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厌氧手套箱
长沙天创粉末的厌氧手套箱和净化系统手套我们车间都有,厌氧手套箱比净化系统手套箱要简单,净化系统手套箱可以实时控制其中的水、氧含量,液晶屏控制和显示,比厌氧手套箱先进很多,不过净化系统手套箱也可以称呼为厌氧手套箱的。
B. 怎么将气体带入厌氧手套箱
我说的是通过接口直接充入,主要我不知道是通入之后是用来干嘛的。至于你说的氦气气氛的环境,也是用来保护箱体内部的培养品之类的,只要乙炔不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就行。而且最主要的是,为何你们老师会认为洗起很麻烦,只要带入的氧气不多,影响不大,而且手套箱是可以通过内部微循环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净化下去,达到低氧的气氛,也不需要洗起,即使洗起也就是耗费一点气体而已,现在的手套箱都是自动洗起,很简单吧,嘻嘻。
C. 培养微生物的厌氧箱出现两个问题,
不知楼主想问什么?
D. 如果把热水放进厌氧手套箱抽真空会怎么样
水会沸腾。
由于气压极低水会迅速蒸发,在蒸发过程总会大量吸热,所以剩余的水会结冰。
一杯大约3L的水从开始沸腾到完全结冰整个过程要2个小时左右
气压减小 沸点降低 水蒸汽在沸腾过程中带走大量能量 导致真空容器中的水结成冰!
E. 厌氧培养箱的使用说明
1)按使用要求放置好必要的配件和器具、并向操作室内放入两个无毒塑料袋。
2)混合气瓶、氮气瓶输入压力调整,调节减压阀,使输入压力为0.1Mpa
3) 打开设备后配,电源开关后,按控制牌上的总电源键,使设备通电。
4)操作室放入1000g钯粒(密封),由冷凝系统除湿,并放入厌氧指示剂。
5)关紧取样室内外门,并抽真空校验。(按控制面牌上真空泵键,按一下开,再按一下关)
6)操作室内第一次置换(氮气置换):
(1)先用橡皮管插入操作室内进气口,另一个插入塑料袋。
(2)接通氮气进气路,打开操作室氮气控制阀,使两只塑料袋充足氮气后,关闭电磁阀,然后扎紧袋口。
(3)把乳胶手套套在观察板法兰圈上并扎紧。
(4)把塑料袋内氮气渐渐的放于操作室内,至全部防除。
7)操作室第二次置换(氮气置换)重复一次冲氮过程,取样室先抽真空,并注意随时按排气阀关闭排气。
8)操作室第三次置换(混合气体置换) (混合气体配比为H2 1/85% H2 1/10% H2 1/10% CO2/15%)
(1)调换气路打开操作室混合气阀进气,冲气时取样室先抽真空,并注意随时按排气阀关闭排气。
(2)混合气充满塑料袋后,关闭电磁阀,并打开混合气限流阀,使混合气经过稳流器、流量计、调整流量计,流量为每分钟10毫升左右。
(3)把塑料袋内混合气渐渐排于操作室内。
(4)通过三次换气后,操作室内气体含氧量已处于极为量状态
9)操作室内打开钯粒除氧剂,接通除氧催化器电源进行催化除氧,并在厌氧指示条反应区上滴一点洁净水,1-2小时后,观察其变色情况,反应部分深蓝色变为浅蓝为操作室内达到厌氧环境。
10)紫外线灭菌灯,室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间自定。 1)检查取样室内门并关紧之。
2)打开取样室外门,将菌种放入取样室后即关上外们。
3)取样室充氮置换三次过程,先抽真空度500毫米汞柱(66Kpa)以上停,然后打开取样室氧气阀进气,使指针回复零位,关掉阀。取样室充氮置换三次过程结束。
4)如选定真空度较低就需要增加置换的次数。
5)取样室外门开启、关紧后,再抽低真空度100毫米汞柱(13Kpa)检验。
6)厌氧培养箱需要长期连续使用的条件
(1)每天在操作室内放入美兰指示条观察,如不能正常就必须重新换气。
(2)要长期连续输入微量的混合气体。使补进的氮气能和微量的氮结合通过催化吸收,保证了室内厌氧状态,补入混合气流量选定为每分钟10毫升左右。
(3).连续培养运行一天,更换一次除氧剂和干燥剂。(换下的除氧剂和干燥剂可放在200℃干燥箱内,干燥2-3小时可使其复原)
7)接种棒灭菌器的应用:
(1)随时用镍烙电热丝使电极短路而变赤热以进行杀菌(接种棒)。
(2)熔蜡处可直接放上试管封蜡口旋转熔蜡。
8)操作室理的培养箱理的培养箱内的温度可任意选择和控制。 1.仪表尽可能地安装于空气清静,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
2.开机前应全面熟悉和了解各组成配套仪器、仪表的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3.培养物放入必须是在操作室内达到绝对厌氧环境后放入。
4.如发生故障(停气等原因)操作室内仍可保持12小时厌氧状态。(超过12小时则根据需要把培养物取出另作处理)。
5.经常注意气路有无漏气现象。
6.调换气瓶时,注意要扎紧气管,避免流入含氧气体
7.真空泵按要求使用,定期检查加油。
8.停止使用,关闭总电源键,及设备后部的电源开关 现象 原理 处理 1、无电源 1、插头未插或短线 1、插好插头 2、熔断器开路 2、更换同型号熔丝管 3、电源开关坏 3、更换电源开关 2、培养箱不开盖 1、设定温度低 1、调整设定温度 2、探头坏 2、更探头 3、操作室、取样室漏气 1、密封不好 1、用肥皂水校漏后用704密封 2、年久橡皮圈老化 2、更换橡皮圈 4、气路不通 1、气阀坏 1、更换气阀 2、皮管漏气或脱落 2、更换专用皮管 3、气瓶气用完 3、更换气体 5、灯不亮 1、起辉器或灯不亮 1、更换起辉器或灯管 2、整流器烧坏 2、更换整流器
F. 厌氧细菌培养要注意什么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不能生长。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无氧的环境。通常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如疱肉培养基、硫基乙酸钠培养基,牛心脑浸液培养基等。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厌氧缸法接种好标本的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试管,可放入厌氧缸内培养,厌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从而将厌氧菌培养出来。
2.厌氧袋(Bio-bag)即在塑料袋内造成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菌。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有硼氢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以及5%柠檬酸安瓿)、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命名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气环境。如不突变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可以孵育。
3.厌氧手套箱(Anaerobie glove box)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厌氧菌最佳仪器之一。它是一个密闭的大型金属箱,箱的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装有两个手套,可通过手套在箱内进行操作,故名。箱侧有一交换室,具有内外二门,内门通箱内先关着。欲放物入箱,先打开外门,放入交换室,关上外门进行抽气和换气(H2,CO2,N2)达到厌氧状态,然后手伸入手套把交换室内门打开,将物品移入箱内,关上内门。箱内保持厌氧状态,也是利用充气中的氢在钯的催化下和箱中钱残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该箱可调节温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内,还可放入解剖显微镜便于观察厌氧菌菌落,这种厌氧箱适于作厌氧细菌的大量培养研究,大量培养基可放入作预还原和厌氧性无菌试验。金属硬壁型厌氧箱的抽气、充气、厌氧环境和温度等均系自动调节。
4.厌氧盒:原理同厌氧袋,有成品销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放以生物(多是植物),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细菌生长用。我没见过。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洁净的玻片上铺上纱布或滤纸,均匀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后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将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蜡封边,造成一个封闭空间。焦性末食子酸与碱反应后耗氧。该法用于厌氧不严格的厌氧菌的培养,简单。如有梭状芽孢杆菌。
7.疱肉培养基:本身就是一个不需特殊设备的厌氧培养法。疱肉和肉汤装入大试管,液面封凡士林,造成无氧环境。
G. 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
对于需要进行称量、研磨等复杂操作一般在手套箱内进行操作。手套箱一般有两种:(1)有机玻璃外壳的。(2)不锈钢外壳的。
有机玻璃外壳的手套箱比较便宜,但是无法进行真空换气,所以就无法达到低氧分压、低水分压的要求。它就只能在一些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使用。
不锈钢外壳的手套箱比较贵,由氯丁橡胶手套、抽气口、进气口和密封很好的玻璃窗组成。可以进行真空抽换气,所以能达到高惰性气体比例,低氧分压、低水分压的要求。就能用在一些高标准的反应操作中。
另外,手套箱都比较贵,使用手套箱又对惰性气体的用量大,一些小型实验室并不配备手套箱。 对于空气和水高度敏感的化合物如正丁基锂的制备和处理,通常用Schlenk技术。
无水无氧操作线也称史兰克线(Schlenk Line),是一套惰性气体的净化及操作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将无水无氧惰性气体导入反应系统,从而使反应在无水无氧气氛中顺利进行。无水无氧操作线主要由除氧柱、干燥柱、Na-K合金管、截油管、双排管、真空计等部分组成。
惰性气体在一定压力下由鼓泡器导入安全管经干燥柱初步除水,再除氧,再除去因除氧而产生的微量水分,继而通过Na-K合金管以除去残余的水和氧。如果该体系也不能引入氮气的话再将气体通入锂屑或灼热的镁屑,最后经过截油管进入双排管。
在干燥柱中,常填充脱水能力强并可再生的干燥剂,如 5A分子筛;在除氧柱中则选用除氧效果好并能再生的除氧剂,如银分子筛。经过这样的脱水除氧系统处理后的惰性气体,就可以导入到反应系统或其他操作系统。
事前准备:
要对干燥柱和除氧柱进行活化。
若选用5A分子筛作干燥剂,则在长为60cm、内径为3cm的玻璃柱中,装入5A分子筛。从柱的上端插入量程为 400℃的温度计,柱外绕上 500 W电热丝,其外再罩上长为 60 cm、内径为 6 cm的玻璃套管。柱的下端连三通,分别与真空泵及惰性气体相接。在 1.33 kPa(10mmHg)、320~350℃的条件下对分子筛柱活化 10 h。然后旋转三通,导入惰性气体,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关上旋塞,并接入系统。
若选用银分子筛来除氧,则在长为60 cm、内径为3 cm的玻璃柱内,装入银分子筛,柱的上端插入量程为 400℃的温度计,柱外绕上 300 W的电热丝,其外再罩上长为 60 cm、内径为 6cm的外管。活化时,从柱下端侧管通入氢气,尾气从柱上端侧管通至室外。加热至90~110℃,活化 10 h左右,活化过程中生成的少量水可以通过柱下端的导管放出。当银分子筛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自然冷却至室温,关上各旋塞,并接入系统。Na-K合金管上端长为50cm、内径为 2 cm,下端长为 15 cm、内径为 5 cm。上端侧管连三通,并分别与真空泵和惰性气体相接。先抽真空并用电吹风或煤气灯烘烤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充惰性气体,抽换气三次。在充惰性气体条件下,从上口加入切碎的钠(15 g)和钾(45 g),并用适量的石蜡油加以覆盖。然后加热下端,使钠、钾熔融,冷却后即成钠-钾合金。插入已抽换气的内管,关上旋塞,并接入系统。
将上述柱子处理后串联起来就可以进行除水除氧操作。
将要求除水除氧的仪器通过带旋塞的导管,与无水无氧操作线上的双排管相连以便抽换气。在该仪器的支口处要接上液封管以便放空。同时保持仪器内惰性气体为正压,使空气不能入内。关闭支口处的液封管,旋转双排管的双斜旋塞使体系与真空管相连。抽真空,用电吹风或煤气灯烘烤待处理系统各部分,以除去系统内的空气及内壁附着的潮气。烘烤完毕,待仪器冷却后,打开惰性气体阀,旋转双排管上双斜三通,使待处理系统与惰性气体管路相通。像这样重复处理3次,即抽换气完毕。
注意事项:
(1)如果含氧要求在 2 ml/m3的范围,在史兰克操作线上可以不用钠-钾合金管。
(2)用 5A分子筛来干燥惰性气体(如氩气),容量大,易再生,水平衡蒸气压小于 0.13 Pa。
(3)用银分子筛除氧容易,容量较大,可再生。一般经银分子筛除氧处理后的惰性气体,其含氧量可降至 2 ml/m3以下。
(4)无水无氧操作线中所用胶管宜采用厚壁橡皮管,以防抽换气时有空气渗入。
(5)如果在反应过程中要添加药品或调换仪器,需要开启反应瓶时,都应在较大的惰性气流中进行操作。
(6)反应系统若需搅拌,应使用磁力搅拌。若使用机械搅拌器,应加大惰性气体气流量。
(7)若要对乙醚、四氢呋喃等用钠精制的溶剂作严格无水无氧处理时,同一双排管上不可再连接含有卤代烃的反应体系,因为可发生伍兹反应,剧烈放热,易爆!
(8)用完后要将真空管用样品管塞上,保持真空橡皮管内无水。
(9)无水无氧操作线中,鼓泡器内装有石蜡油和汞。通过鼓泡器,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观察体系内惰性气体气流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体系内部压力或温度稍微变化产生负压时,使内部与外部隔绝,防止空气进入。水银安全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反应系统内部压力太大而导致将瓶塞冲开。它既可以保持系统一定的压力,又可以在系统压力过大时,让惰性气体从中放空。截油瓶起着捕集鼓泡器中带出的石蜡油的作用。截油管内装有活化的分子筛,以吸收惰性气体流速过快时从钠-钾合金管中带出的少量石蜡油,以免进入反应器。
(10)在常量反应中,如果对于无水无氧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只要采用一根除氧柱和两根干燥柱就可以了。
(11) 抽真空换氮气时,要看双排管上是否连有其它通氮气的反应体系,如有则需暂时关闭,待真空体系换好氮气后再将关闭的反应体系的氮气开通。
(12)弄清楚双斜三通活塞(对体系进行抽真空和充惰性气体两种操作互不影响)的方向对应的气流走向。如果活塞上没有用来标志气流走向,有必要在活塞上贴上有箭头表示的胶带
(13)在连接油泵的真空管与双排管间一般要接上冷肼
(14)如用于抽换气的物质是很轻的粉尘状物的话,则需注意在抽气头或者是Schlenk管与真空管的连接处塞上一小团棉花,以免粉尘状物抽入双排管中。棉花不能塞得太严实,这样不便于将其取出,而塞得太松的话,起不到防止粉尘抽入双排管的目的。(15)接到泵上抽的物质要保证没有溶剂残留,切忌用泵抽溶剂,否则将严重影响泵的压力及使用寿命。
双排管的清洗:
(1)取下活塞时要标上相应的号,不要搞混,否则再装好时可能会漏气。
(2)洗管中的油酯可以用碱缸泡,再水洗,如果洗不掉可以加上活塞,关闭,向管中加入二氯甲烷,然后超声。有无机盐时可以用酸缸洗,或将浓硫酸加入管中泡。
(3)洗核磁管的小刷子可以用来洗细管处,可以将小刷子折成L型来洗靠里的细管
(4)安装时真空管要用丙酮洗烘干等处理
(5)安装活塞时要用橡皮筋固定,防止气体开太大时弹出,打碎。
H. 厌氧手套箱的工作原理
厌氧工作站是采用钯催化剂,将密闭箱体内的氧气与厌氧混合气体(N2+CO2+H2)中的氢气催化生成水,从而实现箱内厌氧状态。
I. 如何正确使用厌氧培养箱
上海琪摩仪器为您解答:
1)按使用要求放置好必要的配件和器具、并向操作室内放入两个无毒塑料袋。
2)混合气瓶、氮气瓶输入压力调整,调节减压阀,使输入压力为0.1Mpa
3) 打开设备后配,电源开关后,按控制牌上的总电源键,使设备通电。
4)操作室放入1000g钯粒(密封),由冷凝系统除湿,并放入厌氧指示剂。
5)关紧取样室内外门,并抽真空校验。(按控制面牌上真空泵键,按一下开,再按一下关)
6)操作室内第一次置换(氮气置换):
(1)先用橡皮管插入操作室内进气口,另一个插入塑料袋。
(2)接通氮气进气路,打开操作室氮气控制阀,使两只塑料袋充足氮气后,关闭电磁阀,然后扎紧袋口。
(3)把乳胶手套套在观察板法兰圈上并扎紧。
(4)把塑料袋内氮气渐渐的放于操作室内,至全部防除。
7)操作室第二次置换(氮气置换)重复一次冲氮过程,取样室先抽真空,并注意随时按排气阀关闭排气。
8)操作室第三次置换(混合气体置换) (混合气体配比为H2 1/85% H2 1/10% H2 1/10% CO2/15%)
(1)调换气路打开操作室混合气阀进气,冲气时取样室先抽真空,并注意随时按排气阀关闭排气。
(2)混合气充满塑料袋后,关闭电磁阀,并打开混合气限流阀,使混合气经过稳流器、流量计、调整流量计,流量为每分钟10毫升左右。
(3)把塑料袋内混合气渐渐排于操作室内。
(4)通过三次换气后,操作室内气体含氧量已处于极为量状态
9)操作室内打开钯粒除氧剂,接通除氧催化器电源进行催化除氧,并在厌氧指示条反应区上滴一点洁净水,1-2小时后,观察其变色情况,反应部分深蓝色变为浅蓝为操作室内达到厌氧环境。
10)紫外线灭菌灯,室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间自定。
菌种的置入和培养
1)检查取样室内门并关紧之。
2)打开取样室外门,将菌种放入取样室后即关上外们。
3)取样室充氮置换三次过程,先抽真空度500毫米汞柱(66Kpa)以上停,然后打开取样室氧气阀进气,使指针回复零位,关掉阀。取样室充氮置换三次过程结束。
4)如选定真空度较低就需要增加置换的次数。
5)取样室外门开启、关紧后,再抽低真空度100毫米汞柱(13Kpa)检验。
6)厌氧培养箱需要长期连续使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