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买打底裤送手套啥意思
小饰物啊,挂件啊,还有包包皮带,衣服靴子都可以啊,这些比较大众化,你要现在在北方建议卖针织巾围脖棉手套秋裤之类的
‘贰’ 打底裤应该如何进行挑选
1、用手绷打底裤,看是否弹性好。因为弹性好的打底裤可以更好的达到修身的效果,用手把打底裤的臀部拉扯,看是否弹性好,不然穿不了多久就会掉裆哦。
2、加绒的打底裤,用手轻轻扯一下里面的绒毛,如果在很轻的力度下就掉毛,这样的不要买。
3、看裆部。一般质量不好的打底裤不注重细节。你可以看下裆部有无脱线,松紧是否合度。
4、选择踩脚的打底裤。一般来说,任何裤子在走路,蹲下等过程中会上提。所以如果是踩脚的打底裤,你就不用担心裤子上提,有褶皱,反而会是紧绷有弹性的效果。
‘叁’ 买丝袜为什么要送塑料手套
光腿神器外面有一层丝,很容易就被指甲勾破,一次性手套是为了你第一次穿新的不弄坏
‘肆’ 为什么有的打底裤会起球
打底裤纤维性质对织物起球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纤维长度、细度、及形态和表面性质等也对织物起毛起球有较大关系。
化纤容易起球,起球程度锦纶>腈纶>涤纶。化纤强度高、抗曲性能高,导致了纤维不容易脱落,在纺织品表面缠结成球。涤棉面料也易起球。涤棉由于涤纶纤维的强力较大,与棉纤维毛羽缠结在一起,很难脱落,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起球现象。
相比之下,细纤维比粗纤维容易起球,混纺纤维比其他纤维容易起球。比如一样化纤、羊毛、棉纤维混纺的衣服,就比一件纯羊毛的衣服容易起球。
面料织染工艺也是影响衣服起球的重要因素,织物的结构也紧密,表面越平整越不容易起球;简单来说,从衣服做工的紧密度和平整度,就能判断出衣服是否容易起球。
一些化学纤维吸湿性差,在干燥及持续摩擦的过程中易产生静电,静电使其短纤维织物表面毛羽直立,从而为起毛起球创造了条件。比如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不同类型的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或面料搭配不当互相摩擦也容易起球,就算衣服面料和工艺已经尽到追到努力控制了起球的机率,但是在穿了一段时间之后,买回来时没有一个毛球的衣服,就渐渐的到处开始冒出毛球来。
洗涤时间过长容易产生面料纤维损伤,出现纤维断头,加大起球可能性;洗涤温度过高(适宜温度20~45度),洗涤剂错误(建议使用中性洗涤剂)等都可能造成起球。
打底裤起球的解决:
如果打底裤已经起球的话,可以用剃须刀来处理,轻轻的刮梳上面的毛球,就可以让裤子变得很光滑,但是需要掌握好力度,避免刀片划坏裤子。
接下来,防止打底裤起球,多数是由于冬天空气干燥,面料摩擦起静电导致的,这里有一个简单又实用方法,可以往温水里倒入适量的柔顺剂,把打底裤放里面浸泡15分钟,再拿出来漂洗干净去晾晒,这样打底裤就不会起球了。
‘伍’ 哪儿有很薄的打底裤或者袜子,但是又很保
在网上或者实体店都有这样的袜子卖,并且你说的这种款式还是很多见的。
只要买大品牌的,质量还是比较耐用的,但都属于易破的,也是一次性的,需要一次购买几条才可以倒换。
‘陆’ 为什么一些打底裤上会出现白色丝状的东西,如何处理
白丝是断了的橡皮筋,拉伸过度会出现这种情况。
洗的时候用中性洗衣剂,不能用力搓,会把橡筋搓断导致外露,也会减低弹性,晾的时候不能在太阳下直晒,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放冰箱冷冻半个小时, 拿刀修理下已经存在的丝,这样就可以继续穿段时间;再就是买的时候,多花点钱,买质量好的,坏的机率小,穿着时间久些,也就与多花的钱相平衡了。
‘柒’ 什么是一次性卫生用品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国家公布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与产品生产、消毒、贮存、运输过程卫生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
在本标准中,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本标准适用于国内从事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也适用于经销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部门、单位或个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性状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例如,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套(不包括医用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卫生湿巾、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皱纹卫生纸等厕所用纸)、避孕套等,在本标准中统称为“卫生用品”。
4 产品卫生指标:
4.1 外观必须整洁,符合该卫生用品固有性状,不得有异常气味与异物。
4.2 不得对皮肤与粘膜产生不良刺激与过敏反应及其他损害作用。
4.3 产品须符合表1中微生物学指标。
表1
产品种类 微生物指标
初始污染菌1) cfu/g 细菌 菌落总数 cfu/g或cfu/mL 大肠菌群 致病性化脓菌2) 真菌 菌落总数 cfu/g或cfu/mL
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帽子内裤、电话膜 . ≤2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抗菌(或抑菌)液体产品 ≤2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卫生湿巾 .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口罩 . . . . .
普通级 . ≤2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消毒级 ≤10 000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妇女经期卫生用品 . . . . .
普通级 . ≤2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消毒级 ≤10 000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 . . . . .
普通级 . ≤2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消毒级 ≤10 000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避孕套 .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 如初始污染菌超过表内数值,应相应提高杀灭指数,使达到本标准规定的细菌与真菌限值。 2) 致病性化脓菌指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
4.4 卫生湿巾除必须达到表1中的微生物学标准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须≥90%,如需标明对真菌的作用,还须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90%,其杀菌作用在室温下至少须保持1年。
4.5 抗菌(或抑菌)产品除必须达到表1中的同类同级产品微生物学标准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须≥50%(溶出性)或>26%(非溶出性),如需标明对真菌的作用,还须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50%(溶出性)或>26%(非溶出性),其抑菌作用在室温下至少须保持1年。
4.5 任何经环氧乙烷消毒的卫生用品出厂时,环氧乙烷残留量必须≤250μg/g。
5 生产环境卫生指标:
5.1 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 500 cfu/m3。
5.2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5.3 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6 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
6.1 环氧乙烷消毒: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 9372)的杀灭指数应≥103。
6.2 电离辐射消毒:对短小杆菌芽胞E6d(ATCC 27142)的杀灭指数应≥103。
6.3 压力蒸气消毒:对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的杀灭指数应≥103。
7 原材料卫生要求:
7.1 原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原材料包装应清洁,清楚标明内含物的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影响卫生质量的原材料应不裸露;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应标明保存条件和保质期。
7.2 对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原材料应有相应检验报告或证明材料,必要时需进行微生物监控和采取相应措施。
7.3 禁止使用废弃的卫生用品作原材料或半成品。
8 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要求
8.1 生产区周围环境应整洁,无垃圾,无蚊、蝇等害虫孳生地。
8.2 生产区应有足够空间满足生产需要,布局必须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分隔合理,人、物分流,产品流程中无逆向与交叉。原料进入与成品出去应有防污染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减少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
8.3 生产区内应配置有效的防尘、防虫、防鼠设施,地面、墙面、工作台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便于除尘与清洗消毒,有充足的照明与空气消毒或净化措施,以保证生产环境满足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
8.4 配置必需的生产和质检设备,有完整的生产和质检记录,切实保证产品卫生质量。
8.5 生产过程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产生有害物质的,必须具备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
8.6 原材料和成品应分开堆放,待检、合格、不合格原材料和成品应严格分开堆放并设明显标志。仓库内应干燥、清洁、通风,设防虫、防鼠设施与垫仓板,符合产品保存条件。
8.7进入生产区要换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触裸装产品的人员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双手或戴手套;生产区前应相应设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与缓冲区。
8.8 从事卫生用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留指甲,工作时不得戴手饰,长发应卷在工作帽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尖锐湿疣、淋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参与直接与产品接触的生产活动。
8.9 从事卫生用品生产的人员应在上岗前及定期(每年一次)进行健康检查与卫生知识(包括生产卫生、个人卫生、有关标准与规范)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9 消毒过程要求:
9.1 消毒级产品最终消毒必须采用环氧乙烷、电离辐射或压力蒸气等有效消毒方法,所用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9.2 根据产品卫生标准、初始污染菌与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制定消毒程序、技术参数、工作制度,经验证后严格按照既定的消毒工艺操作。该消毒程序、技术参数或影响消毒效果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后应重新验证确定消毒工艺。
9.3 每次消毒过程必须进行相应的工艺(物理)和化学指示剂监测,每月用相应的生物指示剂监测,只有当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达到规定要求时,被消毒物品才能出厂。
9.4 产品经消毒处理后,外观与性能应与消毒处理前无明显可见的差异。
10 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10.1 执行卫生用品运输或贮存的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照生产者提供的运输与贮存要求进行运输或贮存。
10.2 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必须无毒、无害、清洁,产品的所有包装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和牢固性以达到保证产品在正常的运输与贮存条件下不受污染的目的。
11 产品标识要求:
11.1 产品标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并在产品包装上标明执行的卫生标准号以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效期)或生产批号和限定使用日期。
11.2 消毒级产品还应在销售包装上注明“消毒级”字样以及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或消毒批号和限定使用日期,在运输包装上标明“消毒级”字样以及消毒单位与地址、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或消毒批号和限定使用日期。
‘捌’ 用一次性手套洗内裤正确吗
用一次性手套洗内裤也可以,但一般情况下不用说用一次性手套呀,自己平时洗也是可以的呀,手洗都是没问题的。
‘玖’ 打底裤的连裤和踩脚有什么区别
踩脚袜与连脚袜的区别有款式的不同,功能的不同,场合的不同。
1、踩脚裤袜是在连裤袜的基础上在脚后侧有一个可容纳脚根大小的孔洞,可以用于脚踩,是为了方便防止有松缩度的紧身裤脚向上缩。
连裤袜没有这个设计,是整体连起来的普通袜子。连脚袜偏正式一些而踩脚袜偏随意一些,可根据不同需要去选择。
2、踩脚袜选择鞋子必须要深一些,这样才能遮住踩脚打底裤露出的缺口,冬天穿踩脚打底裤的时候,脚上肯定还要再穿一双袜子。
如果鞋子比较浅的话,或者穿着比较休闲一点的鞋,踩脚打底裤和袜子的接口处就很容易露出来,踩脚的位置还会比较勒。
3、连脚打底裤穿任何鞋子都不受影响,可以直接把脚和腿都包住,看起来会更加美观,而且也不担心会穿鞋的时候会露出什么不雅观的地方。
缺点就是脚趾头和脚后跟处时间长了比较容易破,连脚袜脚上的位置很容易脏,换起来比踩脚的打底裤要勤得多。
(9)买的打底裤为什么有一次性手套扩展阅读:
穿黑色紧身打底裤时的注意事项:
1、满是毛球
在冬天里总有那么几次会穿黑色紧身打底裤,那么应该谁都会注意到慢慢地裤子上就会起毛球。而起了毛球的衣服,会给人以疲惫的印象,也会让人觉得毫无时尚感。
但话虽如此,只穿过一两次的打底裤就这么扔掉也太可惜了吧?所以对于喜欢经常穿打底裤的女性们来说,推荐选择纤维材质的,就不会那么容易起毛球啦。
2、变得松松垮垮
在日本100日元商店或者在国外买了条便宜的打底裤,不管怎么样都松松垮垮的,只穿了一次就发现膝盖和脚腕附近起了褶皱。
而松松垮垮的打底裤,会给人一种中年阿姨的印象。因此,要么把它当成打扫工具,要么就扔掉吧。
穿久了的打底裤的洗涤方法也很重要。放在洗衣机里和其他衣物一起洗的话,有可能会因为洗的时间过长而损伤面料,所以推荐用手洗哦。
最后,不管再怎么没有时间,如果选择用洗衣机洗的话,一定要记得把裤子里侧反过来再放进洗衣机内。
3、有异味
打底裤加靴子或高跟鞋,是女性们冬天的经典时尚搭配,不过,如果穿透气性不好的鞋的话,大约10分钟湿度就能达到100%。
而在高温潮湿的状态下,对细菌来说是最好的滋生环境。这样一来,会出现异味也是没有办法的。
那么最直接的对策就是,做脚的角质护理,不要连续长时间穿同一双鞋,也要勤换鞋垫等,这时受异味影响的打底裤,当然也不能忘记及时清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脚蹬打底裤
网络-打底裤
人民网-穿黑色打底裤的3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