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知道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么
我儿子在汉得做咨询顾问,前个月刚好转正,工资5400元,出差补助2400元,机票补助1600元,电话费400元,吃住由项目客户方全部负责,公司管理比较人性化,但入职培训3个月很累,一周一考试,不过关就淘汰。
2.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被赞誉的人是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把诸葛亮比作麒麟、鸾凤、吕望(姜子牙)、张良.
出处:
徐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3.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把诸葛亮比作麒麟、鸾凤、吕望(姜子牙)、张良。
出处:
徐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4.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是谁说的说的是谁
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1、原文
徐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2、译文
徐庶对刘备说勒马:“我因为心绪像麻,忘了一句:这里有一个奇特的人,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你为什么不去找他呢?“刘备说:“希望能劳烦你为我请他来与我相见。”徐庶说:“这个人不可屈服让他来,您可以亲自去寻找他。
如果得到这个人,和周得到吕望、汉得到张良没有什么不同。“刘备说:“这人和你相比才能德行怎么样?”徐庶说:“我和他相比,就象劣马和麒麟、乌鸦和鸾凤罢了。这个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在我看来,管仲、乐毅几乎比不上他。
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大概天下就只有一个这样的人!”
3、出处
出自于《三国演义》
(4)汉得乐手套怎么样扩展阅读
1、《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着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2、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5. 三国演义 鬓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弯凤耳,无异周得目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 被赞誉的认识
徐庶说的,赞颂的是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6. 汉得面试多久给结果
汉得面试应该一个星期左右给结果。
1、个人形象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面试是面对面的观察和交流,形象是一个人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好的形象可以赢得一些加分点,考官可以通过仪表来推断一个人的身份、学识、能力、性格、态度等,可以判断是否符合公职人员用人标准,与公职形象是否相匹配。考生平时要注意一下个人形象,尤其是平时不注重个人形象的,进入面试前还是需要多加练习,在进入考场前可以先简单地活动一下面部肌肉,做一下放松操,面带微笑然后再进入考场,在答题过程当中保持全程微笑,展现自己的性格魅力。总体来说,公职人员的形式就是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2、稳定的情绪是抗压的第一要素。
在面试中,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压力的,尤其是对这份职位非常重视的人,因此,在面试前,还需要进行情绪练习,保持一个良好的面试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去迎接面试,而不是用悲观、害怕和畏惧的负面情绪去面对。负面情绪会使得考官对考生印象不佳,认为考生抗压能力差、缺乏精气。所以,考前通过心理调适并且反复对着镜子或录制视频自己反复观看的方式来练习自己的情绪,做到情绪可控且稳定。
3、在面试神一定要坚定自信,和考官保持交流。
面试实质上是考生和考官面对面的交流,在进入考场之前做几个深呼吸,调整好心态,提醒自己要和考官有眼神上的交流,答题过程中眼神不躲闪。通过控制视线范围,确保让大多数考官能感受到眼神交流,尽可能做到目光坚定自信,让考官感受到你的自信状态,亲和力,觉得你是一个沟通能力极强、可靠又踏实的人。
7. 求古文翻译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不能粉刷。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无法装饰。”如今汉在秦之后立国,国家的现状就象烂木头、粪墙头,(陛下)虽然有治理好的愿望,却没达到目的的办法。朝廷的法令一下达,违法犯罪的案件反而出现了;陛下的诏令一颁布,弄虚作假的现象反而发生了。这就像用热汤为沸水降温,抱柴去救烈火,只能使沸水更加沸腾、烈火更加旺盛而没有一点益处。微臣有一个比喻,琴瑟之间不协调(就不能奏出好的音乐),严重的必须重新调试才能演奏;政策因脱离实际而不能推行,严重的必须认真纠正才可使国家得到治理。琴瑟应当重新调试而不去调试,纵然有技艺高超的乐工也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政策应当变更而不去变更,任你是多么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将国家治理好。所以说,汉得天下以来,(陛下)时刻想着将国家治理好而至今没有达到目的,失误就在于应当变更过去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而没有变更啊。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站在水边感叹鱼儿肥美可食,不如回去结网前来捕捞。”现在大汉朝建立大统希望将国家治理好已经七十多年了,(与其在旧制度的基础上惨淡经营、维持现状)不如重新制定新的政策取代过时的旧政策;有了这种变革,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治理好了,自然灾害就会一天一天减少,福禄祯祥就会一天一天增多
8. 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是什么意思
意思:周公指周文王,吕望指姜子牙。汉王指刘邦,张良为汉开国之臣。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大业可成,刘邦得到张良,大业也可成。这句话说的是明君得到贤良,一般用于形容得到有力的助手,如虎添翼。
出处: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原文节选: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
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
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
后人有赞徐庶走马荐诸葛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徐庶荐了孔明,再别玄德,策马而去。玄德闻徐庶之语,方悟司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梦初觉。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
(8)汉得乐手套怎么样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着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题材来源
西晋陈寿所着《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
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
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
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成书过程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清代干隆年间,有一侍卫被擢拔为荆州将军,家人皆大喜祝贺,唯此人不乐反哭,众人奇怪,问原因,此人答道:荆州这地方,连关公关爷爷尚且守不住,现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
这则载录于《竹叶亭杂记》中的趣闻,不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三国演义》对后人精神世界影响之深么,都已经让这位老兄拎不清文学与现实了。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着,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节选译文:
正眺望间,忽然看到徐庶拍马而回。刘备暗想:“元直返回,难道是不再去了吗?”欣然拍马向前迎上问道:“先生这次回来,必定有了新的想法。”
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刚才心乱如麻,忘记了把一件重要事情告诉使君。这里有一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处隆中居住,使君怎么不前去寻访?”刘备说:“我烦劳元直替我请来相见。”
徐庶说:“这人不能轻易前来,使君你要亲自前往聘请。如果得到这人辅佐,就如同周朝得到吕望,汉朝得到张良。”刘备说:“这人的才干和先生相比怎么样?”
徐庶说:“如果拿我来比,就好象是驽马比麒麟,寒鸦配鸾凤,这人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据我观察,管仲、乐毅才能也赶不上这个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大概是当今天下第一人!”刘备喜道:“我想知道这个人姓名。”
徐庶说:“他是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大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他的父亲叫诸葛珪,字子贡,曾经当过泰山郡丞,早年亡故,诸葛亮跟着他叔父诸葛玄长大。诸葛玄和刘表有交情,所以投奔了荆州,安家在襄阳。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带着兄弟诸葛均在南阳耕种。
诸葛亮喜好吟唱《梁父吟》的山东曲调。他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山冈叫做卧龙冈,因此自号为卧龙先生。这人是绝代奇才,使君应当赶紧前去聘请。如果这人肯出山来辅佐你,根本不用担心天下不定!”
刘备说:“当初水镜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先生所说的难道就是伏龙、凤雏吗?”徐庶说:“凤雏是襄阳庞统,伏龙指的正是诸葛孔明。”刘备说:“今天我才知道伏龙、凤雏的意思。
真没有想到大贤就在眼前!不是先生说破,我还会继续有眼如盲!”后人有赞徐庶走马荐诸葛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徐庶推荐了诸葛亮后再次辞别刘备,策马而去。刘备听完徐庶的话,才领悟到司马德操所说,似醉方醒,如梦初觉。领众将回到新野后便准备厚礼,携同关羽、张飞前去南阳聘请诸葛亮。
9. 语文阅读题 如何解释“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堪当大任的人才,如果(刘备)得到诸葛亮,就会像周公得到姜太公,刘邦得到张良一样。
出处: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
白话释义:
玄德说:“这人比先生才能德行怎么样?”也许说:“因为我比他,就象劣马一起麒麟、冷鸦配鸾凤啊。这个人每次曾自比管仲,乐毅;在我看来,管仲、乐毅几乎不到这样的人。这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了!“玄德高兴地说:“我想知道这个人的姓名。”
(9)汉得乐手套怎么样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10. 谁说的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被誉为的人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
徐庶说的,指的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