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进入洁净室之前应怎样清洁
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室,至少要洗三次手。工作人员一般在更衣区换下衣物,进入洗手消毒间,按照要求洗手后,进入二更衣区,再次换上工作服,再次对手部进行洗手消毒。在进入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的区域时,再次催手部进行消毒,并通过风淋室进入操作间。
有些企业要求严格,采用医院的七步洗手法要求: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此外,工作人员保持手的卫生,不应有可见创口,用橡皮胶完全覆盖住小伤口或感染处;经常修剪指甲,并且不得留长指甲,并保持清洁;不能染指甲和使用化妆品。
手套也是不必可少的,根据生产活动的不同,手套有不同材质,穿戴方法基本一致:戴手套是应避免以光手碰触手套之手掌及指尖处(防治钠离子污染),带上手套后,应将手套的手腕置于衣袖内,以隔绝污染源。一般来说,要满足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的而要求,手套要勤洗勤换,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单从“手上功夫”,便能看出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之高。洁净工程公司哪家好?没有洁净工程,我们便无法享受卫生的食品,没有电脑可供使用。净化车间工程营造不同洁净度,满足各行各业的生产需要,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把关。
⑵ 血制品车间中手套验证有哪些项目
手套大多数时候是和产品直接接触的,所以对其品质要求是非常严格的,IEST标准要求对生产后的手套,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及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测试主要分四部分:外观检查、物理测试、 ESD性能测试、化学测试。其他的就不详细讲了,主要介绍一下化学方面的测试。
要做化学测试,首先需要专门的仪器、环境、水源、辅助系统等支持,即需要建造一个实验室。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多数企业不会选择自己做测试,选用专门的有资格的实验室测试是一个好的办法,
不过需要付出一定的测试费用。
由于对产品的影响多是微观因素,即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尘粒子、微生物等,所以测试手套也是从
微观方面做出分析:1.LPC测试(液态尘粒测试):LPC测试是将被测物浸泡于DI水中,再进行1分钟的超声波震荡,将
附着在被测物上的尘粒溶解于DI水中,然后计算DI水中液态尘粒的数量的方法。该测试是检查手套洁净
度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主要看手套会跌落多少对产品有影响的尘粒,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大于或等
于0.5um的尘粒,不能超过3000个每平方厘米。
2.NVR(非挥发性残留物)测试:是测试手套上非挥发性残留物含量的一种测试方法,测试时,用一定量的溶剂对被测试部位进行淋洗或浸泡,收集淋洗或浸泡后的溶液使溶剂挥发,用微量天平称量残留物,即可得出手套非挥发性残留物的含量.NVR超标可知手套表面有非挥发性残留物污染。在血液制品行业,一般规定NVR小于20ug/cm^2。
3.FTIR(傅立叶红外线光谱)测试:由于产品的要求,无尘室不允许有硅油、氨基化合物、DOP等物质存在,因为该些物质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对手套必须进行FTIR测试。测试时,用一定量的溶剂对被测试部位进行淋洗或浸泡,收集淋洗或浸泡后的溶液使溶剂挥发,将残留物作红外线光谱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出手套上是否残留有硅油、氨基化合物、DOP等。(注意:该测试的结果如果合格,则表示上述三种残留物没有超过敏感线,并不表示完全没有)。
4.IC(离子测试):是将被测物浸泡于DI水中,再进行超声波震荡,将附着在被测物上的无机阴阳离子溶解于DI水中,然后再进行色谱分析的方法。IC测试可测出被测物上阴阳离子的种类,及每种离子的含量。该测试最常监控的离子是Cl-、NO3-、SO4-、PO4-等,一般总重量不能超过1.0(Total小于1.0)。
5.GC(有机挥发物色谱测试):是用来分析手套上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的一种方法。测试时将手套加温到一定温度,使有机污染物挥发,将挥发出来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色谱分析,可得出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当GC测试超标时,说明手套上的有机污染物超标。一般在磁头行业其标准控制在10ug/g(GC小于10ug/g)。
以上测试是行业中最常规的几种测试,同时IEST还规定了如硫化氢测试、耐腐蚀测试、灰烬测试等,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
⑶ 要对食品车间洁净区空气消毒, 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最好,最省钱。臭氧不谈,如氯先锋过氧乙酸可以不
诺福 食品饮料厂微生物控制方案
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企业涉及民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但是由于生产过程繁琐,影响因素众多,其微生物控制工作历来是企业生产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作为全球领先的杀菌,消毒方案提供商,诺福针对中国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整套的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方案:
I 水源杀菌消毒:
1) 第一次使用时:按照1:100的浓度稀释产品,随后将过水管道的两端堵住,浸泡2小时后,排出,(排出的水可以用于地面,墙壁的消毒,直接喷洒,或者拖地即可),管道无需冲洗
2) 日常生产:5ppm的比例(1:200000)连续注射入水中,(用一个计量泵可以比正常处理的纯水在同样的保存条件下提高100-500%的无菌期。泵的安装可以参考下图:P就是泵的位置,上面的是水管道,右边的是装我们产品的桶或者其他容器
II 管道消毒和包装内面消毒
这里的管道,指的是:成品能够接触到的管道,包装内面指的是:与食品或者饮料直接接触的包装内面(例如:瓶子内部)
管道消毒使用方法:
1 易受污染食品饮料:含糖量高的,粘稠度较大的,营养成分高的食品饮料:按照1:500的比例
2 不易受污染的食品饮料:含水量超过90%的产品,糖度低的食品饮料:按照1:1000的比例
稀释后,浸泡管道25分钟,无需冲洗,排放的水可以进行地面,墙壁的消毒
包装内面消毒方法:
1 新品:按照1:10000的比例稀释后,冲洗包装内面
2 回收品:按照1:500的比例稀释后,进行冲洗
III 成品微生物控制,防腐
作为食品,饮料微生物控制方案的核心,诺福应用于成品微生物控制及防腐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随水走,即无论成品的最终形态如何,诺福都需要通过水为载体,渗入到成品中,从而完成成品杀菌,防腐的功效,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1 饮料产品:含水超过90%的产品
在成品使用的水中(建议使用电导率小于25的纯水),按照50-100ppm的比例添加,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在添加其他配料前加入产品
2) 充分搅拌,促使产品均匀的溶于水中
2 食品:
1)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找出最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可以通过食品经过该环节前的微生物数目,和通过该环节后的微生物数目控制比较,来确定该环节是否是最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根据我们的经验,通常满足最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环节的标准都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 PH值大于7.5的环节
- 水含量增加的环节
- 温度较高的环节
- 富养成分加入的环节
2)通过将产品添加到水中,来进行成品微生物控制,具体添加的量,需要客户提供相关的微生物总数以及所涉及行业对其成品的微生物水平要求
IV GMP车间消毒
根据不同的级别要求,诺福针对GMP车间环境消毒的使用量也有所不同,但是应用的方法,和途径是一样的“
1 空间,环境消毒
使用方法:按照1:200-1:500(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浓度调整)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于空间和地面,具体喷洒浓度如下:3-5ml/ 立方米。喷洒频率:每天一次,特殊时期,每天两次
2 器械,物体表面消毒
按照1:500的比例稀释后,将可以浸泡的器械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为5-10分钟(铜制品除外),针对不可以浸泡的器械等其他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消毒,直接喷洒于物体表面上,需要时,作用5分钟后用干净抹布擦干。
3 进入车间人员消毒:
1) 穿戴衣物,手套消毒:按照1:500的比例稀释产品后,将所有手套,衣物浸泡15分钟后,直接使用,不需要清洗
2) 进入车间时消毒:按照1:100-1:200的比例稀释后,对进入车间人员的手部,鞋子进行冲洗,浸泡消毒
以上,我们提供的方案是根据目前我们所能涉及到的主要食品饮料企业制定的,针对不同客户,或者特殊客户,我们可以提供专门的控制方案
⑷ 药厂进入洁净区人员应注意什么
人员进入洁净区必需遵循下列要求:
1、更衣室是操作者进入生产岗位更衣的场所,非生产操作人员未经部门负责人允许不得擅自进入。
2、进出更衣室必须先换上工作鞋,更换下的鞋应存放在指定的鞋架上,不得随意放置。
3、进出更衣室必须关好一道门,违者将给予处罚。
4、更衣室内换下的衣服,必须存放在各自的更衣柜内,不得悬挂在更衣柜外。
(4)洁净车间工人带手套怎么做消毒验证扩展阅读
药厂洁净区划分ABCD级的标准: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有数据证明层流的状态并须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⑸ 食品厂车间工人怎么消毒
我之前在食品厂实习过,基本上工人的消毒流程如下:
1、首先有一个外面更衣间,工作服晚上都是使用紫外线进行杀菌的。
2、换好衣服以后,会有一个风淋,据说这个设备很贵;
3、紧接着会有一个缓冲池,里面有次氯酸钠水,穿着靴子走一遍;
4、接下就是洗手了,消毒液洗手,三次,烘干,酒精消毒,带上手套;
5、围裙、手套、就可以了。
⑹ 戴无菌手套的原则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 准备质量标准
1、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备齐用物。
3、 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 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 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 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 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 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 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 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 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 终末质量标准
1、 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无菌概念清楚,无菌观念强。
2、 能口述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五) 注意事项
1、 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2、 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二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3、 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4、 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胶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⑺ GMP进车间怎么洗手消毒
分为两种情况,进入一般生产区的话,用7步洗手法,将手洗干净,烘干即可不需要消毒~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话,在更换洁净服前需进行洗手,也是7步洗手法,洗完烘干,消毒~消毒液一般为75%的酒精。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时是否有热水,如果没有的话,有的员工可能偷懒不洗手~这条我们公司在过FDA时,检察官当做建议项提了出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⑻ 在洁净车间使用手套要注意些什么
无菌室/洁净室使用手套注意事项
1/手套必须是专用的净化手套,重点是不支持细菌生长,不发尘。材质以塑料和丁晴为推荐。
2/手套具体材质选择一定注意结合具体应用。 丁晴和乳胶耐温,耐化学品对象以及贴合性都有差异。
3/手套一定采用纯水清洗过的低离子析出手套,因为大部分手套有硫化和氯化工艺,洁净度低的手套会析出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这些析出离子如果和车间金属接触,会加速金属的生锈生尘,极其不利!
3/手套存放务必采用线框结构的存放架,这种结构的手套架没有清洁死角,非常安全,在淘宝中搜索 gmp手套架就可以找到。
⑼ 杀菌车间管理制度
以下仅供参考哦。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卫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
本公司一切与生产卫生有关的项目均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
1 加工用水安全
1.1 加工用水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
1.2 车间使用水管必须是食品级并卫生保管。
1.3 车间污水排放畅通,废水流向从清洁区到非清洁区,每天班后搞好清洗消毒并且做好记录。
1.4 厂区污水排放必须按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进行排放,保持排放畅通。
1.5 如发现加工用水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主管领导。待有关部门确定水质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工人的手套、工作服、帽、靴
2.1工人在进入车间以前必须遵守下列洗手消毒程序:
清水洗手→用皂液洗手→用清水洗手→烘干
戴手套前,必须将手清洗消毒后再戴手套,每日工作完毕需将手套清洗干净。
2.2 质检员定期对洗手液和消毒液进行检查并记录。
2.3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都必须按食品加工人员个人卫生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包括鞋、帽)要每周清洗。
2.4 工作服在穿戴前必须经过紫外线灯消毒,消毒时间不低于半小时。
2.5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经过消毒液的鞋消毒池或消毒垫。
2.6 对于消毒液的使用种类、浓度、作用时间和地点由公司品质人员制定,并定期检测。
3 个人卫生
3.1 个人能卫生管理
3.1.1加工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和卫生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1.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不得戴手套和饰品,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漏。
3.1.3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
3.1.4车间内严禁吸烟、吃东西。
3.1.5进厕所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厕所后要进行手清洗消毒;
3.1.6离开车间必须脱下工作服、鞋、帽。
3.2手部卫生
3.2.1加工过程中每4小时冲洗消毒一次,被污染后立即进行清洗消毒。3.2.2
加工人员上厕所后必须将手按“六步洗手法”清洗消毒后方可继续加工产品。
3.2.3质检员检查消毒液浓度是否达到要求,生产负责人每天检查洗手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洗手液是否充足,工人是否按“六步洗手法”程序进行洗手。
4车间内清洗和消毒
(1)厂内设有与生产车间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
(2)在生产中所用的机械、设备、容器、管道等的清洗和消毒,必须符合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3)生产车间应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各生产班组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按规定将操作场地的废弃物、垃圾清除到有关的卫生设施处,保持车间清洁,必要时应对地面、墙壁、设备、管道、排水沟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4)更衣室和厕所应经常清扫、冲洗、消毒。
(5)生产车间和库房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
5.车间卫生清扫
(1)每班工作人员在工作前需对工作台进行打扫。
(2)每周需对车间进行一次小型清扫,每月需对车间进行一次大型清扫,从而保证车间内部为卫生。
此制度于2011年8月1日正式实施。
陕西杨凌麦力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