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使用强酸强碱时应戴上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糖果屋童装怎么代理 2025-09-22 02:53:36
不要袖子的长裙子叫什么 2025-09-22 02:53:35

使用强酸强碱时应戴上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4-20 22:11:59

A. 进行具有腐蚀性药品操作时,应该戴什么手套

那你操作时要戴防化手套了。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知道你防护的是哪一种腐蚀性药品。你对应一下我下面列出的材质,看选择哪种材质的防化手套。
材质一:丁腈。它对化学物质的油、脂类,石油化工产品及润滑剂和各种溶剂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但在有些溶剂中会发生溶胀而影响其物理性能,降低防护功能。
材质二:天然乳胶。一般而言,天然乳胶对于水溶液,如酸、碱水溶液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其优点是舒适,弹性好,使用灵活。
材质三:氯丁橡胶。与天然橡胶的舒适度相差无几。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润滑剂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可以抗臭氧和紫外线,另外还具有很强的抗老化性能。
材质四:丁基合成橡胶。对有机化合物和强酸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生产加工困难,对油、脂几乎不具防护作用,但对气体具有特别好的防护性能。
材质五:氟橡胶。氟化的聚合物,基底类似于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类,其表面活化能低,所以液滴不会停留在表面,可防止化学渗透,对于含氯溶剂及芳香族烃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材质六:聚氯乙烯。对大量水溶性化学物质,如酸、碱等具有防护作用,但不能防护溶剂等有机物质,因为许多溶剂会使其中的增塑剂溶出,不仅会造成污染,还会大大降低手套的屏障功能。
材质七:聚乙烯醇。对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是易溶于水,遇水后会降低其功效,而且材质较硬,加工不方便。
材质八:氯磺化聚乙烯。对大多数化学物质都具有防护性能,可以防护碱类、油类、燃料和许多溶剂,并且具有很好的抗高温和低温性能,耐磨,抗弯等。

B. 使用配制强酸强碱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应急措施有哪些

配置强酸强碱的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带防酸碱手套、眼镜、防护服、水以及防护药品等。

C. 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应穿戴什么特性的个人防护用

电工: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绝缘服,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板,安全带。
叉车工、挂钩工、行车工:防毒面具、消防用具、防护衣帽、手套、鞋袜、油膏、口罩、眼镜、安全带、安全绳。

D. 在使用强酸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化学工业中将硫酸、盐酸和硝酸称为三强酸。小型制氧机进行碱液利用率测定时,需要使用硫酸或盐酸。在进行冷却器管束除水垢时,通常使用稀盐酸。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触及皮肤会造成严重灼伤,难以治愈,而且还能引起腐蚀性中毒。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使用强酸时应穿耐酸防护衣,戴橡皮手套。 2)量取强酸时要用量筒 ,绝对不要用吸液管。 3)稀释酸时,一定要把浓酸慢慢地沿器壁倒入水中,并且边倒边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在敞口容器的浓酸里。否则会引起水局部剧烈沸腾,浓酸飞溅,造成灼伤事故。一旦发生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稀碳酸钠(纯碱)溶液冲洗。 4)强酸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盛酸的瓶子应该密封,并要加以保护,以防破裂。盛酸的瓶子不得受热或日光晒,更不允许接触可燃物。 5)发生强酸腐蚀性中毒的症状是唇、口灼伤,喉和胃灼痛,还会发生呕吐或窒息。此时应用小苏打、苦土、石灰水或肥皂水作为解毒剂。强酸泄露急救人员

E. 操作盐酸硫酸用什么手套

操作盐酸硫酸用乳胶或橡胶材质的耐酸碱手套。

如果是乳胶或橡胶材质的耐酸碱手套,在浓度为68%硫酸或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应出现渗透现象。如果是塑料材质的耐酸碱手套,在浓度为40%硫酸或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应出现渗透现象。

相关信息:

1、橡胶耐酸碱手套,市面上分为分指和连指式两种类型。乳胶工业手套,适用于接触低浓度酸碱溶液、一般化学药品、有毒化工原料、污染物和一般工业操作时戴用,可以有效防止职业性皮肤病。

2、使用注意事项,橡胶耐酸碱手套一般可接触40%以下的酸碱液,在短时间接触40%以上浓度的酸碱液时,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缩短手套的使用寿命。

3、乳胶工业手套只适用于弱酸,浓度不高的硫酸、盐酸和各种盐类,不得接触硝酸等强氧化酸。一般乳胶工作手套,农业手套只适用于接触一般污染物,不能用接触酸碱作业。

4、使用时应防止与汽油、机油、润滑油、各种有机溶剂接触,防止锋利的金属刺割及与高温接触,使用后应将表面酸碱液体或污物用清水冲洗、晾干,不得曝晒及烘烤。长期不用可撒涂少量滑石粉,以免发生粘连。

F. 使用酸碱盐的注意事项

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防中毒、外伤急救、正确实验操作和安全守则等四个方面。
(一)防止化学毒品中毒的教育
实验室用的化学药品大多是有毒的,这些毒品进入人体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疾病现象,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中毒。进行防毒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化学药品中毒途径和急救措施。化学药品中毒一般有三种途径:通过呼吸道中毒、通过消化道中毒和触及皮肤和五官膜使膜受到刺激而中毒。
1、呼吸道中毒
通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粉尘、蒸汽、烟雾,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这种中毒现象比较常规。如吸入溴、甲苯、苯、丙酮的蒸汽和氯气、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容易中毒。呼吸道中毒的,都要立即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供氧、进行人工呼吸和相应的措施。
2、通过消化道中毒
实验室由于操作不规范,手上就污染了化学药品,在吃饭或饮水时进入消化道,引起中毒。这类中毒以粉剂化学药品较为常见。如砷化物、汞和汞盐、铅盐、铜盐、白磷等。要防止这类中毒现象,实验结束时一定要洗干净手,洗干净实验服装。发生这类中毒,一定要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内服肥皂水后用手伸入咽喉部位使其呕吐,或饮蛋清、牛奶洗胃,缓气后,再送医院。
3、通过触及皮肤和五官膜使膜受到刺激而中毒
有些化学药品触及皮肤或蒸汽、烟雾、粉尘,对眼、鼻、喉等器官粘膜刺激作用,如汞、苯胺类、硝基苯等,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中毒。对这类中毒,只要加强预防,一般不会发生大事故。不触及衣服、皮肤和眼睛,用水冲洗干净,保持就医前不干燥。
上述三类中毒,轻者采取一定措施后,经过休息就会好转,如果较重,经过上述急救措施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千万不能大意。
(二)外伤急救
外伤急救主要有割伤急救、烫伤烧伤急救、炸伤急救、触电事故急救等。
1、割伤急救
在组装实验装置时,不小心容易损坏仪器,玻璃断口往往会将手刺破割伤。像这种情况,应先用消毒的镊子将碎玻璃片取出,用3%的双氧水洗后,再涂上红汞水包扎好。
2、烫伤烧伤急救
烫伤是由于高温液体、蒸汽和炽热物体直接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外伤。烧伤一般指火焰和腐蚀性很强的化学药品(如强酸、液溴等)引起的外伤。烫伤和烧伤程度较轻的,一般用药棉湿润95%酒精在伤处轻涂治疗,严重要送医院治疗。
3、炸伤急救
化学实验中可能因压缩气体或盛液体的容器爆炸或某些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各种爆炸可能将人炸伤,特别是玻璃容器中爆炸,碎玻璃片更容易伤人,如伤势重,大量出血,这时要作止血处理,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虚脱昏迷或休克,要采取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4、触电事故急救
遇到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应迅速脱离电源,将电闸拉下,使之断电或戴上胶皮手套穿上胶底鞋,或踏上干木板,绝缘后将触电者从电源上拉下,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后要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在严重情况下,失去知觉几秒后不恢复知觉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切勿耽误,要送医院抢救。
(三)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危险性实验教学时,要强调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这类实验教材上较多,如氢气的制取与性质、氯气的制取、氯化氢的制取、钠与水的反应、使用浓硫酸、浓NaOH溶液的配制等等。对这类实验教学,一定要强调安全,强调操作规范化。不能违反注意事项,盲目操作。
(四)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随着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日益显得重要。实验室中不少事故是由于学生无知、粗心大意、思想麻痹,抱无所谓态度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制定必要的实验安全守则,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学习化学实验,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仪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严格药品用量,做到高高兴兴进实验室,还要平平安安出实验室。
通过教学实验,在中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能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操作规范意识,促进化学教育健康发展。
二、使用

1.从事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及强酸、强碱之试验时,需有助教在场协助。

2.实验时须穿上实验衣及戴上安全眼镜,并严禁抽烟及饮食。

3.操作高浓度、高腐蚀性、毒性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危险化学药品时,必须戴安全眼镜、口罩及手套,并在排烟柜内进行。

4.使用吸管应装上安全吸球,禁止用口吸取溶液。

5.操作高噪音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耳塞。

6.实验时禁止穿拖鞋及凉鞋;搬重物时应穿着防滑安全鞋,并避免只用上半身力量(弯腰),应采用蹲下方式搬取重物。

7.操作高温、高压或有辐射危险之实验时,应使用安全遮板或安全防护罩。

8.使用人需了解灭火器使用方式,并知晓实验室安全设备所在位置。

9.避免单独一人于实验室操作危险之实验。

10.操作危险之实验时,应于门口悬挂警示牌,非工作人员不得任意闯入。

11.电源使用避免过度集中致超过负荷;氧气钢瓶或高压气体钢瓶应远离电源或加热之处所,使直立放置(不可水平放置),并以铁鍊固定之。

12.危险物品应储存于安全容器中;高挥发性、易燃性或有毒性之药品应置于低温、通风良好的地方。

13.所有化学药品必须清楚标示药品名称、浓度、配置日期及保存期限。

14.实验室仪器若需长期运转,则需标示在无人看管时如何关机之详细步骤,以防万一。

15.实验时不穿过紧或过松衣物,不穿戴任何饰物,蓄长发者需将长发上绑。

16.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可能发生之危险,如使用强酸、强碱或强腐蚀性之药品;样品在加热或消化等处理时,均应特别小心。

17.药品稀释时,应将酸、碱缓慢倒入水中并予充分搅拌;药品储存时,需和氧化剂及易挥发之溶剂隔离;过氯酸与有机样品进行消化反应时具爆炸性,处理时需小心;强碱具强腐蚀性,避免与黏膜接触。

18.气态金属及无机化合物均具危险性,处理时应在排烟柜中进行;而一些特殊化学品,如砷、镍、铍、金属碳氧化物等具高毒性,应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处理时亦应在排烟柜中进行。

19.氰化物具剧毒,加酸时会产生氰化氢气体,应防止吸入;汞是挥发性金属,即使打破一支温度计,皆可能造成室内汞含量超过其最大容许值,故使用时应谨慎小心;氢硼化钠具腐蚀性,与水混合产生氢气,具爆炸性,必须小心微量添加。

20.有机药品最好储放在通风良好之处,必要时可冷藏于冰箱内;部分有机药品有剧毒,需依法规规定处理或使用。

21.实验完毕请确实清理工作台面,并将使用之器皿洗净及归回定位。

22.实验后需以肥皂或清洁剂将手彻底洗净。

23.实验仪器若有损坏应负赔偿之责。

实验室意外事件紧急应变措施
1.立即疏散。

2.处理时需穿戴呼吸防护具及防护实验衣。

3.吸收剂使用完毕后,应移置废弃物处理区妥善储存、处理。

4.当身体溅到毒性或腐蚀性之药品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乾净,如情况紧急可立即改用走廊上紧急淋浴装置冲洗。另外可参照有害物质安全资料中所载之相关应变措施。

5.当药品溅到眼睛时,立即以洗眼器充分冲洗,若仍感不适时,即应尽速就医(冲洗眼睛时,冲洗时间需达十五分钟以上,并时时将眼睛上下翻洗)。

6.当身体局部受到烫伤时,可将烫伤处以大量冷清流水冷却,以减轻其疼痛。

7.严重伤患应速送医院,并知会医疗人员所伤的是何种危害。

8.当发现到有气体泄漏时,需马上关掉气体钢瓶源头。

9.破损器皿应集中包装妥当,并在包装外标示[小心玻璃]。

10.当发现火灾,应立即关紧氢气、氧气、乙炔等易爆钢瓶,并切断电源。

11.火灾或爆炸发生时应慎选消防灭火器,若无法控制,则速拨119请消防队前来处理。

12.火灾、爆炸疏散时,则依室内疏散逃生出口路线逃走。

G. 接触硝酸等强腐蚀性化学品时手部防护应采用 什么手套

硝酸手套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H. 化学实验时带什么手套最好要那种防强酸碱的

一般就是耐酸碱手套。也就是橡胶手套
当然也可以使用化学防护手套,防切割手套,一次无菌手套,热防护手套等等。

I. 稀释浓硫酸的时候,需要戴什么手套防止不小心滴到手上

戴能有耐酸手套, 实验过程得穿工作服。

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后,千万别用水洗,因为水稀释浓硫酸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皮肤遭到更加严重灼伤和加快硫酸的氧化反应。
正确的方法是先用抹布轻轻的拭去浓硫酸,切勿用力摩擦,再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之后建议去医院普外科急诊科就诊。
硫酸是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与水混合时,亦会放出大量热能。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故需谨慎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

浓硫酸性质
1、脱水性:
脱水指浓硫酸脱去非游离态水分子或按照水的氢氧原子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氢氧元素的过程。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脱水时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2、强氧化性。

稀硫酸特性:
1、可与多数金属(比铜活泼)和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2、可与所含酸根离子对应酸酸性比硫酸根离子弱的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弱酸;
3、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4、可与氢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
5、加热条件下可催化蛋白质、二糖和多糖的水解;
6、能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1、密度:浓硫酸密度比稀硫酸密度大,两瓶溶液用手掂量掂量,感觉很沉的是浓硫酸;
2、状态:浓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液体,稀硫酸没有黏性,两瓶溶液用手摇动,有黏稠感的是浓硫酸;
3、溶于水放热: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没有放热现象。取少量酸分别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用手摸试管外壁,发烫为浓硫酸;
4、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少量硫酸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字迹变黑的是浓硫酸;
5、吸水性:将蓝色胆矾晶体少量加入盛有少量硫酸的试管中,能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6、强氧化性:取铜片少量加入盛有少量硫酸的试管中,加热能反应,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浓硫酸,稀硫酸不能跟铜反应。

J. 做实验手套如何选

一、麻面手套

在实验室作业,选择麻面手套是很关键的。因为在实验室大多数器皿为玻璃制品,表面光滑,需要小心翼翼地抓握。而麻面手套能够增强器皿与手套间的摩擦力,使得实验员更易抓握器皿,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二、无粉手套

一次性有粉手套中的粉末会使得手部水分降低,导致皮肤干燥,造成刺激。重者会患上接触性皮炎。由于实验员是在空气总进行手套穿脱,粉末会以气溶胶的形式散开,成为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同时,粉末还会延缓手部伤口的愈合。所以在实验室工作要选择无粉手套会更加安全。 三、防化防腐蚀手套

在实验室工作,佩戴的手套需要具有耐酸碱和耐烃类物质的功能,保证手套不被化学物质腐蚀而变大,或者侵入手套内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常用的一次性手套种类有丁腈手套和乳胶手套,从性能而言,丁腈手套优于乳胶手套。因为部分人士对乳胶手套过敏,丁腈手套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采用优质丁腈,不致过敏;同时丁腈手套的防腐蚀性也优于乳胶手套,耐化学品性能强。 同时,丁腈手套会记忆动作取现,根据手部温度变化而变化,即使实验人员长时间佩戴实验,也不会感觉疲劳。

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