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手套膜搅拌过度会出现什么情况
扩展阅读
旗袍衬裙里面怎么穿内衣 2025-09-15 16:02:43
男人怎么挑选人造皮衣 2025-09-15 15:56:13

手套膜搅拌过度会出现什么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8-19 18:19:29

㈠ 面包面团打好后手套膜拉出来不均匀怎么回事 有的地方很薄 有的地方厚 不均匀

手工面包拉出来本身就不均匀,薄厚不匀,这样的面包做出来口感很好,吃着放心,属于真材实料,因为直接用手拉出来的本身就没有尺寸。可能大小厚薄不一样!

㈡ 手套膜揉过了怎么补救

如果手套膜揉过了是需要重新再做的,不然拉丝吐司效果就没有了,如果懒得去做,那就直接这样烤起来,说不定效果还可以。
有些面包制作时一定不能过度搅拌,比如可颂和贝果这种含水量50%左右的面包是很难搅拌出手套膜的,一般搅拌到面团光滑即可。打面,需要的是让面团既延展又有弹性,也就是在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面团二发要很久”,“面包出炉口感粗糙”,“吐司进烤箱之后不再膨胀”等等的各种面包问题,都要首先从面团搅打开始寻找原因。手套膜虽然重要,但非必要,不是只有搅拌出手套膜才能做出好面包。
家里如果没有高筋面粉,也可以用普通面粉加入适量的鸡蛋清揉一揉,做出来后跟高筋面粉是同样的效果。和面加白糖时,这里的量可以按个人口味来适量增减。

㈢ 做面包时,手工揉面要揉多长时间

大概十几分钟把,揉到面筋道就好。
手工揉面方法:
1 选择单一的湿性材料配方。配方的湿性材料要尽量做到单一以及可以准确量化:比如,牛奶多少克,水多少毫升,刚开始最好不要用加了鸡蛋的配方,因为鸡蛋有大小,含水量也不尽相同,这样无法量化,也无法根据配方对比自己面粉的吸水性。选择单一的配方则有助于之后的水分添加或者减少的控制,这样更有助于成功。
2 分次加水揉面。因为不同品牌的面粉吸水性不同,相同面粉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吸水性都不同的。不要一次性将所有的湿性材料全部倒入,一边倒入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看不见干粉,可以揉成不粘手的面团的时候就停止,余下大概10%的水量,留着等会之后揉面的时候分次慢慢加。这种方法借鉴于CAROL,既能保证水不会超过面粉的承受能力,也能有助于面粉对水的吸收。
也就是慢慢把水倒入盆中的干粉中并用手混合,当你的面粉可以成团了之后就不要再加水了,把面团从盆移出到工作台揉成均匀的团,然后分多次、少量地把水加到面团上,每一次揉搓到水分完全吸收再加下一次,大概需要揉搓两分钟。打比方配方的总水量是200ML,180ML倒入面粉,余下的20ML分十次,一次加2ML,总共需要二十来分钟就可以将所有的水分加完,这个时候面团已经差不多到了扩展阶段,可以加入黄油了。
加水揉面的过程中也要时常停下来检视面筋的状况:
a 如果水分没有加完面筋就已经扩展开来,那么就可以就此停止,不用勉强把配方中的水加完,这时可以加黄油揉到完全;
b 如果水已经加完,将面团撑开的时候没有撑开多大就破掉,而面团感觉有点干干的又不黏手,那么就需要继续加水。加水的时候还是遵循少量多次,加一次揉到充分吸收然后再加水,再揉……一直到面团变得光滑均匀有点点粘手但一拉就全部脱离手掌的状态,摔打的时候可以一只手甩出拉伸(如何甩打面团点这里),如同耳垂般柔软,再检验面团,已经到了扩展阶段接近完全阶段的状态了,这个时候可以加入黄油,然后一直揉到面团吸收完油分,面团变得更加柔软有光泽,面筋膜变得非常坚韧,这就是面团完全阶段的状态。
3 浸泡面团。浸泡可以缩短揉面的时间,有的面粉能够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但是吸收的速度很慢,比如高筋面包粉,加了配方中的水之后,立马开始揉,还是觉得干,而且揉起来很吃力,后来慢慢加水,慢慢揉,有一次多加了比原配方多了50ML的水分才勉强到了扩展阶段,而且还花了不少时间。把除去酵母和黄油的其余所有干湿成分混合后静置大概20分钟左右,把配方中的水还是留大概20ML的样子,再揉起来就变得比较轻松,膜也出的比较快。
4 手揉也是可能会揉过头的。配合泡面、少量加水和揉摔打的动作,出膜真的很容易,一般450G的面团20分钟左右就出膜了。
第一、当水慢慢快加完的时候,要时刻提高警惕,停下来去检视面团的筋度,加水的期间旨在让面粉吸水,争取在水分加完的时候面团正好进入扩展阶段,这样再加黄油的时候揉到吸收正好达到完全阶段。
第二、不要因为追求薄的可以透光的手套膜之类而盲目加水,面团揉过了膜也是很薄可以透光,但是完全没有韧性很容易破。而且水分越大,揉过头的几率越高,所以,加水一定一定少量多次,并且,加配方外的水分的时候更要更少量地加。千万不要苛求高水分,透光膜,因为有韧度的厚膜,即使破洞有不光滑,也比揉过了趴下的面团要好一千倍。

㈣ 揉不出手套膜的原因是什么

1、用的低筋面粉

用高筋面粉才能揉出膜。面粉本身就是一个影响面团出膜的重要因素,制作面包当然最好选择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3%),而且不同的牌子,筋性也有差别,选购面粉时需注意,而且面粉最好买新鲜的,放置太久的面粉,进行会降低。

2、配料问题

和面没有添加任何配料。和面时根据配方加入鸡蛋或者食盐,既可以丰富口感,又可以增加面粉的筋性,让出膜更容易。

3、含水量和含油量不合适

配方的含水量对出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只做面包的面团湿度在60%~70%之间,比较容易出膜,这种状态下的面团有些粘手,但是面团能拿得起来,如果湿度略微增加,就更容易出膜,但缺点是难以操作,会特别粘手。(因为面粉吸水性不同,含水量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具体和面时,要预留10%的水,视情况增减。)

含油量指的是黄油、淡奶油等的加入,油脂会对面团出膜有影响,按照原来的方子,油量减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出膜。

4、搅拌力度太小

一般,搅拌力度越大,面筋形成越快,这就是和面需要厨师机的原因,如果是手工揉面,当然也力度更大更容易出膜。

面粉揉出手套膜一般建议用高筋面粉。

国标中,面粉按湿面筋含量分为: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做面包等烘焙类产品一般用高筋粉,做可颂类产品一般用高筋偏中筋面粉,纯中筋粉或者低筋粉不适合做烘焙类产品。

面粉的筋度强弱取决于面粉中-S-H-转化成 -S-S-键的数量,数量越多,面粉筋力越强,面团弹性越大,延伸性也会相对好。

㈤ 手套膜一拉就断

手套膜和面团湿度有很大关系,面团含水量高就容易出手套膜。
搅拌过程中就及时查看面团状态,很多人在打面时都怕打过,但实际上只要勤检查就不会有问题。要注意的是,在黄油被吸收进面团之后,面团会逐渐收紧,但也会逐渐粘手,这时一定不要怕,继续打!就会发现面团再次收紧,再打30秒左右,就有了很好的延展性,这就是真正的手套膜。

㈥ 面团扩展阶段和完全阶段的区别

一、出筋

揉面的过程:面团逐渐形成有组织有韧性的面筋的过程。最初面粉和其他材料混合的时候是十分松散的状态,这时并没有形成面筋。随着面包机的揉制和搅拌,面粉慢慢开始成团,看不到松散的面粉,此时说明面团已经开始出筋了。

出筋的面团:面粉已经可以成团,但表面会比较粗糙,面筋的韧性也不够强。一般我们用中种法制作面包时,中种面团揉至到这样的初级阶段(出筋)就可以了。

(6)手套膜搅拌过度会出现什么情况扩展阅读

1、面团发酵:

1、一般面团基础发酵温度在28度,湿度为75%,一发在面包机60—80分钟左右发酵完成,具体时间还要看面团的状态而决定。

2、二次发酵温度38度左右,湿度为85%,二发放在烤箱里发酵,这里重点要说如果你的烤箱发酵温度高于40度,不建议打开烤箱的发酵功能。

可以接盆热水放在烤箱里,烤盘放在比较靠上的位置,利用热水的温度和湿度来发酵面团,30分钟取出热水试下温度,水凉的话再换一盆热水。热水我们就可以用家里热水器45度热水即可。

㈦ 如何揉面能揉出手套膜

使用凯膳怡厨师机想揉出手套膜可以按照这个步骤: 以350克面粉为例,您可以先用2档先搅拌面粉,可以防止面粉喷溅,等液体混合面粉,有颗粒后,再用4-5档搅拌。一般7分钟左右,手套膜基本上就成型了。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过度搅拌,面团的中心温度过热,反而会影响面团的口感。接着静置一段时间发酵,就可以用来做面包了哦。注意以上的搅拌面粉的时间按您具体的情况适当可以调整,面团揉出手套膜,同配方相关。如果是欧式面团、法棍等面团,它们的手套膜就没有甜面包的面团那么明显。通常中点馒头等的面团就不太会出手套膜,因为面粉用的是中筋粉,湿度也不够。因此成品就不会像面包那样口感松软。

㈧ 吐司面包要注意什么

新手做吐司必须注意的九大问题
食材
中种面团材料:高粉280克、冰水168克、燕子即发干酵母4克
主面团材料:高粉120克、细砂糖32克、盐5克、炼奶80克、冰水10-20克、安佳黄油32克、蛋液15克、杏仁片15克、面包机
中种面团和面:15分钟、中种面团发酵:90分钟、主面团和面:45分钟、主面团整形加松弛:20分钟、主面团发酵:50分钟、主面团烘烤:50分钟(加锡纸)(以上的时间仅供参考,必须根据你的条件来调整)
方法/步骤
1将冰水倒入面包机里。
2再倒入高筋面粉。
3在粉上凹个窝倒入酵母。
4启动面包机7的和面程序,简单和成面团即可(15分钟)。
5把面团放到盆里,盖上保鲜膜。
6室温发酵至3-4倍大。(也可以在面包机里直接发酵)
7将发酵好的中种面团揪成块放入面包机里。
8倒入冰水。
9再倒入炼乳。(炼乳可以最后倒,可防止高粉搅拌的时候飞溅)。
10对角依次倒入糖和盐。
11最后倒入高筋面粉。
12启动面包机的和面程序。(夏天和面的时候不要盖盖子,防止机器在和面时温度过高影响面团。)15分钟后已和成较为光滑的面团。
13取一块面团用手慢慢抻开,这时面团不容易抻薄,抻得稍微薄就会扯出裂洞,并且裂洞边缘是毛糙的,面团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加入黄油。
14加入软化的黄油粒。
15再次启动面包机7的和面程序,30分钟黄油已经被吸收。
16取一块面团,用双手拉开面团两边,顺着筋性轻轻延展,呈现大片坚韧透明的薄膜,用手指捅破,破洞边缘光滑,这时面团制作出细致并富于筋性的成品,适合制作体积大的吐司类面包。
17将面团分成六等分,排气后滚圆,用保鲜膜盖上松弛15分钟。(忘了拍保鲜膜)
18将松弛好的面团放入面包桶中,盖上保鲜膜和面包机盖,启动面包机6的酸奶程序进行最后发酵,发酵时间为50分钟左右。(事先取出搅拌刀)
19待面团发酵至两倍大,用手沾面粉压入面包不会回弹并感觉面团有张力即可。
20面包桶的外层包上一层锡纸,将发酵好的面团表面刷上蛋液,撒上杏仁片,启动面包机12的烘烤程序,调至50分钟。
2150分钟后,打开面包机盖将锡纸取出。
22将吐司倒出,晾凉后放入保鲜袋储存。
23撒上杏仁片来装饰,瞬间美貌指数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注意事项
烘焙不象中菜可以随意增减,必须严格按照配方制作,这样成功的机率才会高。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新手用面包机做土司必须注意的九大问题:
1温度:夏季温度较高,面团在机器里搅拌因摩擦生热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面团质量。用冰水(冰牛奶)就可以调整面团的温度。(如果没用冰水(冰牛奶),在搅拌中途发现面团温度高了,可以拿出来立即在大理石案板上摊成大片可令面团迅速降温)。
2水量:环境(温度、湿度)及高筋面粉吸水性的不同,不要一次性把配方中的水量全部加入,最好留20%,根据面团的吸水性适量增减。如果面团始终不能裹在面包刀上搅拌,说明水量不够,过硬的面团不易搅拌出薄膜,要适当逐渐的加入水量。
3面粉: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推荐使用“金像面包粉”、“红牡丹特高筋粉”,比较容易出筋,拉出薄膜。
4酵母:冰水不能直接接触酵母,这样会减弱酵母发酵能力,导致面团无法发酵。要先在桶内先加冰水,面粉盖过水,最后加酵母;酵母也不能接触到盐,盐会杀死酵母,影响面团的发酵。
5搅拌:面团由湿粘、粗糙慢慢的变的光滑、紧实,用手可以拉开小片不易捅破的薄膜,这时就OK了。搅拌的时间要控制好,搅拌过度造成面包膨胀力太好,做出来的面包容易爆裂。搅到合适的面团刚好不是很粘手,搅过度的面团很粘手,可以拉出很长的面筋,拉出的薄膜很容易破裂,非常的柔软,整成球形会下塌。
6发酵:面团正常的发酵:一般的面团第一次发酵是发酵到2-2.5倍大,温度是28-30度发酵40-60分钟。如果温度低发酵时间要延长(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放冷冻室冷冻半小时再操作,这样不会粘手,也不用担心面团在整形时发酵了);中间发酵(松弛)10-15分钟,视面团的筋性及造形要求而定;最后发酵温度是40度发酵20-40分钟,视面团的种类及及造形要求而定。实心包发酵至2-2.5倍大,包馅面包发酵至1.5倍大,因为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皮。发酵不足是造成面包不够松软的一大原因,可以在最后发酵时略发久一点,也不要太久,时间太久出来的面包马上塌不成形,而且内部组织粗糙。
7整形:对于新手来说,整形是一大难道。可以在刷好蛋液的吐司上撒上些杏仁片、杏仁粒、酥松粒、芝麻、麦片等来装饰,瞬间美貌指数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8烘烤:面包机空间小,采用的是侧面加热,烤出来的面包四周和底部上色会比较深,表皮又比较厚。在烤面包前,可在面包机的四周裹上了一层锡纸。这样烤了来的面包色泽金黄,四周和底部也不会颜色过深,表皮也不会过厚。
9保存:刚出炉的面包不要吃,因为面团发酵的过程中,内部会产生一定量的乳酸菌与醋酸菌,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而胃病。正确的吃法是将面包放置于空气中,使之冷却并挥发掉内部的乳酸与醋酸后再吃。面包放凉后马上用胶袋包装密封起来,夏天放室温可以放2天;不要放冷藏室保存,容易脱水、发霉,吸附冰箱异味,老化也比较快;多余的面包可以放冰箱冷冻,可以保存一个月,要吃时取出回温,再用烤箱烤熟即可。
这款土司我做了两次,第一次是在35度的高温下用冰水做的,在配方上我少加了10克的水,组织很细腻,但家人和朋友都说口感干了些;于是第二次我加足了10克的水,但由于这段时间阴雨绵绵,气温较低,且空气湿度较大,我感觉水份又多了些,组织稍有点粗,不过口感反而比第一次好。还得继续摸索,做出更好的面包。
通过这两次的制作,使我明白一些道理,面团会随着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产生不同的反应,制作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在揉面时间、发酵时间、烘烤时间与温度上要注意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新手来说,在制作面包之前,可以通过网络多看看烘焙达人的烘焙日志及视频,或是买一些烘焙书籍,对制作面包的流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自操时的手忙脚乱。同时也要认真看面包机说明书,对面包机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认知。现在慢慢觉得做面包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面包做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熟练程度。时间长了,凭着经验和感觉,就能赋予面包生命力。
总结九大问题主要是留给自己,避免以后再犯错误。欢迎新手和我一块学习,高手给予帮助和指点。

㈨ 面包制作教程

第一步 | 认识面粉

高筋面粉

做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这是面包组织细腻的关键之一。高筋面粉是指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左右的面粉,通常蛋白质含量在11.5%以上就可叫做高筋面粉。有朋友反映说在超市买不到高筋面粉,可以去大型的超市找找,或者干脆网购。毕竟,做面包少不了它。

饺子粉不是高筋面粉!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不知道关于“饺子粉就是高筋面粉”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它却一直深深植根于很多朋友的头脑里。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饺子粉的蛋白质含量大多在10—11%之间,达不到高筋面粉的标准,仍属于中筋面粉的范畴。但是,它是中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粉类,所以,是在没有高筋面粉的情况下,可以用它代替。

如何判断面粉的筋度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抓一把面粉,用手捏紧成块状,松开手,如果面粉立刻散开,就证明筋度很高。如果面粉还保持为块状,则证明筋度很低。

第二步 | 面团的搅拌(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揉面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其实,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面包的成败。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必须要说一下: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这也是为什么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要强调的是:只有小麦蛋白可以形成面筋,这是小麦蛋白的特性。其他任何蛋白质都没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小麦粉有可能做出松软的面包。其他黑麦粉、燕麦粉、杂粮粉等等,都无法形成面筋,它们必须与小麦粉混合以后,才可以做出面包。有些烘焙师会使用100%的黑麦粉制作面包,但这种面包质地会十分密实,因为没有面筋的产生,无法形成细腻的组织。

有人曾问:我往中筋面粉里加点蛋白质,它会不会变成高筋面粉?现在你应该明白了:除非加入小麦蛋白,加入其他诸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等任何蛋白质,都不会对面筋的含量产生影响。

搅拌的过程:

揉面是个很辛苦的工作。为了产生足够多的面筋,我们必须在揉面上花大量的力气。不同的面包需要揉的程度不同。很多甜面包为了维持足够的松软,不需要太多的面筋,只需要揉到扩展阶段。而大部分土司面包,则需要揉到完全阶段。

什么是扩展阶段和完全阶段?

通过不停的搅拌,面筋的强度逐渐增加,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取一小块面团,用手抻开,当面团能够形成透光的薄膜,但是薄膜强度一般,用手捅破后,破口边缘呈不规则的形状,此时的面团为扩展阶段。

继续搅拌,到面团能形成坚韧的很薄的薄膜,用手捅不易破裂,即使捅破后破口因为张力也会呈现光滑的圆圈形。这个时候的面团就达到了完全阶段。关于什么样的面包需要揉到怎样的阶段,每个方子中都会有说明,根据方子进行操作即可。

如果用机械搅拌,则搅拌过度也会是一个常见的情况。面团揉到完全阶段以后,如果仍继续搅拌,面筋会断裂,面团变软变塌,失去弹性,最终会导致成品粗糙。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搅拌过度。

揉面的其他林林总总:

揉面的目的除了让面筋产生,还为了让酵母、油脂、糖等在面团中分布均匀。混合材料也是揉面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有很多朋友都在使用后油法,即先将除黄油以外的材料揉成面团,揉到起筋后,再加入黄油。事实上,先期加入黄油更有利于油脂在面团中的均匀分布。

有一个方法可以一试:就像做奶香小酥饼使用的打发黄油方法一样,将黄油、糖、鸡蛋等材料先搅拌均匀,再加入水分或其他液体材料,稍稍搅拌后,最后加入面粉和酵母,揉成面团。各种甜面包都非常适用这种方法,可以创造更均匀的乳化体系。

第三步 | 面团的发酵(最重要的步骤之二)

发酵成功的面团

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的说,酵母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和糖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二氧化碳气体被面筋所包裹,形成均匀细小的气孔,使面团膨胀起来。

发酵需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发酵不足,面包体积会偏小,质地也会很粗糙,风味不足;发酵过度,面团会产生酸味,也会变得很粘不易操作。

一次发酵、中间发酵与二次发酵:

除非时间非常仓促的时候,我们可以搅拌好面团,整形进行一次发酵后烤焙,其他时候,都需要进行二次发酵。因为一次发酵的产品,无论组织和风味都无法和二次发酵的产品相提并论。在专业领域,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有两个专门的词汇来体现它们的区别(Fermentation和Proofing),而家庭制作中,我们只需要知道,好吃的面包,是两次发酵做出来的就可以了。

长时间的发酵会增加面包的风味,因此有些配方使用冷藏发酵,通过低温长时间发酵,得到别具口感的面包。但冷藏发酵有一个缺点,就是发酵时间不易控制,容易导致发酵过度或者发酵不足。在现代这个缺点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将冷藏发酵与中种法结合,单纯的冷藏发酵方法则不再使用。

第一次发酵,怎么判断已经发酵好了呢?普通面包的面团,一般能发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面粉,在面团上戳一个洞,洞口不会回缩。(如果洞口周围的面团塌陷,则表示发酵过度)。发酵的时间和面团的糖油含量、发酵温度有关系。一般来说,普通的面团,在28度的时候,需要1个小时左右即可。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则要相应缩短或延长发酵时间。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我们需要给面团减减肥。把变胖的面团排气,让它重新“瘦”下来,然后,分割成需要的大小,揉成光滑的小圆球状,进行中间发酵。

中间发酵,又叫醒发。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整形。因为如果不经过醒发,面团会非常难以伸展,给面团的整形带来麻烦。中间发酵在室温下进行即可。一般为15分钟。中间发酵完成后,我们可以把面团整形成需要的形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直接决定了你做出来的面包是不是够漂亮。每款面包的整形方法都不相同,可以根据方子来操作。要注意的是,整形时候一定注意将面团中的所有气体排出,只要有气体残留在面团中,最后烤出来就会变成大的空洞。

第二次发酵(又叫最后发酵),一般要求在38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为了保持面团表皮不失水,同时要具有85%以上的湿度。

很多朋友问怎么保持这个温度和湿度条件。工业制作有专门的发酵箱。而家庭制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尽力创造类似的环境:将面团在烤盘上排好后,放入烤箱,在烤箱底部放一盘开水,关上烤箱门。水蒸气会在烤箱这个密闭的空间营造出需要的温度与湿度。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当开水逐渐冷却后,如果发酵没有完全,需要及时更换。最后发酵一般在40分钟左右。发酵到面团变成两倍大即可。

第四步 | 烤焙(接近成功了)

烤焙之前,为了让烤出来的面包具有漂亮的色泽,我们需要在面包表面刷上一些液体。这些刷液有水、牛奶、全蛋液、蛋水液或者蛋黄液。使用不同的刷液,出来的效果也不相同。比如水,主要用来刷硬皮面包的表面;而全蛋液,则适合大部分甜面包。具体的刷液,在方子中会给出来。

将最后发酵好的面团入炉烤焙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用力触碰面团,这个时候的面团非常的柔软娇贵,轻微的力度也许就会在面团表面留下难看的痕迹,要加倍小心。

烤焙的时候,根据食谱给出的温度与时间即可。注意观察,不要上色太深影响外观。

第五步 | 面包的保存

很多朋友可能都忽略了这一点。刚出炉的面包非常的松软,但是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变硬。其实,只要经过正确的步骤做出来的面包,都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松软,如果你的面包在几个小时以后就变硬了,也许该想想是不是制作方法上出了问题。

面包一般室温储藏即可。如果你想保留较长时间,可以放入冰箱冷冻室,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回炉烤一下即可恢复松软。但是千万不要放入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会使面包中的淀粉加速老化,极大缩短面包的保存期。

到这里,关于面包,你还有肯定还有疑问!而且,一定还不少!每一款不同的面包,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后,学会分析每次出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有了整体的认知后,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技巧问题。

※技巧篇※

一、如果是手工揉面,有没有什么技巧?

有的。每一个人在揉面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技巧。以前没有搅拌机出现,那时候的面包师是将面团放在石台上,将身体贴近石台,用身体和臀部的力量帮助揉面,而那个时候的面包师体型也往往十分彪悍。家庭制作不需要揉那么大量的面团,会轻松许多。揉面的力度与速度是关键。加快揉面速度往往可以使揉面时间大大缩短。此外,还可以使用摔、打、擀等等方式。这里分享一位达人的成功经验,手工揉面也能出手套膜!

面包材料百分比:面粉100% 糖15% 盐1% 酵母粉3.5% 蛋液+水65% 黄油10%左右。

ps:材料的比例,可以按照你做面包的那个方子来。这里不关注材料比例,主要是分享一下她揉面的手法、技巧,对新手来说会比较有帮助。

【手工揉面第一步】:先把面粉称量好,放入盆中,一角放入糖粉,盐,中间放酵母,打入鸡蛋。

【手工揉面第二步】用刮刀稍微拌均匀。

【手工揉面第三步】倒入牛奶或者水。

【手工揉面第四步】翻拌至无干粉、呈面絮状。

【手工揉面第五步】盖上保鲜膜,静止20分钟左右。

【手工揉面第六步】二十分钟后,(面絮已经充分得到滋润,可以为接下来的揉面节省时间。)把面倒在操作台上。

【手工揉面第七步】借助刮板,聚拢面絮,揉成团。(手工揉面离不开刮板,它可以把台面上和手上粘的面团很轻易的刮去。)

【手工揉面第八步】开始揉面:主打动作就是——搓,像这样从里向外搓。

搓出去的面团,收回来折叠一下。(借助刮板收拢)

然后再向外搓出去。重复进行这个搓和收拢的动作。

【手工揉面第九步】搓的过程中,面筋逐渐形成,也很容易流失水份,特别是空气干燥的时候。随时感觉面团的干湿度,(如果说你刚开始加的液体量不够,感觉面团很干,这个时候更要及时补充水分)

补水的方法是:取一碗水,把手沾湿。

粘水的手,轻轻拍在面团上。(多次少量的补水,不要把水直接倒在面团上,要边补边感觉面团干湿程度。)

然后继续搓,此时的面团已经不再粗糙不堪,有了一定的延展性了。

拿着面团一端向外甩出去,面团可以拉开好长。

看一下揉了十五分钟的面团,已经边得光滑了。

【手工揉面第十步】检查出膜情况:用刮板切下一小块儿面团。稍微松弛一小会儿。

慢慢向四周拉开,可以形成薄膜。这个程度就可以制作一般的甜面包了。因为我这次做的是吐司,所以放黄油比较晚,如果做甜面包,可以在这之前的几分钟加入黄油,把黄油揉进面团里,就完成揉面了。

【手工揉面第十一步】加入软化的黄油。

加入黄油以后的面团,开始揉的时候会很滑,面团会再次变得湿粘,看下图,就跟一堆破棉絮似的。

揉一两分钟之后,黄油已经充分被揉入面团里,就会变得很光滑。

再次开始搓的动作。

两三分就可以了,看一下,手掌和手指很干净。粘面团的地方是搓的时候需要和面团充分接触的部位,所以更容易粘上面团,用刮板挂下来即可。

此时已经基本完成揉面了。时间大约用了25分左右。 让大家看一下揉好的面团是什么样的状态。它不会轻易的粘手或者黏住台面,从台面上掂起来,会很轻松完整的离开台面。

然后,把面团收圆,可以看到面团特别的圆润、光滑。

【手工揉面第十二步】最后检查一下出膜情况,可以很轻松的拉出手套膜,而且不容易破,很有韧性。

拿筷子捅破,破洞边缘很光滑。这样的面团做吐司最好了。

【手工揉面结束】看一下面团有多光滑,多听话。揉面结束后,台面上也不会很脏乱、很狼狈。

放入盆中,盖上保鲜膜发酵。

发酵好的面团体积是原来的2--2.5倍大,端起来感觉很轻盈。用手在上面拍一下,会听到“嘭、嘭”的很饱满的声音,手感也很有弹性。手指粘一点面粉,轻轻按一下面团,指印处不会立刻回复,也不会跟泄气的皮球一样慢慢塌陷,就说明发酵的刚刚好。(面团最上面的一圈发白,是因为盖的保鲜膜里面有水蒸气,面团顶到了保鲜膜,打湿的。)

用这个面团烤出的吐司,成品图是这样的:

总结一下里面很重要的几点:

1、液体量不要全部都加入面粉里,最好留10--20克,在揉面的过程中,可以观察面团的干湿情况,随时补充。 2、面粉搅拌成面絮状以后,盖上保鲜膜静止20分钟左右,可以使面粉充分吸收水份,变得很滋润,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揉面的时间。夏季温度高,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以免酵母发酵。 3、揉面的主要动作就是——搓,搓出去,收回来折叠一下,再搓出去,重复此动作,直至出膜。 4、揉面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面团变干,不好搓了,就用手沾水拍在面团上,不要直接倒水,可以多次用手沾水补充水分。面团太干的话,也是不容易拉出薄膜的。 5、检查出膜情况的时候,切下来的面团放在一旁松弛一下下,这样比较好拉开哦,要慢慢向四周拉开,就是转着圈的拉,不要一直朝两边拉。也不用非得套在手上弄成手套膜,自己感觉薄膜有韧性、撑破的地方边缘很光滑就可以了。 6、做普通的甜面包的面团只需要面团有延展性、能拉出膜。

ps:之所以推荐这个方法是因为,小编处于好奇,特意按照这个方法揉了一次,结果确实出了手套膜,我用这个方法揉面做了椰蓉面包~挂个成品图以示诚心~相信你们按照此大法也能成功!

不过我想说的是,手工揉面始终是个力气活儿。如果你特别爱面包,并且会常做,那么买一台面包机帮助你揉面或许会给你省很多力气。

二、 如何解决低温发酵问题?



气温太低,面包发不起来,面团发酵慢,面包制作时长增加,甚至常常面临失败,因此,很多朋友在冬天放弃做面包。

其实,只要借助好工具,掌握一些烘焙技巧,还是可以做出美味面包的。

1

适量加大酵母的用量

冬天,由于气温较低,酵母的活性也会相应降低,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轻易改变配方中的材料用量,但在冬天,可以适量加大酵母用量,帮助面团更快发酵。酵母的保存,一定要密封,多次开封,很容易让酵母失效。

2

使用温水揉面

夏天,为了避免面团提前发酵,一般我们会使用冰水先冷却和面桶,或者用冰水搅面。同样的,冬天为了增强酵母的活性,加快面团发酵时间,可以使用温水揉面,用温度唤醒酵母。

3

用烤箱发酵

烤箱发酵是最常用的方法。将烤箱调至发酵档,在烤箱下层放入烤盘,倒入热水;在面团附上保鲜膜,置于烤箱中层,即可进行发酵。烤箱没有发酵档也没关系,那就把烤箱当一个密闭的发酵容器,在烤箱下层放入烤盘,倒入热水,在面团附上保鲜膜,置于烤箱中层,同样的方法也能发酵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面团一定要附上保鲜膜,必要情况下还要加入盖子,虽然面团需要一定的发酵湿度,但若水分直接接触面团,很容易导致面团发酵不起来。

㈩ 怎么知道菠萝包手套膜是揉断筋了还是没揉到位

做面包最让人头疼纠结的莫过于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机器揉很多时候又不会判断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面团揉断筋……

其实手套膜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学会了解判断面团状态,你的面团也可以很完美!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面团的干湿配比对手套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要求面团含水量不得低于60%。只要配比没问题,接下来就是面团的搅拌状态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