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了防止呼吸道感染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手套
带什么手套都没用,记得戴口罩就一定ok
② 新冠肺炎期间上班途中应如何防护
新冠肺炎期间上班的途中,应该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一定要做好这些防护
③ 疫情防控用品有哪些
1、防护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说,针对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防护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杀菌消毒、携带方便的优点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机表面、门把手、办公桌台等等。
3、防护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洗手,该洗手还是要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万不能有戴着手套的手,去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2、注意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勤开窗,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防止病毒性传播。
④ 兰州因新冠肺炎确诊者增多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当地居民该做好哪些防护
兰州因新冠肺炎确诊者增多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当地居民应该做好以下防护:
一、减少出门的几率
在新冠肺炎确诊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外出无形中会增加传染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已经感染的情况下,出门无疑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所以,减少出门,甚至尽量不要出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他人,许多无症状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少出门也可以减少传播。
虽然口罩可以很好的杜绝一大部分的病毒,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正确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更是防不胜防,与其担心被传染,不如减少感染几率,切断感染路径。
最后,在所有保护措施都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每天定时检查自己的体温,随时观察身体是否存在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如果有此类症状不要着急,戴好口罩及时去医院做正常的检测与治疗。
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作者:王筱宏 来自:呼吸内科 时间:2010-1-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其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可能是控制该病流行、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
危险因素
明确误吸、COPD、应用抗酸药物或H2受体阻滞剂、平卧位、昏迷、胃肠营养、经鼻胃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转运、ARDS、既往应用抗生素、年龄> 60岁、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装置
发病机制
改变胃排空及胃液pH值的药物、有生物膜的装置(气管插管, 鼻胃管)、既往应用抗生素、宿主因素(免疫抑制, 烧伤)、感染控制措施不够(洗手, 隔离衣, 手套)、药物溶液及呼吸治疗装置污染、医务人员不足、经胸种植原发性菌血症等因素导致消化道细菌定植、胃肠道细菌移位、细菌误吸
预防措施
口咽部和上消化道细菌定植:
保持口腔卫生,包括:1、选择性的消化道脱污染 2、更重要的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3、避免鼻腔插管而选择口腔插管,两者效果大致一样,但VAP发生率却相差一倍。
防止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入:
1、半卧位的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2、鼻饲时调整进食速度与量,避免返流,防止误吸,或采用较新插管,使能够达到幽门而减少返流机会。3、声门下吸引,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
保护胃粘膜的特性:
1、尽可能的给予肠内营养,保护胃粘膜的特征。2、使用胃粘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 3、对于重症患者,要保持抗休克及低氧血症与降低VAP发生率的平衡,目前使用硫糖铝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减少外源性污染:
1、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务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的定植,医务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0~10CFUcm,若不洗手就接触别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而严格、正确的洗手可以明显减少约20-30%的院内感染机会。
2、严格无菌吸痰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以避免气道黏膜再损伤。呼吸机上的管道、接头每隔48 h更换一次。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痰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3、保护性隔离 将高危人群与外界充满各种微生物的医院环境进行保护隔离,可有效防止医院内肺炎的发生。通常是将患者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时必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
4、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全身或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是住院患者易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对建人工气道患者,创造条件尽早拔除插管的同时,合理使用免疫调节疫调节剂可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5、减少吸入 减少管路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的更换频率不影响VAP发生率,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6、警惕湿化装置 常规检查所有呼吸机管路是否有冷凝水聚集,污染的冷凝水可以经收集系统在病房之间传播, 造成耐药细菌感染的爆发流行,因此应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人工鼻(HME)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冷凝水的聚集,降低VAP的危险。
⑥ 防疫需要哪些物品
1、防护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说,针对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防护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杀菌消毒、携带方便的优点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机表面、门把手、办公桌台等等。
3、防护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洗手,该洗手还是要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万不能有戴着手套的手,去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
(6)戴什么手套可以防肺炎扩展阅读: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2、注意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勤开窗,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防止病毒性传播。
⑦ 个人预防新型肺炎,最实用的正确方法究竟是什么
我国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我们普通人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感染新型肺炎。 我们要预防新型肺炎,首先就需要知道它的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污染物体表面,人瘦接触物品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我们外出需要佩戴口罩。
口罩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不推荐大家选择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 我们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呼吸道感染。N95口罩预防由患者血液引起的飞沫传染,滤过效率达到95%。 佩戴用外科口罩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正反,白色一面朝内,蓝色一面朝外。而且口罩不宜长时间的佩戴,需要定时更换。
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用手肘的衣服遮住口鼻,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地方,家里多通风消毒。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也要合理作息,规律生活。
⑧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