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足球守門員都要戴手套
足球守門員戴手套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主查為了防滑,特別是在球場場地濕滑的情況下,更能有效的防止守門員捕住球後再脫手;另外就是護指,緩沖球速的力量,保護指關節不會被外力沖撞扭傷。但也有很多守門員不用手套的。
我也是一個足球迷,分享一下守門員手套的保養:
1. 用清水輕輕小心的沖洗,水流不要太大,舒順一些就好,洗好之後放到陰涼處涼干,切記不得烘乾或曬干,更不能烤乾,不然過高的溫度會損害手套的皮質,容易起皺褶破損。
2. 比賽和訓練後就要立即清洗手套。水的溫度不要超過30攝示度。用海綿清除表面污物,但不要磨損掌心膠質。得用洗滌劑。如果場地特別濕滑,賽前練習應使用舊手套,比賽時再換上新手套。值得注意的是,訓練時可以使用舊手套,比賽之前要根據場地的情況和天氣條件,或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換舊或新。
3. 賽前使手套掌心濕潤,利於提高接球效果——想必您看了那麼多的比賽,當本方禁區前有直接、間接定位球危險時,或對方准備將要發點球之前,守門員都會習慣的吐些口沫在手套掌心上以濕潤,增強摩擦力和阻力,達到控制球的力量和力度的阻擊,保護手指,降低手的傷害程度,更好的完成對球的防守。注意在雨天比賽時,守門員一定要帶上毛巾,在本方大舉壓上進攻或中途比賽空閑時,擦拭保護好手套,保證手套清潔
手套主要有以下作用:加大摩擦、防滑和減震。
1、不會踢球的,球是直直的飛出,但是會踢球的人踢出的球是旋轉的。當手接觸到球的時候。旋轉的球會順著手掌按著原來的旋轉軌跡繼續旋轉,進而脫離守門員的掌控,這是很危險的。守門員的手套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再通過摩擦緩沖球的速度。還有一點就是皮球沾水後更容易打滑。足球比賽雨天比賽還是很常見的,另外在場地大量澆水的事(俗稱菜地)也時有發生。球員在拋界外球的時候用毛巾,即使沒毛巾也用球衣擦一下,以防拋球的過程中出現球打滑的現象。就防止打滑這一點來說守門員更應該戴副手套。
2、射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些腳頭硬的球員。正面伸手接球的情況會很多(參照少林足球,魔鬼隊的守門員接球方法,當然影片有點誇張),手掌和手臂呈90度,接球的時候沒有緩沖,很容易挫傷手腕戳傷手指。(守門員就是靠手吃飯的,一旦手用不上力,比賽就打不成了)有個手套緩沖就不一樣了,手套是有彈性的,能卸掉球的一部分力量。可以拿生活中的常識做個參考,跑步摔倒,不戴手套和戴手套疼痛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守門員高接抵擋,有副手套保護手部很重要。
3、這個沒有驗證過,擴大手的接觸面積,有些射門,可能就蹭這么一下就能改變球的方向或者說使球的運行軌跡發生一點偏移。可能就這么一點,球就進不了。
足球運動剛開始的時候守門員不戴手套,戴手套時間應該是1963年左右吧,戴手套是為了不傷及手和身體,產生一種緩沖作用,應該是足球運動成型的時候就有帶手套的習慣啦
現在球員能力越來越強,C羅等一踢球就100多公里時速,沒點東西保護手的虎口真的會直接被震開。
國際足聯貌似沒有明確規定「守門員必須戴手套」,記得早期的足球比賽,很多門將就沒有戴手套,一直到2004年歐洲杯葡萄牙隊與英格蘭隊的淘汰賽, 葡萄牙門將里卡多在點球大戰的階段,就脫掉手套, 不但撲出英格蘭隊的點球,而且自己也打進點球,堪稱神奇。
可見,守門員不存在「都要戴手套」的說法。
至於大部分門將都選擇戴手套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幾點,冬天怕冷,怕手指關節凍僵,影響撲救時的反應。
再者,戴上手套, 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滑, 增加門將撲救時手部與足球之間的摩擦力,減少脫手的可能。
不然的話,一旦門將手掌出汗,個個都可能變成「黃油手」。
還有一點就是,門將手套,還能緩解對手大力射門的力度,人的手掌比較薄,硬接對手的射門,屬於硬碰硬。而門將手套上有彈性,接到對手大力射門時, 可以起到「卸力」的效果, 讓門將更好控制住足球。
你看看像C羅,卡洛斯,阿德里亞諾或者巴蒂斯圖塔這些「重炮手」射門時的力度如何?足球飛行的時速那麼高,直接用手指硬接的話,相當於遭受了一場小型車禍!
所以,手套的保護手部功能,也能避免門將手指過度彎曲, 減少門將受傷的可能。
除了以上幾點,門將戴手套的原因,還有哪些?歡迎一起討論。
雖然在足球規則中,守門員佩戴手套這一條的 歷史 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是在足球比賽中不佩戴手套的守門員大有人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那時的足球守門員流行徒手或者帶光皮的手套來出戰比賽。而那時守門員的手套在場上的主要作用可能你都想不到,主要是用來禦寒的。以前守門員手套,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基本上就是俱樂部給運動員錢,由他們自己去買,有的守門員回憶,一雙手套他們可以使用一個賽季。以往守門員佩戴手套為了更容易抓住球,會在比賽前在手套上塗抹一些樹脂。而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了一種網眼手套,這比以前的手套更容易抓住球。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手套已經成了守門員上場比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少守門員認為有了手套可以抓球更穩,尤其是在濕滑的比賽場地中,沒有手套,漏球的可能性非常大。
現在,對於足球守門員手套,世界各大 體育 品牌也都做了專門的研發,一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摩擦條和摩擦區域,另一方面通過厚度和材質的變化保證擊球的力量,而形成特定區域的摩擦條,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皮球擊出方向的正確性。還有為了加強對足球的緩沖,還在一些地方使用了乳膠。現在的足球聯賽中,守門員的手套不會像以前一樣,一雙手套使用一個賽季了,在歐洲的頂級聯賽中,一般每五場比賽換一雙手套。(W)
守門員是球隊的最後一道防線,守門員可以利用位置優勢呼叫隊友進行布防。一個好的守門員能抵半隻球隊,而且守門員的職業生涯相對而言比其他位置的球員來說是非常長的,好的守門員可以踢到四十歲左右比如義大利國家隊隊長布.馮。
守門員戴手套主要是為了防滑,防止球脫手造成球隊丟球。第二點是為了保護守門員,防止守門員的手指扭傷。因為球場上在運動中的球具有很強大的沖擊力,如果不戴手套的話別說扭傷了,骨折都不是沒有可能。
足球守門員必須得戴手套,因為首先守門員手套是守門員能用手碰球的一個標志。另外還有一些原因。
1.守門員戴手套是為了防滑,不管多麼出色,多麼出名的守門員,出現黃油手都是非常丟人的,守門員手套能大大增加球與手指間的摩擦力,盡量保證不脫手。守門員在緊急時刻喜歡往手套上吐口水就是這個原因。
2.保護守門員。守門員在做出撲救動作時,手部往往容易受傷,守門員手套的材質首先就屬於耐摩擦的材質,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護守門員的雙手。但這也不是萬全的,國足守門員王大雷就曾經曬出他的雙手,基本沒有不變形的手指。可想而知,沒有手套多危險。
基於這幾點來說,足球守門員佩戴手套是必須的。
在最早的足球比賽規則中,並沒有要求門將戴手套,事實上早期的門將也確實不戴手套。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前巴薩功勛門將拉馬列茨,拉馬列茨1946年到1962年間效力巴薩,5次獲得最佳門將,幫助俱樂部拿到6次西甲冠軍、5座西班牙杯(國王杯前身)冠軍。拉馬列茨的一大習慣就是,不戴手套。還有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法國隊門將夏依里古埃,也是一位寧願光著手而不戴柔軟的毛手套的門將。當然,「二戰」以前,手套對於門將的主要作用是禦寒!
南斯拉夫門神貝亞拉是足球 歷史 上第一個在正式比賽戴手套的門將,而國際足聯在1963年才「建議」所有守門員在比賽中使用手套。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已經不需要國際足聯再「建議」了。因為在比賽中,門將「不戴手套」無異於自尋死路,尤其是在現代足球比賽中,足球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將近200公里/小時,不戴手套撲救兩次試試。
不過門將手套也歷經了一個「進化」的過程,早期的門將手套並沒有被專業化的,什麼園丁手套、廚師手套都被門將嘗試過。那是這些業余的裝備,緩沖作用和防滑作用都有限。尤其是在雨戰的時候,手套則會讓門將更容易脫手。隨著門將手套的普及和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進行手套研究。
乳膠泡沫的引入是門將手套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後來就是乳膠泡沫也發展出了不同的細分種類。同時,還有手套的手套的剪裁方式。門將手套發展至今已經衍生出多種剪裁方式,平掌剪裁、內縫剪裁、管指剪裁和混合剪裁。很長一段時間,平掌剪裁是門將手套的標准類型,直到今天,這種剪裁方式仍受很多頂級門將的青睞。
為什麼 汽車 冬天要換防滑胎?因為要防止車輛打滑,為什麼冬天要帶手套,因為要保暖,同樣的道理足球守門員戴手套也是有多種用途的。
記得看過女排的紀錄片,郎平的扣球力度達到了70公斤,女排隊員們的手指都受過傷,有的人手指傷得太厲害,都可以反向彎曲了,這只是手的力量,如果是足球的話力度會更大,我踢足球的時候被足球迎面打到了臉上,當時真是滿臉冒金星,鼻子也出血了,人都是懵的,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所以足球守門員戴手套的第一個用途就是保護手指,防止受傷,手套正面使用的是乳膠,可以有效地進行緩沖,減少對手指的沖擊力度。
第二個用途就是防滑,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專業的守門員手套,有些守門員為了防滑,就在手上塗上樹脂用來增加摩擦力,後來又發現有網眼的手套效果要更好一些,隨著 科技 的發展,手套也使用了高 科技 材料和技術,變得更加輕盈也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在防滑和保護手指方面的效果也更好了。
為什麼足球守門員都要戴手套呢?原因如下:
①主要是戴手套可以保護守門員的手不容易受傷。在進行足球比賽的時候,對方隊員要射球進入大門的多少來定勝負?多者勝,少者負。作為一個隊的守門員,是防止對方射球入自己隊的大門的最後防衛者,可以用身體任何部位來把球擋出來。最常用的就是用手撲出來。如果用手撲球,不帶手套很容易受傷的。因為有的球員喜歡大力射門。據說有的球員踢球時,大力射門,球速達五六百公里每小時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所以,現在的守門員都戴手套的。
②美化作用。守門員的手套也是現在的足球隊里的一個標準的服裝配件之一。隊員們的服裝統一就是為了更容易辨認,更好看,更能表達自己隊伍的含義及精神。所以,服裝起一定的美化作用。
② 守門員的著名門將
列夫雅辛 前蘇聯
舒梅切爾 丹麥
布馮 義大利
切赫 捷克
巴特斯法國
卡恩 德國
迪達 巴西
羅賓遜英格蘭
范德薩 荷蘭
里卡多 葡萄牙
庫佩特法國
卡西利亞斯西班牙
雷納 西班牙
切尼巴西
阿邦丹謝里 阿根廷
施瓦澤 澳大利亞
曾誠 中國
塞薩爾 巴西
托爾多 義大利
卡尼薩雷斯西班牙
杜德克 波蘭
諾伊爾 德國 國籍:義大利
生日:1942年2月28日
身高:182cm(19歲時)
他在場上的球衣號碼是1號;在以防守為傳統的義大利足壇,他更成為了不折不扣的No.1;他在40歲時作為隊長率領義大利隊獲得世界盃冠軍--這個人便是迪諾-佐夫。佐夫在義大利甲級隊服役的21年間,撲住了402個點球,平均每個賽季19個。在為國家隊出戰的115場比賽中,佐夫保持了1145分鍾不失球的記錄,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零」成為這位守門奇才的代號。他的偉大,不是空談。 國籍:巴拉圭
生日: 1965年7月27日
身高: 188cm
世界上可能有比他能守門的門將,卻沒有比他能進球的門將。張揚的個性,火暴的脾氣和出色的技術,都讓他巴拉圭足球的象徵。他曾代表薩斯費爾德隊獲得了1993年、1995年和1996年阿根廷聯賽冠軍;1994年解放者杯冠軍和同年的豐田杯。1995年和1997年還榮譽世界最佳門將稱號。並且善於主罰任意球與點球,比賽上時常有奇拉維特主罰的精彩任意球破門。 國籍:丹麥
生日: 1963年11月18日
身高: 194cm
如果說曼聯是上世紀末最輝煌的球隊,那麼施梅切爾就絕對是上世紀末最輝煌的門將。1992年保衛著丹麥書寫完了歐洲杯的安徒生童話後,又開始成為了紅魔的守護神,從而有成就了1999年的三冠偉業,也使他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最佳門將之一。 國籍: 前蘇聯
生日: 1929年10月22日
身高: 185cm
有「八爪魚」之稱的雅辛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成為歐洲足球先生的守門員,守門技術全面,選位恰當,反應極快,撲接球穩固,勇於出擊奪球,尤其善於撲救點球,在他總共參加的75場國際比賽中,共撲出98個點球。成就了不朽的傳奇。國際足聯的最佳門將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見他作為門將對世界足球的影響力。 國籍:義大利
生日: 1978年1月28日
身高: 191cm
被前世界著名門將佐夫稱之為世界上最具天賦的守門員的布馮是天才門將的突出代表。16歲登上聯賽舞台,20出頭便以意甲豪門尤文圖斯和義大利國家隊的主力門將身份示人。他為尤文圖斯贏的了俱樂部可能贏到的幾乎所有冠軍,沒有人懷疑,未來幾年裡,他還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門將。 國籍:捷克
生日: 1982年5月20日
身高: 197cm
首次代表國家隊參賽:2002年2月12日 捷克VS匈牙利
彼特-切赫是捷克國家隊主力門將,此前他曾代表捷克青年隊獲得2002年歐洲青年足球錦標賽冠軍。這名身材高大的門將防守面積大,判斷准確同時亦有撲救點球的絕技。 國籍:墨西哥
生日: 1966年10月15日
身高: 174cm
身材矮小的他反應敏捷,是世界眾多優秀門將中很特別的一個,坎波斯雖然是一員門將,但腳下工夫出眾,活動范圍大,除了守門,還可以踢前鋒位置。坎波斯在1993年被評選為世界第三號門將,從1991年至1995年連續五年獲得墨西哥聯賽最佳守門員稱號。個性十足的花哨的球衣和大號的手套也讓他享有「花蝴蝶」的美譽。 國籍:哥倫比亞
生日: 1966年8月28日
身高: 178cm
如果說誰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守門員大家會有爭議的話,那誰是世界上最有個性的守門員是絕對沒有人和這個瘋子爭的。開創了守門員加自由人踢法的伊基塔絕對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門將,他的蠍子救球功令後人驚嘆。他和齊拉維特、坎波斯一同被稱為南美門神三駕馬車,三個瘋子。伊基塔是一位傳奇門將,在為哥倫比亞國家隊出戰的68場比賽中打進了3粒進球。1995年,他在溫布利與英格蘭的友誼賽中上演驚世駭俗的「蠍子擺尾」,將安德頓的射門拒之門外,這個鏡頭在7年後入選了義大利電視4台的《體壇100個偉大瞬間》。2009年度金足獎授予伊基塔「足球傳奇」稱號。 英文名:Ricardo
國籍:葡萄牙
生日:1976.02.11
身高:188cm
體重:77kg
位置:門將
效力俱樂部:里斯本競技
里卡多是波爾圖博阿維斯塔俱樂部青年隊培養出來的門將,他1995年進入俱樂部成年隊,並在1996年至1997年賽季為博阿維斯塔隊上場16次,隨隊奪得了葡萄牙杯賽冠軍。從1977年至1998年賽季起,他成為球隊的主力門將,不過他首次奪得聯賽冠軍還是等到2001年,博阿維斯塔隊最後壓倒同城勁敵波爾圖隊一舉奪魁。2004年歐洲杯半決賽,在與英格蘭的點球大賽中一戰成名。 英文名:Jens Lehmann
國籍:德國
生日:1969年11月10日
身高:190cm
體重:87kg
位置:守門員
效力俱樂部:斯圖加特
曾效力俱樂部:沙爾克04、AC米蘭、多特蒙德、阿森納
萊曼成名於德甲沙爾克04隊,當年聯盟杯決賽中萊曼點球大戰發揮出色,幫助球隊力克國際米蘭贏得冠軍。此後萊曼曾短暫效力AC米蘭隊,但其對意甲賽場的水土不服使得他僅僅踢了半個賽季便返回德甲,擔任多特蒙德主力門將。2003年萊曼加盟阿森納隊接替老門將希曼,此後一直穩坐主力位置。國家隊中萊曼多年來始終被卡恩所壓制,盡管在2003年之前已有了28次出場紀錄,但每逢大賽他只能以第一替補身份坐視卡恩演出。近兩年萊曼的國家隊生涯迎來轉機,克林斯曼上任之後給兩名門將同等機會,這一競爭仍在激烈進行中。值得一提的是,萊曼在效力沙爾克04期間曾經有兩次進球紀錄,他的頭槌在補時階段兩次拯救球隊。 英文名:Edwin van der Sar
粵語譯名:雲達沙
國籍:荷蘭
出生地點:荷蘭沃爾豪特
生日:1970.10.29
身高:197cm
體重:85kg
位置:門將
效力俱樂部:曼聯
曾效力俱樂部:阿賈克斯,尤文圖斯,富勒姆
榮譽:
1995年豐田杯 1995年歐洲超級杯; 1995年,2008年歐洲冠軍杯; 1994,1995,1996,1998,年荷蘭甲級聯賽冠軍; 1993,1998,1999年荷蘭杯冠軍 ;2007、2008、2009、2011英超聯賽冠軍;2006、2009、2010年英格蘭聯賽杯冠軍。
范德薩是荷蘭國家隊著名的世界級門將,他出生於荷蘭的福爾豪特,1990年,范德薩加盟阿賈克斯隊,開始了他的職業運動員生涯。荷蘭人們都稱之為「冷靜貓」(CoolCat).荷蘭首席國門范德薩在效力富勒姆4個賽季後,於2005年6月轉投曼聯。幫助曼聯獲得第19座聯賽冠軍獎杯,超越利物浦,成為英格蘭足壇真正的霸主。范德薩至今已為荷蘭國家隊出場130次,經驗豐富,擅於封堵對手的單刀球。 國籍:西班牙
出生日期:1982.8.31
身高:187cm
體重:85公斤
所屬俱樂部:利物浦
曾效力球隊:巴塞羅那、比利亞雷亞爾
何塞·曼努埃爾·雷納出生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效力於英超利物浦隊,他的父親米格爾·雷納也曾是位守門員,曾先後效力於巴塞羅那隊和馬德里競技隊。
何塞·曼努埃爾·雷納的父親也曾是位優秀的門將,曾入選過西班牙國家隊,不過小雷納雖然從小在父親的關懷和培養下長大,但他的偶像卻不是父親,因為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退役,小雷納的偶像是前西班牙國門蘇比薩雷塔,8歲那一年他曾經得到了蘇比薩雷塔送來的一雙手套作為生日禮物。 何塞·曼努埃爾·雷納2005年加盟利物浦隊,很快就取代了波蘭人杜德克成為球隊的主力門神。在英超賽場上,雷納打破了利物浦隊很多的紀錄:2005年10月-12月雷納在利物浦連續11場比賽未失球,打破了前傳奇門將格羅貝拉創造了連續10場不失球的紀錄;2006年4月,雷納在他為利物浦出戰的第50場比賽中沒有失球,成為了利物浦隊歷史上前50場比賽失球最少的門將(29個);2008年2月,雷納成為利物浦隊歷史上最快完成50場不失球的門將;2009年3月,雷納又將這一紀錄延續,成為利物浦隊史上最快完成100場不失球的門將。 奧利弗·卡恩
國籍:德國
生日: 1969年6月15日
身高: 185cm
雄獅一樣的卡恩自從把科普克的德國一號門神位置搶到手後,就從來沒有給任何人趕超他的機會。他的特點就是穩定,出奇的穩定,盡管也會出現一些低級的失誤,但仍然不可否認他在門前對對方前鋒的震懾作用。2002年世界盃的金球獎,也驗證了他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威懾力的門將,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外表。
伊戈爾·卡西利亞斯
國籍:西班牙
生日: 1981年5月20日
身高: 184cm
23歲成為世紀最佳俱樂部皇馬的主力守門員,光是著一條就能說明他有多優秀。敏捷、穩健、堅定,他具備了一個優秀守門員應具備的所有素質。沒有明顯弱點的他甚至比布馮還要年輕了3歲,真是前途無量。伊戈爾·卡西利亞斯,現為世界最貴的守門員,1981年5月20日出生在西班牙馬德里,是馬德里青年隊培養出的優秀門將,在1999-2000賽季取代隊中德國籍門將伊爾格納成為主力門將,並協助球隊第8次問鼎歐洲冠軍杯賽冠軍,判斷選位幾乎無懈可擊。現為西班牙國家隊隊長,2008帶領國家隊以全勝記錄贏得了歐洲杯冠軍,並在同年的金球獎評選中位列第4。2010帶領國家隊以6勝1負的記錄贏得了年南非世界盃冠軍,並奪得雅辛獎。他心理素質好,狀態穩定,防守上沒有明顯弱點,被認為將是繼西班牙傳奇門將蘇比薩雷塔後又一位門神級的傳奇人物。
朱利奧-塞薩爾
全名:蘇阿雷斯-埃斯皮諾拉-胡里奧-塞薩爾
國籍:巴西
出生地點:巴西里約熱內盧
身高:186厘米
體重:79公斤
效力俱樂部:國際米蘭
曾效力俱樂部 弗拉門戈維羅納
2005年7月8日,塞薩爾正式成為國際米蘭的一員。2005-06賽季,在主力門將的位置上他面臨托爾多的巨大競爭,而他卻憑借自己穩定的發揮,一度奪去了托爾多的主力門將位置,成為了主教練曼奇尼的寵兒。
朱利奧·塞薩爾被認為是當今足壇最炙手可熱的優秀門將之一,做為一名守門員,塞薩爾不僅僅有著精湛的手上技藝,他的腳下功夫同樣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塞薩爾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經有過多次主罰點球絕殺的表演。
07-08賽季,國米後防多次告急,這位出色的巴西主力國腳,憑借自己出色的發揮.一次次化解險情.更是成為07-08賽季意甲最佳門將.使得國米失球數為聯賽最少。
尼爾森·迪達
英文名:Nelson Dida
所屬俱樂部:AC米蘭
場上號碼:1號
場上位置:守門員
國籍:巴西
生日:1973年10月7日
身高:195cm
曾效力俱樂部:巴西亞、克魯塞羅、科林蒂安
尼爾森.迪達,出生於1973年10月7日,身高191CM(也有的稱196CM),體重85KG。他常年貼著頭皮的寸頭,額頭上還刻有花紋,眼神冷酷,在比賽中很少看見他的臉上有其它的表情,像發怒的雄獅,也像時刻等待食物的獵豹。在米蘭的比賽中,不管對方的強大程度,只要門前站著迪達,球迷的心就會穩定一半,他當之無愧是AC米蘭的守護神。
維克托·巴爾德斯
所屬俱樂部:巴塞羅那
場上號碼:1
場上位置:守門員
國籍:西班牙
身高:186cm他是一名反應敏捷、力量出色的守門員,具有活動范圍大、一對一撲救能力強的特點。雖然年紀不大,他很願意指揮和安排後防線,這一點與他的偶像、德國國門卡恩相似。另外,巴爾德斯還是一員大賽型選手,越是重要、關鍵的比賽當中發揮越是穩定與出色,很少出現失誤,這在近幾年的俱樂部比賽當中已得到良好體現。
處子賽季中,巴爾德斯有時無法掌握出擊的時機,但第二個賽季很快彌補了這個缺點。
曼努埃爾·諾伊爾
所屬俱樂部:拜仁慕尼黑
場上號碼:1
場上位置:守門員
國籍:德國
生日:1986年3月27日
身高:193厘米
年輕是諾伊爾的資本,正像我們眼前所有綠意盎然的世界一樣,生機勃勃,滿是信心。年齡在諾伊爾的身上已經淡然,當人們還在紛紜他跟同伴們登上歐洲足球之巔勇奪U21歐洲青年錦標賽冠軍的時候,更多的球員欣羨他是那麼年輕,但是一張稚氣的娃娃臉背後,作為主力門將,他已經代表沙爾克04俱樂部100餘次出場比賽,並且獲得了眾多足以讓他名列優秀守門員之中的榮譽和經歷。
19歲的諾伊爾有著諸多優勢:門線上技術過硬,反應迅捷,出擊范圍大,控制區域廣。他在06-07上半賽季擊一舉取代了狀態日漸下滑34歲的前隊長羅斯特,從此長久占據著沙爾克04主力門將的位置,開始了他的聯賽之旅。2006年8月19日,在當時的第二輪德甲比賽中,諾伊爾隨隊出征亞琛隊,在那裡他完成了個人的聯賽首秀;次年的07-08賽季是諾伊爾迅速成長的一個賽季,才20歲的他便有幸成為了打滿那個賽季每一分鍾德甲的三名球員之一。在那個賽季的歐冠聯賽中,諾伊爾更是憑借與波爾圖的1/8決賽中撲出布魯諾·阿爾維斯(Bruno Alves)和利桑德羅·洛佩斯(Lisandro Lopez)點球的驚艷表現,一舉幫助沙爾克04史無前例地闖入歐冠八強,也使得自己幾乎一夜間在歐洲足壇聲名鵲起,從而開始引起了各大豪門的關注。毫無懸念,最終諾伊爾獲得了07-08賽季德甲最佳門將的至高榮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是歷史上獲此榮譽年齡最小的門神。2009年他更是力壓勒沃庫森隊守門員阿德勒(Rene Alder)以及球隊主教練海因克斯(Jupp Heynckes)、前德國國家隊隊員施耐德(Bernd Schneider)和德乙奧伯豪森俱樂部主教練魯因格(Juergen Luginger)等諸多強手獲得「NRW(北威州)年度最佳運動員」稱號及「歐洲年度最佳陣容」提名。
尤西·雅斯克萊寧
生日: 1975年4月19日
身高:193cm
體重:81kg
位置:守門員
俱樂部:博爾頓
球衣號碼:22
婚姻狀況:已婚
芬蘭國門雅斯克萊寧在1997年以10萬英鎊的身價加盟博爾頓,已成為博爾頓後防的重要支柱,穩健而不乏神奇的表現令他擠身英超頂級門將之列。現紐卡斯爾聯隊主帥阿勒代斯認為雅斯克萊寧是英超現役最出色的三位門將之一(另兩位是德赫亞和切赫)。2006-2007賽季,布萊克本主場與博爾頓的較量中主隊21次射門9次射正均被雅斯克萊寧一一化解,更為神奇的是他甚至連續撲出了2個點球。雅斯克萊寧狀態一直相當穩定,位置感強,對傳中球的判斷准確,沒有出現過脫手。他的反應速度驚人,在聯賽中多次上演過將對方近在咫尺的大力頭槌托出橫梁和連續撲救對方射門的好戲。
薩莫拉,普拉尼卡,瓦勒姆,孔比,吉爾馬爾,舒馬赫,科內霍,詹寧斯,卡爾瓦哈爾,蘇比薩雷塔,特勞特曼,索夏爾,希爾頓,希曼,巴特茲,涅米,馬科斯,戈耶切亞,希斯洛普,伊基塔,塔法雷爾,菲洛爾,邁爾,卡巴亞爾,班克斯,托爾多,吉文,阿邦丹謝里,科普克,迪達,伊萬科夫,塞尼,坎波斯,布特,伊爾格納,萊曼,羅賓遜,帕柳卡,魯斯圖,普法夫,托馬舍夫斯基,普雷德霍姆,蒙德拉貢,杜德克,恩科諾,希亞雷,增加,索倫森,布拉澤克,庫佩,塞薩爾,海德曼,奧奇尼科夫,卡尼薩雷斯,伊薩克森,卡瓦雷羅,霍華德,道格拉斯,詹姆斯,基拉利,泰勒,奧爾森,洛邦特,肖夫科夫斯基,瓊斯,卡拉克,佩魯齊,拉維利,拜亞,萊奧,蓬皮多,傑寧斯,蘇豪,克萊門斯,范布魯克倫,馬丁,巴茨,格羅貝拉,達薩耶夫,默文戴,韋斯特,格洛希,帕克斯,克洛伊,斯普林格特,斯普拉克,科里甘,米哈伊洛夫,斯特潘尼,哈里格雷格,弗里德爾,史蒂夫戴斯,普萊斯曼,邦內蒂,大衛哈維,阿科納達,克里斯伍茲,帕特邦納,曾誠,喬哈特,王大雷
③ 地下城與勇士里卡多的掠奪手套怎麼獲得
開罐子 或者 加百利購買
④ 有誰知道關於歐洲杯的宿命沒
西班牙,八強的魔咒
沒有人說得清楚,擁有世界頂級足球聯賽的西班牙人為什麼總在大賽上掉鏈子。世界盃如此,歐錦賽上也是一樣。
這是一個足球氛圍絕佳的國家,孩子們夢想的運動,除了足球就是網球。但當他們的網球天才把一個又一個的大滿貫獎杯搬回家的時候,西班牙人引以為自豪的西甲聯賽卻造就不出一個能有所作為的國家隊。
如果不是40年前借東道主之利,西班牙隊惟一一次親吻到歐洲杯,他們的國家隊歷史將一無是處。特別是最近20年,西班牙隊甚至連去爭取獎杯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一直就沒有在世界盃和歐錦賽上突破過8強那道坎兒。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甲聯賽在最近20年卻正在逐步成為歐洲最具有吸引力和商業價值的聯賽之一,這原本應該是西班牙足球改變命運的良機。
西班牙人曾以2004年歐錦賽在葡萄牙舉行來安慰自己:「就像在國內旅行一樣,這一次我們擁有半個主場。」顯然,他們在期盼40年前主場奪得歐錦賽冠軍的好運能再次降臨,結果西班牙隊連小組都沒有出線。
一個「里亞索魔咒」,讓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12年來不能在里亞索球場取勝。天知道,西班牙隊是不是也背負了什麼「八強魔咒」。
黑馬,歐錦賽的王牌
在歐錦賽上,強隊的噩夢要遠遠多於好運,他們不僅要與「傳統列強」明爭,還要和冷不丁從斜刺里殺出來的某支「意想弱旅」暗鬥———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自己就極可能悲壯地死去,成就了他人的黑馬之名。
冠軍、球星、黑馬,足球的三要素。黑馬雖不獨屬於歐錦賽,但卻在歐錦賽上被放大到極至。28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隊、12年前的丹麥隊———在歐錦賽上,黑馬竟可以稱王。
但對於不少歐洲足壇的豪門、奪冠熱門來說,回味歐錦賽總免不了勾起一絲苦澀,前西德隊、英格蘭隊、義大利隊……似乎是上天有意的捉弄,在這些列強躊躇滿志,球迷們眾望所歸的時候,總有一個剋星會半路殺出,讓他們在驚呼聲中體驗死亡。而人們施捨的唏噓與哀悼都往往短暫而做作。很顯然,此時與其向失敗者表達同情,不如分享勝利者的歡樂。特別是,那些以弱勝強的故事往往超乎邏輯、近似神話,人們更樂意接受這種意想不到的驚喜。於是,捷克隊、愛爾蘭隊、丹麥隊、土耳其隊……他們以黑馬之名永載歐錦賽史冊,他們的球迷在幾周之內,甚至一夜之間成了全世界最快樂、也是最遭人嫉妒的一小部分人群。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2004年歐錦賽,該來的來了,名曰希臘;該走的走了,穿著法國隊球衣。
衛冕,結局總是無言
想拿歐錦賽冠軍嗎?可以,不過,衛冕者免談。
是誰給歐錦賽冠軍下了這樣一個詛咒:有今天沒來日,根本不要盼望帶著獎杯來,還能帶著獎杯走。當然,就更不要妄想像巴西隊永久保留大力神杯那樣,實現三連冠了。
反過來說,在歐錦賽上奪冠也帶有一種酸澀,因為它意味著下屆比賽你一定不是冠軍。1996年歐錦賽冠軍德國隊到了2000年時,絕口不提衛冕二字。對於冠軍的爭奪,德國人好像非常通情達理,早早就退出了競爭者行列。歷史上,最有可能衛冕成功的一次發生在1976年,1972年歐錦賽冠軍西德隊在點球大戰中敗給捷克斯洛伐克隊,功虧一簣。
2004年,法國人在賽前曾勇敢的要挑戰這一「衛冕者必死」的歪理,可惜法國隊連8強都未通過,反倒再次生動地證明了「歪理」有理。這下倒好了,博彩公司給歐錦賽開盤時可以很輕松地在衛冕者身上大小通吃,只賺不賠。奉勸投注者不要再傻乎乎地往陰溝里跳了,再好的衛冕者都是註定要LOST的。但如果你是衛冕者的球迷,我只能說十萬分的抱歉,「最好的結局就是亞軍,除非有奇跡出現」。
點球,英格蘭人的死穴
歷史上的撒克遜人就以團隊作戰能力強而出名,但單打獨斗他們就絕非強手了。沒想到在21世紀這種情形還未改變。
足球場上,英格蘭隊總以強者自居,每次必稱奪冠,雖然這20年來英格蘭隊沒有足以炫耀的成績,不過他們也始終是世界足壇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英格蘭隊有個致命的缺憾,他們懼怕一對一的決戰,確切地說就是點球大戰。
短短的14年裡,英格蘭隊已經在4次世界大賽上,因為點球大戰飲恨出局。這可與「一向視點球為猛獸」的荷蘭人不相上下,成為世界一絕了。不過,荷蘭人這一次是扭轉乾坤,脫離苦海。而英格蘭隊在7∶8輸給東道主後,再一次淚灑綠茵。
可悲的是,比賽的前一天,英格蘭隊還在苦心勵志地大練、特練點球,顯然是做好了點球決戰的准備。但有備而來又怎樣,小貝照樣踢出高射炮。連葡萄牙守門員里卡多都不屑帶上手套,徒手撲出了瓦塞爾的點球。
前有荷蘭,現有英格蘭,這就是英格蘭的點球命呀。
捷克,破解「逢德不勝」咒
追溯起捷德兩隊的恩仇,那就是一部捷克人血跡斑斑的還債史。整整28年,捷克人在大大小小的比賽里不停地飽償失敗、平局,即便是掌握場上絕對優勢,也沒有辦法打敗德國隊——這就是天意,因為28年前,捷克人硬生生把歐錦賽冠軍從德國人手裡搶了過來,而他們付出的是連本帶息一並償還的代價。
1976年,捷克人(捷克斯洛伐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一路殺進當年歐錦賽冠亞軍決賽,對手是奪標大熱門德國隊(西德)。比賽直到點球大戰才決出勝負,捷克人以7∶5獲勝,成為歐錦賽上開天闢地的第一黑馬。兩年後,捷克人在世界盃上大敗而歸,而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水平。
28年來,捷克人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不僅各種普通比賽或是友誼賽,捷克人贏不了,就是在世界盃、歐錦賽上,捷克人也要忍字當頭。1996年,捷克隊在當年的歐錦賽決賽中,被德國人擊敗,痛失冠軍。
捷克人一定會永遠記得2004年6月23日,就像永遠記得1976年6月20日一樣,那一天他們以2∶1戰勝了德國隊,這個勝利對捷克人是如此重要,因為它意味著,捷克人從此見到德國隊不必再想著「逢德不勝」。
荷蘭,擊碎點球噩夢
依照概率,點球大戰時雙方各有50%的獲勝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一支球隊參加了4場點球大戰,那麼它至少應該獲勝兩場。你要是在今年6月26日之前把這番話對荷蘭人說,哦,小心了,他們可能會狠狠地扁你。不過現在好了,荷蘭人肯定會樂意相信這套理論是真實的。
荷蘭人對於點球的恐懼,就像他們的「冷麵殺手」博格坎普害怕坐飛機一樣。不過,博格坎普至少還能說出一大通坐飛機不安全的理由,而可憐的荷蘭隊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得上「點球恐懼症」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毛病。
從1992年至2004年,荷蘭隊在3次歐錦賽、1次世界盃的決賽圈比賽中4次遭遇點球戰,結果全部敗北。對於荷蘭人來說,荷蘭足球似乎已經被概率拋棄,否則他們至少也該獲勝兩場,或者一場也好啊。
可憐的還有荷蘭隊門將范德薩,別的守門員就算站在門里不動都還有球送進懷里,可堂堂范大將軍左撲右攬8年,竟然一個點球沒有撲出過。
不過,你現在可以跟荷蘭隊說概率了,2004歐洲杯他們通過點球戰勝了瑞典,這可是12年來的頭一回啊。而且喜事成雙,34歲的范德薩終於撲出了一個點球,高興地抱著兒子慶賀。
荷蘭球迷此時是不是還在琢磨,如果接下來出現兩場點球比賽的話,按照概率,是不是荷蘭隊都應該獲勝呢。
⑤ 足球的守門員都會戴手套,這是為什麼
足球的守門員都會戴手套,這是為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同時,從一九七零年代起,一些專業人士開始提出使用帶網眼防護手套來降低球速。很多守門員都聽過,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如何有效減少守門員的救護。在80年代以後,守門員手套設計有了很大的突破,守門員手套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而且工藝技術也越來越復雜。
如今,切分守門員手套有更大的靈活性,手掌也用來保護手。同時,防護手套本身的設計也可以防止手向後彎,這使守門員在撲救時能夠更好地抓住球。