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手套膜出来了为什么吐司组织粗糙
扩展阅读
车床操作工戴什么手套 2025-09-24 19:33:10
pu皮衣刚买回来怎么办 2025-09-24 19:20:33
送女朋友睡衣说明什么 2025-09-24 19:09:15

手套膜出来了为什么吐司组织粗糙

发布时间: 2025-09-24 16:18:14

㈠ 手套膜是什么

“手套膜”是烘焙爱好者制作面包时,将高筋面团揉到可以套在手上类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种状态,俗称手套膜。手套膜对于面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面包组织更细腻,口感更松软,也是检验烘焙者对面团掌握能力的考验,所以面包制作中,烘焙者都会强调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指的是搅打面团到“完全阶段”。一个最佳的手套膜,会薄到可以看清指纹的程度。面团只能拉出相对厚的膜的话就是还处于扩展阶段,说明面团的延展性还不够,还要继续搅打。

拉出的薄膜状态应该是很光滑很细腻,可以看到很多小气泡的,如果薄膜拉出来还是很粗糙,有很明显的网状结构,就表明面筋还没有强化到位,也没有排列整齐,需要继续搅打。

面团揉到手套膜对提升面包口感有如下优点:

1、手套膜意味着高筋面团已经揉到最佳的出筋状态。

2、高筋面团揉成手套膜后,烤制的面包,特别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面包的组织会很细腻,可以达到“拉丝”状态。

3、手套膜也是检验烘焙者对面粉、黄油、水、盐、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发酵时间、面粉好坏的检验,太油或者面粉不对,都会影响手套膜的出筋状态,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达到手套膜。

㈡ 自己做的生吐司不好吃,怎么制作能够更柔软绵密

自己做的吐司不拉丝软吗? 那就是你没有掌握诀窍! 我会告诉你完美的处方

接触烘烤的朋友们知道,面包在烘烤中很难学会。 特别是吐司,比一般的甜面包更难,比欧洲包更难。 那是因为只有揉合小麦粉、温度、发酵这一大问题才能掌握。 今天,我要总结几个重要的点。 希望经过更少的实验,完美地拉丝,几天都不要放硬吐司。 制作美味吐司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配方、揉面温度、手套膜、一次发酵程度(不看时间)、二次发酵、整形手法、烘烤温度。

很多朋友尝试了不同的处方,最后觉得这个处方最好。 是的,我也没给不同的朋友添麻烦就分享了。 它也是万年不变的基础配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改变不同的口味,升级不同的做法,我们需要夯实这个基础。

看吐司其实不一样,但看拉丝效果,吐司是否好吃,最重要的是它的组织是否细腻。 组织粗糙的话,这个吐司到处都好吃。 拉丝效果好,证明了这个揉面过程是正确的,面筋残留得很好。 组织精细,它证明发酵非常到位,发酵不过度,裹面时也不起泡。 边缘有堆积的话,裹吐司胚时,力量太大了。

手套膜是吐司的重要标准装备。 我觉得吐司很好吃。 这是第一要素。 平时可能对我的学生们要求有点高。 如果不能取下手套膜,这一面就不要做吐司。 做小吃包也很好吃。 没有达到吐司的标准,请告诉我做手套膜的方法。

【波兰种北海道吐司】吐司2根450g的用量

波兰种酵母头: 100克高筋小麦粉,100毫升水,1克耐低糖酵母。

主要面料:高筋面粉400克、全脂奶粉15克、鸡蛋50克、牛奶120毫升、淡奶油135毫升、水18毫升、糖60克、耐高糖酵母4克、盐6克、无盐动物黄油30克。

㈢ 自己做的吐司面包,外皮很硬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制吐司外皮硬,涉及到面团组织状态、烘焙温度等一系列原因,掌握好面包制作的几个重点,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手套膜组织可让面团在发酵过程中包裹住空气不跑出,在烤制过程中帮助吐司体积膨胀。由于筋度高,韧性好,烤好的吐司撕拉过程中会产生拉丝现象哦!

发酵是一只面包的灵魂

发酵是一只面包的灵魂。发酵的时间长短,菌种的不同,可以让面包的风味千差万别。吐司一般选择普通酵母即可。

选择了正确的面粉,揉出了手套膜组织的面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发酵了。发酵不足会让面团达不到更好的膨胀体积,发酵过了酵母失去了活力,在烤制过程中膨胀速度慢,也能直接造成面团张力泄掉,在烤制过程中不容易很好的包裹住空气。

一般判定面团是否发酵好,观察面团,发酵到原始体积的二倍大,手指戳洞不回弹,就是发酵好了。

戳的洞迅速回弹,说明还有发酵空间。室温随着季节会有差别,根据面团状态来判断是否发酵成功还是很方便的哦!

柔软的吐司直接决定外皮,外皮也是吐司的一部分,一般450克的吐司,180℃烤制35分钟左右,就可完全烤好。温度过高也会造成吐司外皮过硬哦!

㈣ 什么是手套膜

制作面包时,面团搅拌是否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面包的最终品质。大家常听说,搅拌到出手套膜是判断面团是否搅拌到位的标准之一。但是否所有的面包都必须搅拌到出手套膜呢?答案并非如此。具体来说,只有吐司面包需要搅拌到出手套膜,而甜面包、小餐包等只需搅拌至扩展阶段即可,即可以拉出较厚的膜,破洞处呈锯齿状。

如果追求更细腻的组织和更绵软的口感,可以搅拌至出手套膜。不过,有些面包在制作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搅拌,例如可颂,含水量约为50%的贝果也很难搅拌出手套膜,只需搅拌至面团光滑即可。

“手套膜”这一说法仅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指的是面团搅拌至完全阶段的状态。完全阶段的面团可以轻松拉出坚韧不易破裂的薄膜,破洞边缘呈圆滑状,即在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之间找到最平衡的点。

最佳的手套膜会薄到可以看清指纹的程度,而扩展阶段的面团仅能拉出相对厚的膜,表明其延展性还不够,需继续搅拌。薄膜状态应光滑细腻,带有许多小气泡。如果薄膜拉出仍然粗糙且有明显网状结构,则表明面筋未强化到位,排列也不整齐,需继续搅拌。

坚韧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标准。仅仅追求薄而不重视韧性,是对手套膜的一种误解。很薄但缺乏韧性的膜表明面筋未强化到位,脆弱易破,在发酵过程中不能有效包裹气体,导致面包组织粗糙。

解决方法是使用厨师机以高速大力搅拌十几秒,或在工作台上摔打面团几十下,以强化面筋。

总结来说,合格的手套膜应该是可以轻易撑开,薄到看到指纹的程度,用手抵膜时不易破,具有良好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