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务人员常用的防护用品
1、外科手术服
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体。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
2、隔离衣
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对细菌的阻隔主要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的手术创面的接触性传播(和反向传播)。对病毒的阻隔主要是防止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其中携带的病毒引起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3、化学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是在处理有危险性的医用化学物品时,为保护自身免遭化学危险品或腐蚀性物质的侵害而穿着的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除了要求服装材料抗化学腐蚀外,对密封性和服装的缝型结构都有更严格的要求。
4、电磁辐射防护服
电磁辐射防护服是通过在织物材料中植入极细的导电纤维,使得防护服不产生静电、能够屏蔽掉100kHz~300GHz范围内电磁波的防护服装。主要用于医院内电子医疗设备系统的操作人群。
5、核及射线防护服
用于核放射环境(小剂量、大范围的电离辐射,主要以α、β射线为主),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和粉尘对人体的侵害。它具有防护放射性气溶胶,防护150种以上有毒和腐蚀气体、液体和固体,防护潜在的放射性微粒和液体侵入身体,100%阻挡0.2μm以上的干燥微粒等功能。
6、医用口罩
多采用一层或者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作而成,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熔喷、纺粘、热风或者针刺等,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
② 穿好手术衣肘部接触污染物品应如何处理
污染后,再更换手术衣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外科消毒,因为手术过程中必须保持在无菌的状态下实施,防止术后感染。正确穿、脱手术衣是一名临床医生必须翕屋的技能,它可以有效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 肤及衣服上的细菌,能有效降低病人的感染机率。
手术衣介绍:
考场上使用的手术衣有两种:对开式手术衣和包背式手术衣;
对开式手术衣,穿戴时,主要由股帯,绕至背后打结,并系好其它系带即可;
而包背式手术衣,与对开式手术衣结构上类似,但区别在于:背部多一块三角巾,主 要用干暮盖毛术者的背部区域。
两种至术衣弃我方法略有不同,大麦舞分并记忆。
操作演示:
(1) 穿对开式手术衣
手术衣放在治疗台上,然后篁住手术衣衣领的中部,用双手分别提起衣领两端,将衣服 抖开,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 使双手伸出袖口。穿上手术衣后,稍弯腰,使腰带悬空,两手交叉提起腰带中段(腰带不要 交叉),巡回护士在侧后接住手术衣袋端头,并在背后系紧衣带。
穿好手术衣以后,戴无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将手套职出,先用右手插 入手套内,再用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协助左手插入手套,最后将手套套口覆盖 手术衣袖口,双手置于胸前。
(2) 脱对开式手术衣
助手帮助解开背后带子,将手术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脱掉,先用左手将右手手套脱至辜指 部,再用右手扯去左手手套,双手交换进行,最后脱下手套。
(3) 穿包背式手术衣
手术衣放在治疗台上,然后篁住手术衣衣领的中部,用双手分别提起衣领两端,将衣服 抖开,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 使双手伸出袖口。
戴无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将手套职出,先用右手插入手套内,再用右 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协助左手插入手套。注意:配戴过程中,手部皮肤不能碰触 到手套的“外侧面。
(4)最后将手套反折部覆盖手术衣油口即可。
戴好无菌手套后,解开腰带并将腰带逢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住腰带, 术者环绕一周,使手术衣包绕其背部,最后再系紧腰部即可。
③ 医护人员接触HIV病毒物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戴手套 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当进行静脉切开、内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尸体料理时必须戴手套。在接触每位患者后都应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刺破等破损时应更换。
戴口罩或防护眼镜 一般接触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和围裙 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和围裙。
双手及皮肤破损的防护 操作者双手有皮肤损伤时应用防水绷带包扎后戴手套操作。在检查患者和每次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后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手套亦应该在流水下或肥皂水冲洗。必要时应在洗手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锐器的处理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处理 (1)原则: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2)具体作法:温度计及其盛器应放在病床边。每次使用后可放入加入70%~75%乙醇溶液的盛器内,并加盖。分泌物、排泄物和医用敷料、病理废物等污物应放入结实的一次性袋内,如袋外有污染物时需再加套一层,直接焚化处理或在消毒后处理。污染被服应置于污衣袋或塑料袋内,并将“隔离”二字标上,尽量高压消毒。如污染严重,高压消毒后弃去。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次氯酸钠(1∶10)稀释,即有效氯约(500 mg/L)消毒。
④ 医生带的手套是什么手套,大概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有机材料能够具有复原性也就是记忆材料啊,你可以去找
医生带的手套医用乳胶手套,一般都是这个。
引进到烹饪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别太久
⑤ 常用的医用手套有哪些种类
医用检查手套是医生能够保持手部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从而保护自己、病人和其他身边的接触者的作用,所以也做医疗外观检查手套。
根据手套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
丁腈手套:它是乳胶手套的理想替代品,非常适合手部皮肤病具有超强的舒适度。 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 操作涉及尖锐物,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的处理。
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无菌手套和非无菌手套,非无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手套和家政手套。
手术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 它主要用于需要高度无菌的手术中。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无菌,一次性。 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粪便和被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
家政手套:清洁且可重复使用。 它主要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情况,并且管家手套可用于清洁环境表面。
由于丁腈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和良好舒适度,医用手套逐渐偏向于一次性的、通过CDFA认证的灭菌的医用丁腈手套,市面上符合规格的手套有很多,AClean的一次性医用检查丁腈手套也是不错的选择。
⑥ 医务人员防护分为几级
一、级别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发热门(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
1.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须进行手卫生。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二级防护:
适用于:
1.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人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 科收治病人的隔离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
2.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用 后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3.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防护要求:
1.进入隔离留观室及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穿戴一次性 工作帽、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2.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 防卸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鼻腔黏膜及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
1.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 医用防护口罩 (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 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2.达到二级防护的所有要求。
二、不同岗位人员的防护要求
注意事项:
1.检验人员在给病人采样时一般可选择戴双层手套;消毒人 员在进行消毒时应使用橡胶手套,必要时穿长筒胶鞋。戴手套前 应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
2.戴口罩时应注意检查其佩戴时的严密性。N95 口罩使用6~8 小时应更换。
3.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时可无需戴戴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和医用防护口罩(N95)。
4.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5.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6.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⑦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呼吸道暴露后怎么消毒
(一)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二)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