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庆赶海是哪的海
是青岛那边的海,在青岛金沙海洋牧场。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1)大齐为什么戴手套吃饭扩展阅读:
赶海注意事项:
一、时间,赶海一般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的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这些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而这大潮汛就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两天为最好。
二、天气,当刮南风的时候的别是单南风和西南风最好,而且风力大点最佳,潮水会借助风力退得要比没风时远的多。天气突然变化时(以阴天为好)或者和四到五级的西北风刮上几个小时,然后再转南风,这样的天气是最佳时节。
三、地点,因为在每种海产品的栖息地都不同,就赶海而言,一般都选择有贝壳沙较多的地方。如果赶海之前问一下当地的海边人他们都知道哪个地方出那种海鲜。在这时就看喜欢什么样的海鲜了,然后根据喜欢的海鲜的栖息地去找吧。
四、安全,海边靠近山的都有石头,而这石头呢又会生牡蛎,这牡蛎壳很锋利的,而没山的地方呢又有石坝,这石坝上也长着牡蛎,如果和皮肤有轻微的接触,就会被牡蛎壳给划破。所以最好穿上军用胶鞋,假如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
2. 真品大齐通宝能值多少钱
如果是真品大齐通宝,市场价上百万上千万都有可能。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流传至今只有两枚被发现。一枚被称为是缺角大齐,而另外一枚则被称为是四眼大齐。现在世上流传的几乎都是仿制品。
“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字醇士)所藏,后投水自尽,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后被着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
(2)大齐为什么戴手套吃饭扩展阅读
近代以来除了戴醇士以外,大家看的都是拓片,真钱谁也没见过,戴醇士所藏的那枚“大齐通宝”因残缺左角,故称“缺角大齐”,但是这枚已经失踪;1925年,戴葆庭却偶然从江西乡下逮着一枚。因为上面戳了四个小洞,故世称“四眼大齐”,现在被收藏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艺术博物馆内。
张叔驯共藏有约3万枚钱币,内中孤品、珍稀之品不胜枚举。如五代时南唐李昪所铸的“大齐通宝”,后梁刘守光所铸的“应天元宝背万”、“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拾”,史思明所铸的“壹当伯钱”,王莽时期的“国宝金贵直万”,元代篆楷“中统元宝”,钦察汗国的“窻国通宝”等。
3. 此枚铜钱曾被用于做毽子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徐知诰(李昪)所铸造,李昪曾为徐温养子,故名徐知诰,曾被徐温封作齐王,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着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李弁铸造的“大齐通宝”,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直径约22、5毫米,厚约0、8毫米,重约3克。
4. 怎样区分真伪铜钱
1、敲打听声。古钱币因铸造年代不同,故币材中所含杂质量也不同,所以敲打发出的声音也就有差异。古钱币中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如果轻轻敲打,声音听起来就会越显沉闷,相反,声音就会越清脆。
5. 我有半枚光绪元宝 请问还值钱吗
如果是珍稀品种,哪怕只剩四分之一,也有收藏价值。
相关资料:
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着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6. 周迅李大齐为什么分手
周迅与李大齐爱到浓时,曾以情侣档甜蜜露面。(CFP/图)
本报记者 王振国、苏蕾、程雪超
周迅突发声明与爱人李大齐分手
“我跟大齐结婚是早晚的事,这个男人我嫁定了!”没想到周迅的这一席话已成妄语,24日,她通过经纪人向外证实,她已结束与李大齐的恋情。
昨日,周迅经纪人黄烽发布声明,证实周迅与李大齐5年的感情结束,两人正式分手。经纪人称,两人分手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最近几年为了各自的事业追求,聚少离多,爱情已渐渐转成友情。”声明一出,舆论大哗,流言四起,经纪人黄烽为躲避媒体,凡是记者打去的电话一概不接,“请允许他们平静渡过难关,翻开各自生活新的一页。”黄烽在声明中表示。
分手早见端倪
本报记者见证:3月份提到李大齐周迅神色木然
早些时候是什么时候?
周迅方面并不避讳已经分手多时的事实。她的经纪人黄烽在声明中表示,正式发布这个消息的原因是他最近不断被要求证实周迅与李大齐分手的传言。“为避免当事双方受到更深伤害”,所以受二人委托做一个特别声明。但对于分手的具体时间,黄烽只透露是“今年早些时候”。
本报记者3月在香港见证周迅领取亚洲电影大奖,当时周迅被问到跟李大齐的问题时神色木然,提及他的名字时声音并没有一贯的激动。当时她凭《李米的猜想》赢得最佳女主角,在后台接受媒体采访,周迅并没有主动如以前般提起李大齐,当被媒体一再问会不会和李大齐一起祝贺时,她才听清:“谁?哦,大齐。会的,我会的。”
最后一次为周迅做造型
此外,据圈中人士透露,两人最后一次一起亮相,是在双方在达成分手协议后,李大齐特意赶到上海电影节给周迅做最后一次造型。周、李二人今年开始,感情就不是很顺,多次因小事情争吵,分手是迟早的事,并不出乎意料。从去年开始,周迅在媒体前开始甚少提起李大齐。
在前不久《风声》的发布会上,周迅自爆因拍戏等压力常要依靠安眠药方能入睡,一反此前“有大齐万事足”的状态。而在今年的数次亮相场合,周迅表现都不如以前活跃,状态较低迷。
周迅要事业还是爱情?
《李米的遭遇》、《画皮》、《女人不坏》,去年连续好几部电影上映的周迅正处于又一个上升期,今年3月领取亚洲电影大奖影后更让她获得亚洲范围内的认同。虽然在《女人不坏》中她和李大齐共同合作,李大齐担任该片中很多造型和置景的设计,但随即没有了再次这种合作。
从周迅的行程表看来,最近半年以来她确实忙得不可开交:2月开机的《风声》拍了4个月,5月她还到《孔子》剧组饰演了已经引起争议的南子。
周迅有新欢?
另一则传言的矛头则指向了她的新恋情:“据知情人士透露,分手后的周迅并非过着单身生活,而是火速恋上了‘晴格格’王艳老公的前妻的儿子王朔。”对此消息,周迅经纪人黄烽对此未予证实。
周迅高调说大齐
大齐低调说周迅
周迅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及大齐,周迅眼里的李大齐非常完美:“他很善良,很懂得体谅人。然后,就是很有才华啊,才华很重要,我会对有才华的人特别没办法。”
2008年10月,周迅接受采访被鲁豫逼问是否领证,周迅一直回避, 只是非常诚恳地表示,“不管我和他结婚与否,从现在到以后,我们一起变老,一起死去。”
“大齐在台湾工作,离北京很远,为了大家都不要太辛苦,所以我们就在香港约会。那天晚上12点,我们相约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旁边的天桥。我以前跟他说过我喜欢超人,我们碰面的时候,他拿着小时候我们用的那种饭盒,上面有一个超人图案。,我打开的时候就看到满满一盒子的巧克力。我已经很高兴了,都说不出来话了,他说你再看看。结果我就在巧克力的下面发现了这个戒指,现在一直戴着。”
大齐低调说周迅
和周迅的高调不同,李大齐在两人交往的6年时间里很少对周迅和两人的感情发表评论,仅有的一次也是惜字如金。
“我只要帮小迅把门打开了,她就可以玩得很开心。玩够了,她走出门,我会问:‘OK,下一个门里是什么?’接着再帮她开下一扇门。”
“心很大、很复杂”,李大齐眼中的周迅“有十八种性格,复杂又单纯”。周迅的心那么大,“无形之中也让我的心宽大很多。我经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都是因为我在小迅身上看到很大又很小的心,让我愿意回归原点,找出我想做的事。”
“小迅对我的影响不是物质上的,是思维上的。”
“小迅常常会对我说:‘这有什么不能做?’我感受到一种放射性的思考,充满魅力,充满能量,我把这个能量转换成我自己工作的动力,很奇妙。因为她,我多了很多灵感和创意。”
分手原因
很官方:聚少离多
分手声明全文:
周迅小姐与李大齐先生确实已于今年早些时候结束恋人关系,各自开始新的生活。这一遗憾结果,主要是因为两人最近几年为了各自的事业追求,聚少离多,爱情已渐渐转成友情。两人在交往过程中都付出过真心,亦携手度过很多时光,现在结束关系,也是两位成年人本着对双方负责任的态度所做出的理智选择。
周迅小姐和李大齐先生的交往持续受到媒体的关注,也收获了来自各界的祝福。其间周迅小姐坦荡面对外界,对情事并无刻意遮掩。这是周迅小姐一贯的价值观,过去如此,往后亦复如是。身为公众人物,周迅小姐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今证实分手亦是为这段关系结束作一交代,以免外界对双方再生滋扰。为免伤痛加剧,当事人双方将不会再为此事作说明或接受访问。
周迅小姐要趁此机会感谢李大齐先生多年来的付出和照顾,这段时光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在此我们也恳请媒体朋友,对二人的过往缘由本着同情心,不过度揣测、亦不过度关切,允许他们平静渡过难关,竭力翻开各自生活新的一页。
网友反应
身在娱乐圈,爱情难续
达4成网友认为这对还算恩爱的情侣已在一起多年,现在分手实在可惜,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认为他俩这段娱乐圈中的爱情“分开也很正常”。
李大齐是周迅的造型师,一手操办她的打扮穿着。这次分手消息一传出,不少网友趁机指责:“从周迅这阵子星光大道上的打扮就看出来了,周迅的装扮越来越雷。”而她最近的“蛋糕帽”造型也被认为十分雷人。
至于两人分手的原因,近6成的网友认为,两人“身在娱乐圈,爱情难续”。
网友:爱情这东西,难道真的有保质期?真心相爱的两个人,这才几年啊?
网友:刚开始周迅宣布两人好时,我就说分手是早晚的。果真如此!这就是娱乐圈!谁也不在乎谁的过去!
恋情回顾
2003年夏天,周迅准备推出首张个人MTV专辑《夏天》,刘若英向她推荐了造型师李大齐, 周迅对李大齐做的造型非常满意,两人爱情也在那时潜滋暗长。
2004年7月 周迅被爆与李大齐在北京手牵手蒲吧,事后她公开承认恋情,并声称相恋已半年。
2006年4月,周迅获得金像影后时公开感谢“我的爱人大齐,感谢她忍耐我的坏脾气”。
2007年2月 周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肯定与李大齐结婚,自己要做贤妻良母。
2007年3月19日 周迅被爆与王中磊举止亲昵,与李大齐恋情名存实亡。
2007年3月22日 周迅辟谣称与李大齐感情稳定,称如李求婚,自己会答应。
2008年 周迅拍摄徐克电影《女人不坏》,李大齐担任美术指导。
2008年9月12日 李大齐首度谈周迅,称其为自己带来很多灵感创意。
2008年11月 有消息称李大齐对周迅施暴,两人恋情遭遇危机。
2008年11月26日 街头秀甜蜜破除分手传言。
2009年5月~6月 有传两人已分手。
7. 关于人民币收藏
3.我国现行钱币的种类有哪些?
1.普通人民币。迄今为止,我国已发行了5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有12种面额,共62种版别。这套人民币没有辅币,也没有硬币,最小面额为壹元券,最大面额为五万元券,带有明显的战争印记和恢复生产时期的痕迹。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至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使用,按版别共16种。增加了角币与分币,并发行了硬币。第三套人民币是在
1964年4月15日发行的,共有13个版别,直到今天还有少数票种仍在流通之中。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共14个版别,增加了伍拾元和壹佰元券的大面额币种。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当时发行有壹佰元券面额。
2.流通纪念币。它是以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以历史名人、科学家、英雄人物为主题设计,与现行流通货币具有同样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可以在市场上等值流通。我国从1984年10月1日至1998年11月已发行了34套纪念币,全部面值不过92.3元,其成套价格已远不止这个数了。
3.错版币。它是指由于印版(模)本身设计有误,直接投入生产并流入市场的钱币。我国流通币中属真正“错版币”的只有单枚一套,即发行于1992年的“宪法颁布十周年”纪念币。此枚币原想表达纪念于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可是只因漏掉了一个“新”字就成了错版币。此外,1953年版的一元面值人民币(2—2—7)在设计时漏掉了天安门城墙上的两条标语和门洞上方悬挂的毛泽东像也成为错版币。
4.特区币。它是指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流通使用的货币,如港币、葡币、台币等。这些钱币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性和过渡性,收藏价值较高。
5.贵金属币。它是指政府铸造的以金、银为铸造材料的钱币。近两年来,银币行情日渐看好,其中熊猫银币较有升值潜力。该币是我国造币公司一年一度推出的贵金属普通币,重量一盎司,面值10元,一度被爆炒至800多元。
4.如何收藏钱币?
由于银行储蓄利率下调,钱币市场日渐兴旺,钱币收藏队伍也日益庞大。那么,如何收藏钱币?
1.学习和掌握有关钱币方面的基本知识
只有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和信息才能确定钱币的集藏范围,分类别、有重点地进行收集。到市场购买时,只有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才能清楚钱币要价是否合理,鉴别真伪,以防吃亏上当。
3.人民币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制版技术精美的人民币。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张5元券,其正面是炼钢工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炼钢,人物栩栩如生,整个图案雕刻刀法流畅,线条生动有力,被国际印钞界公认为纸币中的精品,属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场流通中难以寻觅的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我国发行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11种面额13种版别的第二套人民币,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场极为少见,已成为集币市场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见的人民币。在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种深色的叁元券,正面团案为井冈山,背面团案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这是我国前后共发行的四套人民币中惟一面值为叁元的人民币,它是由前苏联代印的。这张人民币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现存世极少。
4.纪念币收藏,讲究品相流通纪念币发行时间短,其面值同人民币是等价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文物和币材的价值,而在于手工艺与纪念意义。由于纪念币发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币大军需求日增,致其身价百倍。收藏纪念币至关重要的是讲究品相,品相越好,价格也相对较高,增值的速度也较快。如有磨损或流通痕迹的纪念币价值便低很多,文字图案不清、碰伤严重的纪念币则最好不要收藏。
5.影响钱币价值的因素有哪些?
钱币的价值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钱币发行与流通的时间。一般来说,钱币发行的时间越久远,流通的时间越短,其价值就越大。因为时间长了,经过战乱、各种灾害及自然的侵蚀,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钱币越来越少。如古币中的“大齐通宝”,据说是唐代黄巢起义所建立的“大齐”政权所铸,目前全国仅发现两枚,一枚流至国外,一枚下落不明,一直被视为无价之宝。
2.钱币发行的数量。任何收藏品都具有“物以稀为贵”的特性。钱币发行数量少,它的价值也就高。
3.钱币的面额。一般来说,钱币的面额越高,其价值就越大,特别是流通中的货币,其价值永远高于或等于面值,因为它仍具有实际购买力,而不像邮票发行过多时有跌破面值的现象。
4.制作钱币所用的币材。用金、银等贵金属制造的钱币其价值远远高于同一时期用普通金属制造的钱币。
5.钱币的属性。一般流通纪念币的价值高于同一面额的普通流通币。因为流通纪念币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入物或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其设计、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而且大部分采取限额发行,数量较小,升值潜力极大。
6.钱币的品相。与集邮品一样,收颜钱币也讲求品相,品相好的钱币与品相差的钱币价格有时相差几倍至几十倍。
7.具有特殊意义的钱币。如一个新政权、新国家发行的第一套货币,像这次中国银行在香港首次发行港币,便出现排长龙兑换新钞收藏的现象。再如已经解体或消亡的国家、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像一些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钱币,以后再没有新币发行了。
还有就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号码如顺序号“12345……”或重复号“88888……”;或多张同号、连号等;或者是在设计、制作上出现错漏的“错币”等,有的往往价值连城。
6.何种钱币有收藏价值?
1.流通纪念币。纪念币是为了纪念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或人物而发行的货币。自1984年始,至1998年11月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流通纪念币34套45枚。纪念币的价值与面值相符,具有等值人民币的功能。由于纪念币限量发行,并且采用高超的制模技术、精湛的生产工艺制造,其价值会成倍乃至上百倍地增长,因而成为收藏极品。
2.号码奇特票币。钞币号码有四个以上数字相同就具有收藏价值,尾数相同的数字越多收藏价值越大,8位数字全部相同者,均因其稀少而弥足珍贵。
3.地方币的换版旧币。地方币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货币。由于在某些特殊时期,为满足战争中流通和防伪的需要,有时改变工艺,改变颜色,改换年号,而这种换版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少,往往成为收藏珍品。
4.精致流通硬币。精致流通硬币是为完善货币制度而采用纪念币的铸造工艺精加工而成的硬币,与普通硬币相比,具有表面光泽,图案清新,色调明快,印制精良等特点,有着完美的艺术效果和绝佳的观赏价值。
5.错版票币。错版币是指印制票币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出错而形成的变形币、异形币、畸形币等,但这种票币一经发行会马上回收,流入社会上的极为少数,因而被人们高价拍卖、高价投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7.流通纪念币何以能增值?
流通纪念币增值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流通纪念币具有货币职能的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因它们是不能也不准再生产的特殊货币,加之发行量有限,其收藏价格必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其二,流通纪念币铸工精湛,币材精良,图案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等钱币收藏者的青睐。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加之人们金融意识、投资欲望增强,以及投资的多元化,收藏纪念币的人数越来越多,客观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集何种流通硬币有价值?
我国的流通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共发行了四套不同类型的流通硬币,其收集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第一套从1955年发行至今,共发行铝合金制成的流通硬币70枚,其中1分26放、2分25枚、5分19枚。第一套流通硬币尽管面值不高,发行星大,但是时间持续长,收集齐全各发行年代的硬币实属不易。特别是像1981年的1分、1982年的2分、1979年、1980年2分和5分,当年相当一部分是作精品包装,在涉外商店以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因此国内就非常少见。这几种流通硬币的价值也就很高了,有的已达到百元一枚。全部收集齐全其价值更高。
第二套是1980年4月发行的1套流通硬币面值。分别为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材质采用铜锌合金和铜镍合金二种。由于1元面值硬币的背面是长城图案,故俗称“长城币”。这第二套流通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每年发行一套共7套。由于当时发行量很少,发行时间没定期,故市场上根本没能看到,而被集币者收藏,进入了钱币交换市场。因此,全部收齐是不容易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价值是面值的近10倍甚至几十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流通硬币的增值潜力是很大的,有很强的投资价值。
第三套是1984年开始发行的“流通纪念币”,目前最具保值增值作用,最为收藏者看好。迄今已发行34套45枚,原面值仅29—30元的全套币,目前市场价格已近2000元。
第四套是1992年6月发行的,已发行了1992年至1998年不同铸造年份的硬币。流通硬币的面值为1角,铝合金制成;5角为黄铜合金制成;1元为钢芯镀镍制成。这第三套流通硬币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出现了两极分化,一角与一元的流通硬币比比皆是,极容易收齐新品,然而,5角的流通硬币,在市场上很少见,特别是在南方,因为5角流通硬币是由沈阳造币厂生产的。因此,只要在市场上一露面,立即被钱币收藏者收藏。在第四套流通硬币中,5角的流通硬币的增值力大,投资者应该注意收集。
9.金银币魅力何在?
金银币作为一种法定可流通货币,因其发行数量有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币上铸有面值,属一次性限量发行,发行权属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金币总公司专营金银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目前我国金币总公司有三大分支机构和45个经销点,但其铸造仅在上海和沈阳两个国家级造币厂进行。
我国当代金银币铸造业虽起步较晚,但因取材广泛、铸工精湛、图案奇美、成色标准,深受各国人士垂青,其销量曾一度达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金银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从1979年庆祝建国30周年铸造发行第一套金银币时,至今已发行十几个系列、700多个品种的金银纪念币。
金银币之所以颇具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今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都为金银币的图案取材提供了丰富材料。如已发行的“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熊猫系列纪念币”、“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等,方寸之间包容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风物和文化,可称得上是一种华贵高雅的收藏品。
金银币作为收藏品的另一优势是发行数量极其有限,一般都只发行几百枚到一万多枚,以保证其保值和增值。如我国建国40周年20盎司纪念币(面值1500元)的发行量只有100枚。物以稀为贵,所以金银币每年的升值幅度十分可观。加之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投资欲望都比过去明显提高,不少人认为收藏金银币是一种见效快、收益高的投资手段,纷纷加入收藏者的行列中。随着收藏金银币队伍的不断壮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银币价格的增长,使其越来越抢手。据专业人士说,历史上所发行的金银币还没跌价的先例。即使从短期看,金银币的平均价值率也高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存款利率。比如香港1975年发行的女王访港纪念金币,1四3年被炒高至10倍;中国1982年版的一盎司熊猫金币当时售价2000多元,现在已上升几十倍。
其三,我国发行的流通金银币,币材精良、铸工精湛、图案美观、寓意深远,极具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因素也都推进和提高了金银币日益看涨的行情,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集币热中。
其四,我国发行的金银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海外钱币市场上也深受青睐,近年来,已有不少数量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海外被人收藏。
10.缘何“铜”比“银”贵?
钱币市场上,一些发行量较大,材质为镍、铜等普通金属的流通纪念币的价格要高于一些发行量较少的贵金属金银纪念币,比较典型的就是1993年发行的面值5元、发行量600万的紫铜合金特种流通纪念币《熊猫》,其市价要高于发行量2万的1995年1/2盎司《熊猫》纪念银币;而流通纪念币龙头(建行),发
行量206万面值1元,镍铜合金,全品市价600元以上。外行人可能看不懂,就是一些行家对此亦难以接受。那么该如何解释和看待这一现象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并为大多市场参与者所认可的事实本身,就说明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围绕它的价值波动的,而作为收藏品的钱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是供需双方利益矛盾的平衡点。作为供方,钱币发行量由国家严格控制,是一定的;而需求一方的钱币收藏者、投资者,则是一个变量,他们的人数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对于钱币市场价格,后者起决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纪念币是钱币收藏的基本入门品种,它的群众基础是其它币种所无法比拟的。题材重大,权威高,起点低,变现性好,获利空间大,使得各路投资、投机资金对之情有独钟,构成了中国钱币市场的主流。目前流通纪念币的投资与收藏人员,当以百万、千万计,而参与金银纪念币的人士,充其量不会超过10万。发行量虽大,但需求量更大,价格上表现为某些流通纪念币高于金银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者属性截然不同。流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行使的是货币职能,流通是其第一属性;而金银纪念币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不具备流通支付职能,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从这一点讲,它们价格并无可比性。从历史上看,以赢利为动机而推出的
收藏品往往缺乏生命力,即便轰动一时,后劲往往不足。金银币只是供国内外社会各界馈赠、珍藏,因此其损耗为零。流通纪念币则不然,尤其是《建行》等早期币,发行后数年间其收藏投资价值未被人们注意,相当一部分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磨损、沉淀下来,因而全品存世量要远低于发行量,这更有利于它们后来的快速、稳步增值。从长期的角度上看,作为收藏品,钱币的材质如同邮票的面值,对其价格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乃至消失,有时作用甚至相反。
应当相信市场是对的,“铜”比“银”贵的现象反映的是两者本质的区别,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13.收藏硬币应注意什么?
1.忌受潮。当代硬币,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绝大多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受潮后容易锈蚀,因此,收藏时要放在干燥处,远离潮湿的环境。密封的纪念币卡或样品以及金银币,除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开启封套或密封盒,以免进入空气。
2.忌手模。新发行的硬币或清洗过的硬币,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尤其不能用湿手或汗手乱摸。因为用手直接接触硬币,容易留下指纹或汗迹。欣赏把玩时,可戴上较薄的手套或用质地较软的塑料镊子取放。
3.忌酸碱。酸碱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金属材料硬币亦然,轻的会使硬币变色、氧化。所以硬币不能与酸碱放置在一起;即使除锈,迫不得已使用酸碱,用后也应及时清洗干净。
4.忌磕碰。硬币取放时,要防止相互磨擦与磕碰,尤其是金、银币,本身量重质软,极易损伤,要避免破坏硬币的品相。即使有小的磕碰痕迹,也不要随意用钝器处理,也不宜用牙膏等软膏擦洗,顺其自然为好。
5.忌火烧。金属硬币遇火后虽然不会化为乌有,但重的会使硬币变形,轻的也会破坏硬币的色泽和质地。其收藏价值必然大大降低,有条件的最好存放在铁皮柜或保险柜内。
6.忌杂乱。各类硬币、币册应存放有序,切忌杂乱无章。新购入或交换来的硬币,应及时清理入册,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多余备用交换的品种最好用软塑料袋包装存放,这样既可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观赏或与人交换时,也能防止与手直接接触。
14.怎样收藏纸币?
收藏纸币时要注意“四防”。
1.防霉变。为防霉变,纸币保存的最佳室内温度是18℃—20℃,相对湿度是50%—60%。一旦发现发霉迹象,可用质地柔软的布轻轻擦拭。霉变严重者,可将其浸入鲜牛奶中,加少量的盐浸泡一小时后捞出,再用清水漂净。
2.防折叠。确保纸币好品相。对有轻度软折的纸币,平整地放在手中,压上重物,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观。要注意,收藏的早期纸币,因多为薄棉纸质,忌用熨斗烫或用水洗。
3.防虫蛀。对于长期保存的纸币,应定期翻阅。存放纸币的册子应单独存放,不要与报刊、书籍等纸制品放在一起,以防鼠咬。
4.防褪色。纸币在经过较长时间保存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这与纸质和油墨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应顺其自然。此外,建议大家慎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清洗有污染的纸币。
15.怎样识别硬分币中被称为“五大王”的伪分币?
我国自1957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硬分币(当时发行的分币为1955年号,迟了两年发行)至今已整42年。新中国金属硬分币是1953年设计,1955年开始铸造生产的。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该套金属硬分币,分壹分、贰分和伍分三种,是用铝镁合金铸造,分别由上海造币厂和东北沈阳造币厂铸造。这套金属硬币,除了有自身所具备的货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功能,颇受国内外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我国每年铸造分币的数量是由人民币流通中分币的所需量而定,这是铸造各年份分币多寡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几个年号的稀少的分币市价高得惊人,如1979年伍分价450元,1980年贰分、伍分价各300元,1981年壹分、伍分价均在1000元以上。另外如1956年的壹分和1963年贰分,市价在100元左右。
小小分币有如此高的价格,于是就有人铤而走险——伪造,现在集币市场上发现的“伪分币”主要是被称为套分币“五大王”(最少的几枚)的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等共5枚。其作伪手法是用真币改刻年份来牟取暴利。因分币质软,奏刀较易,出现批量改刻,如1981壹分、1981年伍分,分别用铸量较多的1984年壹分、伍分改刻,将“4”改刻为“1”,变成1981年版;1980年贰分、1980年伍分分别用1989年贰分和伍分改刻,将“9”改刻为“0”,冒充1980年稀少版;而1979年伍分则是由1989版的伍分改刻,因“8”字改刻为“7”难度较大,所以在这几种假币中,此币做工最差,较易识别。此类币制造者目的是欺骗集币爱好者。
钱币爱好者在投资和收藏这些金属币时,应特别注意:①不要求全。选择那些发行量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亦不太多见的品种。如50—70年代发行的分币,这些品种收集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条件允许,1955年、1957年、1992年壹分、1959年、1992年贰分这些较稀罕的品种应多多留意,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②金属币品相的好坏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③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均需上批量,才会有显着收益。
16.为什么流通纪念币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1.是“物以稀为贵”。纪念币是一种限量发行的货币,只能一次性生产,并销毁模版。据资料介绍,目前纪念币发行量最大的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发行量2000万枚,发行量最少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只有100多万枚,这对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众多集币爱好者来说,是远
远不够的,其收藏价值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2.是纪念意义。纪念币都是纪念历史重大节日、事件、杰出入物。收藏纪念币,就像收藏了一册精致历史书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3.是纪念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纪念币以镍铜合金、钢芯镀镍、铅合金质材铸造,每枚成本价高达0.96元,几乎与币面价值相等。使它和金银币的水涨船高的保增功能相似,而社会上集币人多,僧多粥少,使纪念币身价百倍,增值是不言而喻的。
4.是纪念币的艺术欣赏价值。纪念币被誉为国家“名片”,其设计新颖,铸工精湛,制作精良,图案美观大方且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历史以及欣赏等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工艺美术和科学技术水平。由于我国发行的金属流通纪念币还具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海外钱币市场上也颇受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此外,流通纪念币还是馈赠亲友之理想佳品。
17.生肖银币缘何走俏?
在钱币收藏中,生肖系列银币在众多币种中脱颖而出,被收藏爱好者誉为钱币中的“小型张”,价位不断上涨,原因何在?
从题材上看,十二生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内涵丰富是生肖系列银币的第二特点。首先是名人效应,齐白石的《白猿献桃图》,徐悲鸿的《奔马图》等名人名作,为生肖系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背面镌刻的天坛、山海关、黄鹤楼、滕王阁……几乎揽尽九州名胜。书画艺术与着名景观的完美结合,使得生肖系列银币的文化品位几欲臻顶。
系统而漫长的发行也为生肖系列银币增色不少。从1981年发行第一套生肖纪念币《辛酉(鸡)年》起,至1998年《戊寅(虎)年》止,历时13年,共发行6个系列、17个品种、55个单枚。l998年的生肖虎又产生了我国金银纪念币发行史上第一枚彩色币。如此庞大的发行规模,恐怕没有任何纪念币可与之抗衡。
此外生肖系列银币的发行量也相对较少。从1998年起,生肖系列银币开始“增套减量”,提高了收集难度。此间发行量最高的GS9精制龙年纪念币也不过2万枚,而熊猫系列最高为25万枚。从1993年起,生肖系列银币按含银量的多少酌量发行,通常在0.68万枚至0.05万枚之间。
目前,钱币市场的整体冷落致使生肖系列银币的价格涨升缓慢,对于进行钱币类专题收藏和生肖类主题收藏的藏友而言,这正是较好的购买时机。
19.如何认识背逆币?
在各类收藏报刊上经常见到背逆币的身影,号称身价几万元甚至几十万,招摇过市,收藏界曾对此有过一翻激烈讨论。背逆币到底是什么?它有多大价值?
其实背逆币是存在的。造币厂由于铸模向右或向左偶然性的转动,造成硬币正反面图案方向不一致,其构成的角度数即为背逆币的度数,最大度数应为l80°,而没有大于180°之理。
在铸币时产生如90°—180°这样的大偏差可能性极少,所以背逆90°—180°间的硬币数量相应稀少。如背逆180°,则背逆币的背面国微图案相对正面来说是倒了,应该说这是一种错币。“物以稀为贵”。背逆180°的硬币价值在1—2万是合理的,背逆90°—180°间的硬币1千至1万比较合适。对于90°以下的背逆币,当定在100元以下,因为背逆30°左右的硬币其实很多。
20.收藏新宠——“准货币”有哪些?
与人民币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票券——“准货币”,目前正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外汇券是1980年4月1日起,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共有1979年和1988年两种版面,全套总面额316.60元,券别分为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刃元、100元8种。1994年1月1日中国银行宣布外汇券停止流通并限期兑换收回。此后,它就成了收藏“新宠”。
侨汇券是我国分别于1960年和1982年发行的有价证券,但1982年发行的侨汇券称为“侨汇物质供应券”。在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侨汇券可以凭它到指定的商店购买多种紧俏商品。它的面值有5元、10元、50元、100元之分,分别为粮票、肉票、副食品票3个种类。目前正成为收藏族的“抢手货”。
军用代金券是1965年我国专门为参加抗美援越部队印制发行的,以代替人民币在出国参战部队中流速的有价证券。参战部队回国后,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兑换收缴。其面值与人民币相等,分为1元、1角、5分、2分等4种券别。由于当时发行量十分有限,流通范围非常狭小,流通时间不长;社会量也极为有限,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成为收藏者苦苦寻觅的“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