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国民党的军事将领都戴一对白手套
1. 白手套作为身份的象征,与士兵区别开来,凸显出指挥官的尊贵地位。
2. 在战斗中,白手套的显眼特性能够帮助指挥官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被士兵们迅速识别。
3. 炮弹声可能掩盖指令声,硝烟可能阻挠视野,但长官那雪白的手套能够成为战场上的一个清晰信号,指挥士兵进行反攻、防守等行动。
4. 只有军官才有资格佩戴白手套,这象征着他们高于士兵的地位,他们是营、团、师等单位的领导者。
5. 在二战期间,日军曾使用化学武器。白手套也具有防化防毒的功能,因此在物资短缺的战争时期,只有军官才有配备白手套的资格。
B. 空军穿什么衣服
目前空军军服为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换发新式服装,称为“07式军服”。军服是根据保持97式军服优点的基础上设定的军服,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品种设计更加完善配套,整体设计风格典雅质朴,款式造型更具时代特色,颜色更加协调庄重。
07式军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由原来的藏青色调整为深藏青色,本白色调整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空军军服颜色在现行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
07式军服还首次将女军人大檐帽改为卷檐帽;军官冬常服由关领式改为开领式,夏常服改为束腰式结构,春秋常服改为猎装式设计;海军常服采用世界海军主流设计样式,军衔级别在袖口上表示。
(2)国民党军人为什么戴白色手套扩展阅读
军服分类
1.礼服系列。威武庄重,适合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分军官礼服和“两团一队”礼服两类。军官礼服,包括礼服大檐帽、礼服、礼服衬衣、
礼服皮鞋和配套标志服饰。“两团一队”礼服,即仪仗队、军乐团礼宾服和文工团演出服,包括大檐帽、夏礼服、冬礼服、礼服大衣、礼服皮鞋(靴)和配套标志服饰。
2.常服系列。美观大方,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分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三类。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春秋服、衬衣、袜子、皮鞋和配套标志服饰。夏常服,包括夏常服帽 、长(短)袖夏常服、夏裤(裙)和配套标志服饰。冬常服,包括冬帽、冬常服、毛衣裤、内衣裤、常服大衣、常服手套和配套标志服饰。
3.作训服系列。防护功能强,结实耐穿,适合部队作战训练和工作执勤穿着。包括作训帽、夏作训服、冬作训服、作训大衣、作战靴和配套标志服饰。
4.标志服饰系列。标识鲜明,与军服搭配使用。包括帽徽、领花、军衔标志、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绶带,以及领带、领带夹、外腰带、内腰带等。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2007式军服
C. 为什么以前的大官都戴手套
有吗,你指的是不是国民党时代啊,那大多是军官,部队正装都有配手套的。
D. 为什么国民党的军事将领都戴一对白手套
白手套是身份的象征,区别于士兵,凸显出指挥官至高无上的地位
同时,在战斗中,白手套起到显眼,醒目的作用,在炮火纷飞的战场,炮弹声掩盖了指令声,烽火硝烟阻碍了视野,唯有长官那雪白无比的白手套,指挥着士兵一齐进行反攻,或防守,或其他指令
楼主你应该也看到了,只有军官才有资格佩戴这个白手套
所以,他一定代表了军官在部队里的地位,是高于士兵的,是一个营,一个团,乃至一个师的领袖
其次,白手套还有着防化防毒的作用
在二战期间,鬼子曾经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你试想一下,若你自己不做好防备措施,直接投掷毒瓶,自己不也遭殃吗?但是战争时期毕竟物资短缺,所以只有军官有佩戴也是应该的。
E. 中国人民解放军肩章样式换过几次
红领巾和红袖章:告别旧时代
人民军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官兵每人系一条红领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义中,起义队伍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
红领巾、红袖章,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
灰布装和八角帽:红军的象征
红军初期的服装主要靠自制或从敌人手中缴获而解决,有什么穿什么,没有统一的样式。红军制作军服的材料来源,一是从城里买来一部分;二是把打土豪没收来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装。
红四军在1929年3月攻下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后,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2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毛泽东说,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以后,各根据地红军的服装据此逐渐统一,颜色多为灰色。
“八路”“新四军”:臂章标明身份
上衣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标志性服装。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统一服装样式
1948年12月,军委后勤部召开全军后勤会议,将军服颜色确定为黄绿,材料为棉平布;标志符号由臂章改为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黑字白底红边的布胸章;帽子改为圆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这是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连衣裙、列宁装:女军服引领潮流
从1950年5月1日开始,全军正式着穿50式军服。
其中,女军人的夏服和冬服可圈可点——连衣裙,立翻领,套头式,长袖,中腰有布制腰带,裙子下摆长及膝盖以下;列宁服,小翻领,双排十粒扣,紧袖口,西式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成为了我国女性最流行的服装样式。
将星闪耀:迈向正规化
与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紧紧相连的是55式军服,璀璨的元帅肩章和将星则是55式军服的象征。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朱德等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粟裕等10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1955年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实行了军衔制,还实行了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三片红”:街上流行绿军装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65式军服被人们称为“三片红”。
那是一个街上流行绿军装的年代,解放帽和军用挎包成了年轻人的时尚。
西服领:开放意识的初现
87式军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领,穿衬衣系领带。封闭了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它的背后是国家和军队全新的开放意识。
在07式军服中,男军官的冬常服也打开了领口。
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礼宾服
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并举行新式服装发放仪式。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胥金章、王东明、白瑞雪)“丰富多样、寓意深刻的各类标志服饰是07式军服的一大亮点。”负责07式军服标志服饰设计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新和3日介绍说,佩戴标志服饰几乎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通行做法,主要作用在于体现军人荣誉、增强识别功能、强化军服美感。
“胸部以上是人的视觉重点,标志服饰主要佩戴在这一区域。”徐新和说,“搭配合理的标志服饰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拉大视觉的纵深,使着装者显得厚重、威武。”
07式军服共有18类标志服饰,主要有帽徽、领花、军衔标志、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以及外、内腰带等品种。
级别资历章标明级别和服役年限
徐新和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在军服上佩戴勋表,显示军人的功、勋情况和服役受训经历、资历。07式军服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实现了勋表的部分功能。
级别资历章由大小相同的级别略章和军龄略章组成,面料为人造丝带。级别略章的底色,排、连级为草绿色,营级为蓝色,团级为紫色,师级为红色,军级为土黄色,大区级为橘黄色,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为柠檬黄色。排级到大区级,正职略章缀2枚、副职缀1枚五星星徽;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均缀1枚由五星和圆形橄榄枝构成的星徽。军级以上星徽为亮金色,军级以下为银白色。
军龄略章有10年、5年、4年、3年、2年和1年六种,用不同的条杠和颜色区分。简单地说,略章上有几条杠就代表几年军龄。此外还有银灰色的补充略章,用于填补空缺。
佩戴时,略章像滑块一样放进一个不锈钢“滑道”,3个略章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衔接。排、连级戴1排,营级为2排,以此类推,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为7排。
徐新和解释说,我军目前的军衔体制为一衔对多级,比如中校可以是正团、副团,也有可能是正营,级别略章主要区分的是级别,并不涉及职务。
帽徽、领花三军统一
徐新和介绍说,07式军服没有延续军种帽徽、领花的设置,一是为避免军种帽徽、领花与军种颜色重复表示;二是每一军种只是军队整体的一部分,一致起来更能代表军队特征;三是符合减少供应品种、提高质量的目标。
07式军服帽徽分为金属帽徽、贝雷帽帽徽、作训服帽徽3种;帽徽为桃形,图案为松枝叶、天安门、齿轮、麦穗环绕“八一”军徽。贝雷帽帽徽军徽背景按陆、海、空分别衬松枝绿、深藏青、深蓝灰底色。作训帽帽徽绣片颜色,陆军为灰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为蓝灰色,帽徽图案为黄色。
领花分松枝叶和橄榄枝两种。军官、士兵的松枝叶领花图案为松枝叶和五星,专业技术干部和文职干部的为松枝叶和原子符号。军官、士兵的橄榄枝领花图案为橄榄枝和五星,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的为橄榄枝和原子符号。
空军军官长袖夏常服
肩章军衔文职干部、生长干部学员、士官表达方式有所调整
徐新和介绍说,07式军服军官、士兵肩章军衔表达方式和星徽样式与87式军服相同。文职干部军衔符号改为宝象花,三级以上加松枝叶,四级以下加飘带。生长干部学员改为肩章中间纵向加1条横线。士官军衔与现行表达方式相同,但军衔中星徽的橄榄枝不再随士官等级变化而变形。星徽、符号、纵线、折杠均为金黄色。
空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海军军衔袖章以饰带区分等级
海军深藏青色常服军衔等级在袖口表示,军衔袖章左右对称。文职干部军衔袖章军衔符号与其肩章军衔一致。军官军衔袖章由装饰带和将、校、尉星徽组成。装饰带长250毫米,分33毫米、17毫米和12毫米3种宽度;最粗的代表将官,其次为校官,最细的为尉官。
表示军衔时,相应星徽与装饰带组合区分军衔——1枚尉官星徽加1条尉官装饰带为少尉,2条为中尉,3条为上尉;1枚校官星徽加1条校官装饰带为少校,2条为中校,3条为上校,4条为大校;1枚将官星徽加1条将官装饰带和1条校官装饰带为少将,加2条校官装饰带为中将,加3条校官装饰带为上将;生长干部学员为1条尉官装饰带,不带星徽。
军衔袖章均为金黄色,文职干部用黑线缀订,装饰带用金黄色线缀订。
林地迷彩服
肩章底板颜色与常服颜色相同
07式军服陆军肩章底板颜色为松枝绿,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蓝灰色。徐新和介绍说,这种设计主要是为增加军服整体的协调美,同时更加突出军衔等级。
陆军军官长袖夏常服
胸标区分军委总部和海、陆、空、二炮
徐新和介绍,在三军军服颜色区分更加明显的情况下,设置胸标主要是为了识别和装饰。军委总部由各军种人员组成,着各军种服装,设置胸标以与军种区分;二炮着陆军军服,设置胸标以与陆军相区别。
胸标分金属和软胸标2种,样式、颜色一致。
女士兵夏常服
军委总部胸标背景为长城城墙、烽火台盾牌变形和橄榄枝。长城城墙为松枝绿;盾牌由天蓝色、红色和海蓝色传统三军军种颜色排列组成。背景上加金黄色五星和2把交叉的指挥刀。
陆军胸标背景与军委总部一致,但盾牌内填传统红色。背景上加银色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枪。
海军胸标为银色铁锚、五星和海浪变形组成,海浪变形波纹间填海蓝色。
空军胸标为蓝色盾牌加银色飞翼、五星组成,盾牌上有3道白色飞机喷气尾迹图案。
二炮胸标背景与陆军一致,背景上加银色导弹和五星。
陆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姓名牌由中文姓名和汉语拼音组成
姓名牌样式为长方形,深藏青底色,银色字体。中文姓名为楷体,每字下标注相应的汉语拼音,材料为锌合金。
女军官春秋常服
单位臂章分35种
07式军服臂章包括国旗、军旗标识和单位臂章三种。国旗、军旗标识为长方形,缀订在礼服左臂上;国旗标识由驻外武官使用。
所有单位臂章尺寸一致,均为盾牌形。臂章顶部为单位全称,下部为橄榄枝环绕不同图案,分为35种——
军委总部为军旗和2把交叉的指挥刀,国防部为国旗和2把交叉的指挥刀,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为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枪;
海军为五星和海军军种符号,空军为五星和空军军种符号,二炮为五星和导弹;
女士兵春秋常服
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和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为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枪;
驻港澳部队陆、海、空军分别为五星、2支交叉的步枪和特别行政区区徽,五星、海军军种符号和特别行政区区徽,五星、空军军种符号和特别行政区区徽;
文工团为里拉,军乐团为高音谱号,仪仗队分别为海、陆、空军军种符号。
女军官夏常服
腰带颜色为黑色和白色
07式军服腰带分为内腰带和外腰带。
徐新和说,我军军服以前的外腰带就是大家熟悉的武装带,最初作用是固定军服外的挂件,比如水壶、背包等。随着携行装具的发展,外腰带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弱,现在主要在队列、活动、执勤时使用。07式军服外腰带钎头为银白色锌合金,方形扣合结构,蚀刻“八一”五星和“PLA”图案。带体为黑色牛皮革和白色牛皮革两种。
内腰带钎头为金黄色锌合金,方形嵌合结构,浮雕“八一”五星和“PLA”图案。陆、空军官带体为黑色牛皮革,士兵为黑色聚氨酯合成革;海军为白色聚氨酯合成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装亮相
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家解读07式军服的新特点 “与以往各个时期我军的军服相比,新军服在系列、颜色、样式、用料、服饰、号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杨廷欣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07式军服进行了全面介绍。
杨廷欣说,新军服有六大特点。
一是系列更加完整、配套。杨廷欣介绍,97式军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够配套。如,过去礼服只限于驻外武官和驻港澳部队,也没有制式内衣、作战靴等装备。这次换装首次为全军军官配发礼服,为士兵配发作训大衣,并增配了与礼服、常服配套的内穿衬衣。此外,军官还增发了内衣裤、袜子、常服手套等品种。
“新军服全部配发部队后,官兵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都是制式服装,不能再穿着自购服装了。”杨廷欣说。
F. 为什么军人都要带白手套呢
看过《亮剑》的人会发现,里面的楚云飞经常穿着军装戴着白手套,而在现实战争期间也是一样,那我们就会想,打仗时候肯定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没有一个干净地方,手套也不保暖,才戴上没一会就弄脏了多尴尬!那为什么国民党的将领们都喜欢戴白手套呢?
原来戴白手套这个习俗是西方的传统,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话说在北洋时期,中国的军队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军事思想,大部分国民党士兵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而当时在黄埔军校有很多的的外教,带来了很多西方的习俗,所以当时教育出来的年轻军队西化现象严重。
欧洲的宗教从中世纪开始,就在各种活动中频繁使用手套,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潇洒闲暇;把手套扔在对方面前,表示挑战决斗;被挑战的骑士拾起手套,宣示应战。有大主教曾表明:“白色像征主持仪式者的双手必须保持清白洁净。所以手套必须是白色”
后来则演变为从法律宗教到爱情婚姻以及决斗都用到白手套,时间久了,后世军官们也戴白手套,白手套慢慢变成了军人标榜尚武圣战的装饰,也跟着流传到了中国。
其实白手套的作用很多,不仅仅只有象征作用,白手套在海军那里还可以用来考察勤务,军官上军舰的时候为了检查内务,就带着白手套这里摸摸,那里蹭蹭,在船上转一圈后,如果白手套还是干净的那就合格;要是白手套脏了,那这条船上的海军士兵就要挨骂了。
G. “白手套”是什么意思
15年前的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召开了首届董监事第一次联席会议,次年初正式挂牌运作。从此,这个在岛内被称为“白手套”的官方授权的民间中介机构,走上了两岸关系的政治舞台。然而,这副本应大展身手、服务两岸人民的“白手套”,却因为台湾方面背后之手的翻云覆雨,丧失信誉,最终陷入被架空的尴尬境地。
政治上所谓的“白手套”:
简单说来,就是充当“黑钱”漂白的中间人,或是实际从事“非法”事务的“合法”外衣。 从手套一词不难了解,真正做事的“手”是隐藏在“手套”之中。
如果“手”很肮脏,没法见人,那么就戴上一个“白”的手套,别人就无法察觉手很脏,反而还可能觉得“手”被保护的很好,应该很干净。 所以,从事某些见不得人的事,通常必须寻找“合法”、“合理”的理由来加以掩饰,而从事这种掩饰工作的个人、单位、组织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