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棒球的投球手有什么保护措施投球手好像连头盔都不戴,那万一被击球手打出来的球击中不是很危险吗
投手确实一直都面临这种危险。
但是美国日本职业比赛中也是很少有人保护自己。
佩戴过多的护具有可能会影响投手实力发挥
不过国外有卖一种透明的脸罩。
还有mlb的一位投手上场都会带特质的保护帽。是纽约大都会队的
在购物网站搜“棒球盔”。应该会有一种里面带硬塑料的棒球帽。
投手确实是比较危险的位置。但是相比较其实捕手虽然被护具保护着
。但被球闷的几率会更高。想想这个。应该可以给自己一些勇气吧
不过还是放下心理负担。打球肯定都会被打的。不管是哪个位置。
⑵ 棒球手套正确戴法,最好详细说明一下
带手套之前,先确认惯用哪手
一般右手写字,就是右手扔球,所以就是左手带手套。
⑶ 棒球投手投球的出手点的训练方法
投手出手点分上中下三种,一般都是正手投球或者四分之三出手。基本上,固定投球姿势和出手点的训练就是甩毛巾。
具体方法就是拿一个长一点的毛巾一端打结,用投球握法握住打的结,之后让队友蹲跪在你前方,将棒球手套举至你的出手点处(一般要稍远些),你用投球姿势将毛巾甩至队友的手套处。若单独训练,可以随意将任何物体固定出手点处(一般我会找和出手点等高的铁杆比如阳台扶手),尝试用毛巾抽到。
图例
一
图片出处转自Google图片,如侵删。
⑷ 棒球投手怎样做得更好
投球技巧:
1、保持出球时的身体平衡:
在人类的任何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有效的投球技术则尤有生物力学上的重要性,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中,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平衡是控制体力的中心。
正面投球和侧面投球在轴心脚前掌落在投球板前时,身体的运动实际上是一样的,提腿的力量会在头部置于腹部钮扣(体力的中心)前而被上身和轴心脚所吸收,双手应放在身体中部,与下巴和腹部钮扣成一直线,提腿的膝部;臀部和双肩的角度和转动每次都必须一致,正如提腿的高度每次都必一致一样,脚部则应放在提腿的膝部下面。
如果身体重心在提腿达到最高点时,固定在轴心脚的前掌,那么身体的平衡是可以做到的。在正面投球,投手之所以后撤一步,其唯一理由是便于把轴心脚放投手板之上,在投手板后面作多余的动作只会有碍平衡。
在提腿提到最高点时,任何动作都有短斩的停顿,这时,投手具有最大的潜在力量,以便在伸踏脚向本垒板伸踏时变成投球动力。
2、投球的开始:
a、投球动作从伸踏脚后撤一步开始;
b、便于轴心脚放在投球板前;
c、当提腿到达最高点,双肩又靠近体前时,身体一定要取得平衡。
投手在提腿提到最高点,双肩靠近体前时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后脚(轴心脚)膝微屈,以保持稳定,此时投手绝不可挺立不住而垮下来,在后脚膝保持弯曲来保持身体向本垒板下俯动作的稳定同时,他的提腿膝部应在向本垒板移动前向下移动,双手靠拢直至身体开始向投球方向下俯。
3、身体重心的转移:
当从投球土墩上向下传球时,身体向本垒板移动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方向,就是投手从轴心脚前掌触板到伸踏脚前掌落地过程身体重心的位置。如果动作是从平衡开始,那么,双脚把身体重心从后移前时(由于力学使用)应该还是平衡的。按技术效应,这种转移在伸踏过程中仍然是平衡重心的转移,而且只能通过轴心脚前掌触板到伸踏脚前掌落地来完成。
投手投球是由双脚到指尖的过程,投球是带有旋转成分的方向性技术。良好的指向能增大身体重心从轴心脚转移到身踏脚落地并以投球土墩下移到土墩陡坡而产生的力学动量。
二、打击基本技术
从连续动作中可看到打击的过程中,视线始终没离开球,保持了眼睛的高度。跨步很适中,从跨步到扭腰,重心非常稳定。跨步不要太小,因为这样重心不会稳,当然也不能太大,因为跨步太大会让重心的高度一下子改变,挥棒的准度会降低。应该是在挥动球棒的瞬间很自然的将脚直接跨出,不要刻意去注意跨步的大小。
挥棒是一个很复杂的动作,用到身体很多的肌肉群,所以要能把棒子挥快,当然肌力的好坏是很重要,有好的肌力才有力量把棒子挥得快,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应该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挥棒动作,是不是力求简洁,有没有把多余的动作尽量改掉。接下来要注意自己的挥棒路径,是不是在收棒准备要出手的时候作的得体,让自己在出棒的瞬间能够直接将棒投往球挥去,而没有任何累赘的路径。我想,挥棒动作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了,力求简洁,让自己能够顺畅的加快动作,力量自然就会出来了。
当然,除了这些要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训练自己训练到挥棒的瞬间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一起爆发,这唯有透过大量的挥棒才能够达成。练习的时候,自己要在心里面假想着投手的球飞过来,然后自己的以最快的速度去挥动棒子,但是不要出力,挥棒快有一个很重要的要领是要求快而不是用力,然后当自己很准确的命中了球,就赶快用全身的力量把球打远,说真的,这样讲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需要一段时间练习!
球棒的选择:
棒球的球棒有木质和金属两种。木质棒,球感较好,不震手,弹性稍比金属差,比金属棒易断,职业球员较喜欢用;金属棒较经济实用,弹性好,比木质棒的球感差,震不易断,响声较大,业余球员常用金属棒。目前日本的大学棒球选手也趋向于使用木棒,目的是为入选职业棒球队做好准备。
持棒位置(右打者):
较理想的持棒位置是:右手握棒处在好球区的上部,大约与肩同高,并离右肩10厘米左右。
击球点:
在棒速最快,手臂伸直的瞬间击中球,这是最理想的击球点,即击球点于肚脐的连线垂直髋部。击中球时,两手腕应有拧湿毛巾的感觉。击球点最好在本垒板前,但内角高球只有一个击球点,即必须在本垒板前,否则棒头将击不到球。
三、接球的基本方法
接球和传球是防守技术的统一体,两者不能分开。没有传球,就谈不上接球、没有接球,也谈不上传球,接球是为了传球;有传球,必有接球者。因此,接球是防守队员处理基础和传出的球、阻止击跑员上垒、进垒或进分,以及进行局部或全场战术配合必不可少的技术。
手套接球部位和正确使用:
a、接球部位应在虎口和掌心之间,是手套的最深处;
b、用掌跟接,球易弹出、用虎口接,向后缓冲突然、部安全、皮条易打断;夹不紧,球易掉;
c、手套掌心和手臂基本成直线;手套的正面和来球应垂直。无论来球方向如何,均用手套的掌心对着球;
d、接球时,务必做到球在手套之上,否则易掉球;
e、接球好的人有响声,主要是缓冲好和空气压力起作用;
f、戴手套不宜过深或太浅。过深则不灵活,太浅则易被球打掉;
g、戴手套是可将食指放在手套背后。接手和游击手用此方法较常见,主要是接球多,食指放在手套背后,以防伤痛;
h、尽量用双手接球。
四、如何扑垒?(作者:yakyu,来源:野球研究所)
扑垒基本上是先垫步一步,然后整个人就往前扑(头在前面),接着在着地时,以胸部及腹部平均的在地面滑动,然后双手延伸去触摸垒包。所以最理想的垫步应该是在你的身长加上手的长度再多一点点的地方进行,扑下去之后刚好在摸到垒包的时候停止,这样就不会因为撞击垒包而受伤。
还有,扑垒要尽量不去碰撞对方的野手,能从他们身后绕过应该是最好的角度。另外一个重点则是任何的滑垒都不能犹豫,否则很容易因为犹豫而延缓动作,造成太慢进行,通常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为延缓而在距离不够的时候滑垒进而造成受伤。
要做到毫不犹豫的滑垒,平常的熟练非常重要,而且不只是单独对动作的练习重要,状况的演练也是必须的,否则一到比赛,平常明明可以做出来的动作也常常会做不出来。
棒球图解没有这要靠你多多练习 多看些网上视频 慢慢来吧 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好的
⑸ 棒球运动中,投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
棒球手套的长度大概是从11英寸到13吋之间,以一般守备需求来说,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垒手、游击手)会偏好使用较小的手套,大约是11~11.75英吋;三垒和投手可能会面对许多快速的强袭球,因此会选择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约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则需要较长的手套以因应守备范围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选最大的尺寸,大约是12.5~13英吋。
4、外野手手套
由于外野防区极大,主要是接高飞球,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都会做成有洞口的(球档),不会做密封(球档)不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⑹ 棒球的接球手手套和投球手手套哪里不一样
投手手套当然可以接球~
棒球手套一般根据守备位置分为捕手手套,一垒手套,外野手套,投手手套,内野手套(二三垒,游击)
捕手手套厚,是连指的而且球裆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正面接投手来球,一垒手套介于捕手手套和内野手套之间,也是连指的不过轻薄些很适合正面接内野手的传球和弹地球,外野手套比内野手套大,这两种手套的特点都是和这两个位置的守备有关
投手手套和内野手套区别不大,主要在球裆,投手手套一般是整块皮遮挡着球裆,这样可以防止打着从球裆看到投手的握球方式以便判断来球,现在很多这种球裆的手套既可以用于投手,也能用于内野
⑺ 棒球投手的手套有什么作用
现代棒球手套
接球手套
接球手套是最常见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场员使用。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过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过15.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其主要功能有:1.缓冲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棒球手套在场上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形状。其棒球手套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为特殊。其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点为: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为了缓冲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里面的海绵内衬也相对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击球手套
击球手套是专供击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脱手。2.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击球手套这一伟大发明在棒球运动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垒手手套
由于一垒关系到出局的次数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还是人先到, 因此一垒手手套都会做得长且大,有一点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为够大才 能把传不好的球接的好一点,够长就会比较先接到球,而且会给一种错觉 好像球先进去了。一垒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掌面上部宽不得超过20.3厘米;虎口上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8.9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2.7厘米。虎口处可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
二垒手手套
二垒手由于打来的球都比较软弱(因右打者多),还有需要搭配演出双杀 ,因此接球的口袋都会比较浅,有一点像缩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 后可以较快把球拿出来再传给一垒。
三垒手手套
多会做成十字型的,口袋会比较深,因为打向叁垒的球都相当的强劲,做 深一点可以稳当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游击手手套
性质正好介于二垒跟三垒之间,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两者之间,是为‘工 ’字型的为多。
外野手手套
由于外野防区极大,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一般都会做成双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分指手套
连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垒手使用。但任何队员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条、缝线和指蹼都必须是同一种颜色,而且不得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与手套颜色不一样的附饰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