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预防冠状病毒肺炎带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怎么将睡衣改为系带的 2025-07-19 22:15:53
皮带有红印怎么消除 2025-07-19 22:07:34
qq炫舞旗袍配什么鞋 2025-07-19 22:04:18

预防冠状病毒肺炎带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2-12-09 00:28:55

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普通人需要戴N95口罩吗

卫生健康委:
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
为指导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降低因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当等引发的疾病感染风险,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现印发你们,供指导加强个人防护使用。
疫情防控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代章)
2020年1月30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为指导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普通居家人员、出行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特定行业人员。
一、普通居家人员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出行人员
(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三、居家隔离人员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四、特定行业人员
(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
一、佩戴原则
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一)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四)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五)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二、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四)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三、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一)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二)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四、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与注意事项
建议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二)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三)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⑵ 疫情防控用品有哪些

1、防护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说,针对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防护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杀菌消毒、携带方便的优点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机表面、门把手、办公桌台等等。

3、防护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洗手,该洗手还是要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万不能有戴着手套的手,去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2、注意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勤开窗,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防止病毒性传播。

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必备物品清单

疫情期间防疫必备物品清单:75%酒精,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计,血氧仪,护目镜,防护衣,84消毒液,消毒棉签,绷带,医用一次性手套,碘伏,感冒药,手电筒,创口贴,酒精湿纸巾,消毒洗手液,N95口罩,充足食物,充足水。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与别人谈话时尽量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离,确需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外出回家后请第一时间洗手。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洗手液七步法洗手。饭前便后、擦眼睛前后、抹嘴唇前后及时洗手。

⑷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

⑸ 预防新型肺炎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1、当你离开家时,戴上手套。冬季戴的连指手套或户外手套都行,在地铁、公共汽车和公共场所一直戴着。
2、如果你遇到不得不摘下手套的社交场合(也许是握手或吃饭),无论多痒,都不要触碰脸或眼睛。在你戴上手套前,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擦洗手指,再戴上手套。
3、每天更换并彻底清洗手套,避免戴潮湿的手套。
4、大多数口罩戴了一两次就会变质。日复一日地使用同一个口罩不仅没用,还令人恶心,因为你口鼻里的东西最终会在口罩内侧形成一层对细菌有吸引力的发臭的东西。远离人群,与其他人保持至少半米的距离。如果有人咳嗽或打喷嚏,我就要求他们戴上口罩。如果对方拒绝,我就离他们一米远,或者离开。不要与人握手或拥抱,礼貌地请求接近你的人离开。
5、在家里,立即把浴室和厨房里所有的毛巾都换成写着每个家庭成员名字的干净毛巾。告诉每个家庭成员,只使用自己的毛巾,不碰其他家庭成员的毛巾。每周将所有毛巾清洗两次。湿毛巾是病毒(如普通感冒、流感以及冠状病毒)的温床。
更多关于预防新型肺炎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61dc3161609922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⑹ 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外科口罩。
2、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份的免洗洗手液。
3、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4、若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调整或取消出行计划。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尽量减少相互接触。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5、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14天内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查诊治,根据要求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
6、保持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7、杜绝捕猎、贩卖、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更多关于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d9828161608967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外出预防要注意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本指南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制定,适用于疾病流行期间0-6岁儿童的预防指导。
1. 若需就医,应给孩子佩戴口罩,但家长需随时注意儿童有无呼吸困难等不适情况。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室息,若孩子必须出门,建议尽量与无防护的人保持距离。原则上,空旷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 外出时建议随身携带纸巾和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勺自甲洗手液。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来 捂住口鼻或擦鼻涕的纸巾应包好并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外出中不方便流水洗手时,咳嗽、打喷嚏、给孩子擦鼻涕后家长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消毒双手,婴幼儿应该使用婴幼儿专用湿巾。
3. 外出时可戴上手套,任何日用手套都可以,但不要戴潮湿的手套;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教育孩子外出时不要到处乱摸,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 外出回家后,应先脱衣服换鞋,然后认真洗手、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外出时穿戴的衣物、手套和携带的物品,如怀疑有沾染病毒的可能(如发热门诊就诊),应及时清洁消毒。

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出门必须戴手套吗

如果外出不能满足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条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 同时注意保持手套干燥),脱下手套后注意手部清洁,并及时清洗手套。出门戴手套,可以减少手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能减少手的污染。但并不是必须的,而且要强调的是,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无论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经常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去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