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洁消毒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清洁消毒步骤 如今,2020是新冠病毒肆意虐行的一年,大家都对环境卫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就近期热议的“消毒杀菌”话题,你知道公共环境是怎么清洁杀菌的吗?小编搜集了一些资料,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一,热水高压清洗有效抑菌
通过将冷水转换成高温高压的热水,对物体进行高温高压清洁:热水温度可达98摄氏度,可快速溶解油污,同时破坏细胞表面蛋白质、杀灭细菌和病毒,整个过程无需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药物,节能环保。若配合消毒剂一起使用,更可有效起到杀菌抑菌作用。如卡赫HDS 9/18-4 M具有高压力高流量,且可切换蒸汽模式、温度高达155度;HDS 1000 DE则是市政环卫专供。
热水高压清洗可广泛应用于运输车辆清洗、市政环卫道路、物业保洁区域、工业以及农业生产环境。对于进出车辆,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医用车辆和物资运送车辆,使用卡赫热水高压清洗机搭配化学药剂,可有效实现车身及内部环境的杀菌消毒处理,温度达85摄氏度以上。热水不仅可有效去除地面油污及墙面广告,也可杀菌消毒,较冷水高压清洗机效率更高。在2003年SARS期间,卡赫曾采用HDS 1000 DE 搭配FRV 地刷,对香港公共道路和厂区室内的地面进行了深度高温高压清洁,清除了地面长期积累的顽固污渍,并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且地面没有大量积水的残留。在不使用清洁剂的情况下,卡赫热水高压清洗机仅依靠热水,便可有效杀灭细菌,对物业死角进行彻底清洁,是诸多场景的理想清洁产品。如针对地铁、火车站、加油站、操场等禁止大量积水的场合,使用热水高压清洗机搭配FRV地刷,即可快速去除地面油污、口香糖等顽固污渍,同时杀菌消毒、减少污水残留,且采用文丘里原理,污水会同时被回收,地面不会残留大量污水。卡赫热水高压清洗机也可对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养殖场所进行高温深度杀菌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二,高温蒸汽杀菌消毒
采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细菌、病毒等进行快速的消毒杀菌处理。过程中只需清水,无需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药物,即可实现深度清洁、节能环保。如SG 4/4蒸汽设备,温度高达145摄氏度、工作压力4公斤,其实验结果显示可有效杀灭99.999%的细菌数量,且可调温度和水分含量,体积小、便于携带和存放;SGV 6/5蒸汽温度高达164摄氏度、工作压力6公斤,喷抽同步进行,清洁同时可清除残留表面水分,适用于固定场合。
❷ 新冠如何消毒衣服,介绍一下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如何消毒随身衣物呢?不妨在家门的附近准备一个清洁区,放置衣架、丢弃口罩的垃圾桶甚至是75%的酒精和免洗洗手液。从外面回家后,首先脱下外套,摘下口罩,将外套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如果觉得不放心,也可以在外套上擦拭一些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洗手也一定要记得哦。贴身的衣物每天清洗的,外套的衣物清洗的频率按照平常的就好。
新冠疫情期间出去回来衣服怎么消毒?疫情期穿什么衣服出门好
如果衣物不小心受到污染怎么办呢?
衣物受到污染,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或者高温来消毒哦,在合适的温度(56-75摄氏度的情况下)接触30分钟,就能将病毒杀灭。如果家里的洗衣机有加热清洗功能,可以设置到适当的温度,一般清洗30分钟就可以了;用烘干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配置,用烧开的热水烫洗衣服也是可以的,洗干净的衣服放在阳光下暴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也可以起到效果哦。
衣物消毒用84消毒液好还是酒精好?
84消毒液确实在灭活病毒上有它的优势,但是由于它具有漂白的作用,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可能会腐蚀衣物。所以一般建议用75%的医用酒精,而不是直接用84消毒液。所以我们在清洗衣物的时候也不建议用84消毒液。
消毒衣物应该注意什么?
(1)进行预防性消毒时,一定要结合衣物的具体材质而定,不要为了消毒而损毁衣物;
(2)无论使用何种消毒产品,一定要购买合格产品,选择“卫消证字”产品,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配比方法、适用对象、注意事项等;
(3)尽量不要选择含氯消毒剂(84、消毒片等)消毒衣物,因为它们具有漂白性、皮肤刺激性、金属腐蚀性等,非要选择的话,一定要注意:
①不要清洗彩色衣物。
②使用时需注意佩戴橡胶手套进行操作,注意不要溅到自身衣物上。
③密闭保存,远离儿童。
疫情期间出门穿什么衣服好?
一些人觉得毛衣或者是毛绒绒的衣服,会更加的容易沾染细菌,无论从湿度环境或成分来说毛衣也确实都更接近病毒细菌的生存环境。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专家说过,病毒在越光滑的地方,越容易存活,反而我们的衣物、毛制品存活时间相对要短。也就是说,和表面光滑的衣物相比,其实毛绒绒的衣服上携带病毒的时间可能会更短。这可能是因为病毒的存活不能脱离水分,光滑表面的材料大多都不吸水,表面含水量应该是大于毛质衣物的,所以病毒更容易在光滑表面的衣物上存活。
❸ 新冠疫情下,外出回家后,衣物该如何消毒
在新冠疫情下,外出回家后,对于衣服的消毒也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衣服外出以后一定要及时把外边的衣物脱掉晾晒。然后一定要洗手,如果只是出去买日用品的话,衣服正常晾晒就行,如果处于污染环境下,衣服一定要回来进行消毒晾晒。
所以,在如今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我防范开始,做好预防。我们出去外面回来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这样可以从根源预防冠状病毒的发展。而我们的衣物一定要及时的清洗,及时的消毒,这都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好的基本预防。而且,我们一定要听从钟南山院士的话,不让我们出门,绝不出门,一定要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在那之前,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做好预防。
❹ 去做抗疫志愿者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1.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储备。
2.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掌握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法。
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上班族要了解什么
骑共享单车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共享单车企业是否需要频繁给车辆消毒?疫情期间骑共享单车时,尽量避开人群聚集地,且中途不做过多停留,务必遵守交通规则,同时需加强手卫生。建议骑车时佩带手套,到达目的地后,摘除手套并进行手卫生(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如手套为重复使用,应及时清洗。
❻ 疫情下公共场所该怎么消毒
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是传染病毒和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因此在疫情防护期间,更应该做好公共场所的防疫消毒工作。公共场所如何科学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来看一下。
公共场所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其次,各类公共场所要强化空气和室内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一、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常备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公共用品用具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1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调增消毒次数。场所内常见公共设施(如电梯间、手扶电梯、公共桌椅座椅、公共门窗把手、公共卫生间、公共活动区域、公共垃圾桶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地面、墙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喷洒,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
候车(机)室,包括火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等:对乘客经常触摸的部位(如闸机、售票窗口、自助购取票机、自动贩卖机、洗手池水龙头、公共饮水机、公共充电站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1次。
公共场所消毒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1.从事消毒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2.各类公共场所应避免组织不必要的室内群体聚集性活动,公共场所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关停一切经营活动,并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3.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4.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的擦拭。
5.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❼ 核酸采集手套破损怎么处理
核酸采集手套破损应该及时更换手套。采样者手持棉签时尽量靠远端拿。采样过程中及时消毒、清理患者呕吐物、痰液等。标本转运箱转运前,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同等效能的消毒液擦拭箱体后再转运。核酸采样点处私人物品不外置,不进饮食。防护用品除在脱卸区域外,其他区域不摘除。
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在大范围核酸检测中,口咽拭子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因此在全员核检中更多采用口咽拭子。看似非常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是非常关键、风险性极高的一种操作,一不小心极易造成操作者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采样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雾或防护面屏。采光充分。无论是室内或室外光源要好,必要时辅以手电照明。暴露完全。口咽拭子的三个采集解剖位置必须充分暴露,双侧扁桃体显露比较容易,大多时候咽后壁显露不充分时要辅以压舌板。
位置准确。口咽拭子除擦拭三个规定位置外不要触碰其它位置,如舌体、上下颚等以免沾染唾液影响标本的采集质量。
❽ 衣服上有新冠病毒能洗掉吗
对于这个问题来讲,如果病毒量革命少的话,通过严格的清洗,基本是可以洗掉的,如果衣物上存在大量的病毒,采用清洗的方式是不容易彻底清除的。最好的方式是用75%酒精溶液喷洒后,再用高温蒸煮的方法再消毒一次就可以彻底清除病毒了。
❾ 新冠病毒如何消毒
我是做消毒剂这块的,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先来看消毒剂的定义:是通过无害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只能交给抗生素来对付。
新型冠状病毒得以传播的本质是我们当前缺乏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我们目前的预防手段是被动式的,哪里出现新冠病例,就在哪个区域进行消杀,很难真正实现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并通过持续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将新冠病毒消灭于进入人体之前。
当前新冠病毒预防的困境与痛点主要体现在:
1、被动式防护,如何变“事后消杀”为“主动防御”:
“事后消杀”问题重重,新冠病毒在哪里我们的消毒措施就跟随到哪里,而病毒主要附着在物表(包括人类的皮肤、脸部、口罩等)、织物以及室内空气气溶胶中,80%的病毒和细菌通过手传播。因此我们消毒手段就需要对所有物表、织物、室内空气进行全面覆盖的消毒。不去考虑我们常规使用的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消毒液不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物表、室内空气消毒的安全性、健康性要求的客观事实。现实情况中我们被新冠病毒带着跑,疲于应付、被动式防御的手段,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这般严防死守还存在防控不精准的问题。
2、常规消毒剂安全性的不足:
目前防疫主要使用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而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水、次氯酸钠,氯本身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强氧化的作用,长期吸入会造成眼结膜、球结膜、鼻腔内黏膜周围的受伤和表皮层脱落,对肺有刺激性,皮肤长期接触出现红肿、皮疹,对不锈钢、皮革、纺织物、涂饰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变色。
二氧化氯消毒液,主要释放氯气,有刺激性气味,长期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能会导致咳嗽、喷嚏、流眼泪。
含氯消毒液均为有毒性、致突变致蛋白突变性(即致微核为阳性)、有刺激性、有腐蚀性、挥发气体有毒级和刺激性的消毒液)。
过氧乙酸消毒液,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乙酸气味,对热不稳定,易燃烧,高浓度存放的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过氧乙酸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对金属类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接触中毒。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30min后还需要用清水擦拭干净。
乙醇类消毒液长期使用对皮肤有潜在的刺激性副作用,能够溶解人体皮肤细胞膜的磷脂,会给皮肤及毛囊细胞造成损坏,造成毛发脱落,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等反应,不能用于物表消毒和频繁用于手部消毒。
3、常规消毒剂持续防护能力的不足:
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等消毒液都是“瞬时消毒”特性,也就是说“生效即失效”,在消毒数秒至20分钟后立即失效,而新冠病毒目前已经蔓延全球,且在不断变异出新的毒株,常规消毒剂已经无法满足常态化新冠病毒防疫中消毒作业的覆盖率与杀灭的长时有效性。
以上表明,当前常规使用的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疫情当下提升防疫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迫切需要绿色、安全、无刺激性、无残留、持续主动的、消毒效率更高的,且能降低防疫消毒劳动强度的新型科技国标消毒产品。
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毒类产品,胍(gua)类消毒剂拥有常规消毒剂所不具备的性能,包括长效、安全、无刺激性、广谱、母婴适用、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喷洒一次可实现对病毒连续30天的长效灭杀,使我们在新冠病毒的日常防护中做到主动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