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是一种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迅速达到药效,例如胰岛素口服会在胃肠道内被消化酶破坏而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则能迅速被吸收。此外,皮下注射还适用于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以及预防接种。皮下注射的常见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
肌内注射则是将药液直接注入肌肉组织。与皮下注射相比,肌内注射适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以及不宜或不能进行静脉注射,需要比皮下注射更快见效的情况。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皮下注射的药液会经过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其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一般在注射后10~15分钟内被吸收。适合进行皮下注射的药品通常易于溶解且无强刺激性,如某些药品和菌苗等。而选择皮下注射部位时,应考虑部位的皮肤容易移动,不易受到摩擦和啃咬,且富含皮下组织。
不同动物进行皮下注射时,应根据其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部位。例如,马和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犬在颈侧、背部或股内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肘后或股内侧,禽类则在翼下进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