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采样转运时注意哪些事项
摘要 您好,感谢信任。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咱们拿核酸样本举例。
② 核酸检测规定及标准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采集、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本手册。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一、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一)采样人员。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二)检测人员。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各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应当与门急诊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诊疗量相匹配,并与采集的标本量相适应,避免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能力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2.各医疗机构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3.标本采集应当在满足本机构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院内职工的检测需求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二)采样点设置。医疗机构设置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三)人员配置及防护要求。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四)采样流程。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制度,根据采样对象类别确定具体采样流程,包括预约、缴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告发放等。应当利用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受检者信息。标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并在公共区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检测报告发放时限和发放方式。每个标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1.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2.采样单位名称、标本编号,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
(五)采集方法。应当采集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
1.口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采样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禁止将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避免抗生素引起过敏),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3.深咳痰液。要求患者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采样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于采样液中,可在检测前,加入2~3ml采样液,或加入痰液等体积的痰消化液。可以采用痰液等体积的含1g/L蛋白酶K的磷酸盐缓冲液将痰液化。
4.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5.支气管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口或鼻经过咽部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管,将其顶端契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ml,总量100~250ml,不应超过300ml。
③ 被采样人员需携带什么护士核对后做好登记
身份证,采样人员个人防护装备要求有:1、佩戴防毒面罩或N95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通过空气接触;2、穿着无菌防护服,降低与细菌接触的机会;3、佩戴无菌手套、无菌帽,做好防护工作;4、佩戴医护眼镜,眼镜也是容易感染到的一个部位。
④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
⑤ 采集多少人次需要更换手套
采集每5人次需要更换手套。
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做不到每个人核酸检测采样完就更换一次手套,但采样人员每一次采样完,手部就严格消毒一次这个细节也很关键。
保证标本采集的安全性及合格率,核酸采集的原则:
1、一人一屋一操作,除了直系亲属或者带孩子的。
2、站在患者的侧面,防止正面产生大量气溶胶对操作者的危害。
3、操作前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4、五次更换手套,快速手消毒达到五次后更换一次外层手套,因为五次消毒外层手套会增加手套本身的通透性,降低防护和隔离的效果。
核酸的采集要求
核酸采样要求,利用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拭子与9名其他检测对象的单支拭子(3CM折断点)集中存放在一支采样管中用于核酸检测,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放置在有支撑材料的样本转运箱内。
每例采集后采集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每组采集后应更换外层手套。被采样人员采样前48小时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场从事人群新冠病毒检测标本采集人员采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包括: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手套(必要时双层)、护目镜/面屏、防护服,鞋套(必要时)。
如接触了被检者体液等,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其他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乳胶手套,被检人员除在采样区摘除口罩外,其余时间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及交流。
⑥ 作为疾控人员要执行流调,采样,消杀任务,应做好哪类防护分别到那些防护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3
⑦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
a、n95及以上防护口罩b、护目镜c、防护服d、乳胶手套e、防水靴套。
采样人员个人防护装备要求有:佩戴防毒面罩或N95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通过空气接触。穿着无菌防护服,降低与细菌接触的机会。佩戴无菌手套、无菌帽,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医护眼镜,眼镜也是容易感染到的一个部位。
采样人员是作为新冠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群特殊工作人员,在采样期间,他们很可能会直接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为降低感染机率,佩戴好全套的防护装备尤为重要,从口鼻的呼吸接触到肢体的直接接触,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采样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人,即使带了防护装备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佩戴好齐全的防护装备只能说是降低风险。
⑧ 采集新冠病毒标本时戴什么口罩
采集新冠病毒的时候必须要带专业的N95口罩,而且要穿好防护服,戴好隔离手套。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携带着病毒,可被近距离接触者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因此在选择口罩时,要挑选具有阻隔飞沫、体液、分泌物等作用的,且可以与面部良好贴合的口罩,不仅可以阻挡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阻挡飞沫被佩戴者吸入。
(8)新冠采样应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预防方法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具体建议如下: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⑨ 核酸检测前、采样时、采样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检测前:做核 酸检 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 吐;采样前30分钟做到不喝饮料(包括不喝水)、不吸烟、不喝酒、不咀嚼口香糖等;临检要减少吞 咽动作,不做清 嗓子(例如咳 痰、吐 痰)动作。采集鼻咽拭子前,被检测者应告知采集人员是否有相关既往病史或相关事项。检测者需要正确佩戴 口 罩,检测前取下 口 罩,检测后立即戴好,可准备一个备用 口 罩,污 染后方便随时更换。
检测中:在采集口咽拭子时,被检测者头后仰,张口发出“啊”音,有助于暴 露咽喉,但过程中会出现刺 激性干 咳、恶 心、呕 吐等症 状,被检测者可配合采集人员尽量放 松、深呼吸;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 痒 感,刺 激打 喷 嚏,可立即用纸巾(提前备好)或手肘 遮 挡。
检测后:采集后立即离开采集地点,避 免在采集地点周围吐 痰、呕 吐。核 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擦 拭双手。
1.检测后要立即佩戴好口 罩,不要在检测地点逗 留。根据检测后等待结果要求,回家等待或者是回到隔 离地点。
2.核 酸检测需要6~8小时可以取结果,不能即刻出结果,所以不必过于着急向医 生询问检查结果。
3.检测后如果没有发现口腔内黏膜受 损 出 血,鼻腔没有疼 痛、鼻 出 血,就可以正常生活,正常饮食即可。
⑩ 医疗机构设置新冠病毒采样点应遵循什么原则
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
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采样点应当为相对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免洗手消毒装置,采样过程要做到“一人一室(区)”。
室外采样点要根据人员数量合理安排采样空间,统筹设置等待区。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新冠病毒采样点人员管理
1、从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培训并合格,熟悉标本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采样,按要求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2、采样时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3、等待人群应佩戴口罩,在等待采样时应远离采样区,被采样人员逐一进入采样区,全程应确保被采样人员不与采样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员有近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