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揉出了手套膜为啥还是像馒头
揉面团的时候没到位。
做面包最让人头疼纠结的莫过于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机器揉很多时候又不会判断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面团揉断筋。
其实手套膜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学会了解判断面团状态,你的面团也可以很完美!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面团的干湿配比对手套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要求面团含水量不得低于60%。只要配比没问题,接下来就是面团的搅拌状态判断了。
面团的搅拌,有四个阶段:
(1)水化阶段
干粉类和水性食材放进厨师机后,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且粘湿的面团,整个面团不成型,无弹性,面团粗糙。
(2)成团阶段(又称面团卷起阶段)
此时面团中的面筋开始形成,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的吸水膨胀,由于面团的形成,此时面包已不再粘连搅拌缸的缸壁,用手触摸面团时仍然会粘手,没有弹性,延展性也不好。
(3)面粉充分形成阶段(也叫面筋扩展阶段)
随着继续搅拌,面团逐渐变软,面团表面逐渐干燥而有弹性,且表面有光泽,有延展性,但面团用手拉时易断。
(4)面团搅拌成熟阶段(又叫面筋完成阶段)
此时面团很快变的柔软,不易粘手,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表面干燥而有光泽,用手拉面团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边整齐(不显锯齿状)。
⑵ 面粉如何成膜
用料
高筋粉
手工揉面快速出膜方法的做法
原料一定要准确称量,
在这事儿上没的商量,所有材料都要用电子秤准确称量。不能凭感觉和直觉,更不能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理,往往就是你这会儿的“差不多”,造成了结果“差很多”。面粉称好,放入盆中,一角放糖粉,盐,中间放酵母,打入鸡蛋。新手建议:1、从普通小面包开始学习,不要一开始就做土司。2、使用人家菜谱的配方,请自行预留20ml液体,后面视情况再慢慢加入。 将A材料混合【夏天建议酵母使用2—2.5克左右,当糖的添加量在面团中超过7%(以面粉计),请使用耐高糖高活性酵母;并使用冰牛奶、冰鸡蛋和面来减慢发酵速度】,进行手套膜第一阶段揉面,面团刚开始是软软、粘粘的,但是揉了之后就会变得光滑柔韧。揉面时,一定要使用手腕的力量,手腕用力将面团向外推开,然后将推出去的面拉回来放在上面,像搓衣服一样反复重复以上动作,直到面团手感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大约1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面团的湿度判断。
面团湿度判断图1:面团压在手心,倒扣不会掉落。请重视面团湿度,如果干了请加水或者牛奶继续揉面,直到湿度达标,各家面粉吸水性不一样,大家可以少量多次添加液体,同时记住自家所需的水量。手套膜出来的快慢与成功都由湿度说了算!如果你的湿度没有达到菜谱图片标准,即使你努力一个小时手套膜也会很不客气地与你无缘。亲们不要与干面团为伍,做那些事倍功半甚至无功的傻事儿!
面团湿度判断图2:扯掉面团手上有面糊残留,但是用面团在这个手上转动几圈,手又回到干净的状态。请一定一定要进行面团湿度判断,湿度不够,加水或者牛奶继续揉,揉好了再进行一次判断,只有湿度达标了,才能继续下面的步骤。
面团湿度判断达标以后,将面团放进保鲜膜里,然后放进冰箱冷藏20-30分钟,手套膜第一阶段完成。很多亲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冰箱冷藏,冷藏是为了改变和破坏面团组织原来的结构,使我们更容易出手套膜,这个步骤不是为了发酵哦!查阅了很多资料说后盐法更加科学,所以将盐放到进入扩展阶段(见步骤15)才加入。亲们要仔细看菜谱哦!
将黄油切成薄片,备用。面团冷藏20分钟以后,就准备进入手套膜第二阶段。以下为第二阶段的总括说明:快速摔或打面团至面筋网络形成,操作熟练者一般10-15分钟即可出手套膜。亲们注意体会那种特别绵软的手感,有这样的手感时说明面团已经进入扩展阶段。没有经验者一般摔打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之内,不要过度摔打导致适得其反。
将冷藏20分钟的面团从冰箱中取出,压成扁圆形,把一半的黄油铺在面团的一半边,对折成半圆形,然后再把剩下的一半黄油铺在半圆上,再对折成四分之一圆形。有亲问,怎么不是用后油法?其实这时候添加黄油也是属于后油法的范畴。面团中油脂的添加一般应该在面团形成之后,但面筋还未扩展时加入。这样油脂与面筋与淀粉之间形成一层薄膜,而使面筋更为柔软,且能保持面团中的气体。
然后开始揉面,将黄油充分揉进面团里,请大力揉面5分钟。温馨提示:很多亲湿度够了,但是没有充分揉出面的韧性,也会导致摔打的时候面团容易断裂。
准备10克橄榄油和刷子。接下来这十分钟的重点动作就是摔(6~10次)→涂油→对折→摔(6~10次)→涂油→对折……橄榄油涂完以后就重复摔(6~10次)→对折步骤。
一手握住面团的一头,另一手将面团另一头往台子上摔1次,拿起台子上摔出去的面团摔第2次,反复摔面团动作3次、4次、5次、6次(一般连续摔6~10次),面团会被摔打得越来越长。如果面一摔就断,请加水或者牛奶,如果面越摔越干,请加水或者牛奶。
给摔长的面上面涂一层橄榄油。
将刷了油的面团对折。
继续重复前面的摔面团步骤。很多亲们没有注意摔面的细节,摔一次就对折了!再次强调摔面技巧:把面摔出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再对折摔长的面,继续再反复这个摔面步骤!有的亲摔3~5次面已经摔得很长了,也可以就摔3~5次对折。
涂油,对折。橄榄油没多久就涂完了,接着重复摔→对折步骤即可。
小贴士
手工揉面结束。总结一下重要的几点~~~
1、液体量不要全部都加入面粉里,最好留10--20克,在揉面的过程中,可以观察面团的干湿情况,随时补充。
2、面粉搅拌成面絮状以后,盖上保鲜膜静止20分钟左右,可以使面粉充分吸收水份,变得很滋润,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揉面的时间。夏季温度高,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以免酵母发酵。
3、揉面的主要动作就是——搓,搓出去,收回来折叠一下,再搓出去,重复此动作,直至出膜。
4、揉面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面团变干,不好搓了,就用手沾水拍在面团上,不要直接倒水,可以多次用手沾水补充水分。面团太干的话,也是不容易拉出薄膜的。
5、检查出膜情况的时候,要慢慢向四周拉开,就是转着圈的拉,不要一直朝两边拉。也不用非得套在手上弄成手套膜,自己感觉薄膜有韧性、撑破的地方边缘很光滑就可以了。
6、做普通的甜面包的面团只需要面团有延展性、能拉出膜。
厨师机揉面时,为什么要把2速变4速呢?
基本面团形成后,可以把速度提高到4速或中高速,因为速度越高,面筋形成的越快。但要注意随时停机清理下面钩儿,不能放过每一块儿“掉队”的面,要都揉到了才行哦,别忘了随时判断面团儿的状态哈。
⑶ 揉出了手套膜为啥还是像馒头
原因是它自己进行发酵了,只能用死面揉好了直接去烤,不给它发酵的时间,就不是馍了。
相关介绍:
虽然人人都在追求手套膜,但可能不是全部小伙伴都知道,其实并不是全部面包都需要拉出手套膜才算成功,例如披萨的面团就完全不需要拉膜,小餐包的面团也可以不追求完美手套膜。
拉膜是判定面筋是否完全扩展的一个方法。一块面团能拉出手套膜,可以证明这块面团已经到了一个完全扩展的阶段,如果再继续揉下去,面团可能就会出现断筋的状态,断筋的面团才是失败。
当面团能拉出手套膜后,做出来的面包组织会更加的拉丝好吃。所以说,学会做能拉出手套膜的面团,还是需要的。
有些新手会以为,全麦面包就是全部用全麦粉做的面包,其实并不是的。全麦面包也需要用到高筋面粉。而全麦面包的面团,可以不纠结是否能揉出完美的手套膜,因为相对来说全麦面包是比较容易揉过头的,也就是容易断筋。
⑷ 手套膜是一鼓作气揉还是醒一会儿揉一会儿
大家都知道,做面包很多配方都需要揉出手套膜,这样面包才能拉丝,而手套膜最大的‘克星’就是高温。一旦面团温度过高,你就会离手套膜越来越远,面团变得糟糟的。
今天咱们就以蜂蜜小面包为例子。教大家如何在高温的天气手揉手套膜,只要掌握这个方法,手套膜就变得很轻松,不需要厨师机,只用双手,也可以10分钟搞定。夏季,教你10分钟揉出手套膜,记住这2点,做出松软拉丝小面包
【手揉手套膜,夏季版】
蜂蜜脆底小面包
配方:
200克高筋面粉,40克糖,3克耐高糖酵母,1个鸡蛋,80克牛奶,20克黄油,2克盐,适量蜂蜜和白芝麻。
做法:
1、首先将除牛奶,盐,黄油外的材料放到一起混合均匀,然后倒入牛奶,一边倒一边搅拌。不要一次都加完,预留10克左右。因为面粉牌子不同吸水性也会不同,而且鸡蛋也有大有小,这些都可以通过调节牛奶的量来实现。
但是这个配方整体来讲过是非常湿润的,液体量比较大,这是因为手揉手套膜不断接触手的温度,搓开收起的过程都会比厨师机更快的流失水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液体量,但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制作初期你会觉得他非常的黏手。
2、揉到没有干面粉,就可以把它转移到案板上开始揉面了,想要软面不沾到满手都是,就需要借助一个刮板,一只手利用掌心往外推面,另一只手把面团刮回来,反复重复这个动作,你会发现面团越来越不粘手,而且搓出去收回来也会更加的光滑,没有面疙瘩。
然后检查面团的状态,可以拉出比较厚的膜,此时的面团是光滑的,也就是咱们平时蒸馒头的状态。
但是这个状态做面包是不够的,如果是气温比较低,这时候可以加黄油继续揉到拓展阶段,但是夏天气温高,就需要让面团休息一下,利用冰箱冷藏,让面筋自己形成,同时给面团降温。
3、冷藏的时间最短30分钟,也可以延长到半天的时间,看自己的时间安排。
然后拿出冷藏好的面团重新放回案板,加入软化好的黄油和盐,将它们包入面团中,继续重复揉搓的动作,慢慢的黄油吸收,此时的面团是柔软不粘的。再配合几个摔打的动作就可以快速完成揉面了。
摔打的动作是一手拿住面团的一端,然后摔在案板上,面团就会变成长条形,然后将手里的面团头与案板上的面团叠合在一起,露出光滑面,继续摔打,继续叠合重复这个动作。大概5分钟左右,用手取一小块面向四外拉开,可以看到非常光滑有韧性的手套膜,不会轻易的破裂,用手戳洞,边缘光滑即可。
4、揉出手套膜后,团成光滑的面团,放到碗中密封醒发至2倍大,醒好的面是这种按压有很多气泡的样子,给它转移到案板上,揉搓排气以后下成6个相同大小的剂子。
5、把剂子团匀后,放在案板上擀成牛舌状,因为这个面团的水分很大,可以适当加一点干面粉,然后翻个面,把一端压薄片,从厚的一端卷起来,卷成一个卷,再从中间切开备用。
然后准备脆底:碟中放一勺蜂蜜一勺水搅拌均匀,另一个碟中放一勺面粉,三勺砂糖,四勺白芝麻搅拌均匀备用,电饭锅内抹一层黄油,然后把切好的小剂子蘸一下蜂蜜,再蘸一下白芝麻,整齐地码放在电饭锅中,盖上盖子不要开火,二次醒发20分钟。
6、20分钟后你会发现面包已经醒发的白白胖胖的了,用手轻轻按压可以回弹,这时候就可以开火了,加热40分钟即可。
7、40分钟后我们的电饭锅版蜂蜜小面包就做好了,因为没有用烤箱,所以现在看起来颜色还是白白胖胖的,可是味道非常好闻,一股蜂蜜的甜味和淡淡的奶香味,我们把小面包拿出来看一下。
拿出来以后,你会发现蜂蜜小面包的底部让你立刻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外皮金黄酥脆,打开后内部松软拉丝,入口绵柔细腻,真的超级好吃。
这么好吃的蜂蜜脆底小面包,做零食也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法简单,无需厨师机也可以揉出手套膜,无需烤箱也可以做面包,方法简单,配方详细,你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⑸ 面团可以拉出“手套膜”是不是面团的筋度就很高呢
如果了解烘焙的朋友就应该非常熟悉,面团拉出手套膜了,面团拉着手套膜主要是用在制作面包上面,那么我们在制作面包的时候拉出手套膜,就说明面团已经有一定的筋性,做出来的面包才会更好吃。
面团可以拉出手套膜,是不是面团的筋度就很高的?
面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手套膜,还在于用到的面粉,面粉由于本身的特性分为三种,低筋面粉,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这三种面粉决定了,面条是否能够拉出手套膜,如果面团已经拉出了手套膜,说明面团中的面筋已经形成了,筋度自然比一般面团要高很多。
结语。
面团之所以能够拉出手套膜,是因为用到的面粉本身就具有筋性的,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都能够拉出手套膜,在揉制面团的时候,面团中已经形成了筋度。这个面团的筋度是比一般的面团筋度要高很多,不过在制作面包的时候用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差别也不是特别大。
⑹ 做面包要揉出手套膜是怎么回事
手套膜对于面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面包组织更细腻,口感更松软,也是检验烘焙者对面团掌握能力的考验,所以面包制作中,烘焙者都会强调要揉出手套膜。
⑺ 怎么知道菠萝包手套膜是揉断筋了还是没揉到位
做面包最让人头疼纠结的莫过于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机器揉很多时候又不会判断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面团揉断筋……
其实手套膜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学会了解判断面团状态,你的面团也可以很完美!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面团的干湿配比对手套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要求面团含水量不得低于60%。只要配比没问题,接下来就是面团的搅拌状态判断了。
⑻ 揉出了手套膜为啥还是像馒头
揉出了手套膜还是像馒头是因为揉面团的时候没到位。做面包最让人头疼纠结的莫过于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机器揉很多时候又不会判断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面团揉断筋,面团的干湿配比对手套膜有直接影响。
面团的搅拌阶段
水化阶段。干粉类和水性食材放进厨师机后,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且粘湿的面团,整个面团不成型,无弹性,面团粗糙。
成团阶段,此时面团中的面筋开始形成,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的吸水膨胀,由于面团的形成,此时面包已不再粘连搅拌缸的缸壁,用手触摸面团时仍然会粘手,没有弹性,延展性也不好。
面粉充分形成阶段随着继续搅拌,面团逐渐变软,面团表面逐渐干燥而有弹性,且表面有光泽,有延展性,但面团用手拉时易断。面团搅拌成熟阶段,此时面团很快变的柔软,不易粘手,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表面干燥而有光泽,用手拉面团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边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