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棒球运动中,不同守备位置球员所带棒球手套的区别在哪里
棒球手套按防护员的位置可分为五类。(3)一垒手套的特点:扩大的边缘有利于接住其他外野队员的传球;(4、5、6)内场手套的特点:短而浅,容易接住地上的球,快速传球和杀戮;使用C时,球挡可以打开和关闭。失败者和投手通用手套。(7、8、9)外场手套特点:比内手套长、深,容易接住高飞球。(美津浓美国官方网站上的图片根据版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在这里使用。)
⑵ 棒球手套在接球中有哪些作用
1.接球部位应在虎口和掌心之间,是手套的最深处;
2.用掌跟接,球易弹出;用虎口接,向后缓冲突然、不安全、皮条易打断、夹不紧,球易掉。
3.手套掌心和手臂基本成直线;手套的正面和来球应垂直。无论来球方向怎样,均用手套的掌心对着球。
4.接球时,务必做到球在手套之上,否则易掉球。
5.接球好的人有响声,主要是缓冲好和空气压力起作用;
6.戴手套不宜过深或太浅。过深则不灵活,太浅则易被球打掉。
7.戴手套时可将食指放在手套背后。接手和游击手用此方法较常见,主要是接球多,食指放在手套背后,以防伤痛。
8.尽量用双手接球。
⑶ 棒球运动员的大号手套都有什么作用
对于棒球运动员来说,有一只适合自己的棒球手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大大提高你接球的成功率。你能完全区分棒球手套在各种防守位置上的区别吗?投掷手,因为投手在投球前会接住手套里的球,所以手套里接球的口袋会被完全盖住,以免粗心大意。有的人真的能看出来投手想投什么样的球,手套会大一些。除了减少被人看见的机会,还有更好的防守停球的机会。
游击手性质正好在二垒和三垒之间,所以手套的图案也在两者之间,多为“我”字形。外场手因为外场防守面积特别大,手套也做的比较大,一般做成双十字形状,可以轻松接住飞球,不会被手套挡住。越大越容易接球。
⑷ 为什么棒球运动员用手接球时,要戴着厚而软的手套
为了缓冲棒球的冲力,保护球员的手不受伤。运动员在场上接球会遇到各种情况,由于棒球是实心的,被击球员击出之后,球速很快,曾经发生过击出的棒球直接将人击中致死的事件,可见被击出的棒球力量有多大了。
⑸ 棒球知识
起源与发展
棒球(Baseball)是一种以棒打小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
现代棒球活动的起源,传说不一。英国人认为是从流行于加拿大的"绕圈球"演变而来。美国人则认为是由A.道布尔戴于1938年始创于纽约州的库珀斯教。1845年美国的A.J.卡特赖特组织棒球队并制定了最早的规则,规定了至今仍沿用的场地图形和尺寸。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quot;,此后每年一次,延续至今。1910年,美国总统W.H.塔夫脱正式批准棒球为美国的"�?quot;。1978年5月20?在希腊雅典召开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棒球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1873年,棒球从美国传到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棒球运动逐渐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
1938年,在英国伦敦进行首次业余世界锦标赛,此后历届锦标赛多在中南美举行。1969---1973年古巴连获5届冠军。198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业余棒球锦标赛,有欧,亚,中美北美各洲通过预赛产生的10个国家,加上上届冠军古巴和东道主日本,共12个国家参加,古巴队继1976,1978年之后,又蝉联冠军。
棒球运动在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欧洲业余棒球联合会"的成员有意大利等11国。根据该联合会1978年的统计,参加棒球比赛的运动员约5万人,球场326个,并举办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活动.
目前,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国,日本。此外中国台北,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也极为风行。
棒球在中国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为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时(1877-1881)组织"中华棒球队",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1895年在北京汇文书院成立棒球队。1907年,北京汇文书院对通州协和书院进行比赛。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棒球比赛。1913年开始由中,日,菲3国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历届都有棒球比赛,中国曾多次派代表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全国运动会也有棒球比赛,参加者多为学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陕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曾开展棒球运动。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中有棒球比赛的项目。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23个省,市队参加,北京队获得冠军。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棒球比赛分别在旅大和北京举行预赛和决赛,第一名为天津队。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有14个省, 市队参加棒罩闭球比赛,冠军为北京队。1975年9月日本爱知大学棒球队来中国访问比赛,中国开始了棒球的国际交往。1976年8月,日本法政大学棒球队来访。1979年中国棒垒球协会成立,各省, 市也陆续成立分会。1980年1月美国业余棒球协会派全美奥运会棒球代表队总教练B.阿斯博士来中国讲学.
1. 棒球比赛
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两队轮流攻守。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依次踏过1,2,3垒并安全回到本垒者得一分。守队截接攻队击出之球后可以持续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以"封杀"跑垒员。攻队3人被"杀"出局时,双方即互换攻守。两队各攻守一次为一局,正式比赛为9局,以得分多者获胜。守队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规定名称如下:投手,接手,1垒物仔裂手,2垒手,3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攻队入场击球的队员叫击球员。合法击出界内球时,该击球员应即跑垒,称为击跑员。 击跑员安全进入1垒后,即称为跑垒员.
正式比赛需4名裁判员,1人为主裁判(又成为司球裁判),其余3人为司垒裁判。主裁判位于本垒及接手身后,主要职责为宣判投手的"好"或"坏"球;宣布击球员的"击"和"球"数;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内球","界外?quot;或"擦球棒";处理,宣判双方违反规则的行动;宣布比赛结果。司垒裁判负责1,2,3垒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垒员是安全还是出局;是否有阻挡,妨碍对方或其他犯规行为;处理踏漏垒及其他问题,并协助主裁判执行规则,使比赛顺利进行。此外,还有2-3名戚顷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技术统计。也有的正式比赛再增加2名外场司线裁判员,其职责为判定落在外场远处的球是界内还是界外球,外场手是否合法接杀,是否击出本垒打等。
2. 基本技术
棒球基本技术由接球,传球,击球和跑垒。
1) 接球 用双手到位接球,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双手应有后挫缓冲动作,以避免碰撞反弹出手。
2) 传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传球和投球一样,前脚要指向目标,传出时注意甩腕,投传后要把前送和跟进动作做完。传球姿势有3种,即肩上传球,肩侧传球,肩下或低手传球。
3) 击球 有3中方法;挥棒击,执棒触击,执棒推击。挥击时,双手靠拢,前肘离身,小臂拉平,后肘不宜过于贴身,双足稍分立,挥棒时前脚伸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挥棒的准确性,甚至妨碍下一步的起跑。挥棒力量主要靠后蹬,转体,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挥击姿势,争取打出"本垒打"。另一种为了安全上垒,采用转体甩腕,双臂稍曲的动作,做到下棒快,棒轨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触击法是双手轻执棒,平放身前,棒头稍高,待球碰簟2宦刍踊骰虼セ鳎�家�⒁馔妒值亩�骷袄辞虻穆废撸�员悴扇∠嘤Φ幕髑蚨�鳌?BR>4) 跑垒 击球后要利用挥棒的力量迅速迈出第一步,沿跑垒线冲向1垒。安全到达1垒后可以冲过垒位,但应立即返回。有可能更进一垒时,应按照跑垒指导员的手势,及早作好拐小弯的动作,用左脚踏触1垒垒包内侧后,奔向2垒。滑垒是为了避免守方的触杀,避免冲撞守队队员。滑垒共有4种姿势:单脚冲前坐势滑进;双脚冲前,单脚钩垒;双脚冲前从垒侧滑过后,翻身用手抓垒;双手冲前,用腹部滑进触垒。在滑垒中,双方均应注意避免互相冲撞和钉鞋伤人。
3. 攻防技术
进攻技术 一般是按照全队所规定的战术及教练临场发的战术暗号进行,常用的进攻战术有:
1) 等一个球战术,即投手投来的第一个球,不击,以观察投手的动作及实力
2) 积极迎击第一个球,以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
3) 击出高远球准备牺牲自己促使同队进垒得分。
4) 打了就跑战术,即把球击到1垒跑垒员身后的空隙地带,使其他跑垒员安全进到2垒或抢到3垒,破坏对方企图制造双杀的机会
5) 跑了再打战术,即跑垒员先偷垒,击球员随后击球
6) 触击牺牲打,击球员用触击将球击向1垒或(3垒),击出地滚球引诱守队"杀"1垒,击球员牺牲自己,使同队进垒或返回本垒得分
7) 1,3跑垒员双偷垒战术,制造3垒 跑垒员返回本垒得分机会
防守战术 须全队密切配合,及时移动补位和进行掩护,以防止攻队进垒或得分,常用的战术有:
1) 接球后传1垒封杀击跑员
2) 双杀战术 接球后传到最近垒位封杀跑垒员,随即传球到1垒封杀击跑员造成双杀
3) 夹杀战术 守队互相配合传球,截杀在垒间的跑垒员,逼赶跑垒员退回原垒并乘机在垒间触杀之
4) 防止双偷垒战术 由接手指挥行动,由游击手,2垒手或投手作中间策应拦截接手传2垒的球,再传回本垒,截杀3垒跑垒员。如3垒跑垒员不抢回本垒,即由守2垒的队员接球,截杀1垒跑垒员
5) 变幻投球战术 投手针对击球员不同弱点,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变速球,曲线球或下堕球等,使击球员无法击中来球,造成出局
6) 缩小防圈战术,为了防止击球员采用牺牲触击球战术,缩短防守距离,明确本垒前各区有人负责截接球,其余各队员应移动补位防守
总之,不论是攻或守均应有统一指挥,统一暗号,平常训练时反复运用,比赛时才能配合默契,应用自如。
4.场地与用具
地面应平整。跑垒路线上的土质要松软。一般国际比赛场地要求内场整个场地呈龟背形,最高点为投手区,跑垒路线、投手区及各垒位周围是土场地,内场其余地方及外场区应为草坪。比赛场地的内场与地面平,只是投手区为直径5.49的圆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胶制成,应固定在地上。击球员区及接手区为限制击球员及接手的合法活动范围。本垒板用橡胶、软塑料和木板制成。要求固定在地上与地面平。1.2.3垒垒包为(38.10)厘米见方,用帆布缝制,内装棕、毛等软物,应按规定固定在场上。球棒用木或铝制,球用明线缝球皮。防守队员均应戴手套。接手及1垒手可戴连指手套。接手要有面罩、护胸、护腿等护具。击球员要戴护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后掌各有扁形钉3枚。
5.棒球规则
关于投球的规定 投手可以采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两种姿势。投球前均须用脚踏触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许向击球员投出。投球动作开始后,动作必须连续,不得中断。侧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垒员的垒位传牵制球,但投球动作开始后,只许投向击球员。投球前必须保持静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势至少1秒钟。违反投球规则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个"坏球";垒上有跑垒员时,叫"投手犯规",跑垒员得安全进1个垒。
关于击球和跑垒的规定 攻队必须按"击球次序"名单依此入场击球。击球时不得越出击球区;击出腾空球被守队合法接住,击球员出局;击球员可以用棒挥击、推击或触击。击出界内球后,击球员即应跑垒;投手累计3个"好球"(在本垒宽度上空以内,高度在击球员膝上、腋下之间)击球员三击不中出局。如投4个"坏球"或投球击中击球员时,击球员安全进1垒。击球员击球落入界内时,即成击跑员,应向1垒跑进。到达1垒时未被防守队员封杀或触杀,为安全到垒,此时即成为跑垒员。跑垒员必须按1.2.3及本垒顺序跑垒。不得反向跑垒,不得有意妨碍守队接球,否则判出局。跑垒员可以偷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可能。跑进时可以冲跑或滑垒,但必须沿跑垒线范围内跑进。击球员击出界内腾空球时,跑垒员应触踏垒包,待球接触守队队员后,方可离垒。合法跑垒并触踏过1.2.3垒到锉纠菔保�?分。击出合法腾空球超出外场规定界限时,为"本垒打"。击球员安全得1分。但击球员仍需按规定路线踏触3个垒再回到本垒,才算合法得分。
关于防守截杀规定
1) 封杀跑垒员,当击球员成为击跑员时,其他跑垒员被迫放弃原垒向前跑进,守垒员只要接球用脚触垒即可封杀跑垒员出局。
2) 防守队员持球触杀离垒或跑进中的跑垒员,判跑垒员出局。
⑹ 棒球运动中,游击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这个手套不能不戴吗
棒球手套可是棒球的象征之一,与球棒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中叶,在棒球的初级阶段,队员们是赤手空拳参加比赛的。 于是,大家把能否从泥地上拾起疾速如飞的地面球作为判断该队员优劣的严格依据。 接球手几乎每一击都要处理来球,因此当击球手后面的接球手成为第一个寻求保护措施的队员时,人们并没有感到惊讶。1896年,辛辛那提的道格·阿利森为自己找到一副手套,成为第一个在棒球比赛中使用手套的人。所以当你进行棒球运动时,千万不要小看了那副手套,无论你处于哪一个位置,都千万要记得戴好手套哟。
⑺ 棒球投手的手套有什么作用
现代棒球手套
接球手套
接球手套是最常见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场员使用。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过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过15.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其主要功能有:1.缓冲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棒球手套在场上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形状。其棒球手套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为特殊。其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点为: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为了缓冲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里面的海绵内衬也相对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击球手套
击球手套是专供击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脱手。2.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击球手套这一伟大发明在棒球运动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垒手手套
由于一垒关系到出局的次数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还是人先到, 因此一垒手手套都会做得长且大,有一点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为够大才 能把传不好的球接的好一点,够长就会比较先接到球,而且会给一种错觉 好像球先进去了。一垒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掌面上部宽不得超过20.3厘米;虎口上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8.9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2.7厘米。虎口处可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
二垒手手套
二垒手由于打来的球都比较软弱(因右打者多),还有需要搭配演出双杀 ,因此接球的口袋都会比较浅,有一点像缩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 后可以较快把球拿出来再传给一垒。
三垒手手套
多会做成十字型的,口袋会比较深,因为打向叁垒的球都相当的强劲,做 深一点可以稳当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游击手手套
性质正好介于二垒跟三垒之间,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两者之间,是为‘工 ’字型的为多。
外野手手套
由于外野防区极大,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一般都会做成双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分指手套
连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垒手使用。但任何队员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条、缝线和指蹼都必须是同一种颜色,而且不得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与手套颜色不一样的附饰物。[1]
⑻ 用物理知识解释,棒球运动员为什么要戴着厚而软的手套接球
使球与手套的接触时间长,减小其冲量
⑼ 棒球运动员的大号手套都有什么用处
对于棒球运动员来说,有一个合适的棒球手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大大提高你接球的成功率。你能完全区分棒球手套在各种防守位置上的区别吗?投掷手,因为投掷者在投球前会抓住手套里的球,所以手套里的口袋会被完全覆盖,以免粗心大意。有些人真的可以看到投手想投什么样的球,手套会更大。除了减少被看到的机会,还有更好的机会防守和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棒球比赛中每个后卫使用的手套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慎重选择。投手。棒球投手在投球前会在手套里抓球,所以手套接球的口袋会被完全覆盖,所以手套会比较大。这种手套不仅减少了被看到的机会,还有利于防守中的球和捕手。捕手的手套很厚很重。与其他手套相比,灵活性较差,但由于捕手的第一目的是接球,灵活性较小也不是问题。
⑽ 棒球挥棒练习是否应该戴手套原因是什么
我建议尝试模拟游戏状态,以确定在挥杆练习时是否戴手套。有些人更喜欢手上的茧(这些疤痕和擦伤是打磨的证据,可以与飞行员的视网膜和键盘人的键盘声音相竞争),并且可以感觉到木棍的触摸。所有人。明星球员菲尔德王子、沃格特、卡彭特红衣主教三垒等等都是无手套的代表人物。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你也是),(因为旧茧会脱落,你需要重新打磨水泡中的旧茧),我建议你戴上手套。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教练每天挥动一根结实的铁棒一千次,帮助我们磨老茧。大约300-400次,我的血必须擦在裤子上,因为我不能把球棒紧紧地握在铁棒上。还有钻头的疼痛。据估计,该主题不打算尝试。除非你使用金属棒(握把已经有橡胶套),或者用胶带或柏油粘在棍子上,否则手套提供的摩擦力会使你更容易握把球棒。(如果你花钱,假装有强迫力有多容易?)最后,你现在对未来的幻想就是你未来的样子。你是否想使用击球手套取决于你是想强迫一只狗赤身裸体,还是将来为一个男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