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冠实验室戴手套注意事项
1. 操作前,要仔细检查一次性手套有无小孔或破损、磨蚀的地方,尤其是指缝处;
2. 操作中,用过的手套不要随意丢放,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3. 用正确的方法脱除手套,防止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接触到皮肤和衣服上,造成二次污染;
4. 不可共用手套,共用手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5. 穿脱手套前后需洁净双手;
6. 戴手套前要治愈或罩住伤口,阻止细菌和化学物质进人血液;
7. 不要忽略任何皮肤红斑或痛痒、皮炎等皮肤病,如果手部出现干燥、刺痒、气泡等,要及时就医诊治。
② 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惊恐,很多人出门时都会全副武装,特别是外出进行购物、在外面触碰一些物品时都会选择佩戴手套。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我们普通老百姓佩戴手套意义不大,虽然现在该病毒的外界生存期较长,但是也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对于日常消毒的加强和重视。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多增加一层防护比没有要强,所以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会佩戴手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手套方面的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说一下我们平日所戴的手套,现在大多数人出门都会佩戴乳胶手套,而这些手套大多数都是在超市购买的家用手套,还有的人会佩戴毛线手套以及一次性医用手套。
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医学常识,大家都觉得只要佩戴上手套就能有效的进行保护,其实,如果在佩戴当中方法不得当,那还真的不如不戴,下面来看看错误的佩戴方式。
一、反复使用
先不说所戴的手套是什么样的,现在很多人会反复穿戴同一副手套,有的乳胶手套说实话内外面基本都一样,所以有的人在佩戴的时候也不管这些,反正只要佩戴上就行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一些送货的工作人员身上。
二、手套穿戴不规范
刚刚说过我们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的医学知识,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以戴上了就可以了为主要思想,虽然我们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穿戴,但如果要选择佩戴手套了,那么最好能尽量规范一些,不然就会造成适得其反。
如果选择穿戴医用一次性手套,那么就必须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来进行穿戴,如果是家用的普通手套特别是在脱手套时,最好不要触碰手套的外面。
比如,有的人没有对手套进行消毒,使用完后丢在一边,下次使用的时候抓起来就戴,如果手套上有病菌,那么就会造成手套内外造成污染。
再比如手套里面是干净的,在脱手套时接触到了手套的内面,这也相当于白戴。
三、手套的消毒
如果是使用医用一次性手套,那么在使用完毕后就可以丢进垃圾箱,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家用乳胶手套较多,如果没有及时的消毒,那么真的还不如不戴。
四、多人使用
还有这种情况,比如一幅手套多人使用,先不说这些人是否为自己亲近的人,就说多人穿戴吧!这都是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几率发生。
虽然疫情还处于高发阶段,但是普通大众日常是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真正病人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否佩戴真的没有那么严格,只要做到经常洗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真的佩戴手套就应该正确使用,这里看看家庭日常的使用方法。
1、最好选择一次性的手套,使用完毕就脱掉丢弃。
2、佩戴手套要分清内外面,切勿在多次使用时内外不分。
3、如果是家用乳胶手套,在使用完毕后最好用酒精喷洒一边进行消毒。
4、最好手套专人专用,人手一幅为宜。
5、如果是用的时间较久的手套或佩戴时间过久的情况,因为手套的透气性较差,这样容易导致手部的出汗,从而造成手套内部潮湿而引发细菌滋生,所以用过几次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清洗一下,比如用稀释过的84进行浸泡,一般30分钟即可。
6、对于使用较长的手套要检查是否有破损。
作为普通大众,在防护上无需那么的严格周密,只要是在大的范围框架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尽量少外出、外出后要洗手等等。而戴手套因人而异就行,普通大众对于手套的穿戴、消毒等相对没有医院那么严格,只要大家懂得相关常识、注意日常一些使用规范就可以了。
③ 医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项
医用手套使用时应注意:
(1) 医用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使用,不得戴着医用手套离开实验区域;
(2) 在接触感染性物质(血液、体液、分泌物、渗出液)时,必须戴医用手套;
(3) 医用手套被污染或破损后,应尽快脱下更换;
(4) 一次性医用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5) 戴医用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颜面部和避免触摸或调整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6) 戴医用手套的手不能触摸不必要的物体表面如灯开关、门把手等。
④ 护理戴手套时应注意
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手套尺寸要适当,如果手套太紧,限制血液流通,容易造成疲劳,并且不舒适;如果太松,使用不灵活,而且容易脱落。
在选择手套时除了要具有足够的防护作用外,也要看实际需求,该选用钢丝抗割手套的环境,就不能选用合成纱的抗割手套等。
要保证其防护功能,就必须定期更换手套。如果超过使用期限,则有可能使手或皮肤受到伤害。随时对手套进行检查,检查有无小孔或破损、磨蚀的地方,尤其是指缝。注意手套的使用场合,如果一副手套用在不同的场所,则可能会大大降低手套的使用寿命。使用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污染的手套任意丢放,避免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暂时不用的手套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摘取手套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防止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接触到皮肤和衣服上,造成二次污染。最好不要与他人共用手套,因为手套内部是滋生细菌和微生物的温床,共用手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戴手套前要洗净双手,手套要戴在干净(无菌)的手上,否则容易滋生细菌。摘掉手套后要洗净双手,并擦点护手霜以补充油脂。在戴手套前要罩住伤口,皮肤是抵御外界环境伤害的天然屏障,可以阻止细菌和化学物质的进入。不要忽略任何皮肤红斑或痛痒,防止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如果手部出现干燥、刺痒、气泡等,要及时请医生诊治。工作人员一定要选择一双好手套,更好的保护双手哦!
⑤ 外科洗手、穿衣、戴手套要注意哪些
洗手一定要从指尖到手肘的顺序洗,洗好穿衣一定要注意无菌,放在肩以下腰以上,戴手套一定要符合自己手的大小
⑥ 医用手套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一、医用手套的种类有哪些
1.外科医用灭菌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2.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3.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医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医用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医用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医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医用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医用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⑦ 戴无菌手套的原则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 准备质量标准
1、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备齐用物。
3、 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 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 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 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 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 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 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 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 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 终末质量标准
1、 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无菌概念清楚,无菌观念强。
2、 能口述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五) 注意事项
1、 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2、 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二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3、 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4、 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胶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⑧ 戴手套的时候,不记住哪些常识会适得其反
很多人出门时都会全副武装,特别是外出进行购物、在外面触碰一些物品时都会选择佩戴手套。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我们普通老百姓佩戴手套意义不大,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对于日常消毒的加强和重视。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多增加一层防护比没有要强,所以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会佩戴手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手套方面的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普通大众,在防护上无需那么的严格周密,只要是在大的范围框架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尽量少外出、外出后要洗手等等。而戴手套因人而异就行,普通大众对于手套的穿戴、消毒等相对没有医院那么严格,只要大家懂得相关常识、注意日常一些使用规范就可以了。
最后提醒一下,不管是否选择穿戴手套,一定切记都要清洗双手。
⑨ 佩戴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
1、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面。
2、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翻折部的内侧面,帮助左手插人手套内。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可触碰左手皮肤。
3、将手套翻折部翻回手术衣袖口。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在手术开始前,双手应放于胸前。
⑩ 标本采集前穿戴手套应注意什么
标本采集前穿戴手套应注意什么?
细菌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ppt
文档名称:细菌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ppt
格式:ppt 大小:0.12MB总页数:21
上传时间:2017-11-15上传者:laoling1a
下载源文档需要:28元人民币
点击预览本文档(全文)
内容不如意? 提出您的需求! 如何保证手机能下载并编辑 百万小说图书免费阅读
下载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细菌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细菌标本正确采集的重要性 有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60%以上的检验差错原因出现在实验之前,也就是说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保存对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至关重要。另外,细菌标本的正确采集还关系到咱们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和环境生物安全。因为在未做细菌培养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份细菌标本会培养出何种致病菌,会有怎样的传染性。所以不论是从提高培养阳性率的角度还是从我们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出发,细菌标本的采集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细菌标本的采集主要由我们护理人员完成,或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或者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的环节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细菌标本正确采集的两个关键词: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之前,先去掉血培养瓶的外盖,对露出的橡皮塞进行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 2. 皮肤消毒:成人可从肘静脉采血,新生儿可采脐带血或颈静脉血。血培养标本经常出现杂菌污染的情况,所以我们在采集标本时要规范消毒。执行皮肤消毒三步法: 1)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秒以上待干。2)安尔碘作用不少于30秒,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厘米以上。3)75%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5%酒精消毒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如果患者采血部位不够干净,应重新擦拭。洁净后的采血部位不能再次触摸。 3 采血步骤: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BD血培养瓶中,利用瓶内真空采集血标本,血液采集后要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4在采集血培养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 1)标本采集尽量不采动脉血和下肢静脉血,因为从这两个部位采血培养率低而且污染的几率高。建议采集时用两侧的上肢静脉,用药前采集。不可从正在输着抗生素的上肢静脉采血,这样只是采了一份含有高浓度抗生素的药液,这样的血培养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