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厨师机挑选问题!
1、功率
厨师机最重要的是电机,但商家不会介绍电机,而且消费者也看不明白,所以选购时看功率。目前厨师机电机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两种。交流电机功率普遍较大,工作时噪音大,功率普遍在800w-1500w之间,建议选1000w以上的机型,如果功率小就会动力不足,但也不能太大,要不然噪音会让发疯。直流电机功率普遍较小,工作时噪音小,不易发热,功率普遍在300w-600w之间,建议选择大功率机型。直流电机虽好但成本高,好点的直流电机厨师机价位都在2000元以上,所以按需选购就好。
2、容量
要明确的是容量不能太小,在觉得够用的基础上选大一号的机型,留一些富余量给自己。家用厨师机容量在3L-7L之间,1-2人使用建议4L的机型,如果家庭成员多,或者多用来蒸馒头、包饺子和面建议6L以上机型。
3、材质
厨师机材质关注机身材质和搅拌棒材质。机身材质有金属和塑料之分,金属有铸铝机身、铝合金机身,塑料机身为ABS塑料。塑料机身的厨师机自重轻,工作时稳定性不好,但售价便宜,预算不高可以选。金属机身质感出众,耐用性好,机身重,工作时稳定性相对要好,相应的售价也高,预算充足建议选金属。搅拌棒有塑料和金属之分,金属的耐用性好,塑料的容易损坏,首选金属次选塑料这个观点没问题。金属搅拌棒多用铸铝材质外加涂层,使用时间久了要注意看不沾涂层是否脱落,如脱落要尽快更换。
4、档位
目前厨师机在6档-10档之间,一般来说揉面只需要2档或3档就可以,揉面不靠速度,要用的是低转速的扭力,另外打发和搅拌5档基本上也能满足,烘焙爱好者选购不需要追求高档位。如果是做面点或者要用蔬菜切片之类的拓展功能,那就需要高转速,档位越多越好。除了档位数量还要关注档位调节方式,目前档位调节有旋钮式和档把式,旋钮式操作会比较方便。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家居装修知识问答》
⑵ 请问用厨师机和面如何揉出手套膜
个人认为出膜需要具备4个要点,一面粉(蛋白质含量在13g以上 20%);二水分比例或面粉吸水性差异(面的含水量将影响面团的软硬,液体和面粉的含量要在比例60%-70% 湿润的面团会更容易出膜);三厨师机档位调节是否恰当;四以上都没问题可能是配方原因,可以换配方试下。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在第一次揉完面发现不太成膜后,再加入适量的黄油试试,据说这是个补救的办法,但因为我没有遇到不成膜的情况,我用的是商用S蛇形钩的厨师机,海氏家的,型号是HM780,一点不夸张的说30秒可以成团,差不多15分钟左右出光滑手套膜。哦,对了,还要注意在揉面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面团温度,否则黄油会由于高温开始融化,而酵母也会提前发酵,这两者都会让面团变得湿黏。经常用的降温方法有:使用冷藏水与鸡蛋,甚至面粉也可以冷藏,或者在厨师机搅拌盆上绑冰袋。面团搅拌完成后的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最好,当然也不能太低,否则后面发酵会需要很长时间。
⑶ 几百块的厨师机真的能出手膜吗
使用凯膳怡厨师机想揉出手套膜可以按照这个步骤: 以350克面粉为例,您可以先用2档先搅拌面粉,可以防止面粉喷溅,等液体混合面粉,有颗粒后,再用4-5档搅拌。一般7分钟左右,手套膜基本上就成型了。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过度搅拌,面团的中心温度过热,反而会影响面团的口感。接着静置一段时间发酵,就可以用来做面包了哦。注意以上的搅拌面粉的时间按您具体的情况适当可以调整,面团揉出手套膜,同配方相关。如果是欧式面团、法棍等面团,它们的手套膜就没有甜面包的面团那么明显。通常中点馒头等的面团就不太会出手套膜,因为面粉用的是中筋粉,湿度也不够。因此成品就不会像面包那样口感松软。
⑷ 厨师机揉出手套膜要多久
厨师机揉出手套膜要15分钟左右。
厨师机主要是用在中西式面点领域的一款可以揉面,打蛋,搅拌的多功能型厨房电器,是以皮带带动齿轮传送搅拌力,厨师机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功能:
基本功能揉面,打蛋,搅拌,一般做中西面点,尤其是西式面点,面包的制作需要将面团揉出膜,这样制作出的面包口感上会好。
而是用人工揉面,有很大的弊端,费力,费时,夏季的时候容易面团还没有出膜,便已经发酵了,失败的几率比较高,且比较浪费食材,厨师机的优点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甚至非专业的烘焙新手都可以借此做出可口的面包。
⑸ 厨师机真的好用吗
这个问题在我买厨师机之前,困扰了我很久,因为厨师机价格问题,我一直在犹豫,担心自己买回来不好用浪费钱,在经过长时间的对比考察后,种草了海氏HM780厨师机,目前来说,没有后悔,主要是因为我的这台厨师机利用率还挺高的,而且的确是省力很多,比如说原来我想做一次面包,可能需要揉很长时间的面才能出来手套膜的效果,而且总是容易失败,但是用厨师机,就只要放进原材料,定好时间就可以了,轻轻松松处理好面包烘焙最费劲的准备阶段。而且它可以一机多用,还能用来打发和搅拌馅料,省了我不少事儿。不要以为它只能帮助你做西式烘焙,它还可以帮助你做中式面点,馒头花卷面条,想做什么都能帮忙。
⑹ 揉不出手套膜的原因是什么
1、用的低筋面粉
用高筋面粉才能揉出膜。面粉本身就是一个影响面团出膜的重要因素,制作面包当然最好选择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3%),而且不同的牌子,筋性也有差别,选购面粉时需注意,而且面粉最好买新鲜的,放置太久的面粉,进行会降低。
2、配料问题
和面没有添加任何配料。和面时根据配方加入鸡蛋或者食盐,既可以丰富口感,又可以增加面粉的筋性,让出膜更容易。
3、含水量和含油量不合适
配方的含水量对出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只做面包的面团湿度在60%~70%之间,比较容易出膜,这种状态下的面团有些粘手,但是面团能拿得起来,如果湿度略微增加,就更容易出膜,但缺点是难以操作,会特别粘手。(因为面粉吸水性不同,含水量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具体和面时,要预留10%的水,视情况增减。)
含油量指的是黄油、淡奶油等的加入,油脂会对面团出膜有影响,按照原来的方子,油量减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出膜。
4、搅拌力度太小
一般,搅拌力度越大,面筋形成越快,这就是和面需要厨师机的原因,如果是手工揉面,当然也力度更大更容易出膜。
面粉揉出手套膜一般建议用高筋面粉。
国标中,面粉按湿面筋含量分为: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做面包等烘焙类产品一般用高筋粉,做可颂类产品一般用高筋偏中筋面粉,纯中筋粉或者低筋粉不适合做烘焙类产品。
面粉的筋度强弱取决于面粉中-S-H-转化成 -S-S-键的数量,数量越多,面粉筋力越强,面团弹性越大,延伸性也会相对好。
⑺ 厨师机揉手套膜的配方
厨师机出膜的配方:出膜参考配方比:首先1档搅拌2分钟成团,换2档搅拌13分钟;待面团细腻有筋性加黄油;再用2档搅拌6分钟后出手套膜,整个过程,机器运转时间在21分钟。配料表,约500g面包的量,面包粉250g/糖30g/盐5g/蛋液20g+5g,牛奶140g+5g,黄油20g,酵母3g。厨师机和面方法:揉面步骤:揉面之前先放糖,盐鸡蛋,再放面粉,(如果需要放酵母,将酵母埋入面粉中),最后放牛奶或者水。(最后放液体是为了防止粘盆,如果先放水揉面时会让面粘到盆底。当放的水分过多的时候也会让面粘到盆底)【1】使用1档,约1-2分钟,面粉成团。(观察面团湿度,可适当加点水或面粉调节);【2】成团后用2档,揉成较为光滑有弹性的面团。时间根据面团的大小和厨师机型号的不同不太一样,一般在5-7分钟左右,在面团抻开不太容易抻得很薄,抻得稍微薄一点就会被扯出很多裂洞的时候就可以加入黄油了【3】黄油加入后使用2档,约2分钟,面团从溃散到黄油被面团吸收,重新成形【4】使用2档,约6分钟,面团变得非常光滑有弹性,提起搅面棒观察,这时候面团已经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薄膜。但是薄膜并不是特别坚韧,还是比较容易破裂。破裂的洞口呈不规则的形状,而不是光滑的圆形。这个时候面团就达到了扩展阶段。如果做大部分的甜面包和调理面包,这个阶段就可以停止揉面了。【5】如果需要做土司,把面团拿到案板上摔揉20下,重新放入厨师机。使用2档,约5分钟,面团会达到完全阶段。这个时候,面团可以抻开非常坚韧的薄膜,即使用手指捅,也不太容易捅破。即使把薄膜捅破了,破裂的洞口也会呈现非常光滑的圆孔
⑻ 厨师机有必要买吗
我来帮您分析一下。
1.揉面,我们用手揉的话,除非你有麒麟臂,否则短时间内是很难揉出膜的,但是厨师机就不一样了,他分分钟,啊不,是十分钟左右就能揉出手套膜,而且他一次能揉5斤面左右,效率杠杠的;
2.口感,在口感方面,因为厨师机揉面比较快,减少了面团氧化的时间,所以它制作出来的食物也会更加柔软口感更胜一筹;
3.噪音,很多人对厨师机都有个误解,那就是认为他的声音很大,那你就错了,目前已经有几款厨师机做的是超静音效果了,像我用的海氏M6,声音只有37分贝,也就是介于喃喃细语和正常语调之间,丝毫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的不适;
4.功率,厨师机能够连续工作很长时间,还是拿我家的来说吧,M6能够连续工作8小时,他们使用的直流电机,600w功率,能够满足高频次、高时长的揉面,试问你能吗?
5.功能,厨师机一般是搅拌揉面发酵于一体的,总体来说是一机多用;
6.稳定性,建议大家购买的时候选择机身与底座无缝衔接的款式。
反正说了这么多,买不买还是取决于您自己,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供您参考!
⑼ 厨师机怎么选购
市面上的台式厨师机,从设计思路出发,大概有三种类型。
1,底部搅拌型。大家都知道面包机是底部搅拌,市面上也有一二百元这样的底部搅拌的机子。以*熊为代表。这类机子,做馒头合适,做面包揉面出膜就比较费力了。
2,鲜奶机型。最近网上很多那种机头伸出一小截,外观几乎都一样的,7升容量、金属外壳的厨(鲜)师(奶)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种机子其实是为烘焙店打蛋打奶油设计的,本名叫做鲜奶机,家用不大合适的原因,这种机是以打蛋打奶油为主设计,不是以揉面为主设计。烘焙店打蛋打奶油多,所以盆要大,7升为主;因为打蛋打奶油是液体,所以功率要求不高,不会超过500W;因为功率小,所以声音也小。家用揉面一般分量少,做一个吐司的话,它的盆大,钩子很难够到面粉。做两个450克吐司的话,它的功率小,揉不动面团。而家用机,往往是以解放双手,解决揉面难题而购买的。
排除以上两种,剩余的大概就是适合家用的厨师机了。但是用过厨师机的朋友,往往会发现这类机子用着并不安心,小毛病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黑粉
厨师机揉面,是把揉面钩卡进机头的钢管,钢管带动揉面钩搅拌面团。因为受力摩擦,揉面钩会有粉末,粉末如果掉入面团,往往呈现为黑色,俗称黑粉,是这类机子常见的。
为了解决黑粉,厂家在设计厨师机时候,都会在揉面钩上,卡一个防尘板,来挡住黑粉不至落入揉面盆。但是,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有的防尘板管用,有的防尘板不管用的。
还有些厨师机,因为结构问题,没法安装防尘板。虽然也不是每台都会有黑粉的,但是好像出门没有带雨伞一样,遇到下雨,就是运气不好了。
一,噪音
带电机的运转类电器,都会有噪音的。有些朋友追求静音,其实不存在的。功率大了,声音就大。速度快了,声音就大。这是物理现象。厨师机噪音往往产生在高速打蛋打奶油时候,但是,你想想破壁机的声音,想想豆浆机的声音,想想手持打蛋器的声音,也就会理解厨师机的声音了。其实厨师机揉面,都是用低速挡,揉面声音如果不尖锐,能接受就好了。
二,晃动
厨师机揉面时候是会晃动的。没用过的朋友不会可能不会理解。这是面团阻力和厨师机上下机身分离的结构所导致的。这里有个衡量因素,就是揉面时候,晃动归晃动,机身会不会自己移动。这点现在一般厂家都做的不错了,很少会发现机身位移的。至于晃动的幅度,根据揉面分量多少,机身材质,机子重量,都会有所区别,但都只是晃动大小的区别。曾经见过有款机子,号称金属机身,稳如泰山。运转时候放个硬币在机身不会掉。但是后来仔细看,是空机运转时候可以放硬币,揉面时候也还是不行的。所以这点,也是理解就好。
三,发热。
很奇怪的,很多国产机,揉面用十来分钟,会自动停机,然后需要人工把档位归零,再重新启动,号称是要保护电机。但是进口机,品牌机,往往就没有这样情况,可以持续工作。这一点,不觉的麻烦就好
⑽ kenwood厨师机 做面包 怎样出手套膜
很困难,原因是面粉不好选择,原则上面筋越强越好,但是面筋强的话,机子负载会承受不住,面筋弱就不易上筋,容易搅拌过度,建议使用少量的高筋粉,利用冰水,并低挡搅拌,效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