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摸了生肉的手该怎么清洗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仔细搓洗就可以了。。如果腥味感觉还没去掉,而且感觉还是很黏的话,可以擦点茶叶或者酒精。都是可以的。
主要是注意洗手要把每个部位都洗到。
Ⅱ 手碰生肉后要怎样洗才干净
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Ⅲ 切猪肉险些变得耳聋,接触生肉该怎么防护
切猪肉险些变得耳聋,接触生肉该怎么防护?
猪肉是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然而,最近厨师陈先生在剁切猪肉后,却患上了一种罕见疾病——猪链球菌脑膜炎。
厨师是猪链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吗?
猪链球菌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在屠宰、加工、饲养、贩运的环节,如果人的皮肤有破损,而且接触到感染猪链球菌的猪肉,尤其是病猪肉,的确容易感染和患病。
因此,屠宰工、生猪贩运者、饲养人员、肉加工者都为高危人群。
常年需要加工生猪肉的厨师,属于肉加工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保持警惕,做好科学合理的防护。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间,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并不多见。据相关文献报道,自1968年发现第1例人患猪链球菌脑膜炎至今,全球仅报告450例,而中国就收治了200多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迄今为止人类的猪链球菌脑膜炎病例很少,但中国的病例数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人类对猪链球菌普遍易感,感染初期不易被发现和识别,到医院诊断时一般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所以,此病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应该怎么做?
要预防猪链球菌感染,最重要是做好个人防护,专家建议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处理猪肉戴手套。当手上有伤口或者倒刺时,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疾病,因此如果手上有任何细小伤口,处理猪肉或者其他生冷食品时,一定要记得戴手套。
②生熟菜板分开用。例如,切生猪肉等的案板和刀就不该再去切熟食了,生熟菜板应分开用,否则会污染食品。
③不采购不明来源的猪肉。来历不明的猪肉通常没有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的检验,很可能存在死猪病猪等情况,采购人员一定要仔细甄别。
猪链球菌感染后一般起病急,短至数小时就可能发病。感染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烧不退、浑身乏力、头痛恶心。如果接触过病死猪,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呕吐等症状,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
Ⅳ 生肉怎么杀菌处理以便长期保存
把肉煮熟,就会杀死肉本来携带的“菌种”。
要保存生肉的话,放在冷冻室中,基本上可以防止细菌的生长。如果肉一直放在冷冻室,一般可存放一年,但肉在冰箱里放久了,不仅会影响营养和口感,还会影响其安全性。
对于肉来说,最有效的方式是每次少买,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在农贸市场买的肉,建议在冷藏室保存1~2天,而从大型超市冷柜中购买的肉,可保存3~5天。
(4)生肉手套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购买时挑选好肉的方法
新鲜肉的表面有一层微微干燥的表皮,肌肉红色均匀,呈浅红色,有光泽,切面稍有湿润而无粘性,肉汁透明;肉质紧密而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脂肪为白色。
新鲜猪肉呈红色或淡红色,脂肪洁白;牛羊肉颜色鲜红,脂肪大多颜色发黄;禽肉皮肤为淡黄色或白色,肉色白里泛红。用手摸有油质感,但不发黏。
变质肉的表面过分干燥,肌肉为暗色,有时呈浅绿色或灰色;切面过度潮湿和发粘,肉汁很混浊,肉质松软且无弹力,表面及深层均有腐臭气味;脂肪呈乌灰色。
肉变质以后,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会产生黏性代谢产物,造成肉表面发黏,甚至出现拉丝,肉类表面发黏是腐败开始的标志。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由于肌红蛋白被氧化,肉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颜色越深,可食性越低。而当肉表面变成灰色或灰绿色,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微生物已经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样的肉就不能吃。
Ⅳ 生肉不能用水清洗那要怎么办
现在的主妇可真不好当啊!掌控着家里的日常饭菜,不仅要荤素搭配,得当还要顾及食材的卫生干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家遭殃!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出了重要提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 !这样的建议相信令很多人都傻眼了!毕竟这是大多数人处理生肉的日常习惯,肉类不能在水龙头底下直接冲洗,那到底要怎么洗?估计很多人的脑袋里都装满了问号。
PS:处理生肉及其他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做到以上几点,清洗生肉,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