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三级防护穿戴: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适用人群:
1、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观察或确诊病例进行样本采集人员。
2、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近距离治疗操作医务人员。
3、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穿法:
三级防护服一般是连体的防护服。
先坐在凳子上,穿上裤子,然后穿上防护靴或防护靴套;站起来,穿上防护服上衣,然后拉上拉链,并合上门襟;如果有面罩或口罩,先戴上面罩或口罩,最后戴上手套;脱防护服时,将穿防护服的顺序倒过来即可。
‘贰’ 医用手套的作用是什么
外科医用手套主要作用就是灭菌: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医用手套使用要求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医用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医用手套;
4、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随即丢弃。
三、医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医用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医用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医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医用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医用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叁’ 密切接触者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哪些防护
转运时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司机应穿工作服,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手套。转运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转运病例时医务人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司机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转运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发热病人需要转运时参照以上要求执行。
转运要求:
转运前要做好人员的组织管理,由社区防控组通知转运人员所在社区组织做好相关人员转运隔离准备。转运过程中要及时掌握转运人员隔离进展,对于因为特殊原因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及时向流调组和病例所在社区反馈,组织做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应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点,不能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同一车辆进行转运。
‘肆’ 分级防护要求
分级防护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防护
适用于3类人群,即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一般呼吸道发热门诊急诊医务人员。
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二级防护
适用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调查的人员;在疫源地区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进入新冠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需要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级防护
适用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要求在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式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伍’ 标准预防一二三级防护包括哪些
1、一级防护标准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分钟。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建议戴手套。
2、二级防护标准
使用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罩/面罩、医用乳胶手套、防护鞋、工作帽。
3、三级防护标准
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5)预计接触疑似病例应佩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一级防护标准着装:标准预防制度: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处理所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剌伤,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
‘陆’ 接触传播的防护办法有 多选题
接触传播的防护办法有:
‘柒’ 三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三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级防护需要做好诊区、病区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捌’ 去做抗疫志愿者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1.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储备。
2.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掌握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法。
‘玖’ 二级防护适用于什么
二级防护适用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二级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二级防护注意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