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气很暖,手心老是湿乎乎的。可是,莎莎却整天戴着一副雪白的手套。这句话运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 读《石头爷爷》有感
“幸福”,多么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寻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东西,又能逛五彩缤纷的灯会。总之,仿佛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实,我也觉得这似乎太孩子气了,但对于“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总感到有些迷惘。读了《祖父》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后,我受到了启发,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篇忧伤而又温馨的文章,文中主人公“莎莎”在一岁时除了爷爷什么亲人也没有了。她爸爸和妈妈被人抓走了,而她的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可怜的小莎莎和她的爷爷相依为命。文章里还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件。小莎莎因为跟着爷爷天天做苦功,所以一双干净漂亮的小手,如今却变了样:手颜色黑红,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冬天里,被尖利的寒风一吹,裂开了一道道血口。现在莎莎却为她那一双不争气的手感到十二万分的苦恼。就因为那一双手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她下定决心,买了一双雪白色的尼龙手套,为自己的手“穿”了一件衣服。莎莎为了不让爷爷凿石头伤到手,所以她便和比她大五岁的兰姐姐一同到城里去乞讨手套。经过她俩的共同努力,总共要了两口袋,莎莎甭提都开心啦!在爷爷临终之前,他的儿子,也就是莎莎的爸爸为他雕刻了一双手。
其实文中的那些感人事件,你们身上一定也有类似的情况,对不对?有时我和莎莎一样,为了自己身上的那些不足之处,想要拼了命地掩盖掉。虽然现实生活与莎莎的时代并不相同,可我还是要向莎莎学习,学习她的勤奋,学习她的善良,学习她所有高尚的品质。
我的爸爸可以说和文中的祖父,我们再来谈论一下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告诉你们吧,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和我的家人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天地之间所赐予我们的每一天。从《祖父》这本书里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真是一本好书!
C.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关注天气预报,感受、了解风级,初步了解风与我们的关系。
2、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分辨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风级图
2、声音:风
活动过程
一、了解风级
1、教师模仿播音员播放天气预报。
让幼儿说说今天的天气。
2、播放声音:风(寒风,暴风,台风)
教师:小朋友,风有大有小,你们听听这是什么风?
提问:我们把风是从一级风到十二级风来表示的,你们知道一级风和十二级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风有十二级,从一级风、二级风、三级风到十二级风,级数越大风越大。
3、课件:风级图
出示风级图,请幼儿观察。
(1)一二级风,你看到了什么?你会听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三四级风吹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3)五六级风与三四级风有什么不同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4)七八级风来了,会发生些什么情况呢?
(5)九级风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4、引导幼儿回忆沙尘暴或台风时的感受。
二、风级标志。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在天气记录中记录风级?
2、商量哪种风级标志让人一看就明白,讨论并确定下来。
3、说一说刮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4、教师给小朋友说风级歌
0级烟柱直冲天,
1级青烟随风偏;
2级风来吹脸面,
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
5级带叶小树摇;
6级举伞步行艰,
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
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
11、12陆上很少见。
三、游戏:大小风
教师:我们一起和大小风儿做游戏吧!
教师边念风级歌,边引导幼儿做动作:
一级二级纸削跑(单腿站立,允许轻轻摇晃),
三级四级彩旗飘(彩旗飘),
五级六级树枝摇(转圈跑),
七级八级帽吹掉(说到七级八级帽吹掉时,小朋友坐到椅子上)。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互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四座城堡图,四幅画、数字1-7、符号+、-、=。
2、人手四幅图片,笔、鞭炮四串、自制金牌、银牌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开火车
以前我们玩过数字5、6的开火车游戏,今天,徐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7的开火车游戏。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集体、个别)
2、情境感知---看图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
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城堡王国,一共有四座城堡,有绿颜色、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四座城堡,这么漂亮的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电话响)是城堡国的国王打来的,说这四个城堡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城堡。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愿意),那好,就请我们小朋友开始去说一说吧。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了什么颜色的城堡?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树上有一只鸟,又飞来了6只鸟,树上一共有7只鸟)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颜色城堡的小朋友来讲述(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小结: 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四个城堡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国王还夸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小客人呢。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电话再次响起),又是城堡国的国王打电话给徐老师,说,它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四个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交代幼儿操作要求2)集中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2)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1+6=7(6+1=7)、7-1=6(7-6=1)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鞭炮里面也藏着一个算式题,要是谁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能放的很响,而且还能得个小红花,同样,要是没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放不响。
(2)每次请每队选一个小朋友参加进行比赛,看看到最后那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小结: 颁发游戏中金牌得主、银牌得主。
四:活动结束:
带小朋友进入城堡跳舞。
五:活动延伸:
1、 继续探索7的第二、第三组加减。
2、利用区域活动,进一步巩固看图列算式。
大班教案 篇3
选送单位: xxxx幼儿园
活动内容: 《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找到单排物体排列的位置。
3. 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板、小动物图片、花朵图片。
3.幼儿人手一张座位号(分成4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5)。
4.椅子20把,分成4组(所贴颜色及数字与幼儿手上的座位号一致)。
活动重点: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找到单排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问号小博士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他设置了3道闯关题目,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座位号找到位置坐好。(看座位号找座位)
二、闯关活动。
闯关一:蝴蝶找花(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师:进入我们的第一关。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二)抛出争议:到底是停在第几朵花上呢?
师:奇怪了,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是停在第二朵上,有的说停在第四朵花上呢?(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是怎么数的)
(三)参照物引导幼儿再次辨认蝴蝶停的顺序。
(四)幼儿按照教师指令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参照物不同,蝴蝶的排列次序就不同。
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蝴蝶的排列次序是不一样的。
闯关二:捉迷藏(进一步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师:第一关闯关成功,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草地上的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共有几只动物呢?
(二)动物藏起来。
师:小动物们开始藏了,请你们闭上眼睛,从1数到5,就可以睁开眼睛开始找了。
(三)出示参照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寻找动物们藏在哪里。
师:找找看,什么动物藏在第几棵树后面?
(四)幼儿讨论哪只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后面。
(五)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边说师边播放PPT验证结果。
(六)师播放PPT,引导幼儿说说谁不见了。
师:这些小动物想再藏一次,你们找找看,从蘑菇方向开始数,第几棵树后面的小动物不见了。
闯关三:小小裁判员(结合课件幼儿操作,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动物的排列次序。)
师:第二关闯关成功,进入第三关。
(一)观察场地。
(二)跑步比赛:
1.结合PPT,介绍操作板。
2.师提操作要求: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操作板,看完比赛后把小动物的图片从红色圆点方向开始排序。
3.比赛开始
师:小小裁判员都准备好了吗?
师:比赛开始,一、二、三(点击PPT)
4.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把看到的比赛结果记录在操作板上。
5.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比赛结果。
6.师验证结果。
师:你的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7.引导幼儿从另个方向给小动物排序。
师:从蓝色圆点开始应该怎么排呢?
师:请你们从蓝色圆点开始,按小动物比赛的的名次排序。
三、庆祝闯关成功。
大家互相拥抱,欢庆胜利。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东北说唱曲调的欢快风格。
2.掌握歌曲,能根据动物的特性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热爱运动,向往运动会,感受其欢乐的情境。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弹:12345。
唱:小朋友们好。
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师:小动物们召开了运动会,听一听都有谁参加了什么比赛?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学习说唱部分
师:你听到了谁?它参加了什么比赛?①小青蛙,在游泳②小猴子,在爬树③小熊小熊在举重
除了运动员,运动场上还有谁呢?④啦啦队,大声喊,加油加油加油!(引导幼儿理解三个加油的音量是逐渐上升的`)
3.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跟着琴声练习自己打节奏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些小动物在参加比赛。
4.引导幼儿学习完整的歌词,并用多种方式熟悉歌词
师:开运动会之前会发生什么?有人在招呼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呢!"嗨~运动场上真热闹,比赛项目真不少""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引导幼儿自己根据图卡来说)小猴子。。。小青蛙。。。小熊。。。啦啦队。。。"锻炼身体真正好!
三、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欢快风格。
1.介绍说唱形式,带领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欢快风格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东北歌曲的说唱形式,有唱的地方,还有的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一起来说一说。跟着琴声,老师唱,你们来说。
师:有一个地方请你们听一听哪里是唱的哪里是说的?(练习难点句式"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记唱的部分,教师带领幼儿歌唱整首歌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唱的部分?一起来唱唱看。
3.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了呢?老师现在轻轻唱,请学会的小朋友大声唱出来。
师:看来好多小朋友都会唱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女生唱念的地方,男生唱唱的地方。想一想,哪些是念的,哪些是唱的。
师:请几个小朋友表演唱给大家听,其他的小朋友做小裁判,听听看他唱的怎么样?
4.加入演唱情感,整体练习,尝试不用琴声伴奏演唱
师:开头招呼小伙伴的"嗨"怎么唱?三个"加油"的音调要慢慢加重。
四、创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物带入歌词演唱
师:运动场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在比赛?说一说,加入到歌词中试试看唱出来。大家一起来唱唱看。
五、结束部分。
师:请你们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把他们唱进歌曲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歌曲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重点在于把握歌曲的说唱形式之间的转换,我运用了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说的部分的歌词,但是忽略了整首歌曲的完整练习,但是孩子们在创编歌曲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想象力,如果我能对其中的歌词稍微进行一点引导会更棒。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更多有弹力的物品从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弹性物品的,有了这些弹性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使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皮筋、海棉、弹簧、橡胶做的小球等有弹性的物品若干。
2.记录单每组一张
3.生活中的弹性物品(枕头、弹性小玩具、弹簧秤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弹性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来玩一玩吗?”
*提出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桌子上的东西你可以用来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小秘密。
评析:教师提出清晰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好奇去观察、操作,即让幼儿有了操作的欲望,又给了他们明确的目的,为下一步的讲述做好了铺垫。
*幼儿观察操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带着发现回到座位,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去玩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边操作边回答(如:拉皮筋的时候会变长,松手就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皮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了等)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桌上的东西在用力的时候他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的,不用力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叫物体的弹性,原来我们桌上的东西是又弹性的。
评析: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请幼儿讲述时,围绕了弹性物品的特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了表述,“例如在玩海绵时引导幼儿说出海绵在用力时会变形,松手(不用力)时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最后教师在总结更是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老师呢,又给你们在桌上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弹性的有的是没有弹性的,要请小朋友来动动小脑筋把有弹性的物品找出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但每组只有一张记录单要请一组小朋友来合作完成,并最后还要推选一名组长来介绍。
*幼儿再次操作
*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上来介绍发现的弹性物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并将有弹性的物品放入篮子进行归类。
评析: 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弹性的过程,通过寻找弹性物品并进行表述,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弹性的概念,并且教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尝试了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给了幼儿更大的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在相互的讨论合作中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弹性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品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或者丰富。如:沙发、床垫、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秤等。
评析:通过两次操作以后孩子们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在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中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物品,使他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弹性物品,这些东西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是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四、增加生活经验,制作弹力毽子
*教师出示一个弹力毽子引起兴趣。
*教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你们想来做一个弹力小毽子吗?
*教师指导幼儿学做毽子
*幼儿将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场上玩。
评析:这个过程即是生活经验的再次迁移,又为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用这个做好的弹力毽子来参加体育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反思
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清楚的运用了三大环节,过程清晰、合理。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清楚的弹性的概念。第二环节增加了孩子对弹性物品的认识,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并在活动中教师尝试了让幼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皮肤的特点与作用,能凭借触觉及原有经验辨认触摸对象。
2、知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纸盒每人一只,内装玩具、树皮、羽毛、棉絮、泡沫塑料、木版、金属制品等便于触摸感知的物品。
2、绘画用的纸、笔人手一份。
3、用于蒙眼的眼罩或长手帕。
活动过程:
一、神奇“紧身衣”。
1、我们身体上有一样神奇的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2、教师讲述科学小品《神奇“紧身衣”》.
3、引导幼儿说说,皮肤有哪些“本领”,(它有触觉,能知道冷热软硬和痛痒;它能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应该怎样保护它。(防止烫伤、划破……)
二、不看也知道。
1、皮肤有一样了不起的本领,它碰到一样东西,不用眼睛帮忙,就能“猜”出是什么。
2、每组派一名幼儿来摸纸盒中的物品,并说出物品名称或种类,教师取出该物品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3、每组一只纸盒,轮流蒙眼触摸盒中物品,说说名称或名称。
4、取出盒中物品,用其接触其他身体部位上的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好像长了眼睛。
1、皮肤很神奇,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来看看谁的皮肤更神奇。
2、幼儿两两结伴,幼儿甲在幼儿乙背上用手指画简单的图形(或写字、写数字)乙在纸上记录甲所画的图形。然后,两人对换。
3、连续进行几次,看看谁的感觉更准,能把画在背上的简单图形正确地记录下来。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讨论、体验等手段理解莎莎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连贯地表达莎莎的心理变化。
3、通过理解故事学会遇事能积极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形成勇敢、有责任心等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独自一人在家度过黑黑的夜晚?
小结:今天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让我们和外国小女孩莎莎一起度过这一个漫长的黑夜。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莎莎的心理变化
1、出示PPT1、2、3
(1)你觉得莎莎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2)妈妈交代了什么任务?
(3)电话铃响时莎莎心情怎么样?接完电话后心情又怎样呢?
2、出示PPT4、5
(1)天色渐渐暗下来,此时莎莎心情怎样?
(2)如果你是莎莎,你会留下来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好办法战胜黑夜呢?
3、出示PPT6
提问:当莎莎拉开房门要离开时,她想到了什么?
小结:虽然莎莎很害怕,但是还是再一次选择留下,说明莎莎还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小女孩呢!
4.出示PPT7、8
提问:(1)重要电话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
(2)为什么妈妈说"我打的就是这个重要的电话"?
小结:正因为这样一个重要电话,莎莎由胆小变的勇敢,她长大了,这是妈妈对她的爱。
三、完整欣赏,进一步感受莎莎从胆小到勇敢的成长过程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起感受莎莎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贴出相应的心情卡片)
小结:这一夜莎莎的心情真是一波三折啊,虽然莎莎很害怕但是她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想办法解决困难,使自己最后变成一个勇敢的小女孩。
四、活动延伸
有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面对并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莎莎长大了你们也长大了,马上即将升入小学了,那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回去尝试一个人睡觉,能做到吗?
D. 萧红的《祖父》中的好词好句和读后感。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祖父,名字也叫《祖父》。
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的手很难看,手背黑褐色,像岩石的颜色,手指又短又粗,手上的老茧,有硬币那么厚;也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儿,一双小手是黑红色的,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但却灵巧有力。这个小姑娘叫莎莎,他的父母被坏人抓走了,坐了牢,她也在1岁时被爷爷抱到了乡下生活。她的爷爷是个石匠。在乡下,莎莎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她可以趴在爷爷宽大的脊背上,与山鸟和云雀说话,看着大山,看着小河,看着田野上空飘动着的变幻无常的云彩,一点一点地长大。
一捆手套,一往情深。手套里饱含了多少祖孙间的亲情啊!文中,爷爷在莎莎摔伤时常心疼地说:“莎莎不怕痛,莎莎不怕痛。”后来,每当爷爷手上裂出血口时,莎莎也像爷爷一般,轻抚爷爷的手,说道:“爷爷不怕痛,爷爷不怕痛。”一股暖流在这祖孙之间传递。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与外公,每当过年回老家时,还没到家门口,在远处,就能模模糊糊的看见他们站在门口眺望着,盼望我们能早点回来。人们常说“隔代亲”,也许爷爷与外公站在门口的盼望吧,或许爷爷与外公总是唠叨啰嗦,这些事情或许早已让我们不胜其烦,但这些事情的背后却是一个不求任何回报的背影在默默付出,付出。为什么我们不能对祖父多一份理解呢?
亲情如一条河,流淌在祖孙的心间,亲情如一首歌,唱响在祖孙的耳边。
E. 读《祖父》有感
读《祖父》有感范文1
我曾经读过一篇作品叫《祖父》,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文中有一位这样的爷爷,他的手很难看,手背黑褐色,像岩石的颜色,手指又短又粗,手掌上的老茧有硬币那么厚。他有一位孙女叫莎莎,因为父母进了狱,爷爷在她1岁的时候,把她从城里抱到了乡下。而莎莎因从小干活也拥有一双和爷爷差不多的手:一双小手颜色黑红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但却灵巧有力。
莎莎的爷爷是个石匠,生活很贫苦,但她很懂事,才五岁,就跟着大孩子去挖野菜;过了十岁,她可以帮爷爷搬动块小一点的石头。很快莎莎的父母出狱了,他们把莎莎接回了城里。但是回的城里的莎莎并不快乐,因为同学们都因为她那双手而嘲笑她。一天她在街上漫无目标地逛着,走着走着,她走进了一家商店,买了一副雪白的尼龙手套,突然,她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她和兰姐姐一起到城里为爷爷收购手套……
莎莎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故事: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他也有着一双像莎莎爷爷那样的手。从小到大爷爷是最疼我的,他帮我洗过无数次手,可我从来没有帮爷爷洗过手。但自从我读了这篇作品,便立志要像莎莎一样好好孝顺家人,好好孝顺爷爷。有一次,劳累了一天的爷爷吃过晚饭后,筋疲力竭地坐在躺椅上,我走到爷爷身后,为爷爷敲起背来,他见到我在帮他敲背,爷爷忙说:“好了,好了,不要敲了,去玩吧。”“没事儿,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嘛。”我答道。爷爷满脸欣慰地说:“我的孙女懂事了,长大了,哈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应该把中华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学生要做的事情。
读《祖父》有感范文2
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正真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如夏花之灿烂,可是最终谁也无法阻止它走向凋零的脚步,人是血肉之躯,终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生命终会逝去,没有人能活到永恒,逃避死亡,我们的亲人也会逐一离开人世,我们自己也要面对死亡。面对生命的.结束,我们悲伤而无助,《马提与祖父》教会我们的正是面对死亡的态度,那就是,人类躯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灵魂的生命却是永恒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逝去的奶奶,她因患癌症而于20xx年的冬季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我们并没有因她的逝去而忘记她,她那慈祥的面容永远印刻在我们心中,那温柔的叮咛时刻在耳际响起,奶奶的音容笑貌、慈爱、善良,会永远被爱她的人铭记在心,也许这就是“生命永恒”的定义吧。如果这一天不可避免来临,深情送别逝去的亲人从人间的住所中搬走,阳光正好,阴霾散去,整理好心情,欣然迎接他们住进我们的心灵空间。这,或许也是普密尼所想告诉我们的。
感谢《马提与祖父》,它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因爱而永恒。
F.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中,献王墓中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云南虫谷是龙岭迷窟的续集,讲述了主角团胡八一王凯旋和雪莉杨为了解开自己身上的诅咒,在陈瞎子的指引下,来到了云南寻找献王墓里面的雮尘珠。
献王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仙,甚至还下了巫蛊,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肉身,献王墓里还用小孩做成的油灯,遇到空气就会活的生物,甚至还有兵马俑的形象,足可见献王是多么有野心的人,活着的时候,奴役自己的百姓,死了还想保护自己的肉身,让自己长生不老,害死了那么多想要来献王墓的人,第一批进入献王墓的就是主角团,随着胡八一与献王墓的斗智斗勇,献王墓的秘密也会被主角团揭晓。
G. 庆余年太平别院池底藏着什么秘密
太平别院的湖底,有可能是通往“神庙”的暗门,或者藏有一些高科技仪器跟科学文献,还有叶轻眉跟庆帝的书信。
《庆余年》剧版和小说版不一样。小说版里,箱子里的秘密就是一把巴特雷,一封信和几颗药丸。但是电视剧里,箱子打开得比较早。为了延续这种神秘感,弄出了“太平别院”湖心的机关。
H. 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宫女》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世界名画里到底有多少千古之谜?如上这件,初看上去,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是艺术史上最令人费解的油画之一。它的名字叫《宫女》,又名《美尼娜》,作者为西班牙国宝级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创作于1656年 。
它之画法和神秘,在过去整整三个世纪以来,让哲学家、史学家和艺评家们争论不休。当然,也数度让艺术史上众多专业粉丝们倾倒痴迷,甚至包括毕加索、达利等咖位都表示:太神了!我要COPY!我也画个同款试试!
来,看看达利和毕老爷的模仿秀:
达利画了一个超现实版本
为进一步看透此幅画作,下面我们再附一段创作背景介绍和其他巧思解读。看完如有不同意见,也不妨一起来留言探讨?
首先来看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它创作于菲利普统治末期,此时西班牙王室日趋衰落,遭遇了“三十年战争”失败之后,国内经济、政治都受到打击,国王自己也遭遇厄运。再婚前,他同时失去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王位唯一继承人,但画里掩盖了他们的家国悲剧。甚至即使是君主的老态 ,也通过模糊的镜子掩盖。
我们真正从画布几何中心看到的,是透过窗户的耀眼光线照亮的玛格丽塔特蕾莎公主,她是国王唯一在世的继承人,她耀眼和健康的外表,是对这个挣扎中帝国前途的理想化描述。然而,小公主并不是这幅画的唯一中心,整幅画通过巧妙使用透视技巧,将油画画在和真实场景一样大小的画作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委拉斯开兹模糊了现实和艺术的界限,创造出让我们所有观者,都有如临其境的玩味立体感。
再看画面,天花板和墙壁之间的线条,惠及到那扇开着的门,加强了油画带给观者的立体真实感,从这一点来说,画中三位人物面向观众,进一步佐证了观众和真实世界才是真正的焦点。
但是,画中又还有另外一个焦点,顶灯形成的线条汇集于后墙正中的镜子上,镜中的皇室夫妇,和镜子相对于观众的位置,可以使读者对整幅画的解读产生分歧,画中的镜子反射出的,是正在为肖像画摆姿势的国王和皇后本人?还是画布中的皇室夫妇肖像?然而据历史记载,委拉斯凯兹从未给皇室画过肖像画的事实,又在暗示我们什么呢?这幅油画会不会是画家自己臆想的创作呢?
将镜子加入到他的画作中,委拉斯开兹将人们对油画艺术的认知,从简单工艺品提升到智力成果的高度。画中的三个中心点,《宫女》捕捉到了理想、现实和反射中世界的对比,将这三者之间无法调和的冲突凝聚于此,描述了一个任何镜面都无法表述的复杂故事。。更多真相和谜底,期待您的妙想奇思!
I. 祖父曹文轩 你能读懂文章的结尾吗
祖父
天气很暖,手心老是湿乎乎的。可是,莎莎却整天戴着一副雪白的手套。
莎莎一岁时候被爷爷抱到乡下。他是个石匠,干活的时候,总是用布兜兜把莎莎背在身后。等她长大了些,爷爷就把她放到了地上。她就用小手在地上到处爬,爬到篱笆下,爬到大树下……
她很早就知道帮爷爷干活,才五岁,就跟大孩子到河滩挖野菜。七岁开始捡柴。过了十岁,她就开始帮爷爷搬动小块的石头。
莎莎的手,经过风吹日晒,石头磨擦。一双小手颜色黑红,手指短粗,皮肤粗糙。可它是灵巧有力的。
爸爸到乡下接她时,抓着她的小手一遍一遍摩挲着。
爷爷说:“莎莎跟了我十年,孩子苦哇。”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
可现在,莎莎却为她这双小手感到十二分的苦恼。
在转入新学校后,莎莎因为这双手,不止一次地遭到同学们的讥笑。
终于有一天,她买了一副雪白的尼龙手套。当她将手套戴到手上时,她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让爷爷买一副手套,爷爷却摇摇头说:“一副手套要好几毛钱,爷爷凿一天石头才凿多少钱?爷爷戴得起吗?”她觉得脸火烧一般地烫。
莎莎想将手上的手套摘掉,可到底还是戴着它上学校去了。
放学的时候听爸爸说,爷爷到城里来修葺城南的宫殿了。他们在工地上找到了爷爷。
莎莎望着爷爷。一年不见,爷爷又老了不少。她的目光移到爷爷手上:爷爷戴着一双磨破的手套,手指一根根钻了出来。
爷爷也发现了莎莎的手套,笑着说:“我们莎莎像个城里人啦。”莎莎急忙将手藏到了身后。
晚上,爷爷跟他们回了家。莎莎把手放在爷爷的大手里,她觉得是那样温暖。
宫殿修复后,爸爸要爷爷在城里歇着,爷爷却怎么也呆不住。莎莎知道留不住爷爷了,那天放学后,她去给爷爷买了十副手套。可当她回来时,邻居大妈却告诉她爷爷已经回乡下了。莎莎望着手套,直想哭……
爷爷回乡下没两月就倒下了。他太老了,到时候了。
爸爸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去山中挑了一块非常好的石头,没日没夜地雕刻着,雕刻了整整一个月。那天的黄昏,爸爸完成了最后的一刀。
在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底座上,高高地举着两只张开的手。那手大而短粗,骨节分明,筋络根根可辨。莎莎的眼前突然出现爷爷举起石头往马车上装的动作:“这是爷爷的手!”
几天后,爷爷去世了。那双粗糙的大手平静踏实地放在胸口上。
莎莎把那捆手套放在他的身旁。她有一种幻觉:爷爷走到哪儿,也还要用他那双手去干活的。
黄昏时分,村里人把爷爷用船运到河滩上埋葬。莎莎站在桥上,想掏出手绢擦眼睛,好看清那只载着爷爷远去的船,掏出来的却是那副白手套。不知是风还是她松了手,那副白手套轻轻地落进水中,随风漂走了……
1. 请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副 幅
①一( )画 ②一( )对联 ③一( )笑脸
④两( )手套 ⑤两( )布 ⑥一( )凶恶的面孔
2.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她觉得脸火烧一般地烫”?
3. 文中的爷爷给你怎样的印象?
4. 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法?你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 你能读懂文章的结尾吗?说说你的理解。
J. 红楼梦中,贾母的碧纱橱里藏着什么秘密
碧纱橱又叫隔扇门,是用连排木隔扇分割房间的空间。一般人家在木隔扇框架上糊纸,有钱人家则在框架上糊纱,故叫“碧纱橱”。
《红楼梦》写了几百个人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六个人:元春、宝玉、黛玉、湘云、凤姐、宝钗。
贾母既是贾府享乐中心,又能决定贾府人命运,哪个人物能住贾母的碧纱橱,是衡量他是否有地位、是否得宠的重要标志。
黛玉进府后,王熙凤安置了她带来的人,对黛玉如何安置却一字不提。聪明的凤姐知道,贾母的心肝必须由贾母亲自安置。果然
“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贾母安排的黛玉居住处是什么形势?是贾母、宝玉同时充当黛玉护卫、是宝玉黛玉青梅竹马的条件。林黛玉初进贾府居住的条件就是:她住最里边的碧纱橱,碧纱橱外住宝玉,贾母在宝玉外的暖阁住。这样一来,贾府两个最尊贵的人物,贾母和贾宝玉,就成林黛玉的双层护卫了。而宝玉住在黛玉的碧纱橱外,宝黛间就有了青梅竹马的条件,“宝玉和黛玉二人亲密友爱,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王熙凤是孙媳妇,她怎么也能住进贾母的碧纱橱呢?这是曹雪芹似乎不经意透露出来的。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得到贾母的宠爱,为了奖励这个劳苦功高的管家孙媳妇,在贾府搞了个“集资”庆寿,偏偏贾琏趁着凤姐没空儿理他的工夫,把鲍二家的拉到房子里私通,结果被凤姐撞破,两夫妻在祖母眼前大闹一场。晚上王熙凤就难回贾琏身边了,“凤姐儿只跟着贾母”。孙媳妇自然不可能跟老婆婆睡同一张床,这样一来,王熙凤也就阴差阳错住了一个晚上碧纱橱。
按照次序看,先后住过贾母碧纱橱的是:贾元春、贾宝玉、史湘云、林黛玉、王熙凤、薛宝琴。贾母的碧纱橱就像沙特阿拉伯的七星级宾馆的总统套房,成了红楼人物的顶级待遇了。
我在解读《红楼梦》时总觉得碧纱橱不仅有其原型意义,还有哲理意义。碧纱橱是贾母将最珍爱的人物保护起来的装置,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贾母所珍爱的这些人物,除薛宝琴的结局没传下来,其他人物元春、宝玉、黛玉、湘云、凤姐,有哪个摆脱得了覆灭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