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手术时戴的手套叫什么名字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外科手术手套国内大部分医院用这种,一次性使用医用丁晴手套国外用这种的多
② 常用的医用手套有哪些种类
医用检查手套是医生能够保持手部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从而保护自己、病人和其他身边的接触者的作用,所以也做医疗外观检查手套。
根据手套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
丁腈手套:它是乳胶手套的理想替代品,非常适合手部皮肤病具有超强的舒适度。 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 操作涉及尖锐物,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的处理。
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无菌手套和非无菌手套,非无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手套和家政手套。
手术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 它主要用于需要高度无菌的手术中。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无菌,一次性。 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粪便和被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
家政手套:清洁且可重复使用。 它主要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情况,并且管家手套可用于清洁环境表面。
由于丁腈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和良好舒适度,医用手套逐渐偏向于一次性的、通过CDFA认证的灭菌的医用丁腈手套,市面上符合规格的手套有很多,AClean的一次性医用检查丁腈手套也是不错的选择。
③ 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
1、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患者的机会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合理安排手术,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有助于预防手术后感染。
(数据来源:医院官方网站、各省市卫计委数据、媒体报道、院领导讲话材料、学术论文案例数据)
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传统的术前1天备皮(剃毛)已经被证明是外科领域的一个误区。在毛发稀疏部位无须剃毛,毛发稠密部位可以在手术当天剪毛或用电动剃须刀去毛,尽量避免使用剃刀去毛。必须用剃刀剃毛时(如开颅手术),应该在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室即时剃毛。
3、适当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的应用对预防SSI的作用无可置疑,但并不是所有手术都需要在术前使用抗生素。
一般来说,Ⅰ类切口手术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Ⅱ类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Ⅲ类切口手术。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Ⅲ类切口及Ⅳ类切口手术(如陈旧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经存在的细菌性感染,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性用药范畴。
适应证:
(1)Ⅱ类(清洁污染)切口以及部分Ⅲ类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2)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
(3)清洁伤口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眼内手术等。
(4)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
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以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应在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1小时,或在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经达到有效浓度,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该在手术室给药,静脉给药,快速滴完。若术中应用止血带,给药时间可适当提前。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小时,因此如果手术时间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 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应用第三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小时的头孢曲松,则一般无需追加剂量。
4、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因此,术者应仔细刷手、对手术部位严格消毒、正确铺巾、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推荐戴双层手套,术中手套破损后应立即更换。
5、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出。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征。引流管不应放在原来的手术切口中,而应该单独切口。
6、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
这样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总结:
1、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2、SSI的重点在于预防,术前应用抗生素是预防SSI的重要措施之一。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大多选择头孢菌素,应在切皮前30min~1h给药,大多给药一次即可。
4、术前当天备皮,手术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尽早拔除引流管均可降低SSI发生率。
④ 手术室里,进行哪些操作必须带手套
带手套属于双向保护,如果你觉得病人的血迹及体液会污染你的话你可以带手套保护你自己,此时带的只是一般的手套不需要带无菌手套,如果你参与无菌操作,就必须带无菌手套,包括打麻醉,接触手术器械,接触病人伤口等
⑤ 需佩戴双层乳胶手套的是
浙江省执业医师综合考试准考证上面的注意事项有提让自备一次性外科口罩和乳胶手套。
改革内容:2019年6月15日零时,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实施。届时,北京全市近3700所医疗机构将“齐步走”参与改革。
“此次改革是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基础上,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将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个一”,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
分类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明文规定: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的零件、附件为第18类(共22类),涉及医疗相关商品又细分为电气医疗装置及仪器、机械疗法器具、矫形器具、放射用器具、教学示范用器具等。
现阶段国家对于医用耗材没有统一分类标准:
一是由中小医院主管人员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分类。
二是根据厂家标准分类,各厂标准各异。
三是完全按照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所发放的注册证名称进行分类。
四是由医院主管人员参照国家药监局分类目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医用耗材
⑥ 双层手套内深外浅
是外科手套的戴法。
戴双层外科手套小窍门:洗手护士术前提前20分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时将双手缩于手术衣衣袖内,完成无接触式戴手套,然后戴第二层手套,整理无菌台。第二层手套要比以一层短,所以外科手套是内深外浅。
⑦ 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为啥带手套,外科医生带什么手套
楼上说对一半吧。外科手术前会洗手消毒,然后穿手术衣,戴手套,戴手套基本是两个原因:
保护病人,即使你的手是消毒了,但是不是无菌,而手套是灭菌处理了,是无菌的
保护自己,天知道病人的体液有什么问题,肿瘤细胞还是各种细菌病毒,戴手套就不用直接接触了,就保护了自己。
手套也有分的,手术用的是无菌的手术手套,并没有说拿到医院要消毒,人家都是灭菌处理了,当然不用再消毒了。平时检查用的叫检查手套,那个就不是无菌的,不过也没有说拿来医院要消毒。手套都是人家公司搞好的,很多都有独立包装,你拆开来用就是了,拆开来消毒就是多此一举。
⑧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有哪些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 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
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7.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 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一) 紧急局部处理:
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
1.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对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伤口尽早施行被动免疫. (二) 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
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预防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2.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三)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暴露于HI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有以下三点 (1) 预防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 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并及时向医院的有关部门报告,包括其它疾病。 (3)
医院应立即采取感染源患者的血清学进行检查。
2 暴露于HB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有以下三点
(1)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体HBs抗体>10ml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2) 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48h内,最迟<1周)。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即开始时肌肉注射10ug ,1个月时10ug ,6个月时10ug 。
(3) 暴露于HC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同乙型肝炎。目前虽然没有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方法,但也必须检查血清转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感染源患者,也必须检查HCV感染。对暴露者应定期随访监控。追踪6—9个月。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1年6月
⑨ 内科手术手套跟外科手术手套有什么不同医用手术手套分几种
内科一般用的是检查手套,外科手术是一定要用无菌乳胶手套。内科可以用消毒的手套,外科必须用灭菌的手套。医用手术手套可以分:一次性灭菌乳胶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用时灭菌);一次性检查手套。
⑩ 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要戴双层手套
做大型外科手术还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