上述手续的,有能力便可自娶,家中地位比妻低,生子是庶子,一般不具备继承家业的可能。但是由于妾是自己娶的,所以不少情况下都比妻年轻漂亮,不过也有主要目的是代替不能生育的妻给家庭生孩子以延续家业的,也有只是生育机器的。另外还有一种“通房丫头”,地位比妾低,又比一般丫头高,是妻妾生理不方便的时候代替某些事情的,但是平时还得做丫头的事(有些不用做还可以指挥),如果生下孩子,有时候可能升级为妾。

❸ 古代正室与偏房的成婚旗袍区别

首先肯定是颜色上的不同。其次,正房一般是不穿旗袍的。

成婚衣裙的一些区别:

  • 裙褂与小凤仙:
    裙褂,也叫褂裙.裙褂,也有分侧襟的,那叫小凤仙款,或者可以叫二奶褂。裙褂和小凤仙可以说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以前,都是大户从家娶正房的时候才准穿裙褂。也只规定,只有正房可以穿裙褂,就是龙凤褂。如果是娶侧房(偏房或者妾),那就只能穿小凤仙.所谓正襟为大,小凤仙的侧襟偏就是这样来的了.

  • 旗袍:

    旗袍——很多人认为“旗袍显身材,要有玲珑的曲线才穿得好看”,实际并不这样!旗袍的穿着“气质”在于女性的脖子上,脖子短的,身材再好也穿得不好看。 裙褂就对身材要求不高,剪裁好的裙褂不但能够先大气,还能把身材显的很收腰。

    而旗袍的诞生是相当于中国女性的特色衣服,相当于早期的时装,并不属于嫁衣的范畴。在是传统上来说,裙褂是正统的嫁衣,妾侍先穿旗袍的。


自然,往细致里区分,颜色上,正红或者明朱,只能正室穿;而偏房选色只能近茜色,赭石等。花色绣样上,正室可用金线,图样上也会更高贵。而偏房除了只能戴银饰以外,嫁衣绣样可能会选择杜鹃这种此等的图样。


引文资料来源于:《结婚穿裙褂、小凤仙、旗袍的区别 》作者:dgxidian,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534010100gqzf.html


❹ 正妻旗袍和妾室旗袍的区别

旗袍正襟和斜襟的,就是扣子的位置不同,而正襟的是正妻穿的,斜襟的是小妾穿的。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


旗袍: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❺ 《知否》中为什么别的女孩子都是长衫,明兰却是短身小袄

大家都应该知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前一阵子特别火的电视剧吧。一共有78集,到现在为止在腾讯视频上已经有115.1亿次的播放量了,可以说这部剧深受大家喜爱。这部剧是由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的,现在他们早已经官宣了。

明兰的一言一行都是深受母亲的影响,母亲跟她说过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所以明兰一直很乖巧,在府中不怎么爱出风头,生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就连自己的衣着打扮都比其他姐妹,要朴素,就害怕招来闲言碎语说明兰就是个小娘的女儿还穿得那么显眼。 其实为什么说明兰不像其他女孩穿的是长衫,而穿的是短身小袄,就是明兰谨记母亲对她的教诲,在逆境求得生存不要拔尖出头,不要太惹人注目。安稳生活就好。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吧。

❻ 旗袍走秀之家和旗袍之家在称呼上有什么不同

旗袍走秀之家,让人在听上去感觉它是比较有特色的定制款,让人感觉里面的旗袍可能比较高档时尚。旗袍之家的话,让人感觉就是一个旗袍的世界,各种款式各种花色任你挑选,比较接地气的。

❼ 民国看旗袍怎么分正房和妾

旗袍无法分辨妻子地位。正房是明媒正娶,小妾则是领进门即可,正房与老爷平起平坐,小妾永远不能与正房平起平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端口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

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7)旗袍之妾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❽ 金鲤鱼的百裥裙的原文

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

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大红洋级的,前幅绣着“喜鹊登梅”。金鲤鱼就喜欢个梅花,那上面可不是绣满了一朵朵的梅花。算一算,足足有九十九朵。两只喜鹊双双一对地停在梅枝上,姿式、颜色,配得再好没有,长长的尾巴,高高地翘着。

头是黑褐色的,背上青中带紫,肚子是一块白。梅花朵朵,真像是谁把鲜花撒上去的。旁边两幅是绣的蝴蝶穿花,周边全是如意花纹的绣花边。

裙子是刚从老樟木箱子里拿出来的,红光闪闪地平铺在大沙发上。珊珊不知怎么欣赏才好,她双手抚着胸口,兴奋地叹着气说:“唉!不得了,不得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百裥裙!”

她弯下腰伸手去摸摸那些梅花,那些平整的裥子,那些细致的花边。她轻轻地摸,仿佛一用力就会把那些娇嫩的花瓣儿摸散了似的。

然后她又斜起头来,娇憨地问妈妈:“妈咪!这条百裥裙是你结婚穿的礼服吗?”

妈妈微笑着摇摇头。这时爸爸刚好进来了,妈妈看了爸爸一眼,对珊珊说:“妈咪结婚已经穿新式礼服喽!”

“那么这是谁的呢?”珊珊又一边轻抚着裙子一边问。

“问你爸爸吧!”妈妈说。

爸爸并没有注意她们母女在说什么,他是进来拿晚报看的,这时他回过头来,才注意到沙发上的东西。他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看,并没有看出什么来。

“爸,这是谁的百裥裙呀?不是妈咪跟你结婚穿的吗?”珊珊还是问。

爸爸只是轻轻摇摇头,并没有回答,仿佛他也闹不清当年结婚妈咪穿的什么衣服了。但是停一下,他像又想起了什么,扭过头来,看了那裙子一眼,问妈说:“这是哪里来的?”

“哪里来的?”妈咪谜语般地笑了,却对珊珊说:“是你祖母的呀!”

“祖母的?是祖母结婚穿的呀!”珊珊更加惊奇,更加地发生兴趣了。

听说是祖母的,爸又伸了一下脖子,把报纸放下来,对妈咪说:

“拿出来做什么呢?”

“问你的女儿。”妈妈对女儿讲“问爸爸”,对爸爸却又讲“问女儿”了,总是在打谜语。

珊珊又耸肩又挤眼的,满脸洋表情,她笑嘻嘻地说:

“我们学校欢送毕业同学晚会,有一个节目是服装表演,她们要我穿民初的新娘服装呢!”②

“民初的新娘子是穿这个吗?”爸爸不懂,问妈妈。

“谁知道!反正我没穿过!”妈咪有点生气爸爸的糊涂,他好像什么事都忘记了。

“爸,你忘了吗?”珊珊老实不客气地说:

“你是民国十年才结婚的呀!结了婚,你就一个人跑到日本去读书,一去十年才回来,害得我和哥哥们都 小了十岁(她撅了一下嘴)。你如果早十年生大哥,大哥今年不就四十岁了?连我也有二十八岁了呀!”

爸爸听了小女儿的话,哈哈地笑了,没表示意见。妈妈也笑了,也没表示意见。然后妈妈要叠起那条百 裥裙,珊珊可急了。说:“不要收呀,明天我就要拿到学校去,穿了好练习走路呢!”

妈妈说:“我看你还是另想办法吧!我是舍不得你拿去乱穿,这是存了四十多年的老古董咧!”

珊珊还是不依,她扭着腰肢,撒娇地说:

“我要拿去给同学们看。我要告诉她们,这是我祖母结婚穿的百裥裙!”

“谁告诉你这是你祖母结婚穿的啦?你祖母根本没穿过!”妈妈不在意地随口就讲了这么一句话,珊珊略显惊奇地瞪着眼睛看妈咪,爸爸却有些不耐烦地责备妈妈说:

“你跟小孩子讲这些没有意思的事情干什么呢?”

但是妈妈不会忘记祖母的,她常说,因为祖母的关系,爸爸终于去国十年回来了,不然的话,也许没有 珊珊的三个哥哥,更不要说珊珊了。

爸爸当然更不会忘记祖母,因为祖母的关系,他才决心到日本去读书的。

在这里,很少一可以说简直没有人认识当年的祖母,当然更不知道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的故事了。

六岁来到许家

许大太太常常喜欢指着金鲤鱼对人这么说:她呀,六岁来到许家,会什么呀?我还得天天给她梳辫子,伺候她哪!”

许大太太给金鲤鱼的辫子梳得很紧,她对金鲤鱼也管得很紧。没有人知道金鲤鱼的娘家在哪儿,就知道是许大太太随许大老爷在崇明县的任上,把金鲤鱼买来的。可是金鲤鱼并不是崇明县的人,听说是有人从镇 江把她带去的。六岁的小姑娘。

就流离转徙地卖到了许家。她聪明伶俐,人见人爱。虽然是个丫头的身份,可是许大太太收在房里当女儿看待。许家的丫头多的是,谁有金鲤鱼这么吃香?她原来是叫鲤鱼的,因为受宠,就有那多事的人,给加上个“金”字,从此就金鲤鱼金鲤鱼地叫顺了口。

许大太太生了许多女儿,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四小姐,五——还是小姐。到了五小姐,索性停止不生了。许家的人都很着急,许大老爷的官做得那么大,她如果没个儿子,很蹩扭。

因此老太太要考虑给儿子纳妾了。许大太太什么都行,就是生儿子不行,她看着自己的一窝女儿,一个赛一个地标致,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儿子,也这么粉团儿似的,该是多么的不同!

那天许大太太带着五个女儿,还有金鲤鱼,在花厅里做女红。她请了龚嫂子来教女儿们绣花。龚嫂子是湖南人,来到北京,专给宫里绣花的,也在外面兼教闺中妇女刺绣。

许大太太懂得一点刺绣,她说顾绣虽然翎毛花卉山水人物无不逼真,可是湘绣也有它的特长,因为湘绣参考了外国绣法,显得新鲜活泼,所以她请了龚嫂子来教刺绣。

龚嫂子来了,闺中就不寂寞,她常常带来宫中逸事,都不是外面能知道的。所以她的来临,除了教习以外,也还多了一个谈天的朋友。

那天许大太太和龚嫂子又谈起了老爷要纳妾的事。龚嫂子忽然瞟了一眼金鲤鱼,努努嘴,没说什么。金鲤鱼正低头在白缎子上描花样。她这时十六岁了,个子可不大,小精豆子似的。许大太太明白了龚嫂子的意思,她寻思,龚嫂子的脑筋怎么转得那么快,眼前摆个十六岁的大丫头,她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金鲤鱼是她自己的人,百依百顺,逃不出她的手掌心。把金鲤鱼收房给老爷做姨太太,才是办法。她想得好,心里就畅快了许多,这些时候,为了老太太要给丈夫娶姨太太,她都快闷死了!”

六岁来到许家,十六岁收房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金鲤鱼的个子还抵不上老爷书房里的小书架子高呢!就不要紧,她才十六岁,还在长哪!可是,年头儿收的房,年底她就做了母亲了。金鲤鱼真的生了一个粉团儿似的大儿子,举家欢天喜地,却都来向许大太太道喜,许大太太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许大太太不要金鲤鱼受累,奶妈早就给雇好了。一生下,就抱到自己的房里来抚养。许大太太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许大老爷,就让他归了金鲤鱼吧!她有了振丰——是外公给起的名字——就够了。

有许大太这样一位大太太,怪不得人家会说:“金鲤鱼,你算是有福气的,遇上了这位大太太。”

金鲤鱼也觉得自己确是有福气的。可是当人家这么对她说的时候,她只笑笑。人家以为那笑意便是表示她的同意和满意,其实不,她不是那意思。她认为她有福气,并不是因为遇到了许大太太,而是因为她有一个争气的肚子,会生儿子。所以她笑笑,不否认,也不承认。

无论许大太太待她怎么好,她仍然是金红鱼。除了振丰叫她一声“妈”以外,许家一家人都还叫她金鲤鱼。老太太叫她金鲤鱼,大太太叫她金鲤鱼,小姐们也叫她金鲤鱼,她是一家三辈子人的金鲤鱼!金鲤鱼,金鲤鱼,她一直在想,怎么让这条金鲤鱼跳过龙门!

到了振丰十八岁,这个家庭都还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是这时已经民国了,许家的大老爷早已退隐在家做遗老了。

这一年的年底,就要为振丰完婚。振丰自己嫌早,但是父母之命难违,谁让他是这一家的独子,又是最小的呢!对方是江宁端木家的四小姐,也才不过十六岁。

从春天两家就开始准备了。儿子是金鲤鱼生的,如今要娶媳妇了,金鲤鱼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打算?

有一天,她独自来到龚嫂子家。

绣个喜鹊登梅吧

龚嫂子不是当年在宫里走动的龚嫂子了,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她在哈德门里居家,虽然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不能自己穿针引线地绣花,可是她收了一些女徒弟,一边教,一边也接一些定制的绣活,生意很好,远近皆知。交民巷里的洋人,也常到她家里来买绣货。

龚嫂子看见金鲤鱼来了,虽然惊奇,但很高兴。她总算是亲眼看着金鲤鱼从小丫头变成大丫头,又从大丫头收房作了姨奶奶,何况——多多少少,金鲤鱼能收房,总还是她给提的头儿呢。

金鲤鱼命中带了儿子,活该要享后福呢!她也听说金鲤鱼年底要娶儿媳妇了,所以她见了面就先向金鲤鱼道喜。金鲤鱼谢了她,两个人感叹着日子过得快。然后,金鲤鱼就说到正题上了,她说:“龚嫂子,我今天是来找龚嫂子给绣点东西。”

于是她解开包袱,摊开了一块大红洋缎,说是要做一条百裥裙,绣花的。

“绣什么呢?”龚嫂子问。

“就绣个喜鹊登梅吧!”金鲤鱼这么说了,然后指点着花样的排列,她要一幅绣满了梅花的“喜鹊登梅”,她说她就爱个梅花,自小爱梅花,爱得要命。她问龚嫂子对于她的设计,有什么意见?”

龚嫂子一边听金鲤鱼说,一边在寻思,这条百裥裙是给谁穿的?给新媳妇穿的吗?不对。新媳妇不穿“喜鹊登梅”这种花样,也用不着许家给做,端木家在南边,到时候会从南边带来不知道多多少少绣活呢!她不由得问了:“这条裙子是谁穿呀?”

“我。”金鲤鱼回答得很自然,很简单,很坚定。只是一个“我”字,分量可不轻。

“噢——”龚嫂子一时愣住了,答不上话,脑子在想,金鲤鱼要穿大红百裥裙了吗?她配吗?许家的规矩那么大,丫头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轮上穿红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儿子。

可是在许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儿子归儿子,金鲤鱼归金鲤鱼呀!她很纳闷。可是她仍然笑脸迎人地依照了金鲤鱼所设计的花样——绣个满幅喜鹊登梅。她答应赶工半个月做好。

喜鹊登梅的绣花大红百裥裙做好了,是龚嫂子亲自送来的。谁有龚嫂子懂事?她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她直截了当地就送到金鲤鱼的房里。

打开了包袱,金鲤鱼看了看,表示很满意,就随手叠好又给包上了,她那稳定而不在乎的神气,真让龚嫂子吃惊。龚嫂子暗地里在算,金鲤鱼有多大了?十六岁收房,加上十八岁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喽!到许家也快有三十年喽,她要穿红百裥裙啦!她不知道应当怎么说,金鲤鱼到底该不该穿?

金鲤鱼自己觉得她该穿。如果没有人出来主张她穿,那么,她自己来主张好了。送走了龚嫂子回到房里,她就知道“金鲤鱼有条百裥裙”这句话,一定已经被龚嫂子从前头的门房传到太太的后上房了。

甚至于跨院堆煤的小屋里,西院的丁香树底下,到处都悄声悄语在传这句话。可是,她不在乎,金鲤鱼不在乎。她正希望大家知道,她有一条大红西洋级的绣花百裥裙子。

很早以来,她就在想这样一条裙子,像家中一切喜庆日子时,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们所穿的一样。她要把金鲤鱼和大红百裥裙,有一天连在一起——就是在她亲生儿子振丰娶亲的那天。谁说她不能穿?这是民国了,她知道民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

百裥裙收在樟木箱子时,她并没有拿出来给任何人看,也没有任何人来问过她,大家就心照不宣吧。她也没有试穿过,用不着那么猴儿急。她非常沉着,她知道该怎么样的沉着去应付那日子——她真正把大红绣花百裥裙穿上身的日子。

可是到了冬月底,许大太太发布了一个命令,大少爷振丰娶亲的那天,家里妇女一律穿旗袍,因为这是民国了,外面已经兴穿旗袍了,而且两个新人都是念洋学堂的,大家都穿旗袍,才显得一番新气象。

许大太太又说,她已经叫了亿丰祥的掌柜的来,做旗袍的绫罗绸缎会送来一车,每人一件,大家选吧。许大太太向大家说这些话的时候,曾向金鲤鱼扫了一眼。金鲤鱼坐在人堆里,眼睛可望着没有人的地方,身子扳得纹风不动,她真沉得住气。

她也知道这时有多少只眼睛向她射过来,仿佛改穿旗袍是冲着她一个人发的。空气不对,她像被人打了一门根子。她真没想到这一招儿,心像被虫啃般的痛苦。她被铁链链住了,想挣脱出来一下,都不可能。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一条绣花大红百裥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以穿,大红百裥裙可不是的呀!

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一去十年

当振丰赶到家,站在他的亲生母亲的病榻前时,金鲤鱼已经在弥留的状态中了。她仿佛睁开了眼,也仿佛哼哼地答应了儿子的呼声,可是她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是振丰离国到日本读书十年后第一次回家——是一个急电给叫回来的。不然他会呆多久才回来呢?

当振丰十八岁刚结婚时,就感觉到家中的空气,对他的亲生母亲特别的不利,他也陷入痛苦中。他有抚养着他的母亲,宠惯着他的姐姐,关心着他的父亲,敬爱着他的亲友和仆从,但是他也有一个那样身份的亲生母亲。

他知道亲生母亲有什么样的痛苦,因为传遍全家的“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的笑话,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和冲突的时代和家庭里,他也无能为力。还是远远地走开吧,走离开这个沉闷的家庭,到日本去念书吧!

也许这个家庭没有了他这个目标人物,亲生母亲的强烈的身份观念,可以减轻下来,那么她的痛苦也说不定会随着消失了。他是怀着为人子的痛苦去国的,那时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让他去告诉谁呢!

他在日本书念得很好,就一年年地呆下去了。他吸收了更多更新的学识,一心想钻研更高深的学问,便自私得顾不得国里的那个大家庭了。虽然也时时会兴起对新婚妻子的歉疚,但是结果总是安慰自己说,反正成婚太早,以后的日子长远得很呢。

现在他回来了,像去国是为了亲生母亲一样,回来仍是为了她,但母亲却死了!死,一了百了。可是他知道母亲是含恨而死的,恨自己一生连想穿一次大红百裥裙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对她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

她是郁郁不欢地度过了这十年的岁月吗?她也恨儿子吗?恨儿子远行不归,使她在家庭的地位,更不得伸张而永停在金鲤鱼的阶段上。生了儿子应当使母亲充满了骄傲的,她却没有得到,人们是一次次地压制了她应得的骄傲。

振丰也没有想到母亲这样早就去世了,他一直有个信念,总有一天让这个叫“妈”的母亲,和那个叫娘”的母亲,处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到同样的快乐。这是他的孝心,悔恨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向她表示过,竟让她含恨而死。

这一家人虽然都悲伤于金鲤鱼的死,但是该行的规矩,还是要照行。出殡的那一天,为了门的问题,不能解决。说是因为门窄了些,棺材抬不过去。振丰觉得很奇怪,他问到底是哪个门嫌窄了?

家人告诉他,是说的“旁门”,因为金鲤鱼是妾的身份,棺材是不能由大门抬出去的,所以他们正在计划着,要把旁边的门框临时拆下一条来,以便通过。

振丰听了,胸中有一把火,像要燃烧起来。他的脸涨红了,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故意问:“我是姨太太生的,那么我也不能走大门了?”

老姑母苦笑着责备说:“傻孩子,怎么说这样的话!你当然是可以走大门……”

振丰还没等老姑母讲完,便冲动地,一下子跑到母亲的灵堂,趴伏在棺木上,捶打痛喊着说:“我可以走大门,那么就让我妈连着我走一回大门吧!就这么一回!就这么一回!”

所有的家人亲戚都被这景象吓住了。振丰一直伏在母亲的棺木上痛哭,别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因为太意外了。结局还是振丰扶着母亲的棺柩,堂堂正正地由大门抬了出去。

他觉得他在母亲的生前,从没有能在行为上表示一点孝顺,使她开心,他那时是那么小,那么一事无知,更缺乏对母亲的身份观念的了解。现在他这样做了,不知道母亲在冥冥中可体会到他的心意?但无论如何,他沉重的心情,总算是因此减轻了许多。

现在算不得什么了

看见妈妈舍不得把百裥裙给珊珊带到学校去,爸爸倒替珊珊说情了,他对妈妈说:“你就借她拿去吧,小孩子喜欢,就让她高兴高兴。

其实,现在看起来,这些都算不得什么了!那时,一条百裥裙对于一个女人的身份,是那样地重要吗?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的。看女学生只要高兴,就可以随便穿上它在台上露一露。唉!时代……”

话好像没说完,就在一声感喟下戛然而止了。而珊珊只听了头一句,就高兴得把百裥裙抱了起来,其余,爸爸说的什么,就完全不理会了。

妈妈也想起了什么,她对爸爸说:“振丰,你知道,我当初很有心要把这条百裥裙给放进棺材里,给妈一起陪葬算了,我知道妈是多么喜欢它。可是……”

妈也没再说下去了,她和爸一时都不再说话,沉入了缅想中。

珊珊却只顾拿了裙子朝身上比来比去,等到裙子扯开来是散开的两幅,珊珊才急得喊妈妈:“妈咪,快来,看这条裙子是怎么穿法嘛!”

妈拿起裙子来看看,笑了,她翻开那裙腰,指给爸爸和珊珊看,说:“我说没有人穿过,一点儿不错吧?看,带子都还没缝上去哪!”

(8)旗袍之妾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这是一篇真切动人、寓意丰富、讲究技法的小说。

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小说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封建等级制度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

使得穿什么衣服也成了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一种政治化的权力问题,由此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

参考资料:网络-金鲤鱼的百裥裙

❾ 为什么说旗袍不过膝的是妾

正妻穿戴正统保守,妾室开叉较大,所以有旗袍不过膝的是妾之说。

正妻和小妾的穿旗袍的区别:

首先肯定是颜色上的不同。其次,正房一般是不穿旗袍的。

正室可以穿正红,大红。正室是通过正式婚礼手续、顺序迎娶的,绝大多数是父母指定或者媒人牵线的,就是所谓“明媒正娶”,有且只有一个人,称之为“妻”,家中地位高,生的儿子是嫡子,一般情况下,是嫡子继承家业。

而妾室是不需要上述手续的,有能力便可自娶,家中地位比妻低,生子是庶子,一般不具备继承家业的可能。

旗袍的基本信息:

旗袍是一种女性服装。起源于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经民国初年的改良,逐步定型为现代旗袍的基本式样,成为中式女性礼服和常服的重要品类。

她是唯一既存在于历史、又活跃于现实的服装,从功能性的服饰到意识流的文化,她将诸多话题集于一身,激发人们的无限想象——旗袍,她已经远远超越了“服装”这一简单的设定,从最后一个王朝中走来,在现代社会中最终演变为文化符号,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情结。

❿ 有关长衫折扇的诗句

1. 关于长衫的诗句
关于长衫的诗句 1. 关于裁缝的诗句
1、银灯青琐裁缝歇唐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2、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白居易 《寒闺怨》3、裁缝灭尽针线迹唐杜甫 《白丝行》4、裁缝无处等唐孟浩然 《闺情》5、为客裁缝君自见唐李白 《庐江主人妇》6、欲学裁缝须准拟唐元稹 《相和歌辞·董逃行》7、还恐裁缝罢唐虞世南 《相和歌辞·中妇织流黄》8、裁缝长短不能定唐张籍 《舞曲歌辞·白纻歌》9、对君裁缝泉下衣唐张籍 《杂曲歌辞·妾薄命》10、为许裁缝改昔时唐刘希夷 《捣衣篇》11、裁缝忆老妻唐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12、裁缝云雾成御衣唐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13、只向裁缝委箱箧唐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14、裁缝寄远方唐杨凝 《秋夜听捣衣》15、裁缝细意花枝斗宋陈克 《渔家傲·宝瑟尘生郎去后》16、灯下裁缝宋戴复古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17、料想裁缝宋蒋捷 《白苎》18、白苎裁缝宋蒋捷 《应天长·柳湖载酒》19、裁缝衣着宋无名氏 《九张机》20、非独学裁缝唐孟郊 《古意》21、破尽裁缝衣唐元稹 《张旧蚊帱》22、春衫无复旧裁缝唐元稹 《六年春遣怀八首》23、衣衫难作远裁缝唐元稹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24、病妻亲为我裁缝唐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25、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白居易 《空闺怨》26、金刀玉指裁缝促唐陈标 《长安秋思》27、且试莫裁缝唐朱琳 《开缄怨》28、裁缝纨与素魏晋曹植 《浮萍篇》29、旅服少裁缝南北朝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30、裁缝箧笥人南北朝何逊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31、状锦无裁缝南北朝何逊 《咏杂花诗》32、裁缝付边使宋李复 《和人子夜四时歌》33、裁缝失分寸宋梅尧臣 《送徐无党归婺州》34、裁缝大练成春服宋司马光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35、金针玉尺裁缝处宋王珪 《宫词》36、天边华盖会裁缝宋王禹偁 《和冯中允仙娥峰》37、裁缝中禁又迎祥宋夏竦 《皇后阁端午帖子》38、裁缝云雾成御衣宋项安世 《四伯父生朝集老杜句二十韵》39、裁缝苦思诗千首宋杨万里 《至日薄寒》40、裁缝寄远道唐李白 《子夜四时歌·冬歌》。
2. 关于裁缝的诗句有哪些
1.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释义: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2.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释义: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3.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宋: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释义: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

4.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唐:李白《庐江主人妇》

释义: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5.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白居易《寒闺怨》

释义: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6.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唐:张纮《闺怨》

释义: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7.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唐:孟浩然《闺情》

释义:妻子在家独自等待,只好将情意裁进衣中。

8.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唐:杜甫《白丝行》

释义:女工精心地制作舞衣,细心地把舞衣熨平,看上去是一件不曾剪裁的舞衣,不见针线缝过的痕迹。

9.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唐:虞世南《中妇织流黄》

释义:还怕裁缝做完衣服后,却没有办法送到交河。

10.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唐:张籍《妾薄命》

释义:想到夫君此行抱着必死不归的心情,妾身便当作为夫君裁剪黄泉下穿的衣服。
3. 关于裁缝的诗句有哪些
1.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释义: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2.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释义: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3.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宋: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释义: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

4.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唐:李白《庐江主人妇》 释义: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

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5.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唐:白居易《寒闺怨》 释义: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6.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唐:张纮《闺怨》 释义: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7.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唐:孟浩然《闺情》 释义:妻子在家独自等待,只好将情意裁进衣中。

8.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唐:杜甫《白丝行》 释义:女工精心地制作舞衣,细心地把舞衣熨平,看上去是一件不曾剪裁的舞衣,不见针线缝过的痕迹。

9.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唐:虞世南《中妇织流黄》 释义:还怕裁缝做完衣服后,却没有办法送到交河。

10.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唐:张籍《妾薄命》 释义:想到夫君此行抱着必死不归的心情,妾身便当作为夫君裁剪黄泉下穿的衣服。
4. 关于斗笠的诗句有哪些
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黄庭坚《鹧鸪天》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3.苏轼《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黄庭坚《浣溪沙》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5.黄庭坚《渔家傲·荡漾生涯身已老》

荡漾生涯身已老。短蓑箬笠扁舟小。深入水云人不到。吟复笑。一轮明月长相照。谁谓阿师来问道。一桡直与传心要。船子踏翻才是了。波渺渺。长鲸万古无人钓。

6.朱敦儒《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绿杨低。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风细雨不须归。

7.张元干《水调歌头·柱策松江上》

拄策松江上,举酒酹三高。此生飘荡,往来身世两徒劳。长羡五湖烟艇,好是秋风鲈鲙,笠泽久蓬蒿。想象英灵在,千古傲云涛。

8.无名氏《浣溪沙》

钓罢高歌酒一杯。醉醒曾笑楚臣来。夕阳维缆碧江隈。蓑笠每因山雨戴,船窗多为水花开。安居流景任相催。

9.陆游《书感》

半世狂疏践骇机,暮年持此欲安局?会凭香火消前业,已筑茆茨讼昨非。薄俗惯看翻覆手,忧心空复倒颠衣。烟蓑雪笠家风在,送老湖边一钓矶。

10.朱熹《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5. 关于笑靥的诗句
1.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2.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树树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3.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4.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6. 关于旗袍的诗词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写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青年在封建专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争。书中他对各个女性的服饰描写着墨不多,却极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滚边玉色湖绉短袄,系粉红裙子”。这是五四以后大家闺秀的装束。婉儿“穿了一件玉色湖绉滚宽边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时新短袄,系了一条粉红湖绉的百褶裙”。冯乐山给婉儿做喇叭袖的时髦短袄,原是为了给自己争面子的。这身衣着表明了婉儿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后的汉族城镇女子还是习惯于上穿袄下穿裙,窄袖长袄逐渐向喇叭袖短袄过渡。这时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张爱玲对服装的讲究是出了名的,她对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饰自然会作精心的设计。《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户后,为了不被人看轻,在衣着上是紧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辛亥革命后,一度掀起过女权运动。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响,上衣下裤成了女子的时兴装束。只是在正式场合,良家女子还得系裙。

二十多年后,曹七巧的女儿长安长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闺中。当有人为她介绍对象时,她“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这是满汉女装款式交融的结果。而高领圈和镶荷叶边的袖子都是当时的时尚。

张恨水《啼笑姻缘》中的陶太太是一个摩登的民国女子。她“穿了一件银灰色绸子的长衫,只好齐平膝盖,顺长衫的四周边沿都镶了桃色的宽辫,辫子中间,有挑着蓝色的细花,和亮晶晶的水钻,她光了一截脖子,挂着一副珠圈,在素净中自然显出富丽来”。
7. 描写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咏旗袍女三首:

(一)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

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

(二)

锦袍华贵淑女娇,玲珑曲折现苗条。

媚态横生销魂处,飘然漫步飞燕骚。

(三)

锦袍炫丽仪态娇,圆臀玉腿细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饱览娥眉乐陶陶。

五律 · 旗袍

绿柳风中摆,新荷雨里摇。

亭亭长玉颈,款款小蛮腰。

乍现玲珑态,凭添妩媚娇。

从来民国范,大美数旗袍。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巴金《激流三部曲》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