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旗袍是什么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Ⅱ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旗袍有什么作用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展开
清朝建立八旗子弟兵,他们的后宫佳丽穿的一种服装,既是旗袍,上世纪30--40年代在旧上海旗袍达到鼎盛。解放后一度被看为是旧社会的产物,被封杀了40年,到上世纪90年代重新被国人看好,目前在江南有它的广阔市场,在西方和唐装一样代表中国的古典服装,是国人的脸面。
Ⅲ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Ⅳ 旗袍的由来是什么
旗袍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最早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有单、夹、衬绒和丝棉袍之分。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到了清朝后期,“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脸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慈禧太后有一张照片:扮成观世音菩萨的样子,旁边李莲英太监扮成童子。这张照片里面慈禧太后穿了一件旗袍,镶滚嵌烫绣贴盘钉样样俱全,可以说是集旗袍工艺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加上西洋文化的影响。旗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叉开升高,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上海女人将旗袍演绎得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旗袍的鼎盛:二十年代末,宋庆龄穿着碎花型的棉袍出现在阅兵观礼台上,而上海广告画上的女子,也开始了连身旗袍的妙曼风姿。于是,名媛名太纷纷效仿,开始穿着旗袍出入社交场合。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又将西式服装的贴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宽松旗袍上,于是旗袍有了曲线,开始细沿主人的身材,细抚主人的芳心了。到了三十年代,旗袍有了衣缘上的细细花边,也有了开叉。也盛行过开叉开到几近臀下,那已有微含挑逗之意了。想想,如果你看见了阮玲玉、周璇那一干三十年代的女子,从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里袅袅走来,沧桑而风情,会让你看到什么?那必是如柳的体态,旗袍的细致,还带着十里洋场特有的奢糜繁荣和高傲不可亲近的气息。将旗袍穿出这样风韵无限的,莫过于上海女人了。那一抹江南的雅致,那一缕上海的精巧,那一丝繁荣下的世故聪慧,将女人的风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于一体。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其时代背景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从头到尾被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裹着,在美艳之下紧箍着情感,耐人寻味。这部电影一放之后,骤然兴起了一阵旗袍热,很多很多女子为此重新想穿旗袍了。但上海的名媛名太毕竟是有身份的,是需要端庄的,于是开叉又回归到膝盖处,袍身长及地面,行步间微露皮鞋的尖头和细高跟,于是那种妖娆那种微含的性感尽现其中。再后来,由于时局的不稳,再没了那种如风扶细柳的心情心境,于是旗袍的摆线又上提。而宽袍大袖,也不再适合要做事的女人,于是衣袖也变得纤细合体。旗袍变得贴身精炼,而女人们,成熟的体态和优雅而不失干练的风度,也写在了旗袍上。
旗袍的艺术:近代中国的两位第一夫人——宋庆龄和宋美龄,她们在一些重要场合,都是身穿旗袍,不仅体现出东方女性的美丽,更将旗袍升华成了中国的国服。旗袍宋庆龄不仅自己爱穿,抗战时期,她曾将旗袍作为国粹送给了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海伦•斯诺的好友玻莉穿着这件旗袍,在美国为中国抗战到处演讲募捐筹款。海伦•斯诺临终前有个心愿,要把这件中国旗袍完璧归赵。1998年这件漂泊了六十年的旗袍终于回到“宋庆龄故居”。
沪剧当中好的旗袍,一般都是演员的私产。因为好的旗袍必须是度身定做,才能完美地将女性的东方美表现出来。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里的舞女,无论是她穿旗袍的样子还是走路的姿势,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正是许多老艺术家的悉心辅导,将穿旗袍的规矩传授给了年轻的后辈们,演员才能将舞女的这个角色演绎得如此生动而逼真。旗袍的产生同时也孕育了艺术。有了旗袍,才有了那世界上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东方气质与东方美。而上海女人白皙细腻的皮肤,相对高头大马的洋妇要娇小玲珑。凹凸有致的身形,天生就是应该穿旗袍的!旗袍看似密实,其实最是性感。含蓄之中,流闪着几丝只有在线装小说、绣像插图中的仕女才有的清幽,因而连带旗袍的性感,都是一种恬淡的靓丽!只有东方人穿上才有那数不清道不尽的东方气韵,才能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东方人典雅、灵秀之美。
Ⅳ 旗袍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
1、旗袍文化内涵是中国女性解放的象征
旗袍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传统象征,还是中国女性解放的象征。中国的古代妇女服饰,基本都是保守为主,在辛亥革命运动之后,上海掀起了女权运动浪潮,当时上海的女学生们无不年轻、时尚,是旗袍文化内涵传播流行的先驱者。以至社会各行各业、都市名媛、时尚人物纷纷效仿女学生们的打扮。
近代旗袍是中国女性服饰禁锢解放后的产物,随着“五四”运动推向高潮,随着旗袍的不断创新,旗袍彻底摆脱了过去的老面孔,改变了中国女性长期以来束胸宽袍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美和曲线美充分展示出来,把历来饱受封建时代压制的女性臵于服饰艺术的浪尖上,同时非常明确地提出对于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旗袍文化内涵的变革为女性解放立了汗马功劳。
2、旗袍文化内涵是世界对于“中国风”的诠释
旗袍文化内涵是世界对于“中国风”的诠释之一,一件旗袍往往包含了多种中国风元素。近年来中国风深深影响着国际时装界,旗袍文化内涵受到了众多大咖设计师们的青睐,大胆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时代创新精神,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抒发着一种崭新的情怀,展现了旗袍文化内涵。
举个例子,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下一届举办国,要表演一个节目。中方代表团派出的是14名中国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红底白色大牡丹花为图案的传统花色,用传统的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共同演奏了中国乐曲《茉莉花》,富含浓郁的“中国味道”,把“中国风”吹向全世界,旗袍文化内涵那独到的韵味,全世界眼睛一亮,为之惊叹、羡慕。
3、旗袍文化内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象征
旗袍文化内涵不同于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旗袍文化内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近代旗袍不是过去的满族旗袍,近代在变革之后其实吸取了很多西方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特有的中国旗袍文化内涵。如果对清代传统旗袍与近代改良旗袍进行比较,会发现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信仰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旗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要说满族旗袍和近代旗袍的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线条的表现以及款式的不同。满族旗袍受儒家等级、中庸、求同思想的影响,清代传统旗袍以繁缛富赡、温柔敦厚、程式单一为美。而近代的旗袍文化内涵,是在西方平等、人本、自由思潮的影响下,近代改良旗袍以自然简单、形体曲线、自由多样为美。
4、旗袍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与特色的象征
旗袍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与特色的象征,即使现代旗袍已经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但是旗袍文化内涵的骨子依旧是传统的,却又是变化无穷的。旗袍凭借着自身所存在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服装坛上享有一席之地。虽然今天的旗袍远不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之广、影响之深,但旗袍文化内涵再一次苏醒了,并且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走向世界,这在传统文化迅速流逝的现代显得是那么难能可贵!
旗袍文化内涵的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载体,沉淀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意识观念等文明要素。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风格。
5、旗袍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复兴的象征
旗袍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复兴的象征,之所以说是复兴,是因为旗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段敏感时期沉寂过,在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宣传传统文化,旗袍文化内涵开始复苏。旗袍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随着传统文化重新被重视,旗袍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旗袍文化内涵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即使经过了岁月长河的几番洗礼,但是几经演变却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风情,顽强的生命力绝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毫无疑问,旗袍文化内涵的流传还将继续,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它会再度创造美丽的奇迹。
Ⅵ 旗袍的由来是什么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
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拓展资料: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的民族服饰。
民国旗袍起源的原因,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
Ⅶ 谁能帮我详细介绍一下旗袍
旗袍有300多年的历史,和很多中华文化相比,算不上是特别的长。但旗袍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蕴育出了一道享誉全世界的靓丽风景线。我们既然热爱我们的中华旗袍,对于她的历史,应当有所了解。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 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旗袍款式和面料的选购
——我们要认识旗袍,必须知道旗袍选购方面的知识。待我们了解相关的选购知识以后,在今后选购旗袍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自己的见解。
一、款式的选购
旗袍在选购时,要注意款式新奇,穿着后不仅优柔素雅、婀娜多姿,同时线条流畅、潇洒大方。另外,应从式样和面料上加以注意:
1、在式样上,应以大圆襟、立领、装袖、上身和下摆贴身紧俏的式样为佳。其身长一般在小腿之下,长袖的长度至于手腕和肘关节中间,中袖长至肘上。
2、在面料上,宜选购质地柔软、色泽高雅的高级面料。可根据自己的喜爱、打扮风格、身材、职业等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面料。
采用深墨绿、紫酱红色缝制的高级花丝绒旗袍,显得庄重华丽,文雅丰润。
采用针织涤纶缝制的旗袍,则具有挺括、平整、光滑、端庄之感,且价格适宜。
用织锦缎、古香缎等面料做成的旗袍,花型典雅,富有民族气质,是中青年妇最适宜的抢手货。
真丝印花绸、柔姿纱等面料做成的旗袍,穿着舒适、凉爽、大方,显得自然、俏丽。
二、面料的选购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放牧 传统艺术、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妇女代表服装。旗袍品种如此繁多,选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要根据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结婚礼服(旗袍)不仅面料质地上乘而且色彩鲜艳夺目,充满喜庆色彩;迎宾赴宴礼服(旗袍)面料应高级华贵,色彩柔和大方,外观稳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随心所欲,突出个性及体型美,穿着舒适大方便可。
市场上成衣旗袍的规格是按大众化的身材体型量制的。由于每个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趋于紧身、抱合性强的服装,尺寸规格则是选购旗袍的重要指标。所以,购买旗袍必须准确地测量出自己的“三围”,即胸围、腰围、臀围,并与旗袍:“三围”相适或略有余。然后,在更衣室试穿观其“三围”是否贴体舒适,其次还要观领子、衣身、袖子孙的长短与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选购非同连衣裙等服装,要求十分严格,否则将会失去其风格和独到之处。
旗袍面料的选择:旗袍选料是很广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选择纯棉印花细布、印花府绸、色织府绸、什色府绸、各种麻纱、印花横贡缎、提花布等薄型织品;自制的短旗袍,轻盈、凉爽、美观、实用。春秋季可选择化纤或混纺织品,如各种闪光绸、涤丝绸、以及各种薄型花呢等织物。这些织品虽然吸湿性、透气性差,但其外观比棉织品挺括平滑、绚丽悦目,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中穿用很适宜。
礼宾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应选择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该织品质地柔软、轻盈不粘身、舒适透凉。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应选各种缎和丝绒类:如织锦缎、古香缎、金玉缎、绉缎、乔其立绒、金丝绒等等,这些高级面料制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现东方女性体型美、点线突出,丰韵而柔媚,华贵而高雅,如果在胸、领、襟稍加点缀装饰,更为光彩夺目。
旗袍的整理、洗烫、收藏
——旗袍的保养对于拥有旗袍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旗袍的整理
现在大部分女性所穿着的旗袍大都为织锦缎的面料,而这类锦缎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着时应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渍、可乐和口红,因为这类物质最难清洗,就算送去干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们建议:
1·旗袍不要连续穿着好几天。
2·要留意尖锐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钩洞与抽丝。
3·不要为了贪方便将袖子高高卷起。
二、旗袍的洗烫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脏了,可以用块微湿的布铺在脏处用熨斗熨烫一下,这样一些灰尘就会附着到布上,既清洁了旗袍,又起到整烫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宽宽的那种)把旗袍挂起来,注意肩部要撑妥当。在挂进衣橱前,还要记得放上防蛀用品。
看体态选旗袍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一件最适合自己的旗袍。
旗袍是我国妇女的传统服装,它的线条明朗,贴身合体,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现代旗袍更是我国妇女最为理想的礼服,甚至连一些外国妇女也争相穿着。
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微紧的腰身时装与体型篇体现出腰臀的曲线;特别是两边的开衩,行走时下角微轻飘动,具有轻快活泼之感。日常穿用可选用花素全棉府绸或涤棉细布制作的旗袍,既朴素又大方。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做的旗袍,可表现出温柔、稳重的风格。选用织绵缎、丝绒制作的旗袍,是迎宾、赴宴最华贵的服装,集庄重典雅于一身。近年来,蜡染、扎染、手给等工艺用于旗袍,更使旗袍步入高档时装的行列。
旗袍在袖型上有无袖、短袖、中袖和长袖之分;领型上有传统领和无领之变;经改良的旗袍裙也深受女士们的喜爱。
旗袍的穿着有讲究。旗袍是礼仪服装,做为饭店的工作服显然是不合宜的;有人穿旗袍骑自行车,很不雅观;穿旗袍必须穿连裤丝袜,以防袜头从开袒露出不雅;着旗袍后要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翘腿、叉脚、抬腿蹬凳子等都是不雅观的。
选择旗袍,要从年龄、体形、季节等多方面考虑。年龄大些的妇女,面料颜色应稍深些,款式要宽松一点,以体现庄重文静、典雅大方。中年妇女,宜选色彩富丽高雅,乃至绣花、滚边的旗袍,体现雍容华贵。年轻女性,则宜选用绚丽优美的色泽花式、活泼俊俏的款式,体现青春健美,朝气勃勃。就季节来说,春秋两季,天气凉爽,应选薄毛料或厚实的中长纤维的旗袍,穿着保暖又挺括。初夏天气渐热,可选化学纤维面料的半袖旗袍,轻便、凉爽,价格便宜。盛夏时节,燥热难当,应选薄花布或丝绸制成的无领无袖旗袍,穿上凉爽宜人,如扇在身。冬季也可以穿旗袍,不过得絮上丝棉、驼绒之类,制成旗袍,如镶上皮毛,就成了皮袍了。
旗袍紧扣高领,显得庄重雅致,但要看体态而选。脖子细长的人,用紧而高的领子;会突出脖子的欠缺,领矮些、宽些,才能弥补这个不足,旗袍下摆的开衩,要跟身高成正比,身材修长,开极大些,走起路来风度翩翩,煞是好看,开衩小了,便裹腿难行。矮个短腿,摆衩要开的小些,才能谐调适当。
旗袍是最能展现体形美的服装,穿着要特别合身才行。挑选现成的旗袍,一定要在试衣室仔细试穿。不仅长短、肥瘦要合适,领围、肩宽、胸围、腰围、臀围都要合身才行,甚至于腰节长、乳距以及腰到臀部的距离,都要合适,过紧的行动不便,过于宽松的,难以呈现女性的形体美。
旗袍的领,扣,襟,袖,摆,边
——旗袍的领,扣,襟,袖,摆,边都有特定的说法,我们不妨也了解一下。
领型: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 、水滴领、竹叶领 、马蹄领等
开襟:斜襟、 中开襟、半圆襟等
扣型:一字扣、凤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单色扣、双色扣、单滚边、另外还有:双滚边等
袖型:无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长袖、窄袖小、喇叭袖、另外还有:大喇叭袖、马蹄袖、反摺袖等
摆型:宽摆、直摆、 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
滚边:双滚、单滚
旗袍的品牌
——一件旗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做工有关的。定做一件旗袍,工本费占据很大的费用。我们平常看到的旗袍更多的是成品旗袍。一件成品旗袍的质量也是和做工有关的。有些好看的旗袍,中看不中穿的。拿到一件旗袍,仔细观察一下她的领子,袖以及其他缝合的部分。然后穿着旗袍是否舒适。如果以上这些都到位了,那这件旗袍应该算是比较不错了。现在国内有很多的旗袍厂商。大家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旗袍也是有很多品牌的。
旗袍品牌:
高档品牌的代表是“杨成贵”。中档的品牌有南京的“陶玉梅”和“缤纷秀”。 同等价位的中档旗袍还有“唐锦”、“格格”这些都是内地品牌。我所知道的品牌还有“唐朝服饰”“竹君”“慧霞旗袍”“冯氏旗袍”“东方旗袍”“衣福”“华艺”“伊秀”“汇苑”“唐之恋”“喜得宝”“孙家小姐”等。设计师蒋明也开创了自己的品牌“蒋氏旗袍”。其他还有很多的品牌,由于地域限制,我很多都还不知道。还有一个“古老”的旗袍品牌,就是“月份牌”。这是旧中国的一个品牌。
Ⅷ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8)旗袍是干什么用的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Ⅸ 有人说,旗袍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线,旗袍的发展对于时尚有多大促进作用
旗袍的发展对于时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广泛啊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非要回答呢那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只能说有很大的作用,无可代替独一无二的那种。旗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女性服侍,它不同于宽宽大大的汉服,能很好勾勒出女性身体的柔美曲线。
还有许多其它的服装在设计时会借鉴旗袍的样式和剪裁,这也让旗袍有了更多的存在方式。其实旗袍也可以带动发型的发展,因为穿旗袍的时候必须要梳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要显得与今天的这身旗袍很搭配没有违和的感觉,所以各种古典知性的发型,也和旗袍一起诞生。
旗袍对时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甚至已经浸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本身,变得更接地气。
Ⅹ 看淘宝上旗袍卖的也不错,不知道大家买了旗袍干什么用呢
你看到大酒店前的迎宾了吗,都是穿旗袍,如果你要去那些地方尽量少穿,不然和你搭话的人很多,不过一般都是问你厕所在哪儿或者是我们的菜怎么还没有到呀!呵呵!不过平时穿还是可以!显身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