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烫伤后戴的是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皮衣女40码是什么码 2025-08-07 16:17:34
羊皮皮衣怎么样才能洗白 2025-08-07 16:15:58

烫伤后戴的是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5-08-07 04:18:03

‘壹’ 烧伤烫伤的急救与护理原则

烧伤烫伤的急救与护理原则
一、烧伤的分类
烧伤是由不同的外部热源接触皮肤导致的,如火焰、化学品、摩擦、电流、辐射和高温等。因此,烧伤可以分为热力烧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
1. 热力烧伤:包括火焰、热水、蒸气、爆炸、热气流、热液、电火花和直接接触热物(如火炉、沥青)引起的损伤。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热烧伤。
2. 化学烧伤:是由于身体接触到坏死性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损伤,主要是强酸强碱。由于酸很快使蛋白质凝固形成屏障,且易于被组织液中和,而碱则使蛋白水解、液化,继发感染,因此碱烧伤较酸烧伤更难处理。
3. 电烧伤:常引起广泛的组织凝固性坏死。组织的电阻强弱影响其受损的程度,电阻低的组织更易于受损。体内各组织电阻由小到大排列顺序为: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和骨组织。电烧伤的特点是电流入口和出口可能很小,但内部则有广泛的损害,易发生并发症。
二、烧烫伤的表现
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烧烫伤的部位、面积大小和烧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烧烫伤在头面部,或虽不在头面部,但烧烫伤面积大、深度深的,都属于严重者。
烧烫伤按深度,一般分为三度四分法,临床表现为:
①一度烧伤(红斑性烧伤):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疱。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等改变。
②浅Ⅱ度烧伤(水疱性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胨物。水疱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并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呈脉络状或颗粒状,伤后1~2天更为明显。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时间不等的色素沉着。
③深Ⅱ度烧伤: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痛。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伤后1~2天更为明显,这是汗腺及毛囊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如有扩张充血或栓塞的小血管支(系真皮血管丛充血或栓塞)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
③Ⅲ度烧伤(焦痂性烧伤):由于损伤程度不同,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触之硬如皮革,创面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无痛觉,拔毛不痛。可见粗大的栓塞的血管网(系真皮下血管丛栓塞),如树枝状,多在伤后即可出现,尤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多见。但有时需待1~2天,特别是烫伤所致者,需待焦痂干燥后方显出。
三、烧烫伤的现场救护
根据烧伤烫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
1. 对一度烧烫伤,应立即将伤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它有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抉,把冰决敷于伤处效果更佳。“冷却”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随后用鸡蛋清或万花油或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这样只需3~5天便可自愈。如果烧烫伤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将伤处浸泡在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时,则可将受伤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浇水,用冰块敷效果可能更佳。
2. 烧烫伤者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了水泡,这说明是“二度烧烫伤”。这时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医院治疗。
3. 对三度烧烫伤者,应立即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创伤面不要涂擦药物,保持清洁,迅速送医院治疗。
根据烧伤烫伤病因进行现场急救:
1. 明火烧伤: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难以脱下来,可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烧伤急救的时候,谨记“冲、脱、泡、包、送”的五字要诀。冲: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扯,可以用剪刀剪开;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包:用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2. 开水烫伤:被开水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让患处温度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一致。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流水冲力不应过大,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泡的完整性。如有衣物,应于降温后予以剪除,但不能强行剥离,以免撕破水泡。创面不要按民间的偏方处理,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甚至是用酱油等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可以一边使用冰袋冷敷创面止痛,一边到专科医院或烧伤整形科就诊。
3. 电击烧伤:电击烧伤最大的危险是体内烧伤,当发现有人触电时,请立即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先将电源切断,或用绝缘体将电源移开,如干木棒、树枝、扫帚柄等。电源不明时,切记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在浴室或潮湿的地方,救护人要穿绝缘胶鞋戴胶皮手套或站在干燥木板上以保护自身安全。如伤员无心跳、呼吸,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并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不要轻易放弃,一直坚持到医生护士到来为止。局部烧伤病人应马上降温,然后就地取材进行创面的简易包扎,再送医院救治。
4. 滚油烫伤:被热油烫到时应立即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擦去溅到的油,再用干净毛巾沾冷水湿敷烫伤处,当然,前提是患处没有破损。去除高温的油用冷水敷,这样做的目的是起降温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尽量减轻烫伤的深度。烫伤程度浅,一般不会留有疤痕。但在创面愈合干燥后会有色素沉着,只是这些色素沉着完全消退得需要一定的时间,短则数天,长则一个月左右。在伤口愈合前最好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尽量不吃姜和酱油。
5. 化学品灼伤: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玷污的衣裤、鞋袜等。被浓硫酸和生石灰烧伤不能马上用水冲,而是先用干净的布条擦干,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被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6. 电熨斗烫伤:首先要立即断电,然后用冷水冲或浸泡,又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烫伤处,而不是涂抹药物或者菜油、豆油,抹豆油和菜油都是民间的偏方,建议不要用。大面积烫伤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
7. 喝水烫伤:喝开水烫伤,患者剧烈咳嗽,会出现声嘶;同时伴有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属于轻度损伤。若发生咽喉烧烫伤:一是可以马上慢慢吞咽凉开水,减轻疼痛,不要吃硬的或热的食物,而流质食物为主;二是可用中药大青叶、荆芥、薄荷、黄连桔梗、甘草各10克,煎水,频频吞咽。三是避免刺激,忌吃辛辣的食物。对咽喉水肿严重,已明显影响呼吸者,应立即送

‘贰’ 烫伤后怎么预防留疤

烫伤后预防留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早期预防

    • 烫伤后瘢痕预防越早越好,因为瘢痕增生期一般在半年之内。
  2. 使用抑制瘢痕药物

    • 创面愈合后,应立即开始使用硅酮类药物、喷雾剂或肝素钠软膏等外用药物来抑制瘢痕形成。
  3. 压迫治疗

    • 配合弹力绷带和弹力手套进行压迫治疗,坚持3个月以上才能看到一定效果。
  4. 考虑烫伤程度和体质

    • 瘢痕的轻重与烫伤程度有很大关系,深度烫伤留下瘢痕的可能性较大。
    • 个人体质也会影响瘢痕的愈合,因此预防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5. 及时治疗功能影响明显的瘢痕

    • 如果瘢痕对外观和功能有明显影响,应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瘢痕组织软化或稳定后再治疗。

综上所述,烫伤后预防留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早期、持续的治疗,并考虑个体差异和烫伤程度。

‘叁’ 一个专业的急救包里都有些啥

镇定急救(基础款)包含大创伤止血、小创伤包扎、辅助材料三个模块
镇定急救(加强款)包含大创伤止血、小创伤包扎、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烫伤处理、扭伤消肿、辅助材料七个模块。
一、烫伤后怎么处理
1戴上检查手套
2清水冲洗烫伤部位
3用碘伏消毒液消毒伤口
4使用医用棉片覆盖伤口,严重烫伤请及时去往医院就医

二、小创伤后怎么处理
1戴上检查手套
2清水冲洗伤口周围
3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
4小伤口用创可贴/伤口较大用含敷料芯的弹性绷带进一步完成包扎

三、大创伤后怎么处理
1戴上检查手套
2医用棉片按压伤口止血
3弹性绷带包扎伤口
4医用棉片垫于伤口上方,拿出止血带(卡扣式)
5将止血带(卡扣式)扎于医用棉片上方扣紧止血(止血带位于近心端&上臂中上1/3处)
6拉紧止血带(卡扣式),直到伤口不再出血
7急救绷带(三角形)悬吊固定受伤肢体

四、扭伤后怎么处理
1戴上检查手套
2将冰袋中的液体袋挤破
3将冰袋敷于肿痛处
4使用弹性绷带(自粘型)包扎患处

五、骨折后怎么处理
1软式夹板塑性,固定前臂骨折部位
2弹性绷带包扎固定
3急救绷带(三角形)悬吊受伤部位
4使受伤肢体悬吊于胸前

六、心肺复苏怎么操作
1戴上检查手套
2将患者平躺,大声呼叫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3判断患者无意识,呼叫救援:“帮我拨打120”
4胸外心脏按压:双手十指交错,掌根按于胸骨处,上臂挺直,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5压,压下后迅速抬起
6开放气道:左手按住额头往下压,右手托住下巴向上抬,打开气道
7清理口腔异物:检查口腔内部异物,用手指清理并用清洁湿巾擦拭
8将医用隔离面罩置于患者口面部。阀门横向嵌入口中
9人工呼吸:左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呼吸,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将气体快速吹入体内,并观察患者胸廓有伏起,直至患者恢复生命体征,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