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买回来的生猪肉做菜前怎么处理,是要用开水煮一下么,怎么弄干净啊
清洗猪肉的方法:
1、清洗猪肉时,先使用淘米水浸泡10到15分钟后再清洗,可以将附在肉上的泥土和污物彻底的清洗干净;
(1)生猪肉手套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挑选上好猪肉的方法:
1、新鲜和健康的猪肉,瘦肉部分颜色呈鲜红色,颜色为红色或者粉红,如果是暗红色的属于比较次;肥肉部分是白色或者乳白色,且质地比较硬。猪肉要光泽,没有液体流出,肉的表面没有任何斑点。
2、气味要是比较新鲜的猪肉的味道,而且略带点腥味。一旦有其他异味或者臭味,就不要买。
3、用手指压下猪肉,猪肉要有弹性,如果用力按压,猪肉能迅速地恢复原状,如果瘫软下去则肉质就比较不好;再用手摸下猪肉表面,表面有点干或略显湿润而且不粘手。如果粘手则不是新鲜的猪肉。
鉴别母猪肉的方法:
母猪一般胴体较大,皮糙肉厚,肌肉纤维粗,横断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箭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俗称“滚刀肉”。
鉴别含瘦肉精猪肉的方法:
(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卫生检疫证。
⑵ 日常生活中,对于“肉制品”如何正确处理
人是一种杂食动物,我们身体中的部分蛋白质以及各种相关微量元素还是必须通过肉类来获取,有的人说我们只要不吃野生动物就可以了。的确,尽量少食用一些野味能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但是,我们经常吃的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就保证没有问题了吗?
所以烹饪肉制品食物时还是煮熟煮透为宜,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还在高发阶段更为要慎重。
五、野味慎重购买
有的人就爱吃一些偏门的东西,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不购买活体,而是购买一些冷冻的野味,这里提醒一下,对于冠状病毒家族的认知来说,它们是怕热不怕冷,在-60℃的低温中能存活许多年,所以想指望冻死它们还是放弃吧!
上面这些关于肉制品的注意事项还请大家注意,肉制品是大多数人每天不可或缺的食物,不管是野味还是人工饲养我们都需要严格注意加工、烹饪流程,切勿疏忽大意。错误无需多次犯,一次就足以引起大麻烦,所以在健康面前任何事情都无小事。
⑶ 切猪肉险些变得耳聋,接触生肉该怎么防护
切猪肉险些变得耳聋,接触生肉该怎么防护?
猪肉是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然而,最近厨师陈先生在剁切猪肉后,却患上了一种罕见疾病——猪链球菌脑膜炎。
厨师是猪链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吗?
猪链球菌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在屠宰、加工、饲养、贩运的环节,如果人的皮肤有破损,而且接触到感染猪链球菌的猪肉,尤其是病猪肉,的确容易感染和患病。
因此,屠宰工、生猪贩运者、饲养人员、肉加工者都为高危人群。
常年需要加工生猪肉的厨师,属于肉加工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保持警惕,做好科学合理的防护。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间,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并不多见。据相关文献报道,自1968年发现第1例人患猪链球菌脑膜炎至今,全球仅报告450例,而中国就收治了200多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迄今为止人类的猪链球菌脑膜炎病例很少,但中国的病例数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人类对猪链球菌普遍易感,感染初期不易被发现和识别,到医院诊断时一般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所以,此病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应该怎么做?
要预防猪链球菌感染,最重要是做好个人防护,专家建议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处理猪肉戴手套。当手上有伤口或者倒刺时,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疾病,因此如果手上有任何细小伤口,处理猪肉或者其他生冷食品时,一定要记得戴手套。
②生熟菜板分开用。例如,切生猪肉等的案板和刀就不该再去切熟食了,生熟菜板应分开用,否则会污染食品。
③不采购不明来源的猪肉。来历不明的猪肉通常没有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的检验,很可能存在死猪病猪等情况,采购人员一定要仔细甄别。
猪链球菌感染后一般起病急,短至数小时就可能发病。感染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烧不退、浑身乏力、头痛恶心。如果接触过病死猪,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呕吐等症状,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