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液氨应注意什么
第一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30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50ppm,34mg/m3; ACGIH 25ppm,17mg/m3
TLVWN: ACGIH 35ppm,24mg/m3
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三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就医。
❷ 液氨泄露需要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
液氨泄露时,需要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以及安全鞋。
首先,防毒面具是至关重要的。液氨泄露后会迅速蒸发形成氨气,这种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窒息。因此,佩戴防毒面具能够有效防止氨气被吸入,保护呼吸系统的安全。在选择防毒面具时,应确保其具有针对氨气的过滤功能,同时面具的密封性也要良好,以防止气体渗漏。
其次,穿戴专用的防护服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护服通常由特殊的化学防护材料制成,能够有效抵御液氨及氨气的侵蚀,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造成伤害。防护服应全身覆盖,包括头部、手部以及脚部,确保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保护。此外,防护服还应具备防火、防静电等附加功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
再者,化学防护手套在液氨泄露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手套能够保护手部免受液氨的冷冻伤害以及氨气的化学腐蚀。选择手套时,应考虑到其材质对液氨的耐受性,以及手套的灵活性和舒适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手部能够灵活操作,不受阻碍。
最后,安全鞋也是不可或缺的防护用品。在液氨泄露的环境中,地面可能会变得湿滑,甚至存在化学污染的风险。安全鞋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和防化学腐蚀能力,确保人员在现场能够稳定行走,避免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安全鞋的鞋面应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以防止液氨渗透进鞋内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液氨泄露时需要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安全鞋。这些用品各自承担着不同的防护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人防护体系,确保人员在应对液氨泄露等紧急情况时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