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准备那些东西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准备的东西有1,疫情期间需要准备的物品,主要是口罩和手套,可以用医用口罩,也可以用n95口罩等都能够起到隔绝病毒的作用,起到能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戴手套,避免了手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2,以免在接触到眼睛,鼻子,嘴巴时感染给自己。平时尽量待在家里,不外出活动。3,消毒水,疫情期间需要我们情通风,但是通风是否安全没有办法保证,因此,买消毒水定期杀毒是最佳选择。4,酒精喷剂,即使在家也难免外出。回来的时候一定要用酒精消毒。5,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判断是否感染病毒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家中配备一支体温计,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身体的状况。6,消毒纸巾,最容易感染病毒的部位其实是手,可以多准备一些消毒纸巾,随时擦洗还是不错的。7,准备好疫情期间自己的食材物资,虽然疫情无法出门但是也要吃好对身体也会好。
② 医用手套能隔绝病毒吗
可以的,正规产品在规范的佩戴方式下是可以有效阻隔病毒的。我外出都是会戴麦迪斯橡胶医用手套。
③ 有没有可以隔离艾滋病毒或其它疾病病毒的安全手套呀
一般的都是橡胶手套,我朋友在疾控艾滋病确诊实验室上班,每次我看见他都是带两双手套,里面是橡胶手套,外面是一般塑料手套。
④ 医护人员接触HIV病毒物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戴手套 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当进行静脉切开、内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尸体料理时必须戴手套。在接触每位患者后都应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刺破等破损时应更换。
戴口罩或防护眼镜 一般接触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和围裙 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和围裙。
双手及皮肤破损的防护 操作者双手有皮肤损伤时应用防水绷带包扎后戴手套操作。在检查患者和每次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后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手套亦应该在流水下或肥皂水冲洗。必要时应在洗手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锐器的处理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处理 (1)原则: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2)具体作法:温度计及其盛器应放在病床边。每次使用后可放入加入70%~75%乙醇溶液的盛器内,并加盖。分泌物、排泄物和医用敷料、病理废物等污物应放入结实的一次性袋内,如袋外有污染物时需再加套一层,直接焚化处理或在消毒后处理。污染被服应置于污衣袋或塑料袋内,并将“隔离”二字标上,尽量高压消毒。如污染严重,高压消毒后弃去。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次氯酸钠(1∶10)稀释,即有效氯约(500 mg/L)消毒。
⑤ 与传染病患者接触时需带上什么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 d隔离服
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时,须戴上 ( C )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
⑥ 一次性医用手套种类有哪些
一次性医用手套分:医用检查手套和医用外科手套。医护人员会在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类型的手套,像我们医院用的麦迪斯外科手套种类就有AQL1.0高标医用手套、抗病毒手套、双层双色手套、骨科手套、显微手套、特舒肤手套、妇科手套、脱蛋白手套等十余款产品。
⑦ 疫情期间门卫需要带什么样的手套
一次性医用手套,有条件的还要穿防护服。
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是减少接触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病毒和细菌无处不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接触传播的特性,注意手卫生、戴好一次性医用手套。
⑧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很多人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戴手套的,一 次性手套其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最为常见的是白色和蓝色,下面看看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及相关资料。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1
一次性薄膜塑料手套主要就是因为不透气,容易使皮肤发痒不舒服,可能还会起疹子。但是一般人是不会长时间戴塑料手套的。当然对于有手皲裂问题的人,由于塑料手套的保湿作用,对手皲裂会有一些治疗作用。
一次性乳胶手套会对人体有害吗
一般情况下,在短期内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的;但是由于一次性乳胶手套中含有聚丁二烯乳胶、丁苯乳胶成分,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佩戴的话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普通一次性手套能防病毒吗
不可以。
一次性手套可以分为医用的和民用的,无论哪种一次性手套都没有100%隔绝细菌的作用,不过,如果是医用的,一般隔绝率在98%以上,而民用的隔绝率在90%以上,当然,这都是在正规生产的前提下,如果手套生产质量差,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明显作用。
另外,如果指的是一次性塑料手套,它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对于病毒也没有阻隔作用,最多只能防一点灰尘。
一次性乳胶手套防病毒吗
有一定的用处。
一次性乳胶手套是用乳胶,配以其他助剂加工而成,目前可以分为三种级别,一是用于食品行业的有粉一次性乳胶手套;而是多用于电子、医疗行业的无粉一次性乳胶手套;三是多用于精密电子、医疗行业的精华一次性乳胶手套,清洁度达到一千级。
一般来说,在手套没有破损、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生产合格的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的,勤洗手即可。
一次性手套可以防止病毒吗
可以。 正确合理使用一次性手套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接触感染,但应注意标准化和合理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如使用过的手套应正确处理,应立即丢弃,作为垃圾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如果不立即丢弃并与他人接触,病毒可能会传播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平时还应采取一些防护病毒措施,如外出时戴口罩,在家注意清洁和手部卫生等。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2
一次性手套重复佩戴的危害?
就在昨日翻到一条难题,“有什么东西在海外是一次性的,在中国是多次重复使用的”。
有的说水果罐头,有的说中性笔,也有的盆友说成她的毕业论文、、、、、
平常只能逛街的我破天荒地去回应了一波,由于见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大家的疫防用品,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防护衣。
大家细心想一想,平常大家的一次性口罩,是否直至消失了看不到才会取出新的出去?三天一换?一周一换?这很有可能跟大家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得好有非常大的关联。我们可以到大街上见到如今许多人民群众立即不佩戴口罩了,除开公交地铁这种场所。
防护口罩在此次抵抗新冠肺炎的作战的必要性大家就很少讲了,今日大家便说说一次性手套多次重复使用的伤害。
最先大家看名称,一次性手套说白了便是应用完一次性就应当丢弃,假如第二次应用的话手套的安全防范特性会受到非常大影响,上一次应用残余的汗迹污垢会对二次应用有非常大的危害,
手套是有损坏的,薄厚会伴随着应用的时间会损坏变软,如同车辆的刹车皮,一旦损坏处发生空缺,那么手套的安全防护功效大部分是名存实亡了。
可是为了更好的身心健康考虑,大家或是必须准时拆换的,像医护领域,剪发领域,口腔科,食品工业,有机化学这些,之上领域工作是务必配戴一次性手套的,假如二次应用很可能会造成 交叉感染的状况产生。
交叉感染是人和人之间根据各种各样不一样方式造成的互相感染,一般关键指的是病菌进入了人体所造成的部分机构或全身上下的炎症现象。交叉感染的方式许多,空气传播,唾液传播,血液传播等,一旦产生交叉感染不管对人会的`身心健康是很大的严厉打击。
因此 我在这里提示诸位,现阶段的一次性防护用品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即使自身去用医用酒精消毒也不可以反复配戴应用的,一旦产生交叉感染,后悔莫及早已来不及了,老话说的好,道路千万条,安全性第一条,手套不标准,亲人两行泪~
经常戴一次性手套有什么危害3
一次性手套白色好还是蓝色好
有具有一定的好处。
一次性手套白色和蓝色可以为同一种手套,也可以是不同种手套,其各自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一次性手套有白色和蓝色是根据市场上的需求和其原来本身颜色来决定的,所以不能从颜色上分辨其好坏。
就例如一次性乳胶手套常见颜色为白色,是因为其一次性乳胶手套是采用天然乳胶制作而成,不掺杂其余的原材料,所以一次性乳胶手套是100%的纯原色乳胶,这也证明其无毒无害和原材料的可靠性。
而一次性丁腈手套常见颜色为蓝色,一种化工合成材料,是由丁二烯、丙烯腈经乳液聚合而成,常用于工厂环境,其颜色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所以说看一次性手套的好坏需要根据手套的类型来判断。
为什么不能长期戴一次性手套
对于手部肌肤有影响。
不建议长期佩戴一次性手套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手部肌肤的影响会比较大。通常来说一次性手套采用的材料都是不透气的材料,并且其拉伸性好、非常贴服,手部的呼吸所产生的水分、汗液都不能正常呼出,长时间就会造成手部比较闷湿,容易滋生细菌或病菌,长期如此对于手部肌肤是有一定影响的。
而且有一些一次性手套的材质对于肌肤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例如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可能会引起肌肤过敏等不适症状,而且还是在短时间内,所以不建议长期佩戴一次性手套。
一次性薄膜手套能隔离病毒吗
能。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一次性薄膜手套,对于隔离病毒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因为一次性薄膜手套的材质是病毒渗透不过的,因此病毒就不能接触到手部肌肤,减少了病毒传播途径,非常适用于医疗室、实验室等环境。
但是一次性薄膜手套只是隔离病毒中的一环,其只能减少手部接触病毒,并不能消灭病毒,也不能起到全身隔离病毒,所以手套上可能还会带有病毒,以及病毒通过其他方式传播,所以要隔离病毒还是要全方位的做好保护措施。
使用一次性手套的注意事项
1、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一般在佩戴了2-4小时的时候就进行更换。
2、若是在使用一次性手套的过程中,手套出现了破损或者粘上了污染物,也需要及时更换。
3、戴了一次性手套接触了公共区域的话,不要将手套触碰到口鼻等附近,并且要定时消毒、定时更换,在更换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摘除方式进行。
⑨ 常用的医用手套有哪些种类
医用检查手套是医生能够保持手部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从而保护自己、病人和其他身边的接触者的作用,所以也做医疗外观检查手套。
根据手套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
丁腈手套:它是乳胶手套的理想替代品,非常适合手部皮肤病具有超强的舒适度。 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 操作涉及尖锐物,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的处理。
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无菌手套和非无菌手套,非无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手套和家政手套。
手术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 它主要用于需要高度无菌的手术中。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无菌,一次性。 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粪便和被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
家政手套:清洁且可重复使用。 它主要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情况,并且管家手套可用于清洁环境表面。
由于丁腈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和良好舒适度,医用手套逐渐偏向于一次性的、通过CDFA认证的灭菌的医用丁腈手套,市面上符合规格的手套有很多,AClean的一次性医用检查丁腈手套也是不错的选择。
⑩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